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大钱理群教授一次对高考后的学生说:请你们暂时走出高考的阴影,到我这里来做一次书海漫游和精神散步。我的任务是当一个导游,告诉你们哪个地方有风景,好玩在哪里,某个景点的精妙之处在哪里,然后自己去看。如果你看到了一处之后,你又看到了另一个地方,有个新发现就最好。钱教授将书之精妙喻为“风景”,那么引领学生读书的老师自然就是“导游”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恰恰说明老师在新课标下角色必须改变。老师就是在履行一个导游的职责。组织和引导学生先走近文本,再走进文本深处,从细处赏析,使学生感到愉快,并受到感动,如同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景。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语文,最后再反观评价文本,走出文本。
领入“景区”,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愉快地走近文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就得先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可从以下两点进行。第一、在讲述故事中走近文本。有次听一老师上《散步》,该老师一上课就提了一个小问题:“同学们,大家都有过与家人一起散步的经历吧?与家人一起散步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生:(畅谈感受)幸福,愉快,温馨等等。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散文家莫怀戚的《散步》。看看文中这家人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畅谈与家人一起散步的感受,是同学都经历过的,很容易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这时的思维相当活跃,还没打开课本,学生就已进入了那种愉快、幸福、温馨的亲情氛围中了,整个课堂气氛相当轻松和谐。第二、在幽默风趣的平等对话中走近文本。这是一节观摩课。该老师往讲台上一站笑着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实呢,这节课我就是带着同学们在课堂上好好玩玩。(同学笑)同学们说:语文课玩什么,有什么好玩的?稍后学生一起说出“玩语文”。对。同学们真聪明。语文课就是玩语文,玩课文中用得好的字、词、写得好的美句、美段等小景(板书:小景。同学笑),一堂和谐融洽的语文课就这样开始了。
细赏“美景”,创设恰到好处的问题情境,带学生走进文本。一节课上的好差,与老师能否恰到好处的创设问题情境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好的问题一下就把学生带进了文本。如上《小石潭记》第二课时,我是这样创设问题的:本节课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回导游,带着同学去欣赏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当时同学群情踊跃,约2分钟)师:但是要想当一个好导游,必须对景点的美及精妙处了如指掌,下面请同学朗读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小石潭美不美,美在何处。用书上原话回答。学生朗读后踊跃发言,我在黑板上板书,要求按这样的顺序来说,并做具体解释:
小石潭美在水。①美在清冽。②美在声音,如鸣佩环。③美在流势,斗折蛇行。
小石潭美在造型。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其岸势犬牙差互。
小石潭美在环境。青树翠蔓,蒙落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
小石潭美在幽静。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美在若隐若现。明灭可见,不可知其源。
师:小石潭美不美?生异口同声地说:“美。”师:假如你是导游,直接用课文中的语言给游客介绍行吗?生:不行。师:怎么办?生:用现代语言给游客介绍。师:下面请同学写出你要给游客介绍的小景,一点或几点都行,时间3分钟,写在读写笔记上。3分钟后请同学读,有的同学写得非常好。
评价“景”观,站在高处反观评价文本,带学生走出文本。站在高处反观评价文本,也就是在深层品析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从文本中跳出来,再一次对文本作深层的整体感知。即对课文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再度进行欣赏评价,肯定和吸收正确的美好的东西,批判和摒弃错误的,丑的,坏的东西。也就是让学生再次评价文本的思想内容,分析写作上的特点及规律,评价作者写作目的以及所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的欣赏水平得以提高,思想感情得以升华,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学过《孔乙己》,学生总结说:(甲)通过学习,孔乙己给我的印象是好喝懒做,还偷东西;明明没钱,还要去喝酒;没地位却装斯文,死要面子,自欺欺人,非常迂腐。(乙)他的灵魂及思想都和封建科举制度有关,备受科举制度的毒害。他的肉体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可他的灵魂却仍留在人间,被人嘲笑。(丙)遭人嘲笑但自命清高,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又有善良的一面。(丁)通过对比写出孔乙己一生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批判了麻木冷漠的国民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孔乙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多余人。(学生回答都从文本中找到理由)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就是要求老师把学生带进一个景区,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及要求)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自主去游览——自主探究学习,并给足时间,等他们游览好后,再组织他们回味游览的体会——交流学习的收获,作出总结,走出文本。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使学生获得知识,使其智力与素养都得到发展,也实现了新课标要求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领入“景区”,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愉快地走近文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就得先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可从以下两点进行。第一、在讲述故事中走近文本。有次听一老师上《散步》,该老师一上课就提了一个小问题:“同学们,大家都有过与家人一起散步的经历吧?与家人一起散步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生:(畅谈感受)幸福,愉快,温馨等等。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散文家莫怀戚的《散步》。看看文中这家人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畅谈与家人一起散步的感受,是同学都经历过的,很容易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这时的思维相当活跃,还没打开课本,学生就已进入了那种愉快、幸福、温馨的亲情氛围中了,整个课堂气氛相当轻松和谐。第二、在幽默风趣的平等对话中走近文本。这是一节观摩课。该老师往讲台上一站笑着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实呢,这节课我就是带着同学们在课堂上好好玩玩。(同学笑)同学们说:语文课玩什么,有什么好玩的?稍后学生一起说出“玩语文”。对。同学们真聪明。语文课就是玩语文,玩课文中用得好的字、词、写得好的美句、美段等小景(板书:小景。同学笑),一堂和谐融洽的语文课就这样开始了。
细赏“美景”,创设恰到好处的问题情境,带学生走进文本。一节课上的好差,与老师能否恰到好处的创设问题情境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好的问题一下就把学生带进了文本。如上《小石潭记》第二课时,我是这样创设问题的:本节课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回导游,带着同学去欣赏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当时同学群情踊跃,约2分钟)师:但是要想当一个好导游,必须对景点的美及精妙处了如指掌,下面请同学朗读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小石潭美不美,美在何处。用书上原话回答。学生朗读后踊跃发言,我在黑板上板书,要求按这样的顺序来说,并做具体解释:
小石潭美在水。①美在清冽。②美在声音,如鸣佩环。③美在流势,斗折蛇行。
小石潭美在造型。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其岸势犬牙差互。
小石潭美在环境。青树翠蔓,蒙落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
小石潭美在幽静。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美在若隐若现。明灭可见,不可知其源。
师:小石潭美不美?生异口同声地说:“美。”师:假如你是导游,直接用课文中的语言给游客介绍行吗?生:不行。师:怎么办?生:用现代语言给游客介绍。师:下面请同学写出你要给游客介绍的小景,一点或几点都行,时间3分钟,写在读写笔记上。3分钟后请同学读,有的同学写得非常好。
评价“景”观,站在高处反观评价文本,带学生走出文本。站在高处反观评价文本,也就是在深层品析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从文本中跳出来,再一次对文本作深层的整体感知。即对课文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再度进行欣赏评价,肯定和吸收正确的美好的东西,批判和摒弃错误的,丑的,坏的东西。也就是让学生再次评价文本的思想内容,分析写作上的特点及规律,评价作者写作目的以及所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的欣赏水平得以提高,思想感情得以升华,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学过《孔乙己》,学生总结说:(甲)通过学习,孔乙己给我的印象是好喝懒做,还偷东西;明明没钱,还要去喝酒;没地位却装斯文,死要面子,自欺欺人,非常迂腐。(乙)他的灵魂及思想都和封建科举制度有关,备受科举制度的毒害。他的肉体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可他的灵魂却仍留在人间,被人嘲笑。(丙)遭人嘲笑但自命清高,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又有善良的一面。(丁)通过对比写出孔乙己一生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批判了麻木冷漠的国民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孔乙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多余人。(学生回答都从文本中找到理由)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就是要求老师把学生带进一个景区,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及要求)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自主去游览——自主探究学习,并给足时间,等他们游览好后,再组织他们回味游览的体会——交流学习的收获,作出总结,走出文本。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使学生获得知识,使其智力与素养都得到发展,也实现了新课标要求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