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许多学校都在大力推行课堂教学中使用导学案,从杂志期刊文章以及网上对此种教学方式和手段都大加赞誉。例如,"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助学、复习资料等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具有高效性、实用性、易操作等特点,是'教学合一'的载体","导学案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可以籍此并依托教材可以比较轻松的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线路图,是高效课堂的载体,是高效课堂的关键"等等。许多学校不遗余力地甚至于硬性推行课堂导学案的使用,以此来表示自己的先进教学思想和理念。
笔者是一名中学地理教师,也尝试过编写和使用导学案,就导学案本身来说,各人水平不同,感觉也就不同。但对自己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导学案后,与部分老师和学生对导学案使用却有与本文开头不同的看法。
1.学生的看法
1.1 课业负担太重。我们高一年级开始的新课程,各科都在用导学案,以地理为例,一个内容上两节课,用一个导学案,我们还要至少花一个小时的课余时间完成导学案,否则检查时没做完,就很丢脸了。而每科都有导学案,有的科每天一份导学案,搞得我们没时间休息,课堂和课余时间的压力太大了。
1.2 导学案的内容其实就是课本内容的翻版。我们用的导学案内容,基本上就是老师把课本上的内容变成了"学习目标""知识提纲"、"(自学)内容梳理"、"课堂探究"、"应用巩固"、"课后拓展(练习)"等等。多数时候我们的学习就是把课本内容抄到导学案(卷)上。
1.3 导学案多,管理麻烦。由于每一内容都有导学案,每科都有导学案,积累起来一学期的导学案比课本还厚得多,老师要求我们使用以后把导学案装订好,说是以后复习方便,但导学案好多内容都是与课本内容相同的,用过后就觉得没有什么保存的价值,有点吃鸡肋的感觉。
1.4 导学案发得多,交费多。每期下来印了许多导学案,到时又要多交资料费。
2.教师看法
2.1 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实行新课程后,学校要求每一个学科都要编写和使用导学案,尽管是以学科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形式来编导学案,但还是要按章节分派给各个教师具体去做,先拿初稿,再讨论审稿,最后拍板,组长签字印刷。发给学生按要求初步自学,完成自学部分的内容后,还要检查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的效果,同时又要根据学生自学反馈的问题来备课,写教案上课,课后还要批改学生的作业。这与以往相比,就多了编导学案,检查导学案这一过程,并且这一过程既耽误时间,又耗费精力,甚至于吃力不讨好。
2.2 掌握编写导学案分寸的难度大。掌握好编写分寸的依据就是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但学生的地理基础肯定存在参差不齐,甚至差别还很大,高中地理课的教学是在具有初中地理课基本素质的前提下才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有的学生对地理很感兴趣,导学案是不能满足其要求的,而有的学生对地理不感兴趣,能完成导学案的最低要求都困难,这就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状态,怎样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这给导学案的编写增加了难度。
2.3 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学生不理解,家长不理解。有的家长给教师提意见说,孩子到学校读书,每节课都是让其看书做导学案,老师讲的少,孩子遇到不理解的知识去求教于老师时,老师能给予讲解的时间太少,去问同学吧,同学也是一知半解,孩子在许多学科的学习上夹生饭煮得太多,这样下去家长还要花更多的钱去请家教。
2.4 导学案应该还是可以用,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学习的过程和知识获取的过程,但这仅是停留在对书本知识的学习的背诵上,对地理学科而言,没有大量的感性认识是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的,至少在地理课上,导学案不能像课本一样印刷精美,只能围绕课本内容转,以完成教学任务,如此还不如让学生认真充分地利用课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充实地理课相关的感性素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地理知识面,有创造性地学习。
2.5 导学案的使用能让学生达到地理课程标准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要求,但在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却仍然用高考分数来衡量你的教学,有领导说过"推行新课改,进行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高高考成绩,让更多的学生上大学、上好大学,这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所以我们编导学案是两头为难。"一方面要满足新课标提出的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满足掌握我们生存荣辱权力的要求。"
3.自己在编和用时的感觉
本人也编过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也使用过导学案,在编撰和使用过程中也是矛盾重重,主要有下一些体会。
3.1 地理导学案的编撰现在还停留在如何找到教材、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结合点上,在使用过程中总有导学案就是教学案的心腻,不舒服。
3.2 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总是遵循在满足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前提下,做有限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这个基本原则,所以不能放开手脚。
3.3 编写导学案总还是有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挥者、设计者和督促者的感觉,与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理念大相径庭。
4.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静下心来总结自己使用导学案的教学效果,认识到导学案首先在课堂教学上能让学生做到人人动手动脑,提高对课本知识学习的效率。其次,使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更有依据,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促进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质疑,感悟追求真理的过程,感受合作的默契,体会成功的喜悦。第三,导学案为学生学习提供的引导,同时与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有了一个实在的,可以量化操作的依据。
针对以上学生和教师所提出的不同看法以及使用导学案的优点,本人认为在编写导学案时除了要注意自主性、参与(合作)性、探究(问题化)性等基本原则外,还应该根据新课标理念,注意以下一些原则。
4.1 因人而宜的原则。导学案只能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之一,编制导学案要因班而宜,因教学内容而宜,因人而宜,在精益求精或画龙点睛上下功夫,做到具有层次性和适应性,不能泛滥,不能用导学案来包办或代替一切。
4.2 辅助教学的原则。导学案关键是"导学",是引导不是指导,更不是指挥。导学案不能替代使用的教材,也不能等同于练习,否则就失去了体验学习过程的意义,而失去了发现和成功的感受和快乐。
4.3 师生互动原则。摆正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导学案使用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尊重和相信学生,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不要过分相信导学案的作用和学生学习不能对导学案依赖心理。
4.4 联系实际的原则。导学案要重视使用或引用教材以外的,学生身边的,学生平时接触过的,学生感兴趣的实际案例。
4.5 内容开放性原则。探究性学习应更多地重视开放性问题的设置,让学生理解和体验认识过程的复杂性、艰难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合作精神。
4.6 应用先进科技原则。导学案要引导学生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对地理来说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4.7 思想性原则。导学案要贯穿培养学生正确、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多用激励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4.8 多样性原则。导学案编写和使用要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新颖性,不能老是一个面孔,可以有纸质的,也可以有板书形式的,还可以有多媒体形式的等等。
综上所述,地理导学案是"提出计划、办法,提供讨论研究的提纲或文件",是教师为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学习思路,以及让学生探索和研究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讨论相关问题提供的延伸资料。"导"是指老师的引导,它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也可称为学生活动、探究的线。学生的"学"是导学案的主体,是中心环节,在编写导学案时要注意本文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则,避免导学案成了教材的复制品或教辅材料,失去了导学案的"导学"意义。
笔者是一名中学地理教师,也尝试过编写和使用导学案,就导学案本身来说,各人水平不同,感觉也就不同。但对自己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导学案后,与部分老师和学生对导学案使用却有与本文开头不同的看法。
1.学生的看法
1.1 课业负担太重。我们高一年级开始的新课程,各科都在用导学案,以地理为例,一个内容上两节课,用一个导学案,我们还要至少花一个小时的课余时间完成导学案,否则检查时没做完,就很丢脸了。而每科都有导学案,有的科每天一份导学案,搞得我们没时间休息,课堂和课余时间的压力太大了。
1.2 导学案的内容其实就是课本内容的翻版。我们用的导学案内容,基本上就是老师把课本上的内容变成了"学习目标""知识提纲"、"(自学)内容梳理"、"课堂探究"、"应用巩固"、"课后拓展(练习)"等等。多数时候我们的学习就是把课本内容抄到导学案(卷)上。
1.3 导学案多,管理麻烦。由于每一内容都有导学案,每科都有导学案,积累起来一学期的导学案比课本还厚得多,老师要求我们使用以后把导学案装订好,说是以后复习方便,但导学案好多内容都是与课本内容相同的,用过后就觉得没有什么保存的价值,有点吃鸡肋的感觉。
1.4 导学案发得多,交费多。每期下来印了许多导学案,到时又要多交资料费。
2.教师看法
2.1 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实行新课程后,学校要求每一个学科都要编写和使用导学案,尽管是以学科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形式来编导学案,但还是要按章节分派给各个教师具体去做,先拿初稿,再讨论审稿,最后拍板,组长签字印刷。发给学生按要求初步自学,完成自学部分的内容后,还要检查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的效果,同时又要根据学生自学反馈的问题来备课,写教案上课,课后还要批改学生的作业。这与以往相比,就多了编导学案,检查导学案这一过程,并且这一过程既耽误时间,又耗费精力,甚至于吃力不讨好。
2.2 掌握编写导学案分寸的难度大。掌握好编写分寸的依据就是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但学生的地理基础肯定存在参差不齐,甚至差别还很大,高中地理课的教学是在具有初中地理课基本素质的前提下才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有的学生对地理很感兴趣,导学案是不能满足其要求的,而有的学生对地理不感兴趣,能完成导学案的最低要求都困难,这就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状态,怎样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这给导学案的编写增加了难度。
2.3 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学生不理解,家长不理解。有的家长给教师提意见说,孩子到学校读书,每节课都是让其看书做导学案,老师讲的少,孩子遇到不理解的知识去求教于老师时,老师能给予讲解的时间太少,去问同学吧,同学也是一知半解,孩子在许多学科的学习上夹生饭煮得太多,这样下去家长还要花更多的钱去请家教。
2.4 导学案应该还是可以用,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学习的过程和知识获取的过程,但这仅是停留在对书本知识的学习的背诵上,对地理学科而言,没有大量的感性认识是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的,至少在地理课上,导学案不能像课本一样印刷精美,只能围绕课本内容转,以完成教学任务,如此还不如让学生认真充分地利用课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充实地理课相关的感性素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地理知识面,有创造性地学习。
2.5 导学案的使用能让学生达到地理课程标准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要求,但在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却仍然用高考分数来衡量你的教学,有领导说过"推行新课改,进行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高高考成绩,让更多的学生上大学、上好大学,这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所以我们编导学案是两头为难。"一方面要满足新课标提出的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满足掌握我们生存荣辱权力的要求。"
3.自己在编和用时的感觉
本人也编过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也使用过导学案,在编撰和使用过程中也是矛盾重重,主要有下一些体会。
3.1 地理导学案的编撰现在还停留在如何找到教材、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结合点上,在使用过程中总有导学案就是教学案的心腻,不舒服。
3.2 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总是遵循在满足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前提下,做有限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这个基本原则,所以不能放开手脚。
3.3 编写导学案总还是有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挥者、设计者和督促者的感觉,与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理念大相径庭。
4.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静下心来总结自己使用导学案的教学效果,认识到导学案首先在课堂教学上能让学生做到人人动手动脑,提高对课本知识学习的效率。其次,使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更有依据,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促进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质疑,感悟追求真理的过程,感受合作的默契,体会成功的喜悦。第三,导学案为学生学习提供的引导,同时与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有了一个实在的,可以量化操作的依据。
针对以上学生和教师所提出的不同看法以及使用导学案的优点,本人认为在编写导学案时除了要注意自主性、参与(合作)性、探究(问题化)性等基本原则外,还应该根据新课标理念,注意以下一些原则。
4.1 因人而宜的原则。导学案只能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之一,编制导学案要因班而宜,因教学内容而宜,因人而宜,在精益求精或画龙点睛上下功夫,做到具有层次性和适应性,不能泛滥,不能用导学案来包办或代替一切。
4.2 辅助教学的原则。导学案关键是"导学",是引导不是指导,更不是指挥。导学案不能替代使用的教材,也不能等同于练习,否则就失去了体验学习过程的意义,而失去了发现和成功的感受和快乐。
4.3 师生互动原则。摆正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导学案使用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尊重和相信学生,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不要过分相信导学案的作用和学生学习不能对导学案依赖心理。
4.4 联系实际的原则。导学案要重视使用或引用教材以外的,学生身边的,学生平时接触过的,学生感兴趣的实际案例。
4.5 内容开放性原则。探究性学习应更多地重视开放性问题的设置,让学生理解和体验认识过程的复杂性、艰难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合作精神。
4.6 应用先进科技原则。导学案要引导学生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对地理来说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4.7 思想性原则。导学案要贯穿培养学生正确、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多用激励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4.8 多样性原则。导学案编写和使用要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新颖性,不能老是一个面孔,可以有纸质的,也可以有板书形式的,还可以有多媒体形式的等等。
综上所述,地理导学案是"提出计划、办法,提供讨论研究的提纲或文件",是教师为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学习思路,以及让学生探索和研究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讨论相关问题提供的延伸资料。"导"是指老师的引导,它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也可称为学生活动、探究的线。学生的"学"是导学案的主体,是中心环节,在编写导学案时要注意本文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则,避免导学案成了教材的复制品或教辅材料,失去了导学案的"导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