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0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日益注重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广泛的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商学院建设适应国际化的趋势,已成为院校发展的自觉选择。近年,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知名高校与国内高校开展合作项目,甚至在中国设立专门的高等教育机构,如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上海纽约大学等,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水平及合作院校的层次不断提高。在商学院国际化交流中,不仅仅满足于将学生送出国门,或引进专业英文课程等基础层面的项目,更注重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学院的国际化内涵建设,构建一个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平台,成为每一所商学院需要认真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属的国际大学联合会(IAU)对它的内涵有明晰的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以往对国际化内涵的解读,一直众说纷纭,其原因在于,人们在界定国际化概念时,没有考虑到国际化内涵与外延随形势发展而出现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举办政府或基金会资助等国际性活动,服务于国家政治活动的需要。90年代,国际化的内涵与外延逐渐丰富,涌现出一批国际研究、国际教育与人员、技术交换合作等国际活动。进入21世纪,院校国际化内涵和外延在深度和广度上有进一步的发展。诚如学者凡·德·温德( Marijk van der Wende)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不应仅局限于校园围墙内,应承担国家发展与全球未来的责任。高等教育为适应全球化社会、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挑战所采取的系统的持续的活动,都纳入这一概念之中。此外,得益于服务贸易全球化的高速发展,逐步形成高等教育市场。在澳大利亚,2006 年澳洲国际教育已上升为澳洲第3 大出口产业,自此,教育产业就一直呈现快速发展趋势。近期,俄罗斯的一些大学提出,今后5年国际学生要占到在校学生的25%。因此,有学者指出,院校的国际化还应该包括拓展全球高等教育市场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的重要内容。
高校商学院的目标是培养国际化的商务人才,他们可以适应国际交往与发展的需要,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以及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在国际交流活动中有效沟通信息和解决问题的高层次商务人才。人才培养的过程是教育的范畴,按教育规律来组织。但是,高校在这一过程又成为教育服务“产品”的提供者,学生是购买教育服务“产品”的潜在客户,两者构成了市场要素。高质量的教学与良好的环境,成为吸引中外学生的品牌力量。本文主要探讨商学院如何围绕这个目标,进一步提高国际化的水平。
一、拟定国际化发展规划
商学院的国际化发展规划,要把国际化视野与自身资源相结合,才会有竞争力。在国际化理念、国际化运作惯例和方法下,融入我们的国情,创造我们的方法。
作为商学院的国际化战略规划,首先,要建立科学、客观并与国际标准相兼容的信息平台。为学生出国留学提供院校、培训项目信息,为来华留学人员提供了解政策与环境的窗口。其次,根据自身的定位、特色、优势参与国际交流,选择合作伙伴,丰富我们的办学模式,拓宽办学空间,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筹划有吸引力的国际活动和交流项目。第三,加快组织创新,促进内部改革。学院需要在学院使命、行政管理、教学与研究方面开展整体性的变革,调动学院相关资源,协调各部门,妥善完成国际化相关工作流程, 促进教育目标、内容、方法、手段适应国际化的要求。
二、营造国际化校园环境
营造国际化校园环境,包括开设国际化课程,建设国际化教学团队,招收国际学生等。
2.1课程体系国际化
营造国际化校园环境,首要任务是建立国际化的课程体系。经历了百年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市场机制已很成熟,在商科领域,建立了完整的經济管理理论体系。在国内因国情不同,形成独特的市场环境,很多西方经济学经典理论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为使学生既了解中国的商业环境与规则,也了解其他国家的商业文化,并能够突破文化差异障碍,因地制宜地运用商务知识,必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首先,课程结构需要国际化,删减陈旧落后的课程,增加具有国际化内容的新课程,并根据世界前沿课题的研究,不断更新课程设置,使教学科研与国际接轨。也可尝试与国外大学合作,直接引进国外大学课程。其次,课程内容国际化。各专业的课程应积极引进、补充国外最先进的知识,融入世界学术前沿的最新成果,也可在教学中直接引进原版教材。在课程体系的设计里,要注意保持中国特色,如加入本土的商业案例、商务运行规则等,便于学生理解,及将来在中国市场的运用。
2.2 教学团队国际化
教学团队国际化是实现商学院教育国际化的基本条件。学院一方面应致力于引进海外优秀人才,聘请外籍教授,尤其应该积极争取世界范围内一流的专家教授。海外优秀人才与外籍教师的加入将有力推动商学院国际办学水平及科研水平。此外,对于海外专家、教授的聘用方式可以更加灵活,除长期聘用外,也可以采用短期聘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另一方面,学院应致力于本土师资的国际化,应有计划、分批次选派、支持教师出国进修或攻读学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了解最新学术动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3 招收国际学生
招收国际学生无疑是增强校园国际化氛围,提高学生国际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对于如何吸引、招收、管理国际学生,中国的大部分商学院仍在摸索当中,挑战重重。吸引国际学生的首要前提是学院有能力提供英语授课课程。在此基础上,学院可通过交换生项目、国际暑期学校、海外游学项目招收国际学生。此外,还可以探索从海外直接招生的途径,如上海纽约大学,约有50%的学生直接从海外招生,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国际学生比例大约为10%。我国商学院可考虑通过与海外优秀高中合作,设立海外招生基地,定期赴海外参加教育展,利用国家和上海市的留学生奖学金计划,吸引国际学生来学院学习。此外,对于国际学生管理,学院国际办公室、教务部门、学生事务部门需通力合作,及时向国际学生传递学习、生活信息,争取为国际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学院也可安排学院学生与国际学生结成对子,提供生活所需帮助,并组织学生活动。待国际学生群体扩大后,考虑为其专门配备辅导员,为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生活、文化、心理等方面的服务、咨询和指导。 2.4交流渠道多元化
其他提高商学院国际化氛围的途径,主要包括开展英语角、中文角等活动,做好学院英文网站工作,将国际项目、课程等信息清晰的呈现在网站上。此外,学院行政人员的管理水平也应向国际标准看齐,学院可通过向提供英语培训,与海外大学开展影子项目等方式,从语言及深层意识上,提高全体行政人员的国际化程度。
三、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商学院应积极拓展渠道,与国外高校开展项目交流,如交换生项目、游学项目、海外实习项目、暑期项目等。学院应发挥具有海外背景教职员工的桥梁作用,安排學院管理人员出国访问、参加国际教育展等活动,培养跨文化管理人才。并通过新媒体,如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等,加强学院在海外的宣传力度,吸引国际合作伙伴。
此外,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商学院应在学分互换、学制方面创新机制。如何让学院的课程更加国际化,能够认定更多的学分,使参加海外学习的学生不影响毕业时间,都是学院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当学生没有后顾之忧时,海外交流的步子才能迈得更大。学院还可考虑将海外交流学习的要求列入教学大纲,并设定相应的学分,让海外经历变为学生完成学位必须的项目,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促使着传统的教育模式经历前所未有变革,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整合自身的优势,建构包括价值理念体系,人才培养机制,跨文化管理策略等方面内容的战略体系,创造出适应国际化人才发展的环境,满足市场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彭道福, & 梁东. (2005). 高等教育营销的动因与策略分析 [J]. 教育与职业, 10;
2.季舒鸿, & 张立新. (2012). 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着力点. 教育与职业, 6, 005;
3.刘尧. (2012).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十大误区. 中国高校科技, 4, 018;
4.肖凤翔, & 尚宇光. (2012).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质及其经济动因.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6);
5.彭小建, 叶菁荫, & 颜黎光. (2011). 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 “内外兼修” 的几点思路. 中国成人教育, (21), 24-26;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日益注重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广泛的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商学院建设适应国际化的趋势,已成为院校发展的自觉选择。近年,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知名高校与国内高校开展合作项目,甚至在中国设立专门的高等教育机构,如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上海纽约大学等,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水平及合作院校的层次不断提高。在商学院国际化交流中,不仅仅满足于将学生送出国门,或引进专业英文课程等基础层面的项目,更注重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学院的国际化内涵建设,构建一个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平台,成为每一所商学院需要认真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属的国际大学联合会(IAU)对它的内涵有明晰的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以往对国际化内涵的解读,一直众说纷纭,其原因在于,人们在界定国际化概念时,没有考虑到国际化内涵与外延随形势发展而出现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举办政府或基金会资助等国际性活动,服务于国家政治活动的需要。90年代,国际化的内涵与外延逐渐丰富,涌现出一批国际研究、国际教育与人员、技术交换合作等国际活动。进入21世纪,院校国际化内涵和外延在深度和广度上有进一步的发展。诚如学者凡·德·温德( Marijk van der Wende)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不应仅局限于校园围墙内,应承担国家发展与全球未来的责任。高等教育为适应全球化社会、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挑战所采取的系统的持续的活动,都纳入这一概念之中。此外,得益于服务贸易全球化的高速发展,逐步形成高等教育市场。在澳大利亚,2006 年澳洲国际教育已上升为澳洲第3 大出口产业,自此,教育产业就一直呈现快速发展趋势。近期,俄罗斯的一些大学提出,今后5年国际学生要占到在校学生的25%。因此,有学者指出,院校的国际化还应该包括拓展全球高等教育市场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的重要内容。
高校商学院的目标是培养国际化的商务人才,他们可以适应国际交往与发展的需要,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以及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在国际交流活动中有效沟通信息和解决问题的高层次商务人才。人才培养的过程是教育的范畴,按教育规律来组织。但是,高校在这一过程又成为教育服务“产品”的提供者,学生是购买教育服务“产品”的潜在客户,两者构成了市场要素。高质量的教学与良好的环境,成为吸引中外学生的品牌力量。本文主要探讨商学院如何围绕这个目标,进一步提高国际化的水平。
一、拟定国际化发展规划
商学院的国际化发展规划,要把国际化视野与自身资源相结合,才会有竞争力。在国际化理念、国际化运作惯例和方法下,融入我们的国情,创造我们的方法。
作为商学院的国际化战略规划,首先,要建立科学、客观并与国际标准相兼容的信息平台。为学生出国留学提供院校、培训项目信息,为来华留学人员提供了解政策与环境的窗口。其次,根据自身的定位、特色、优势参与国际交流,选择合作伙伴,丰富我们的办学模式,拓宽办学空间,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筹划有吸引力的国际活动和交流项目。第三,加快组织创新,促进内部改革。学院需要在学院使命、行政管理、教学与研究方面开展整体性的变革,调动学院相关资源,协调各部门,妥善完成国际化相关工作流程, 促进教育目标、内容、方法、手段适应国际化的要求。
二、营造国际化校园环境
营造国际化校园环境,包括开设国际化课程,建设国际化教学团队,招收国际学生等。
2.1课程体系国际化
营造国际化校园环境,首要任务是建立国际化的课程体系。经历了百年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市场机制已很成熟,在商科领域,建立了完整的經济管理理论体系。在国内因国情不同,形成独特的市场环境,很多西方经济学经典理论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为使学生既了解中国的商业环境与规则,也了解其他国家的商业文化,并能够突破文化差异障碍,因地制宜地运用商务知识,必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首先,课程结构需要国际化,删减陈旧落后的课程,增加具有国际化内容的新课程,并根据世界前沿课题的研究,不断更新课程设置,使教学科研与国际接轨。也可尝试与国外大学合作,直接引进国外大学课程。其次,课程内容国际化。各专业的课程应积极引进、补充国外最先进的知识,融入世界学术前沿的最新成果,也可在教学中直接引进原版教材。在课程体系的设计里,要注意保持中国特色,如加入本土的商业案例、商务运行规则等,便于学生理解,及将来在中国市场的运用。
2.2 教学团队国际化
教学团队国际化是实现商学院教育国际化的基本条件。学院一方面应致力于引进海外优秀人才,聘请外籍教授,尤其应该积极争取世界范围内一流的专家教授。海外优秀人才与外籍教师的加入将有力推动商学院国际办学水平及科研水平。此外,对于海外专家、教授的聘用方式可以更加灵活,除长期聘用外,也可以采用短期聘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另一方面,学院应致力于本土师资的国际化,应有计划、分批次选派、支持教师出国进修或攻读学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了解最新学术动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3 招收国际学生
招收国际学生无疑是增强校园国际化氛围,提高学生国际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对于如何吸引、招收、管理国际学生,中国的大部分商学院仍在摸索当中,挑战重重。吸引国际学生的首要前提是学院有能力提供英语授课课程。在此基础上,学院可通过交换生项目、国际暑期学校、海外游学项目招收国际学生。此外,还可以探索从海外直接招生的途径,如上海纽约大学,约有50%的学生直接从海外招生,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国际学生比例大约为10%。我国商学院可考虑通过与海外优秀高中合作,设立海外招生基地,定期赴海外参加教育展,利用国家和上海市的留学生奖学金计划,吸引国际学生来学院学习。此外,对于国际学生管理,学院国际办公室、教务部门、学生事务部门需通力合作,及时向国际学生传递学习、生活信息,争取为国际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学院也可安排学院学生与国际学生结成对子,提供生活所需帮助,并组织学生活动。待国际学生群体扩大后,考虑为其专门配备辅导员,为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生活、文化、心理等方面的服务、咨询和指导。 2.4交流渠道多元化
其他提高商学院国际化氛围的途径,主要包括开展英语角、中文角等活动,做好学院英文网站工作,将国际项目、课程等信息清晰的呈现在网站上。此外,学院行政人员的管理水平也应向国际标准看齐,学院可通过向提供英语培训,与海外大学开展影子项目等方式,从语言及深层意识上,提高全体行政人员的国际化程度。
三、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商学院应积极拓展渠道,与国外高校开展项目交流,如交换生项目、游学项目、海外实习项目、暑期项目等。学院应发挥具有海外背景教职员工的桥梁作用,安排學院管理人员出国访问、参加国际教育展等活动,培养跨文化管理人才。并通过新媒体,如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等,加强学院在海外的宣传力度,吸引国际合作伙伴。
此外,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商学院应在学分互换、学制方面创新机制。如何让学院的课程更加国际化,能够认定更多的学分,使参加海外学习的学生不影响毕业时间,都是学院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当学生没有后顾之忧时,海外交流的步子才能迈得更大。学院还可考虑将海外交流学习的要求列入教学大纲,并设定相应的学分,让海外经历变为学生完成学位必须的项目,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促使着传统的教育模式经历前所未有变革,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整合自身的优势,建构包括价值理念体系,人才培养机制,跨文化管理策略等方面内容的战略体系,创造出适应国际化人才发展的环境,满足市场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彭道福, & 梁东. (2005). 高等教育营销的动因与策略分析 [J]. 教育与职业, 10;
2.季舒鸿, & 张立新. (2012). 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着力点. 教育与职业, 6, 005;
3.刘尧. (2012).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十大误区. 中国高校科技, 4, 018;
4.肖凤翔, & 尚宇光. (2012).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质及其经济动因.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6);
5.彭小建, 叶菁荫, & 颜黎光. (2011). 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 “内外兼修” 的几点思路. 中国成人教育, (21), 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