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好外汇储备以帮助企业“走出去”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ry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频频破记录,截止到今年6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高达约2万4500亿美元,中国牢牢占据着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的地位。利用外汇储备设立海外产业投资基金,既有利于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率,也可对“走出去”企业提供强有力的融资支持,增强中国“走出去”企业的海外发展能力。
  
  产业投资基金(或产业基金)是一种向特定投资者(通常是机构投资者)以私募方式筹集资金,主要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利用外汇储备设立海外产业投资基金,既有利于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率,也可对“走出去”企业提供强有力的融资支持,增强中国“走出去”企业的海外发展能力。
  
  当前外汇储备使用效率低、缩水风险大
  
  当前,中国外汇储备在有效调节国际收支、抵御金融风险、保持汇率稳定、维护国际信誉等方面,均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过多外汇储备,也带来了诸如通膨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等诸多负面影响,给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带来一定隐忧。目前,中国巨额外汇储备不仅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同时也面临储备资产不断缩水的风险。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美国国债持有国,截至2009年年底,持有美国国债总额已达到8948亿美元,约为当时中国外汇储备存量的37%,以及当年中国GDP的18%,而在收益方面,其平均收益率尚不足3%。据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家马丁·沃尔夫测算,中国外汇储备实际年回报率已为负数。特别是中国所持美国债多以长期债为主,使中国外汇储备也同时面临着较大的流动性不足风险。另一方面,随着美元贬值,储备资产缩水风险也在加大。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如美元贬值25%。美元资产持有者遭受的损失将达到美国GDP的10%。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美元资产占60%以上,据测算,假如美元贬值10%,中国储备资产就会出现500亿美元的账面损失。汇改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6%,其中兑美元累计升值21%,可见仅美元贬值因素一项,就导致中国美元资产出现巨额账面损失。为此,在保持适度外汇储备规模前提下,积极拓宽外汇储备使用渠道,既是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率、实现保值增值的需要,也是合理利用外汇资源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利用外汇储备设or海外投资基金条件具备
  
  按照约翰·邓宁的直接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就将进入净对外投资由负转正的阶段。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认为,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增值运动生来就具有国际性,资本主义在商品输出之后,必然会对外进行资本输出即对外投资。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看,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的历史发展时期。目前,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接近3700美元,正处于对外投资加快发展的阶段。当前条件下,充分利用外汇储备较为充裕的有利条件设立“走出去”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既是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必然,也是当前贯彻落实稳内需、扩外需方针的迫切需要。是中长期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实践证明,“走出去”既可有效拉动出口、扩大就业和提高劳动者收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互利共赢与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中国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提高综合国力、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在实战中历炼、培育跨国公司,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现实选择。在对外投资发展过程中,许多发达国家都取得了较好的业绩。比如日本在巴西购买的土地,大致相当于日本本土面积。通过在海外买地、建厂,日本海外经济规模大约相当于国内的近1.6倍,国民总收入已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在海外建立了一个比本国还要强大的“资本日本”。而中国的国土面积相当于好几个日本,虽然国内生产总值与日本所差无几,但国民总收入却与日本相差甚远。
  “走出去”作为国家对外开放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即使在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条件下,各项业务仍实现了“逆势上扬”,在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速高达48.6%。其中去年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433亿美元(非金融类),同比增长6.5%。
  从实践看,海外投资合作所需资金往往数额巨大,各类“走出去”企业特别是民营“走出去”企业资金不足和融资困难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境外发展壮大的最大瓶颈之一。建立以外汇储备为主、资金来源多元化的海外产业投资基金,既是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合作能力的重要保证。这里的资金来源多元化,是指基金组成即可以是国内资金,包括外汇储备、社保基金、财政资金、居民储蓄,以及国内企业和个人的外汇留存,也可以是国外资金,包括政府资金、企业资金甚至是基金等。
  当前,中国已经具备建立海外产业投资基金的基本条件。一是中国拥有高达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26万亿元的居民储蓄存款和7765亿元的社保基金,资金来源充裕。二是金融危机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难得机遇,海外资产价格有所降低、限制有所减少,企业境外投资合作愿望强烈,资金需求强劲。三是将外汇储备的一部分通过设立海外产业投资基金方式转化为股权投资或资源储备,既有利于通过储备资产多元化来分散风险,实现保值增值,同时能对企业开展海外并购、获取海外资源、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加快企业国际化经营步伐。
  
  利用外汇储备设立海外投资基金的初步设想
  
  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运用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投资以美国为主的海外证券市场。1978-2007年,美国长期债券的外国持有规模从1000亿美元扩张至9.14万亿美元,扩大了90多倍。在美国长期证券的外国持有中,中国的持有份额逐年上升。其中持有美国长期国债份额,2002年就达到10.5%,已超过持有份额持续下降的英国,列全球持有规模的第二位;2007年持有规模于达到4665亿美元,占外国持有规模的23.7%,如加上港台地区的持有份额,已达到28.8%,已超过日本居全球之首。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持有美国长期公司债券的份额却相对较低,多数年份持有份额均不足1.1%,即使在最高年份的2006年,其持有份额也只有2.9%,远低于英国和开曼群岛,也低于日本很多。
  二是组建注册资本金为200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之一的中投公司。该公司于2007年9月组建,据2009年8月7日发布自成立以来的首份年报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公司实现利润231.3亿 美元,2008年中投公司全球组合(即境外投资)回报率为-2.1%,公司资本回报率为6.8%,按照权益法计算的公司资本回报率为11.7%。2010年7月发布的第二份年度报告显示,该公司在2009年取得了11.7%的投资汇报率,若再加上子公司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上缴的利润,总回报率达到12.9%。
  此外,还包括1054吨的黄金储备和部分大型企业的海外投资,此处不再赘述。
  为切实有效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率、加大对有条件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建议从外汇储备总规模中,拿出3%-5%(800~1000亿美元)的比例设立海外产业投资基金,通过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方式,专司支持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合作业务。鉴于“主权基金”在国际上面临诸多制约,建议借鉴中委联合融资基金、中瑞合作基金、中国东盟中小企业基金、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等“准主权财富基金”模式,既吸纳外汇储备资金,同时也兼顾资金来源多元化。初步考虑可由中国银行或国家开发银行发起,集合外汇储备、社保基金等机构资金,同时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或跨国公司;或者由中国银行或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国际金融机构、外国政府融资机构以及外国企业共同发起。鉴于国内现有“走出去”融资支持和专项资金补贴的准入门槛较高,民营企业较难获得相关支持的实际,建议海外产业投资基金要适度向有条件的民营中小企业倾斜。根据当前“走出去”的发展形势,可考虑在海外产业投资基金这个大平台上再设立若干子基金,使其更具针对性。
  一是设立战略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结合中国亟需获取海外能矿资源战略实际,通过设立海外能源资源开发专项基金,对国内企业提供股权性融资安排。同时,设立新兴产业开发合作专项基金,积极支持中国企业与国外开展多种形式的绿色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开发合作。
  二是设立海外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专项基金。结合中国总体发展战略规划,通过该基金积极支持中国企业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海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三是设立海外营销渠道和品牌建设专项基金。通过该基金,既可支持中国大型零售或制造企业参股收购欧美品牌企业,获取中国亟需的海外营销渠道和著名品牌;也可为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及管理咨询服务,鼓励中小企业集群式“走出去”,加速中国中小企业在海外发展壮大。
  四是设立海外农产品开发合作专项基金。针对农业开发周期长、资金回报率低的特点,适当参照国内农业生产、开发项目所享有的各项优惠政策,通过该基金对在境外从事农、林、水产业开发的各类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其他文献
世界应保持商业的开放性    理论上,资本经济中的商业所有权与政治是不相关的,但事实上却正相反。从上世纪80年代日本公司在美国本土的大肆并购浪潮,到2000年的Vodafone接管德国Mannesmann,越来越多的私人公司并购案已经上升到了国家之间的较量。这种忧虑在未来的几年内会更加明显,因为中国的国有企业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并购狂欢节。来自中国的大买家通常是不透明的,让人看不清楚其背后的支持者,并
期刊
中国食品博览会已经连续6届在宁波举办,20lO食博会以“绿色消费与安全”为主题,积极引领食品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倡导食品企业开展诚信经营及绿色市场可追溯体系建设,推动食品流通向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和品牌化发展,展会活动丰富,人气火爆,供需两旺,亮点纷呈。  据统计,本届食博会国际标准展位达到3000个,展出面积6万平方米,全国37个省、市(包括计划单列市)的企业全部到会参展,境外有20多个国家和地
期刊
芬兰是第一个与中国签订政府贸易协定的西方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经贸关系稳步发展;90年代以来,两国经贸合作进入高速发展期,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2009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不景气背景下,中芬贸易总额持续滑坡。尽管受危机影响,但芬兰企业看重中国经济发展潜力与市场规模,对华投资信心不减,绝大多数均致力于长期在华发展,中小企业合作热情也较高。中芬双边经贸关
期刊
今年以来,出口连续超预期增长,出口值在近两个月内连创历史新高。调查发现,今年上半年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出口企业集中的地区,金融危机后的“工厂抢订单”变成了“贸易商抢工厂”。随着下半年海外贸易补充库存告一段落,企业出口订单也开始回归理性。目前,已基本稳定在2008年危机前水平。    加班赶货惊现价高者得订单    广东东莞一家制衣厂厂长史东光介绍,这家企业十几年前落户东莞长安镇,是一家为欧美户外服装
期刊
宁波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一直以来都对我国的外贸事业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几年,宁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优化经济发展方式,有效促进了经济科学发展。特别在外贸进口工作方面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明显进展。9月6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进口论坛”上,宁波市外经贸局局长俞丹桦发表了“宁波的进口实践”的演讲,会后,本刊记者结合会上他演讲的内容采访了俞丹桦局长。    记者:俞局长
期刊
8月26日,迫于国内经济颓势,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Gary Locke)披露了14件提案,提出“一揽子”强化贸易救济措施的提案,以加强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的执行力度,旨在收紧“非公平”进口政策,尤其是针对像中国这样的“非市场经济体”。中美贸易战似乎将再次触发。    美国的贸易救济提案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行为    美国商务部8月26日出台强化贸易救济措施一揽子建议,加强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执行力度
期刊
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全球许多大型资源能源类企业出现流动性问题,为我国企业提供了百年难得的境外并购机遇。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国公司海外并购表现活跃,并购总额同比增加40%,达到218亿美元,仅次于德国,主要集中在资源能源领域。其中,我国电力企业颇有斩获,走出了一条相对成功并值得继续探索的路子。    海外并购的成功案例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有报道的海外并购的例子不多。但相比其他行业
期刊
机床产业可谓装备制造I业的“母机”,是发展装备制造工业的核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数控机床产业缺乏核心技术、技术人才,许多重要功能部件,如自动化刀具、数控系统仍依靠国外技术支撑,不能独立发展,这是造成目前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的最重要因素。这成为我国装备制造工业不能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数控机床已成为各国机床制造商竞相展示先进技术、争夺用户及扩大市场的焦点。尽管我国数控机床产业起
期刊
危机期间,美国主动牵手中国,两国度过了前所未有的“蜜月期”,可危机刚见好转,美国就与中国打起了贸易战、货币战,所以,有人说中美之间必有~战。但也有人说,那些只是假象,中美之间不可能爆发贸易战和货币战。那么中美之间的未来前景到底如何呢?文中作者以本次美国中选为由,为读者层层剥开这些假象,对中美未来的前景作了深入分析。    选前听其言选后观其行    一国选举时政治家为了进行民族主义和价值观唯我独尊
期刊
摘要:中国一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后,我国以大米为代表的高度敏感农产品关税不断下降,这会对中国同东盟问的大米贸易产生新的影响。本文通过总结中国—东盟间大米的贸易现状,从而对双方贸易前景进行初步预测。  关键词:中国—东盟;大米贸易现状;前景预测    中国和东盟各国是世界上主要水稻产销区,其大米贸易量约占世界一半以上。东盟的大米出口主要来自泰国和越南,而中国大米出口量很小,并从泰国、越南等国进口大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