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具体而言,合作式学习,是指将一个班级分成几个由若干学生组成的小组,学生通过个体努力及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完成指派的学习任务,每个学习活动成为整个学习活动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合作学习 科学分组 促进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近年的初中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只有小组取得了成功,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功,即个人目标的真正达成取决于小组合作目标的实现。我们意识到,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之中,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加强和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一、加强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水平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系统,需要不断地进行反馈与矫正.在班级教学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矫正需要.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班级内学生数学水平差距甚大,每个班级里都有一些后进生,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教学中只能顾及班级的整体水平,对后进生的转化就顾及不全,使转化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设计适当的矫正活动需要大量的计划时间。如果教师是矫正活动的唯一帮助来源的话,那么管理上的困难将会拖延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从而降低它的效能。如果运用合作学习,学生们则可以从同伴中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活动的帮助,缩短了矫正时间,也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完成学习任务。小组中的合作学习还能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诱因,并且能降低焦虑。经验显示,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并不以牺牲优秀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相反,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小组的同伴辅导中获益匪浅。加强和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是形成学生集体的必要条件。
二、根据学情,科学分组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人际互动的主要行为是竞争与合作.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则要看课堂教学系统是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有无专门的合作学习小组和活动时间。
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条件是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也就是考虑在全班集体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提倡一种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但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有利于开展学习小组间的学习竞赛。为更好地实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把班级中的学生按数学水平的高低分为A、B、C三个层次,再考虑到座次、性格相容性、组织能力等因素把全班分为若干个4至6人的学习小组,使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每个小组中的人数基本相当。这样的分组,使每个学生既有一个固定的合作学习小组,又有数学水平上的一个可以变化的层次。不仅如此,还可以指定或推选一名组长和一名学习指导,来具体组织和实施,并以此来形成合作学习小组的核心。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组长还应采用轮换制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然合作学习为学生们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进行交流与调节,以及进行具有社会生活特色的劳动分工。
至于合作学习小组的活动时间,则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几乎无合作可言,他们在学习上的帮助来源主要是老师。当建立起学习小组后,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就许多数学问题采取小组讨论,先在组内解决,最后班内解决的方式。在回答提问、书写解答时,明确规定本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的同学可以给予提示或补充。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自然就有了合作的时间和机会。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还可以更为灵活地安排在课外。
三、感受合作过程,培养合作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或是学生不愿合作、不善合作,或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合作意识,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主要方法有:一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健康的心理不但能培养良好的品格,也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进程,因此,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合作和竞争意识,有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等良好心理素质,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拥有健康的心理。例如:组织一些游戏,如:通过智力抢答、拔河比赛、接力传球等团体比赛,让学生发现需要和别人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胜利;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收集数据、量量算算、调查生活中的数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一种体验,感觉到合作是一种富有乐趣、能之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二是让学生学会合作,注意运用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特别是提倡小组之间团结协作,互帮互学,共同进取的优良品德。三是让学生学会竞争合作。组内合作,组际竞争是合作学习最明显特征等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切入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使他们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而且可以解决很多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四、评价小组合作,内化合作需要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或是学生不愿合作、不善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变化、发展,包括知识技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1、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并认识到从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方式,发展合作学习精神的重要性。2、把侧重于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评价相结合起来,可使学习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从而防止个人英雄主义和小组歧视等不良现象的出现。此外,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后,不妨让学生说说自己或同学是否乐意进行小组合作,自己或同学是否积极地投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什么收获等等。通过学生对小组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的反思,使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交流解决问题,有利于发展自己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把小组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解决问题与进行数学思考的一种需要。
需要说明的是,强调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事实上,合作学习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强调个体责任。其出发点乃是强调在各种形式教学活动的互配实施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我认为小组“合作式”的学习形式作为集体教育形式的一种补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迪、相互补充、相互给予、相互吸收。这种学习方式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既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拔尖人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和完成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合作学习 科学分组 促进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近年的初中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只有小组取得了成功,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功,即个人目标的真正达成取决于小组合作目标的实现。我们意识到,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之中,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加强和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一、加强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水平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系统,需要不断地进行反馈与矫正.在班级教学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矫正需要.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班级内学生数学水平差距甚大,每个班级里都有一些后进生,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教学中只能顾及班级的整体水平,对后进生的转化就顾及不全,使转化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设计适当的矫正活动需要大量的计划时间。如果教师是矫正活动的唯一帮助来源的话,那么管理上的困难将会拖延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从而降低它的效能。如果运用合作学习,学生们则可以从同伴中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活动的帮助,缩短了矫正时间,也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完成学习任务。小组中的合作学习还能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诱因,并且能降低焦虑。经验显示,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并不以牺牲优秀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相反,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小组的同伴辅导中获益匪浅。加强和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是形成学生集体的必要条件。
二、根据学情,科学分组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人际互动的主要行为是竞争与合作.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则要看课堂教学系统是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有无专门的合作学习小组和活动时间。
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条件是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也就是考虑在全班集体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提倡一种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但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有利于开展学习小组间的学习竞赛。为更好地实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把班级中的学生按数学水平的高低分为A、B、C三个层次,再考虑到座次、性格相容性、组织能力等因素把全班分为若干个4至6人的学习小组,使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每个小组中的人数基本相当。这样的分组,使每个学生既有一个固定的合作学习小组,又有数学水平上的一个可以变化的层次。不仅如此,还可以指定或推选一名组长和一名学习指导,来具体组织和实施,并以此来形成合作学习小组的核心。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组长还应采用轮换制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然合作学习为学生们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进行交流与调节,以及进行具有社会生活特色的劳动分工。
至于合作学习小组的活动时间,则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几乎无合作可言,他们在学习上的帮助来源主要是老师。当建立起学习小组后,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就许多数学问题采取小组讨论,先在组内解决,最后班内解决的方式。在回答提问、书写解答时,明确规定本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的同学可以给予提示或补充。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自然就有了合作的时间和机会。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还可以更为灵活地安排在课外。
三、感受合作过程,培养合作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或是学生不愿合作、不善合作,或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合作意识,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主要方法有:一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健康的心理不但能培养良好的品格,也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进程,因此,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合作和竞争意识,有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等良好心理素质,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拥有健康的心理。例如:组织一些游戏,如:通过智力抢答、拔河比赛、接力传球等团体比赛,让学生发现需要和别人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胜利;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收集数据、量量算算、调查生活中的数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一种体验,感觉到合作是一种富有乐趣、能之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二是让学生学会合作,注意运用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特别是提倡小组之间团结协作,互帮互学,共同进取的优良品德。三是让学生学会竞争合作。组内合作,组际竞争是合作学习最明显特征等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切入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使他们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而且可以解决很多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四、评价小组合作,内化合作需要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或是学生不愿合作、不善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变化、发展,包括知识技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1、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并认识到从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方式,发展合作学习精神的重要性。2、把侧重于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评价相结合起来,可使学习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从而防止个人英雄主义和小组歧视等不良现象的出现。此外,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后,不妨让学生说说自己或同学是否乐意进行小组合作,自己或同学是否积极地投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什么收获等等。通过学生对小组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的反思,使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交流解决问题,有利于发展自己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把小组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解决问题与进行数学思考的一种需要。
需要说明的是,强调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事实上,合作学习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强调个体责任。其出发点乃是强调在各种形式教学活动的互配实施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我认为小组“合作式”的学习形式作为集体教育形式的一种补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迪、相互补充、相互给予、相互吸收。这种学习方式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既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拔尖人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和完成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