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280-01
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也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美术课堂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通过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练习而获取知识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激活美术课堂是教学的根本任务。
一、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可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如:多媒体屏幕从视觉上激发;课堂上配上古筝、笛子之类的音乐,从听觉上激发。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环境等因素进行协调统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譬如说,叫二年级的小朋友画透视或写生,是不符合逻辑的。美术教学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学习美术是一种乐趣,并在快乐地学习中掌握美术的基本能力。
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如果一讲到底,就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我们应该将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的过程转变为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我在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读画几分钟,然后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细的体味;也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价,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既发扬了每个学生的优势,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
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掌握美术基本表现手法
美术课程大致可以分成欣赏和表现这两大块。如何激发学生用掌握的美术知識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生活、对美的感知。在新课程标准里,各个年级都有明确的规定。不管是色彩、线描、手工制作、黑白画等,只要学生乐于动手、动脑、大胆地去表现,在这个表现的过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美术语言的表达,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驱使学生带着多方面情感去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如《中国画写意蔬果》一课,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中国画,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想“可以把新知识编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如:我在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特点之一“落墨不可更改”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以前,有位才学出众的宫廷画家,得到了皇帝亲手赏赐的一幅绫子,并命他在绫子上作画。画家由于高兴贪饮了几杯酒,在作画时手打颤把一滴墨抖落在绫子上。画家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沾污皇帝赏赐之物弄不好是会掉脑袋的。后来,画家急中生智,巧把墨点儿改画成一只苍蝇,这幅画后来得到了皇帝的夸奖”。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由于小故事感染力强,使孩子们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切想动手试一试的心情溢于言表。落墨不可更改往往使学生谨小慎微不敢下笔,这是教学的难点,但学生听了老师讲述的这个小故事后,古人的创造勇气和智慧消除了他们的顾虑,孩子们便大胆放手作画。
三、树立创新意识,开拓广阔的课堂教学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美术是用来表现丰富的生活、情感、事物的一种手法。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的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给教师的课堂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传承古今文化的同时也有了时代的产物。这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是有独特的作用的。
我在教染色图案一课时,如果照搬教科书中的方法,教师只需教给学生不同的折、染方法后,再提示一下这是美丽的手帕就可以了,但这样教学效果一般。我经过反复琢磨和设计,特别是根据染纸图案这一民间工艺品本身所赋予的花纹自然色彩对比强烈等美感形式,分别染制了小花伞(八角形图案)、小领结(条纹图案)、花裙子(小碎花图案),还有头饰、小手帕等备用。面对黑板上两幅范作染色图案,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然后提出两个问题,使欣赏与生活联系起来以引发学生联想。提问一:“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种图案吗?”回答是肯定的。提问二:“根据你对生活的观察和记忆能不能用它设计一两件服饰?”因为图案是染在正方形纸上的,很容易使学生联想到围巾、手帕等。当学生说出“手帕”时,教师取出事先染制好的漂亮手帕对折三次插在上衣口袋。这给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由读懂到联想就是创造性的想象活动。这一问一答的环节诱发了学生从观察生活到联想设计的欲望。
四、明确课堂课题的学习领域,注意课堂量化的比例
新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的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教师要明确把握课堂教学的学习领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有目标、有计划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总之,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四方面构成美术教学过程的比例要恰当,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美术,掌握用美术表达自己情感、思想和对生活理解的方法。
总而言之,美术课堂要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把美术课上“新”上“活”。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280-01
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也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美术课堂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通过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练习而获取知识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激活美术课堂是教学的根本任务。
一、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可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如:多媒体屏幕从视觉上激发;课堂上配上古筝、笛子之类的音乐,从听觉上激发。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环境等因素进行协调统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譬如说,叫二年级的小朋友画透视或写生,是不符合逻辑的。美术教学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学习美术是一种乐趣,并在快乐地学习中掌握美术的基本能力。
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如果一讲到底,就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我们应该将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的过程转变为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我在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读画几分钟,然后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细的体味;也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价,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既发扬了每个学生的优势,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
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掌握美术基本表现手法
美术课程大致可以分成欣赏和表现这两大块。如何激发学生用掌握的美术知識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生活、对美的感知。在新课程标准里,各个年级都有明确的规定。不管是色彩、线描、手工制作、黑白画等,只要学生乐于动手、动脑、大胆地去表现,在这个表现的过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美术语言的表达,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驱使学生带着多方面情感去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如《中国画写意蔬果》一课,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中国画,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想“可以把新知识编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如:我在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特点之一“落墨不可更改”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以前,有位才学出众的宫廷画家,得到了皇帝亲手赏赐的一幅绫子,并命他在绫子上作画。画家由于高兴贪饮了几杯酒,在作画时手打颤把一滴墨抖落在绫子上。画家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沾污皇帝赏赐之物弄不好是会掉脑袋的。后来,画家急中生智,巧把墨点儿改画成一只苍蝇,这幅画后来得到了皇帝的夸奖”。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由于小故事感染力强,使孩子们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切想动手试一试的心情溢于言表。落墨不可更改往往使学生谨小慎微不敢下笔,这是教学的难点,但学生听了老师讲述的这个小故事后,古人的创造勇气和智慧消除了他们的顾虑,孩子们便大胆放手作画。
三、树立创新意识,开拓广阔的课堂教学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美术是用来表现丰富的生活、情感、事物的一种手法。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的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给教师的课堂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传承古今文化的同时也有了时代的产物。这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是有独特的作用的。
我在教染色图案一课时,如果照搬教科书中的方法,教师只需教给学生不同的折、染方法后,再提示一下这是美丽的手帕就可以了,但这样教学效果一般。我经过反复琢磨和设计,特别是根据染纸图案这一民间工艺品本身所赋予的花纹自然色彩对比强烈等美感形式,分别染制了小花伞(八角形图案)、小领结(条纹图案)、花裙子(小碎花图案),还有头饰、小手帕等备用。面对黑板上两幅范作染色图案,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然后提出两个问题,使欣赏与生活联系起来以引发学生联想。提问一:“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种图案吗?”回答是肯定的。提问二:“根据你对生活的观察和记忆能不能用它设计一两件服饰?”因为图案是染在正方形纸上的,很容易使学生联想到围巾、手帕等。当学生说出“手帕”时,教师取出事先染制好的漂亮手帕对折三次插在上衣口袋。这给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由读懂到联想就是创造性的想象活动。这一问一答的环节诱发了学生从观察生活到联想设计的欲望。
四、明确课堂课题的学习领域,注意课堂量化的比例
新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的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教师要明确把握课堂教学的学习领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有目标、有计划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总之,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四方面构成美术教学过程的比例要恰当,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美术,掌握用美术表达自己情感、思想和对生活理解的方法。
总而言之,美术课堂要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把美术课上“新”上“活”。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