社会管理创新和检察工作机制研究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agao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社会和谐,是履行检察职能的应有之义。检察机关应立足检察权,正确认识检察机关的工作机制问题,从社会管理创新的需求出发创新检察工作机制,破解检察工作发展中的难点问题。
  关键词:检察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机制
  一、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
  风险社会理论创立者德国社会学家贝克认为,现代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转换,两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贝克认为风险社会是在后工业化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了各种全球性危机和风险,而这些危机和风险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人类却对其失去掌控的一种社会状态[1]。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导致风险承受者与风险制定者之间乖离的现象,两者对风险程度评估不一致因而引发纠纷。随着矛盾的渐显,表现为风险制定者的丧失公信力,风险承受者的抵触情绪又加大了决定者的风险、减少公共选择的正当性,风险承受者的抵制行为达到一定程度并可能引发为群体性冲突事件,导致社会秩序进一步恶化[2]。
  作为社会转型的中国,也进入了“风险社会”的阶段,体制内的滞后,外在环境的压力,导致不同社会结构特征在同一时期存在,造成了风险主体的多元和风险类型多样,风险关系愈发显得复杂。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的主体,在风险社会中,检察权在保障社会稳定的作用亦愈发凸显。在转型时期社会中,为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检察机关应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可以说,在风险社会语境下,检察机关关注重点已经从法律监督延伸到社会风险评估和规避。
  二、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正当性
  (一)检察权的内在属性决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正当性。
  检察机关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政权架构与社会治理格局中存在的一条权利救济的制度通道。检察权是法的实施的方式之一,人们对法律的要求可以通过检察制度通道获得救济,各种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检察制度通道得以解决。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自产生之日起就以广义的政府范畴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为整个社会运行提供法制、秩序和公正的保障。法治的制度化需要借助检察机关的公共权力,检察机关的公共权力的使命在于通过止争、救济、惩治等手段来平衡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检察机关通过对公共权力的约束和监督,保证公共权力沿着法治的轨道运行来间接地实现对社会的管理。
  (二)检察机关的历史渊源决定其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正当性。
  回溯我国检察制度的历史根源,从中国古代御史制度中可以发现其参与社会管理的路径。在建国初期,检察机关就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和政治运动,推动了各项政治斗争和社会改革运动的顺利进行。文革结束后的方针任务为“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到现在,检察制度不在单纯采用公诉机关的职能,而以法律监督机关定位,是对历史传统的延续,是其参与社会管理属性的表现。[3]西方检察机关则隶属于行政部门,其被认为是行政权的一部分,故其无论是在本质属性,还是从历史渊源来说,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都具有正当性。
  三、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各项工作机制
  (一)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长效机制
  检察机关办理刑事案件时要把将社会稳定和谐放在重中之重,在打击犯罪的同时,时刻注意社会矛盾的化解,坚持当严严、该宽宽的原则,深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长效机制。加大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黑恶势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和利用网络实施的犯罪的打击力度,特别是严重经济犯罪。推进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被告人认罪简易审等程序,积极规范刑事和解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深化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机制,进一不缓解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生活困难,落实轻微犯罪落实从宽处理政策。
  (二)检察机关排查化解社会矛盾机制
  检察机关是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窗口,检察机关应该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在执法办案工作中,应结合社会实际,定期不定期的对社会稳定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和排查,预防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发现不稳定因素后应立即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妥善处理,将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妥当处置,切实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检察机关应积极推行刑事和解机制,推动社会救助制度和国家补偿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发挥法律公正性的,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三)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和社情民意调查机制
  风险评估作为检察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重要环节,应建立健全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对于作出不批捕、不起诉、不抗诉等决定以及办理重大复杂案件,应该进行风险评估,制作书面不捕、不诉等风险评估报告,针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妥善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因执法不当引发涉检信访。
  (四)释法说理工作机制
  检察机关建立释法说理工作机制,是打击犯罪、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润滑剂。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的过程中,要突出其打击犯罪的职能,充分发挥其侦查监督、起诉职能。重点打击在本地有影响的重大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同时要求检察人员增强对群众调解能力、释法说理能力,悉心听取当事人及其家属的利益诉求和反映的情况,检察工作人员要认真作好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法理、情理的解答说理,努力解开当事人及其家属的心结,实施阳光检务“回执式”互动机制。
  (五)检察工作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协作配合的检调对接工作机制
  推行检察工作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作配合的检调对接工作机制,实行涉检信访息诉和解制度,积极参与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接访工作。安排控申部门长期到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参与接访工作,针对检察机关职权的来访,认真作好信访息诉工作;设立社区检察室,延伸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参与社会建设的触角,搭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新平台,安排检察人员和聘请的检察联络人员认真作好服务群众工作,将群众利益诉求及时的予以反馈。
  (六)检察建议同步跟进机制和类案监督机制
  检察机关作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刑事案件可发现出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消极因素,检察机关必要时以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发案单位及主管部门建立制度堵塞漏洞,充分发挥检察建议在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警示、预防、督促、规范等作用。检察机关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发案单位及主管部门建立制度堵塞漏洞,加强发案单位及主管部门内部的监督制约,强化其的法律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其自身的社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检察机关应完善检察建议同步跟进机制和类案监督机制。
  (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案件咨询制度、重大案件情况通报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具有监督权,法律对于行政执法重点移送案件的标准和不移送案件承担的责任却没有具体的细则出台,由于技术操作层面上的诸多问题导致了行政执法向刑事司法转换的困难,行政执法行为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导致缺乏操作性,以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难以实现有效衔接。[4]因此,完善两者的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成为了重中之重。
  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是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联系会议制度、重大案件情况通报制度、信息共享制度的保障。强化行政执法单位领导人员的责任意识,建立严格的行政执法不移送案件的责任追究机制。对行政执法单位逾期移送、以罚代刑、不移送案件并销毁涉案物品、截流证据的情形依法追究其单位或个人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3期。
  [2]季卫东:《风险社会的法治》,载《中国法律》2006年第1期。
  [3]张敬博:《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载《人民检察》2Ol1年第1期。
  [4]周腾:《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工作机箭初探》,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其他文献
监所检察部门素有“小检察院”之称。监所检察部门与其他内设部门工作最大的区别,也是其最大的特点:工作平台是建立在监管场所之上,点多线长面广。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对实务了解还不够,本文思考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抛砖引玉,以期对监所检察工作有所裨益。  一、监督与配合  (一)监督与配合的总原则  《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监所检察部门作为检察机关的一个内设部门,其首要任务就是监督。那
期刊
摘要:中国花鸟画以花草树木、禽鸟虫鱼为描绘题材,其中寓意富贵的题材甚多,牡丹作为花卉中的一个亮点,倍受画家喜爱,通常被用作中国花鸟画的富贵题材。本文通过对中国花鸟画牡丹题材的概况论述,探析了牡丹的文化意蕴,重点论述了牡丹在各个艺术文化领域的寓意传承。牡丹在绘画、民俗、纹饰、插花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己经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牡丹;花鸟画;富贵  引言  中国花鸟画在题材表现上呈现
期刊
摘 要:作为中华法系的一大特色与首创的“亲亲相隐”制度在我国流传上千年,然而在现代却销声匿迹。本文意在探究该制度的含义,在古代的发展过程及其存在的合理性,并重在探索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与可行性。  关键词:亲亲相隐;情与法  “亲亲相隐”制度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中有着悠久的传统,它植根于儒家法文化,是中华法系的一大特色与首创。所谓“亲亲相隐”是指法律允许亲属间相互隐罪而不追究或减轻其刑事责任的规定。先秦
期刊
近年来,检察机关为了规范执法行为,确保办案安全,相继建成集中办案基地。涉案人员是身份特殊的群体,在被检察机关询(讯)问时,由于环境变化、心理高度紧张、情绪激动等原因,容易诱发疾病发作,甚至出现危急情况,在集中办案模式下,涉案人员相对比较集中,对其生命健康保障显得较为突出,因此在办案基地成立医疗保障机构(以下称医务室)很有必要。确保涉案人员的人身安全,是顺利实现安全、优质、高效办案的重要基础,也是尊
期刊
刑讯逼供虽为我国法律明文禁止,但在司法实践中仍相当普遍地存在。从湖北佘祥林杀妻冤案到河南 “佘祥林案”—河南柘城 “赵作海案”,无疑都是刑讯逼供唱了主角,每次这样的冤案出现,都能引起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引发热烈的讨论,把司法机关推到风口浪尖上。2012年10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姜伟介绍导致冤假错案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刑讯逼供
期刊
近年来,芦溪县检察院充分发挥各项检察职能,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推出了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举措,提高了社会管理水平,维护了司法公正,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延伸检察服务职能,主动融入社会管理大局  芦溪县检察院以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契机,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和方法,出台《芦溪县检察院关于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
期刊
在监管场所进行检务公开,充分体现了对服刑、劳教人员合法权益保护和人道主义精神,有利于其教育改造。但由于现行机制、对象特殊性等原因,给检务公开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现结合实际,浅谈监管场区检务公开的特点、难点及几点设想。  一、监区检务公开的特点  由于监所检察机关的管辖范围主要是监狱、劳教机关及看守所,因而其公开的特点会与其他检察机关不同。  1、公开对象的特殊性。它涵盖了包括服刑、劳教人员在内的一般
期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共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七类。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刑事案件非法证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违反法律规定,以法律所禁止的方式取得的证据材料。为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根据刑事诉讼法和相
期刊
摘 要:生育是人类种族繁衍的本能需求,生育权是自然人与生俱来的一项基本人权。自然人均平等享有生育权,法律对自然人的生育权应予以普遍的确认和保护。在中国,早在1947年,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就发表了他的名著《生育制度》,然而,时至今日学界对生育权问题的认识仍存在很大分歧,这些生育权理论研究中的基本问题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新问题。同时随着法治进程的不断深入,因生育权而引起的纠纷而诉诸法律的现象也日益
期刊
摘 要:行政诉讼检察监督作为检察机关依法享有的基本职能之一,在限制公权力,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正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由于立法规定过于原则、案源稀少、监督阻力大等原因,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发展一直步履维艰,停滞不前,未发挥其应有效能。本文拟从行政诉讼监督的现实意义入手,通过分析其面临的立法及实践困境,从而对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完善提出一点构想。  关键词: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困境;完善  检察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