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聆听生活的独特乐章;要指导学生发散思维,感悟思辨的独特魅力;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作高于生活的诗篇。
【关键词】作文写作教学;创造性;个性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陶行知在《实验主义与新教育》一文中写道:“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亦视其发明能力之如何也!”所谓发明能力即创造力。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越来越重视创造力,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特别强调“能运用语言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现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具有创新意识”。而当今的作文理念也强调创新,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因此,作文教学必然当仁不让地担当起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先锋职责。
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具有独特的风格,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创造能力呢?
一、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聆听生活的独特乐章
高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怪象:写作的素材不少来自小学、初中的生活,记叙的内容大多是与父母、同学之间的误会和化解,表达的主旨好像大多是那么的低幼化。其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我们作文教学中不重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而浮在生活的表面上。
那么,教师怎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聆听生活的独特乐章,写出自己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呢?
首先,我们先要帮助学生厘清个性化生活经历和普遍性生活经历的区别。学生的生活经历是学生记叙文写作的源泉,按理来说,高中生逐渐走向成熟,应该不缺乏独特的个性化的生活经历,但是为什么学生的作文中看不到个性化生活经历的影子呢?其实是我们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个性化的生活经历。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即个人在人生经历中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经历,或个人在普遍性生活经历中独特的地方。如我有一位同学,他曾经在香港回归时,独自徒步从北京走到深圳,这就是他个性化的生活经历。但是绝大部分高中生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人生经历的,这时我们更应该指导学生关注普遍性生活经历中的独特地方。如《怀想天空》中的割麦的经历,是大部分农村学生都经历过的,但是作者把笔触指向高考前帮父母割麦的情景,这就是他个性化的生活经历。
接着,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积累个性化的生活经历。《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感情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由此可见,学会观察生活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我们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时,绝不能只带着一副眼镜,绝不能只从一个角度观察。可以宏观,也可以微观;时而仰视,时而俯视,时而远眺;有时需要浮光掠影,有时需要庖丁解牛……以期达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妙趣。
最后,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创设情景,积累个性化的生活经验。每天三点一线,大量的题海,让高中生少了很多接触社会、感悟生活的机会。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的教育是怎样呢?就是以社会为学校,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作文教学的实践就是通过各种活动,如旅游社会实践、公益社会实践等,推倒学校与社会、学校与生活之间的围墙樊篱,让学生能够多接触、了解社会。
同时老师也能指导学生通过访谈、聊天等形式,与家长、亲朋交流,了解他们的成长史、奋斗史,了解他们眼中的社会,从自我走向众我,拓展自己的社会面。
二、老师要指导学生发散思维,感悟思辨的独特魅力
追求华丽辞藻是时下学生议论文写作的一种倾向,但是辞藻华丽的同时,往往是作文内容、思想的空洞。写作结构模式化是时下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另一倾向,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把议论文写作训练引向错误的轨道。
好学生不再是像过去那样把已有的知识烂熟于心,而是能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充分体现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层次性,同时要体现语文核心素养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议论文写作教学应引导观察、激励发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和独特感受,表达真实想法,不人云亦云,写个性化作文、想象作文,鼓励有创意的表达。独立人格是做人的核心品性,它来自于独立的思考、大胆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批判的思维品质呢?
首先,通过班级图书馆、读书报告会、每周阅读课等形式促进学生大量阅读,为学生思维的发散夯实基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学生在议论文的写作中独立思考,善于表达,大量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通过每周演讲、每日焦点话题、每天随笔等形式促进学生发散性思考。每天随笔可以激发学生的自由写作的兴趣;每日焦点话题的探讨可以让学生在普世情结下孕育自己的个性;每周演讲可以整体培养学生多方面思考的能力……这样打破了过去的封闭式教学的格局,实现了教学空间的开放,使作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大更深更活,创造了富有活力、充满个性的学习空间,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飞扬。
最后,通过编辑班级小报、组织学校讲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的思維得到再次提升。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作高于生活的诗篇
在阅读历届高考满分作文时,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在这些满分作文中,有相当数量的作文具有虚构想象的色彩。如果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真正将虚构想象能力的培养作为实践探索的一条途径,让学生尝试进入另一种写作状态,进入另一个自由想象的世界,那意味着一种心灵的解放,一种写作个性自由张扬的开始。
写作个性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老师在学生个性化写作的过程中应该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授之以渔”。
作者简介:陈敏,1981年生,江苏扬中人,汉族,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作文写作教学;创造性;个性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陶行知在《实验主义与新教育》一文中写道:“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亦视其发明能力之如何也!”所谓发明能力即创造力。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越来越重视创造力,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特别强调“能运用语言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现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具有创新意识”。而当今的作文理念也强调创新,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因此,作文教学必然当仁不让地担当起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先锋职责。
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具有独特的风格,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创造能力呢?
一、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聆听生活的独特乐章
高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怪象:写作的素材不少来自小学、初中的生活,记叙的内容大多是与父母、同学之间的误会和化解,表达的主旨好像大多是那么的低幼化。其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我们作文教学中不重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而浮在生活的表面上。
那么,教师怎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聆听生活的独特乐章,写出自己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呢?
首先,我们先要帮助学生厘清个性化生活经历和普遍性生活经历的区别。学生的生活经历是学生记叙文写作的源泉,按理来说,高中生逐渐走向成熟,应该不缺乏独特的个性化的生活经历,但是为什么学生的作文中看不到个性化生活经历的影子呢?其实是我们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个性化的生活经历。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即个人在人生经历中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经历,或个人在普遍性生活经历中独特的地方。如我有一位同学,他曾经在香港回归时,独自徒步从北京走到深圳,这就是他个性化的生活经历。但是绝大部分高中生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人生经历的,这时我们更应该指导学生关注普遍性生活经历中的独特地方。如《怀想天空》中的割麦的经历,是大部分农村学生都经历过的,但是作者把笔触指向高考前帮父母割麦的情景,这就是他个性化的生活经历。
接着,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积累个性化的生活经历。《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感情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由此可见,学会观察生活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我们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时,绝不能只带着一副眼镜,绝不能只从一个角度观察。可以宏观,也可以微观;时而仰视,时而俯视,时而远眺;有时需要浮光掠影,有时需要庖丁解牛……以期达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妙趣。
最后,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创设情景,积累个性化的生活经验。每天三点一线,大量的题海,让高中生少了很多接触社会、感悟生活的机会。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的教育是怎样呢?就是以社会为学校,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作文教学的实践就是通过各种活动,如旅游社会实践、公益社会实践等,推倒学校与社会、学校与生活之间的围墙樊篱,让学生能够多接触、了解社会。
同时老师也能指导学生通过访谈、聊天等形式,与家长、亲朋交流,了解他们的成长史、奋斗史,了解他们眼中的社会,从自我走向众我,拓展自己的社会面。
二、老师要指导学生发散思维,感悟思辨的独特魅力
追求华丽辞藻是时下学生议论文写作的一种倾向,但是辞藻华丽的同时,往往是作文内容、思想的空洞。写作结构模式化是时下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另一倾向,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把议论文写作训练引向错误的轨道。
好学生不再是像过去那样把已有的知识烂熟于心,而是能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充分体现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层次性,同时要体现语文核心素养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议论文写作教学应引导观察、激励发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和独特感受,表达真实想法,不人云亦云,写个性化作文、想象作文,鼓励有创意的表达。独立人格是做人的核心品性,它来自于独立的思考、大胆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批判的思维品质呢?
首先,通过班级图书馆、读书报告会、每周阅读课等形式促进学生大量阅读,为学生思维的发散夯实基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学生在议论文的写作中独立思考,善于表达,大量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通过每周演讲、每日焦点话题、每天随笔等形式促进学生发散性思考。每天随笔可以激发学生的自由写作的兴趣;每日焦点话题的探讨可以让学生在普世情结下孕育自己的个性;每周演讲可以整体培养学生多方面思考的能力……这样打破了过去的封闭式教学的格局,实现了教学空间的开放,使作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大更深更活,创造了富有活力、充满个性的学习空间,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飞扬。
最后,通过编辑班级小报、组织学校讲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的思維得到再次提升。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作高于生活的诗篇
在阅读历届高考满分作文时,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在这些满分作文中,有相当数量的作文具有虚构想象的色彩。如果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真正将虚构想象能力的培养作为实践探索的一条途径,让学生尝试进入另一种写作状态,进入另一个自由想象的世界,那意味着一种心灵的解放,一种写作个性自由张扬的开始。
写作个性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老师在学生个性化写作的过程中应该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授之以渔”。
作者简介:陈敏,1981年生,江苏扬中人,汉族,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