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数学教学也发生了较为重大的变革,学生是否能够提出问题并且有效的解决问题,成为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与任务。传统的以灌输、题海战术为主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教学的需要。因此,只有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分析能力,才能让学生获得主动建构知识的技能。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解决;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136-02
一、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特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且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认知能力都会得到提高。问题解决为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是通过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探索实践,并且能够合理的理解与运用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主要特征体现在:首先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解决问题需要重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且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积极交流、思考、以及合作,体现学生主体的价值与地位。其次是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具有情境性的特点,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以及任务驱动,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资源,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有好奇,在认知上产生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引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要求。最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具有发展性的特点,虽然数学教师具有较为丰富和专业的数学知识,然而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在教学中更应该鼓励学生通过思考来提出质疑,让学生在探究与反思中获得新的知识,从而通过反思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与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这样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原则
第一,问题解决应该注重实效的原则。数学教师在围绕问题解决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而淡化重视教学形式的倾向。比如,要让学生对数学的原理、概念理解运用,而不是让学生仅仅死记硬背,让学生明白原理概念的来龙去脉,并且能正确演绎结论的过程,这样才能达到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目的。
第二,问题解决应该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并且为学生创设情境的原则。数学教师要进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之前,首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并且熟悉学生已有的学情,从而对教材、对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创设出一种能够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技能的问题情境。这样会大大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有了学好数学的动力。
第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该遵循注重实践、联系实际的原则。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学习素材,让学生理解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因此,数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逐渐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学生独立理财的能力,学生消费的能力,学生对当前社会热点贷款买房买车利息的看法等,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还是有很大的价值,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不少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数学课的效率与教学效果。
三、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主要实施措施
首先,数学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来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平台。一是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是创设实际的问题情景,从而激发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数学教师通过数学知识的现实问题来创设情景,比如数学应该来源于生活,并且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服务,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抽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三是创设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设置悬念来创设问题情境。总之,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数学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恰当的创设教学情境,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数学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与发展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中,只有强调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实现问题解决教学的目的。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并且落实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思维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获取知识的主动权。
再次,数学教师应该创设问题供学生探究。一是数学教师应该重视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应该重视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将感性思维与理性逻辑思维相结合,训练学生能够辩证的运用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類比、操作、归类等方法之后大胆的提出问题的假设与猜想,并且引导学生对该假设进行严格的论证。二是数学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提出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模式。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学生作为一个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索者,数学教师只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探究情境,而非为学生直接提供现成的知识。
最后,数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高中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教师应该将具有吸引力的、具有挑战性的、具有趣味性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体验失败的挫折,不断磨练学生面对和解决问题的动机与能力。尤其是学生内在的获得解决问题成就感的动机,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文胜.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2).
[2]徐慧文.“问题解决”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3).
[3]孙玉芹,杨瑞峰.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03).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解决;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136-02
一、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特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且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认知能力都会得到提高。问题解决为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是通过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探索实践,并且能够合理的理解与运用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主要特征体现在:首先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解决问题需要重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且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积极交流、思考、以及合作,体现学生主体的价值与地位。其次是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具有情境性的特点,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以及任务驱动,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资源,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有好奇,在认知上产生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引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要求。最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具有发展性的特点,虽然数学教师具有较为丰富和专业的数学知识,然而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在教学中更应该鼓励学生通过思考来提出质疑,让学生在探究与反思中获得新的知识,从而通过反思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与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这样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原则
第一,问题解决应该注重实效的原则。数学教师在围绕问题解决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而淡化重视教学形式的倾向。比如,要让学生对数学的原理、概念理解运用,而不是让学生仅仅死记硬背,让学生明白原理概念的来龙去脉,并且能正确演绎结论的过程,这样才能达到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目的。
第二,问题解决应该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并且为学生创设情境的原则。数学教师要进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之前,首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并且熟悉学生已有的学情,从而对教材、对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创设出一种能够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技能的问题情境。这样会大大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有了学好数学的动力。
第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该遵循注重实践、联系实际的原则。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学习素材,让学生理解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因此,数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逐渐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学生独立理财的能力,学生消费的能力,学生对当前社会热点贷款买房买车利息的看法等,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还是有很大的价值,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不少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数学课的效率与教学效果。
三、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主要实施措施
首先,数学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来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平台。一是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是创设实际的问题情景,从而激发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数学教师通过数学知识的现实问题来创设情景,比如数学应该来源于生活,并且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服务,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抽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三是创设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设置悬念来创设问题情境。总之,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数学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恰当的创设教学情境,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数学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与发展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中,只有强调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实现问题解决教学的目的。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并且落实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思维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获取知识的主动权。
再次,数学教师应该创设问题供学生探究。一是数学教师应该重视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应该重视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将感性思维与理性逻辑思维相结合,训练学生能够辩证的运用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類比、操作、归类等方法之后大胆的提出问题的假设与猜想,并且引导学生对该假设进行严格的论证。二是数学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提出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模式。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学生作为一个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索者,数学教师只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探究情境,而非为学生直接提供现成的知识。
最后,数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高中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教师应该将具有吸引力的、具有挑战性的、具有趣味性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体验失败的挫折,不断磨练学生面对和解决问题的动机与能力。尤其是学生内在的获得解决问题成就感的动机,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文胜.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2).
[2]徐慧文.“问题解决”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3).
[3]孙玉芹,杨瑞峰.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