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状、新契机、问题和对策等方面内容,其中,详细地论述了现状和新契机等方面内容,最后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 装备制造业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所谓“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该战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加快区域间的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各种生产要去的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致力于构建一个多层次、高水准、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体系。“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与以往的国家间经济合作体不同的是,该战略是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作为理念的。国家很重视“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情况,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和外交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一声明表明了“一带一路”战略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更标志着中国作为国际上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主动承担起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一带一路”战略所涉及的国家,大多缺乏良好的基础设施,并且已经严重抑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中国目前比较发达的装备制造业可以满足这种需求,特别是中国装备制造产品质优价廉,那么如何将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品营销出去,使得中国装备制造业顺利地走出国门,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一、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1.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态势比较迅速。由于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辽宁一直都很重视发展装备制造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准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如汽车、电力设备等行业产量都是世界第一位的,同时在一些高精尖装备的研发和制造方面,辽宁的工艺水准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一直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十年来装备制造业作为辽宁的优势产业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已经形成大规模、门类齐、水平高的产能体系,拥有一批销售收入超百亿的在国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有关数据显示,2500吨新货运机车、喷气式飞机发动机核电站250吨环形起重机、30万千瓦核主泵等重大装备项目等都率先由辽宁企业生产试验成功,从辽沈大地走向全国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主战场。2012年制造业企业共5878家,占全省工业企业数量的34%;完成工业总产值15246.43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1.1%;资金总投入11810.65亿元,占全省总资金的34%;2014年,辽宁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为32%,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三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31.2%、43.9%、34%。可见,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态势正在向着高技术、高水准的方向优化。
2.辽宁装备制造业结构失衡状况比较严重。由于辽宁市场经济的调节机制并不完善,加之行政干预市场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在辽宁装备制造业迅猛发展的背后,其实有着比较深的隐忧,这种隐忧主要是在过去盲目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特别是在辽宁装备制造业领域。随着辽宁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在基于成本收益核算的原则下,辽宁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对装备制造产品的需求已经趋于饱和,特别是近些年来,辽宁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出放缓的趋势以及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内对装备制造业产品的需求也随之萎缩,这些因素客观上造成了装备制造领域的产能过剩,也就说供给过剩,需求的不断萎缩和供给的不断过剩,这是辽宁装备制造业结构失衡的原因和特征。
3.辽宁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足。虽然辽宁装备制造业中诸多产品的產值和数量已经达到很高水平,但是产品档次还是比较低,单位利润比较少,可代替性比较大,其本质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在装备制造领域,辽宁企业所制造的产品普遍都是高效率、低效果、粗放型,在一些核心技术领域,我们仍然受制于人,同时我们也很缺乏一些工艺流程的积累意识和不断改进意识,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仍有待提高。我们知道,一流的行业不仅仅需要一流的技术,也需要一流的产业工人,事实上,即使处于同样的生产条件下,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仍难以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相比。
4.享誉国际的企业数量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历史是比较短暂的,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重工业几乎没有,只有数量不多的轻工业企业,加之,改革开放之前,中国重工业的发展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很多企业背负着政策性负担,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追求产品数量而忽视产品的质量,追求企业增长规模而忽视企业增长质量,即中国企业走的是粗放型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与外界的进出口贸易日益增多,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辽宁企业的生产成本被严重低估,对于企业来说,从事简单的贴牌生产模式和来料加工模式,能够比较迅速地获取利润,在错误的价格信息指导下,辽宁很多本来具备很好研发基础和一些比较有价值的企业盲目跟风,追求短平快的企业发展模式,而忽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以及对自身企业品牌的营销和保护,造成了辽宁装备制造业很多其实就是代工厂。另外,不可忽视的是,辽宁重装备制造业中的很多企业尚未完善自己的公司治理机制,过去的那种行政思维依旧根深蒂固,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比较软化,以及享受着国家特殊的政策补贴和财政支持,所以这些企业缺乏危机意识,去主动建立自己的品牌,经营自己企业的信誉。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契机
1.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一带一路”战略沿线涉及的国家有60多个,这些国家人口总数将近世界总人口的70%,并且沿线国家大多数工业化水平比较低,事实上,重型装备产品的缺乏已经严重抑制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根据相关数据,该区域对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总量约为1.12万亿。“一带一路”所带动的国家一般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因此占全球总人口的比重较大,以此为基础的市场需求量大约为6万亿美元。根据相关机构的预测,到2020年之前,“一带一路”战略沿线的一些国家,其基础设施建设总量需求将日益增长。现阶段除了部分发展中国家以外,各沿线国家用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设施资金已经占据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从长远看来还会有持续较快的增长过程,其他国家对铁路、核电、机场等能源装备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会不断上升,可以看到,“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功实施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一个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 2.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和升级的机会。“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既有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也有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正好处于两者之间,甚至中国有些产业发展的水平已经赶上了这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在辽宁装备制造业方面,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推进,辽宁省产能过剩问题将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通过这种市场化的转移手段来解决产能,有助为辽宁省产业转型和升级提供一个比较有利的机会,同时,我们可以与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加强经济合作,来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水平,这有利于辽宁装备制造业早已走上集约型发展道路,这也是辽宁经济转型和升级的方向。此外,“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可以有效地整合辽宁各个区域的各种资源,这相当于扩展了辽宁投资活动的潜力,特别是辽宁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和历史传统优势,与这些国家的传统交往活动会为我们提供极大的便利。
三、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1.产业结构不健全,风险预警性能低。经过多年的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呈现出的一体化格局较为明显,各个产业结构之间协调能力较弱,专业性能体系分工并不明确,在企业内部产品同构现象大量存在,这就造成地区内部无法生产多样化材料、零部件等问题,一大部分的重要材料、基础部件必须要从外地购买,增加了一定的生产成本。由于专业性不显著使得其无法融合到服务业行业中去,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产业竞争实力。
2.网络信息收集能力不足。到现阶段为止,虽然辽宁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信息收集系统,但由于部分企业单独规划管理,使得信息收集较为闭塞,虽然在局部地区信息资源丰富,可大部分地区不具备兼容性。加之现代社会信息服务基础能力较弱,公共平台建设滞后,使得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不频繁、不及时,阻碍了企业之间互助合作。
3.人才短缺问题。长期以来,辽宁地区企业长期是在国内进行日常的经营活动,能够走出去的企业数量不多,所以我们的教育体系主要是針对国内需求而来设计的,在培养能够胜任国际化交流人才方面,做得还不够多,人才积累不够充实,特别是在创新资源方面,缺少一定的研发能力,能够胜任这种大型设备营销的人才极为短缺,进而导致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速度较慢,无法获得由此带来的竞争优势。
四、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面对风险采取的对策
1.企业适当调整内部结构。各企业应该从自身专业化产业为出发点沟通各个企业的互利合作,更要重视自己的风险管理,应该建立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总资产报酬率,能够更明确的显示投资收益总额,尽量减少风险,提高企业预警能力;健全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因为只有内部控制的健全才能确保与国内企业以及沿线国家合作收益数据的真实性,否则企业的预警机制也会大打折扣。因为具体的项目是由企业自己决定的,即使在同一个国家投资,不同区域也会面临着不同的风险条件,所以企业也要制定相应的补偿机制,在合同计划书中明确违约责任。
2.强化网络信息系统。政府要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企业资金支持建立网络信息沟通平台,使得各类产品能够在公众平台上得到多个企业的了解和认可。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加快建立信息资源的收集,能够在短时间内更大范围的了解不同企业的优势,团结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将辽宁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更有前景。
3.基础培养,全方面发展人才。为了使得辽宁装备制造业能够在中国仍占据重要地位,一切就要从基础做起,从基础培养各类优秀人才,经常与国外的优秀企业交流沟通,使此类人才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尤其重要的是思维创新性,因为只有具备了创造能力,才能生产出独具特色的产品,才具有中国特色。此外,各中小学也应该开设类似课程,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维创造性,为以后的制造业积累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秋玲,崔宏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下政府作用新探——基于“中国制造”商品不良信誉认知的背景[J].经济问题,2015,37(5):14.
[2]李江涛.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响应“一带一路”战略的思考[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5,28(3):39.
[3]王婷婷,冉军.“一带一路”战略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对策[J].辽宁经济,2016,02:60-61.
[4]赵奉杰.装备制造业参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分析[J].电气时代,2016,05:51-55.
[5]王志民.“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的多重互动关系分析[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5,49-63.
作者简介 宋芳杰(1995—),女,汉族 辽宁大连 13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7班;董琴(1981—),女,副教授 汉族 辽宁大连 主要研究方向跨境贸易。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 装备制造业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所谓“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该战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加快区域间的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各种生产要去的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致力于构建一个多层次、高水准、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体系。“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与以往的国家间经济合作体不同的是,该战略是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作为理念的。国家很重视“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情况,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和外交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一声明表明了“一带一路”战略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更标志着中国作为国际上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主动承担起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一带一路”战略所涉及的国家,大多缺乏良好的基础设施,并且已经严重抑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中国目前比较发达的装备制造业可以满足这种需求,特别是中国装备制造产品质优价廉,那么如何将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品营销出去,使得中国装备制造业顺利地走出国门,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一、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1.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态势比较迅速。由于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辽宁一直都很重视发展装备制造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准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如汽车、电力设备等行业产量都是世界第一位的,同时在一些高精尖装备的研发和制造方面,辽宁的工艺水准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一直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十年来装备制造业作为辽宁的优势产业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已经形成大规模、门类齐、水平高的产能体系,拥有一批销售收入超百亿的在国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有关数据显示,2500吨新货运机车、喷气式飞机发动机核电站250吨环形起重机、30万千瓦核主泵等重大装备项目等都率先由辽宁企业生产试验成功,从辽沈大地走向全国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主战场。2012年制造业企业共5878家,占全省工业企业数量的34%;完成工业总产值15246.43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1.1%;资金总投入11810.65亿元,占全省总资金的34%;2014年,辽宁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为32%,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三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31.2%、43.9%、34%。可见,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态势正在向着高技术、高水准的方向优化。
2.辽宁装备制造业结构失衡状况比较严重。由于辽宁市场经济的调节机制并不完善,加之行政干预市场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在辽宁装备制造业迅猛发展的背后,其实有着比较深的隐忧,这种隐忧主要是在过去盲目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特别是在辽宁装备制造业领域。随着辽宁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在基于成本收益核算的原则下,辽宁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对装备制造产品的需求已经趋于饱和,特别是近些年来,辽宁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出放缓的趋势以及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内对装备制造业产品的需求也随之萎缩,这些因素客观上造成了装备制造领域的产能过剩,也就说供给过剩,需求的不断萎缩和供给的不断过剩,这是辽宁装备制造业结构失衡的原因和特征。
3.辽宁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足。虽然辽宁装备制造业中诸多产品的產值和数量已经达到很高水平,但是产品档次还是比较低,单位利润比较少,可代替性比较大,其本质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在装备制造领域,辽宁企业所制造的产品普遍都是高效率、低效果、粗放型,在一些核心技术领域,我们仍然受制于人,同时我们也很缺乏一些工艺流程的积累意识和不断改进意识,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仍有待提高。我们知道,一流的行业不仅仅需要一流的技术,也需要一流的产业工人,事实上,即使处于同样的生产条件下,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仍难以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相比。
4.享誉国际的企业数量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历史是比较短暂的,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重工业几乎没有,只有数量不多的轻工业企业,加之,改革开放之前,中国重工业的发展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很多企业背负着政策性负担,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追求产品数量而忽视产品的质量,追求企业增长规模而忽视企业增长质量,即中国企业走的是粗放型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与外界的进出口贸易日益增多,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辽宁企业的生产成本被严重低估,对于企业来说,从事简单的贴牌生产模式和来料加工模式,能够比较迅速地获取利润,在错误的价格信息指导下,辽宁很多本来具备很好研发基础和一些比较有价值的企业盲目跟风,追求短平快的企业发展模式,而忽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以及对自身企业品牌的营销和保护,造成了辽宁装备制造业很多其实就是代工厂。另外,不可忽视的是,辽宁重装备制造业中的很多企业尚未完善自己的公司治理机制,过去的那种行政思维依旧根深蒂固,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比较软化,以及享受着国家特殊的政策补贴和财政支持,所以这些企业缺乏危机意识,去主动建立自己的品牌,经营自己企业的信誉。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契机
1.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一带一路”战略沿线涉及的国家有60多个,这些国家人口总数将近世界总人口的70%,并且沿线国家大多数工业化水平比较低,事实上,重型装备产品的缺乏已经严重抑制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根据相关数据,该区域对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总量约为1.12万亿。“一带一路”所带动的国家一般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因此占全球总人口的比重较大,以此为基础的市场需求量大约为6万亿美元。根据相关机构的预测,到2020年之前,“一带一路”战略沿线的一些国家,其基础设施建设总量需求将日益增长。现阶段除了部分发展中国家以外,各沿线国家用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设施资金已经占据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从长远看来还会有持续较快的增长过程,其他国家对铁路、核电、机场等能源装备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会不断上升,可以看到,“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功实施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一个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 2.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和升级的机会。“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既有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也有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正好处于两者之间,甚至中国有些产业发展的水平已经赶上了这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在辽宁装备制造业方面,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推进,辽宁省产能过剩问题将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通过这种市场化的转移手段来解决产能,有助为辽宁省产业转型和升级提供一个比较有利的机会,同时,我们可以与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加强经济合作,来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水平,这有利于辽宁装备制造业早已走上集约型发展道路,这也是辽宁经济转型和升级的方向。此外,“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可以有效地整合辽宁各个区域的各种资源,这相当于扩展了辽宁投资活动的潜力,特别是辽宁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和历史传统优势,与这些国家的传统交往活动会为我们提供极大的便利。
三、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1.产业结构不健全,风险预警性能低。经过多年的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呈现出的一体化格局较为明显,各个产业结构之间协调能力较弱,专业性能体系分工并不明确,在企业内部产品同构现象大量存在,这就造成地区内部无法生产多样化材料、零部件等问题,一大部分的重要材料、基础部件必须要从外地购买,增加了一定的生产成本。由于专业性不显著使得其无法融合到服务业行业中去,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产业竞争实力。
2.网络信息收集能力不足。到现阶段为止,虽然辽宁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信息收集系统,但由于部分企业单独规划管理,使得信息收集较为闭塞,虽然在局部地区信息资源丰富,可大部分地区不具备兼容性。加之现代社会信息服务基础能力较弱,公共平台建设滞后,使得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不频繁、不及时,阻碍了企业之间互助合作。
3.人才短缺问题。长期以来,辽宁地区企业长期是在国内进行日常的经营活动,能够走出去的企业数量不多,所以我们的教育体系主要是針对国内需求而来设计的,在培养能够胜任国际化交流人才方面,做得还不够多,人才积累不够充实,特别是在创新资源方面,缺少一定的研发能力,能够胜任这种大型设备营销的人才极为短缺,进而导致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速度较慢,无法获得由此带来的竞争优势。
四、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面对风险采取的对策
1.企业适当调整内部结构。各企业应该从自身专业化产业为出发点沟通各个企业的互利合作,更要重视自己的风险管理,应该建立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总资产报酬率,能够更明确的显示投资收益总额,尽量减少风险,提高企业预警能力;健全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因为只有内部控制的健全才能确保与国内企业以及沿线国家合作收益数据的真实性,否则企业的预警机制也会大打折扣。因为具体的项目是由企业自己决定的,即使在同一个国家投资,不同区域也会面临着不同的风险条件,所以企业也要制定相应的补偿机制,在合同计划书中明确违约责任。
2.强化网络信息系统。政府要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企业资金支持建立网络信息沟通平台,使得各类产品能够在公众平台上得到多个企业的了解和认可。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加快建立信息资源的收集,能够在短时间内更大范围的了解不同企业的优势,团结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将辽宁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更有前景。
3.基础培养,全方面发展人才。为了使得辽宁装备制造业能够在中国仍占据重要地位,一切就要从基础做起,从基础培养各类优秀人才,经常与国外的优秀企业交流沟通,使此类人才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尤其重要的是思维创新性,因为只有具备了创造能力,才能生产出独具特色的产品,才具有中国特色。此外,各中小学也应该开设类似课程,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维创造性,为以后的制造业积累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秋玲,崔宏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下政府作用新探——基于“中国制造”商品不良信誉认知的背景[J].经济问题,2015,37(5):14.
[2]李江涛.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响应“一带一路”战略的思考[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5,28(3):39.
[3]王婷婷,冉军.“一带一路”战略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对策[J].辽宁经济,2016,02:60-61.
[4]赵奉杰.装备制造业参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分析[J].电气时代,2016,05:51-55.
[5]王志民.“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的多重互动关系分析[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5,49-63.
作者简介 宋芳杰(1995—),女,汉族 辽宁大连 13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7班;董琴(1981—),女,副教授 汉族 辽宁大连 主要研究方向跨境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