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开设自主创业课程已成为新形势下的客观要求。高校应转变教育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展自主创业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实现其由“求职者”到“创业者”的转变。
关键词:自主创业;课程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1-0070-02
一、高等院校开设自主创业课程的必要性
自主创业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基本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实践性课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开设自主创业课程已成为新形势下的客观要求。
1. 开设自主创业课程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我国《高等教育法》已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越办越多、越办越大,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在校学生和每年的毕业生逐年递增,我国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今天的大众教育转化。高等教育在向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由于“门槛”的降低,高校必须考虑的是如何把大多数学生培养成才,尤其是培养成为实用人才, 这应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而自主创业教育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要求。通过开设自主创业课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规律、基本程序,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以及在创业、就业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2. 开设自主创业课程是高等院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21世纪的高等教育必须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历史性的选择。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 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 在高等院校中开设自主创业课程可以拓展大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不只是学习“是什么”、“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晓未来“怎么样”;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形成奋发向上的斗志,使他们积极掌握独立创业的本领,从而全面提升素质。
3. 开设自主创业课程是缓解高等院校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据劳动保障部对全国11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调查,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仅占新增岗位总量的22%。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13万,比2005年增加75万,增幅达22%。 而2006年这些地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与2005年实际接收安排的毕业生人数相比, 降幅达到22%。 这三个“22%”,充分显示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十分严峻的就业寒流。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495万, 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毕业生的就业将继续受到这股寒流的影响,并可能再度“降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寒流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高校毕业生依赖性强而创造力弱。目前很多高校毕业生独立意识薄弱,“等”的意识强烈,“闯”的意识淡薄。这与高等院校的教育体制是直接相关的,进而也形成了高等院校巨大的就业压力。自主创业课程的开设可以加快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步伐,通过开设此课程能够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开拓就业思路,形成就业、创业两种选择。一部分能力具备的高校毕业生如果成功创业,不但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为其他毕业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为例,据统计,该校历届毕业生中有154名选择自主创业,共为社会创造了近4万个就业岗位。可见,通过在高等院校中开设自主创业课程,可以促使毕业生勇于自主创业,同时也是缓解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二、我国高等院校自主创业课程建设的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业教育在国外逐渐普及并形成一股强劲的热潮。目前,世界上有600多所名校至少开设了一门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创业学在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校中已经成为成熟的学科,许多还设有创业专业。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 已经成为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之一。百森学院和伦敦商学院联合发布的 GEM报告显示,2001年美国超过1500所四年制大学和学院提供了创业课程,创业教育已成为美国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创业教育甚至延伸到中学教育,形成了从中学到大学不同层次的课程,并不断地扩大和深化。
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而且在高等院校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高等院校中开设自主创业课程的现象并不普遍。1998年,清华大学成立了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开始了我国的创业教育研究及推广工作。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大学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探索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2002年4月教育部开始启动创业教育试点工作。2004年,由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中国项目合作办公室共同启动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试点项目。 但由于起步晚、推进慢,大多数在高等院校中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还都是依靠讲座或是短期培训的形式, 没有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推出了一门全新的课程——创新与创业,吸引了1800名学生报名,成为该校最热门的选修课,这也是在上海高校中首次将创业教育引入大学课堂。总的来看,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开展讨论、提高认识、少数试点的阶段,尚未全面推开、普遍实施。
我国的创业教育之所以相对滞后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创业观念落后。许多高校老师认为毕业生自己去创业,一般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许多学生家长不能接受,觉得自己的孩子去创业是没本事、没出息、没单位接收的表现;许多学校并不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没有进行创业教育的观念意识。(2)师资力量薄弱。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既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创业经验。但目前高校中兼具这两种素质的教师还十分缺乏。(3)课程体系不健全。目前高校创业课程设置缺乏合理的安排,没有系统、科学的教材,不注重具体的操作性,课程内容多为有关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基本上是纸上谈兵。(4)教育模式陈旧。当前高校教育多采取设置必修课或选修课的方法,以教师为中心讲授相关课程。这样就造成学生了解了相关知识,却仍然无法直接实践,现有的教育模式使创业教育缺乏可行性、可操作性。
三、加强高等院校自主创业课程建设的相关措施
1. 树立创业教育意识。 高等院校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业教育的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高等院校应从观念上对自主创业课程的建设给予高度的重视,对所有在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把自主创业课程作为一门大学生必修的素质拓展课进行正规化、制度化。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训练和熏陶,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知识、能力等有关素质,为他们毕业时选择自主创业做好必要的准备。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国创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培养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由于创业学是管理教育中学科跨越最多、最具综合性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最强的学科,课程以行动为导向,经验引导多于概念规则的讲授,因此,对创业教育的师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全面、深厚的管理基础知识,还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国内高校须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在师资的培养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途径是通过培训、国际合作、引进短期海外教师等形式尽快提高国内大学创业教育的水平。同时,我们应当借鉴国外名校的做法,从企业及政府中聘请一些既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政府官员等担任兼职讲师讲授创业课程。例如上海交大开办创业课程时,请来柳传志、江南春等一批业界风云人物担当讲师,讲述创业经历,传授创业技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学校应制定相关措施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去兼职,或者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以提高创业教师的创业理念;学校还应当创造条件适当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咨询、创办经营企业以及各种研究活动,增加其管理实践经验。美国大学商学院的很多教授都曾有过创业的经历,担任过或现在仍在担任一些企业的外部董事,他们对创业领域的实践、发展趋势及创业教育社会需求的变化具有良好的洞察力。
3. 加强教材及教学大纲的建设。(1) 加强自主创业课程的教材建设。目前在现有的高校教材中还没有针对性较强的自主创业教材, 这也成为自主创业课程建设的一个难题,所以必须建设科学、合理、实用的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工具。自主创业课程的教材应该体现实践性、操作性、实用性,应该能够使学生理解创业的实践环节,各个环节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等院校可以选择现有的较为适合的教材,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创业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专家自行编写更适合的教材, 以满足教学的需要。(2)建设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主要依据,规定了课程的性质、教学方式、主要教学内容等基本的教学要求,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自主创业课程的建设必须重视对教学大纲的建设。自主创业课程从教学内容上来讲应包括创业活动管理、新企业组建与治理结构设计、新创企业运行管理、新创企业成长管理四大课题。
4. 改革教学方法。耶鲁大学校长雷文曾指出:教学方法的问题是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原因,因为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自主创业课程属于实践性课程,必须改变以往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积极采用讨论、辩论、模拟等互动教学手段,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走出教室进行创业的模拟实践。要特别重视小型讨论对创业课程教学的作用,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思维批判性、创造性习惯和精神。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开设自主创业课程已成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 高校应转变教育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展自主创业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实现其由“求职者”到“创业者”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张帆,张帏. 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 中国人
才,2003(8).
[2]木志荣. 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 高等教育研究,2006
(11).
[3]罗天虎. 创业学教程[M].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卢艳茹;校对:李丹)
关键词:自主创业;课程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1-0070-02
一、高等院校开设自主创业课程的必要性
自主创业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基本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实践性课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开设自主创业课程已成为新形势下的客观要求。
1. 开设自主创业课程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我国《高等教育法》已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越办越多、越办越大,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在校学生和每年的毕业生逐年递增,我国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今天的大众教育转化。高等教育在向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由于“门槛”的降低,高校必须考虑的是如何把大多数学生培养成才,尤其是培养成为实用人才, 这应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而自主创业教育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要求。通过开设自主创业课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规律、基本程序,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以及在创业、就业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2. 开设自主创业课程是高等院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21世纪的高等教育必须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历史性的选择。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 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 在高等院校中开设自主创业课程可以拓展大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不只是学习“是什么”、“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晓未来“怎么样”;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形成奋发向上的斗志,使他们积极掌握独立创业的本领,从而全面提升素质。
3. 开设自主创业课程是缓解高等院校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据劳动保障部对全国11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调查,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仅占新增岗位总量的22%。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13万,比2005年增加75万,增幅达22%。 而2006年这些地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与2005年实际接收安排的毕业生人数相比, 降幅达到22%。 这三个“22%”,充分显示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十分严峻的就业寒流。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495万, 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毕业生的就业将继续受到这股寒流的影响,并可能再度“降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寒流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高校毕业生依赖性强而创造力弱。目前很多高校毕业生独立意识薄弱,“等”的意识强烈,“闯”的意识淡薄。这与高等院校的教育体制是直接相关的,进而也形成了高等院校巨大的就业压力。自主创业课程的开设可以加快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步伐,通过开设此课程能够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开拓就业思路,形成就业、创业两种选择。一部分能力具备的高校毕业生如果成功创业,不但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为其他毕业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为例,据统计,该校历届毕业生中有154名选择自主创业,共为社会创造了近4万个就业岗位。可见,通过在高等院校中开设自主创业课程,可以促使毕业生勇于自主创业,同时也是缓解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二、我国高等院校自主创业课程建设的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业教育在国外逐渐普及并形成一股强劲的热潮。目前,世界上有600多所名校至少开设了一门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创业学在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校中已经成为成熟的学科,许多还设有创业专业。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 已经成为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之一。百森学院和伦敦商学院联合发布的 GEM报告显示,2001年美国超过1500所四年制大学和学院提供了创业课程,创业教育已成为美国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创业教育甚至延伸到中学教育,形成了从中学到大学不同层次的课程,并不断地扩大和深化。
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而且在高等院校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高等院校中开设自主创业课程的现象并不普遍。1998年,清华大学成立了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开始了我国的创业教育研究及推广工作。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大学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探索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2002年4月教育部开始启动创业教育试点工作。2004年,由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中国项目合作办公室共同启动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试点项目。 但由于起步晚、推进慢,大多数在高等院校中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还都是依靠讲座或是短期培训的形式, 没有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推出了一门全新的课程——创新与创业,吸引了1800名学生报名,成为该校最热门的选修课,这也是在上海高校中首次将创业教育引入大学课堂。总的来看,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开展讨论、提高认识、少数试点的阶段,尚未全面推开、普遍实施。
我国的创业教育之所以相对滞后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创业观念落后。许多高校老师认为毕业生自己去创业,一般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许多学生家长不能接受,觉得自己的孩子去创业是没本事、没出息、没单位接收的表现;许多学校并不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没有进行创业教育的观念意识。(2)师资力量薄弱。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既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创业经验。但目前高校中兼具这两种素质的教师还十分缺乏。(3)课程体系不健全。目前高校创业课程设置缺乏合理的安排,没有系统、科学的教材,不注重具体的操作性,课程内容多为有关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基本上是纸上谈兵。(4)教育模式陈旧。当前高校教育多采取设置必修课或选修课的方法,以教师为中心讲授相关课程。这样就造成学生了解了相关知识,却仍然无法直接实践,现有的教育模式使创业教育缺乏可行性、可操作性。
三、加强高等院校自主创业课程建设的相关措施
1. 树立创业教育意识。 高等院校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业教育的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高等院校应从观念上对自主创业课程的建设给予高度的重视,对所有在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把自主创业课程作为一门大学生必修的素质拓展课进行正规化、制度化。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训练和熏陶,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知识、能力等有关素质,为他们毕业时选择自主创业做好必要的准备。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国创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培养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由于创业学是管理教育中学科跨越最多、最具综合性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最强的学科,课程以行动为导向,经验引导多于概念规则的讲授,因此,对创业教育的师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全面、深厚的管理基础知识,还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国内高校须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在师资的培养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途径是通过培训、国际合作、引进短期海外教师等形式尽快提高国内大学创业教育的水平。同时,我们应当借鉴国外名校的做法,从企业及政府中聘请一些既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政府官员等担任兼职讲师讲授创业课程。例如上海交大开办创业课程时,请来柳传志、江南春等一批业界风云人物担当讲师,讲述创业经历,传授创业技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学校应制定相关措施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去兼职,或者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以提高创业教师的创业理念;学校还应当创造条件适当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咨询、创办经营企业以及各种研究活动,增加其管理实践经验。美国大学商学院的很多教授都曾有过创业的经历,担任过或现在仍在担任一些企业的外部董事,他们对创业领域的实践、发展趋势及创业教育社会需求的变化具有良好的洞察力。
3. 加强教材及教学大纲的建设。(1) 加强自主创业课程的教材建设。目前在现有的高校教材中还没有针对性较强的自主创业教材, 这也成为自主创业课程建设的一个难题,所以必须建设科学、合理、实用的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工具。自主创业课程的教材应该体现实践性、操作性、实用性,应该能够使学生理解创业的实践环节,各个环节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等院校可以选择现有的较为适合的教材,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创业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专家自行编写更适合的教材, 以满足教学的需要。(2)建设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主要依据,规定了课程的性质、教学方式、主要教学内容等基本的教学要求,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自主创业课程的建设必须重视对教学大纲的建设。自主创业课程从教学内容上来讲应包括创业活动管理、新企业组建与治理结构设计、新创企业运行管理、新创企业成长管理四大课题。
4. 改革教学方法。耶鲁大学校长雷文曾指出:教学方法的问题是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原因,因为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自主创业课程属于实践性课程,必须改变以往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积极采用讨论、辩论、模拟等互动教学手段,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走出教室进行创业的模拟实践。要特别重视小型讨论对创业课程教学的作用,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思维批判性、创造性习惯和精神。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开设自主创业课程已成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 高校应转变教育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展自主创业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实现其由“求职者”到“创业者”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张帆,张帏. 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 中国人
才,2003(8).
[2]木志荣. 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 高等教育研究,2006
(11).
[3]罗天虎. 创业学教程[M].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卢艳茹;校对: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