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的教育 塑造“乐”的人生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3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宋理学家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活”字,解释了方塘水清灵动的缘由。一汪水,需有活水不断补充才能清泠,一所学校,更需有“活水”持续浇灌才能焕发生机。
  始创于1952年的梁山小学,其前身系四川省梁平师范附属小学,1999年4月更名为梁平县梁山小学,2007年7月与梁平县城西完全小学合并,组建新梁山小学,成为梁平县最早进行组团办学的示范性小学,2016年12月因撤县设区而更名为重庆市梁平区梁山小学。2017年8月,城西校区独立建校,2018年3月承建双桂湖梁山小学,成立碧湖校区。长期以来,梁山小学以“活的教育,乐的人生”为办学理念,紧扣“活、乐”二字,力求活教、活动、活力,乐学、乐群、乐业,打造“活教乐学”的教学特色,更将“活、乐”嵌入环境文化、德育文化、教研文化、课程文化等层面,让“活乐教育”弥漫整个校园。
  打造“活”的教育
  初夏时节,晨光熹微,走进位于城中心的梁山小学,没有喧嚣和嘈杂,只有松竹掩映处学生的琅琅书声。鸟儿啾啾,芳香扑面,颇有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境。放眼望去,在梁山小学,处处呈现着“活”的氛围。
  漫步校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幢精致精巧的教学楼。据介绍,梁山小学的教学楼依坡而建,错落有致,阶梯纵横,寓意孩子期期有进步、年年在成长。校园曲径通幽,楼宇四通八达,寓意孩子个个全面发展、人人自由翱翔。为打造“活”的学习环境,学校力争“一切景语皆情语”,打造了开放的生态花园,四季飘香的植物园,设计了一面面言说师生成长的文化墙,学生行走校园就如同沐浴在春天的雨露中。
  留下历史的印记,留存童年的记忆,这是梁山小学文化建设的初衷。该校师生均参与校园文化设计创作,校名、楼名均由教师书写,新楼名“梦想天地”、书吧“乐读吧”均是师生命名,校赋、校园主题曲来自老师、家长、学生的合作,学生校服是学生、家长、服装设计师的共同设计。
  在梁山小学,丰富多彩的活动已然成为学校的名片。该校创设了创新作文比赛、数学思维竞赛、诵讀比赛等特色比赛,学生踊跃参加,成绩突出。同时还有体育节、艺术节等,为孩子的童年创造快乐,为孩子的发展搭建平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该校还积极参与或组织各类学生研学旅行活动,落实活动育人,开阔学生视野。
  “活”字贯穿了梁山小学教育的始末。校长徐光斌介绍,活的教育,就是与时俱进,随时随地用鲜活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育教学内容教学生,培养他们成为“活”(多元、智能型)的人材。“活的教育”要求教师首先要力图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只有活的人才能培养“活”的人,只有“活的教育”才能培养“活”的能力。
  梁山小学的文化主题正是朱熹《观书有感》中的“为有源头活水来”。梁山小学在发展历程中,之所以有着“活乐”教育的光华、勇立潮头的风格和桃李满园的芬芳气息,原因就在于学校有着不断发展的“源头活水”。即学校以“科研兴校、人才强校”为策略,立足实际,狠抓教学科研,向教研要质量,推改革,以教育科研争创特色。也正是这“源头活水”孕育了全体教职工锐意创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砥砺耕耘、自强不息的精神,孕育了学校特色鲜明、内蕴深厚的“活乐文化”。
  塑造“乐”的人生
  梁山小学的校训是“怀快乐心,做大写人”,这是对学生的期许,也是对教师的要求。学校“活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师生怀揣一颗阳光快乐的心,从思想和思维方式中找方法,立根铸魂,净化心灵,筑牢快乐精神内涵的根基。
  徐光斌介绍,乐的人生,即是心胸宽大、助人为乐、勇往直前,遇到困难不退缩,遭遇挫折不泄气的人生。乐的人生,蕴含一种自信的心性,凸显一种智慧的境界。“乐的人生”是一种态度,是遭遇困难时的微笑面对;“乐的人生”是一种需要,是人对真善美的本能向往。“乐的人生”,彰显了学校师生在治学与人生的旅途中,要主动地追求快乐,学会运用快乐的力量克服困难,要时刻保持最佳的状态,让每一天的生活都充满快乐。
  “做大写人”是从学校书法特色教育中提炼出来的理念。“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不求人人成书家,但愿人人写好字”,这是梁山小学作为重庆市书法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对学生汉字书写提出的要求。书法讲倚正、浓淡、疏密、粗细、刚柔,于黑白处见神韵。梁山小学对于师生成长的要求亦是如此,一言一行,一文一事,亦要讲规矩,重礼仪,行道义,当一丝不苟、敏行慎言,于细微处见精神。大处谨慎,小处亦不放纵。疏可跑马,密不透针,粗细有度,宽严适中。
  同时,学校以新课程实验为契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美好心灵、健康体魄、灵巧双手。学校还开设了田径队、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毽球队、羽毛球队、舞蹈队、管乐团,以及手工制作、书法、美术、小记者、节目主持等十几个兴趣小组,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时间进行特长训练,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艺体课程让学生大显活力,学生乐在其中,也学在其中。
  “活的教育,乐的人生”,在梁山小学,每门学科都重要,每位教师都重要,每位教师都有绝活。学校打造的“活教乐学”的教学特色令学生家长赞不绝口。据介绍,“活教乐学”的教学特色可追溯至2007年,一个县级实验课题。在历任校长的传承创新中,“活教乐学”的内涵不断丰富。“活教乐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模式,也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种思想。
  在“活乐教育”的推动下,学校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作文名校”“全国数学文化实验学校”“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实验学校”“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美好生活 劳动创造’先进集体”“全国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篮球特色学校”“全国巾帼文明岗”“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单位”“重庆市德育示范学校”“重庆市家长学校示范校”“重庆市艺术特色学校”“重庆市绿色学校”“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重庆市国防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先进学校”“重庆市书法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重庆市中小学科技教育先进集体”“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等称号。
  在这所能让师生共享教育幸福的活乐校园里,师生之间、领导与职工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平等对话、相互关心,教师活教,学生乐学,每个人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极大的体现。这里就像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家庭,实现了师生主动的发展、全面的发展,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都充满了幸福感。
其他文献
针对某系列VLGC大型运输船,对绿色环保型燃料展开分析,完成全球首例船舶使用液化石油气(LPG)的系统改装设计,使该船主机能使用常规燃油和LPG双燃料驱动。基于LPG研发新增一套供给主机燃料系统,通过研究具体LPG液化、增压、调温、过滤、应急释放、监测、缓冲、控制、减压、吹除、双壁管及其通风等功能配置,提供液化输送的可控和多级安全应急释放保障。该系统突破常规的船用单燃油供给和LNG燃料需汽化后再供给主机模式,实现LPG作为双燃料系统在船舶上首次运用,最终符合DNV GL挪威船级社和IMO国际海事组织要求,
近年来,俄罗斯持续推进海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通过不断研发列装新型技术装备,提升了海军的整体战斗力水平,意图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强大海上力量,谋求重塑俄罗斯海上强国形象。深入研究俄罗斯海军武器装备发展特点,对我国海军武器装备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我们工作室的理念是“赋予教育温度和光彩”,这正是王梅冉老师多年从教的理念。因为工作交集,我与王老师和她的710班有着很多的联系,在交流中我深深感动于她身上对于教育的执着,更加佩服她在班主任工作上敢于打破常规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加入工作室后,我也开始了新一届学生的管理,在班级管理上,我努力朝营造温暖和谐、团结奋进的班级氛围方向去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多次与工作室伙伴们进行研讨交流,得到王老师的悉心指导。在开学后学校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中,我们班的学生由于班级家庭氛围带来的向心力,所以非常团结,成绩自然不俗
2011年,从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毕业后,陈庭东回到家乡——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在韩院小学任教。几年后,他被任命为韩院学区大庄小学校长。到新学校后,“全科教师”便成了他的代名词,除了要担任二、三年级两个班的班主任,教两个班的数学课外,陈庭东还负责一至五年级的勞动课,兼职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实验等课程。
加入名班主任工作室以来,我感受到了名师的深厚底蕴以及热心教学的魅力,感受到了工作室伙伴们勤于实践的精神,感受到了这个集体给我带来的快乐与收获。王梅冉老师是工作室主持人。实地观摩了王老师组织的班级生日会、班级感恩活动,豁然贯通,收获良多。她提出并实践的“班级family”育人模式,正是厚植家国情怀、引领学生担当时代使命和责任的有效途径。从爱班如家到亲情浸染再到涵养报国之情,自觉把个人理想、奋斗、事业熔铸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伟业中。发展阶梯升高,情感逐次升华。有这样的班主任实在是人生幸事,
有时候,『老师』这个称呼很厚重,它承载着许多家庭的希望,承载着祖国的未来;但有时候,『老师』这个称呼很轻盈,轻盈到一片校园、三尺讲台、33年……  走在滇池边,每当微风轻轻拂过脸颊时,杨亚萍还能想起33年前的情景。就在这里,听着浪花拍岸的声音,她开启了自己的教师生涯。而今,33年转瞬即逝,杨亚萍看着一届又一届学生在自己手上毕业、长大、成家、成材,回首往昔,她仍珍视当初的决定——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1981年,师范毕业的陈永强刚一踏上讲台,便遇到了严峻的考验,他被学校分配教一个小学毕业班。这个班由三个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而成,是学校有名的“双差班”:学生基础差,平均成绩为全校倒数第一;学生行为习惯差,有几个难管的“烫手山芋”。不过,初出茅庐的陈永强凭借着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热情,全身心投入,深入学生之中,与他们打成一片,抓学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当老师当得渐入佳境,竟越发觉得有滋有味。
从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从西北内部到广东沿海,贺小勇从教三十余年,其中二十余年躬耕在民办教育。不管做科任教师、班主任,还是行政管理,他都始终践行着最初的教育理想。且行且思,一边实践,一边探寻着教育的发展规律,他培养了无数学生、打造了诸多名师,也成就了一所所名校。生活还在继续,故事也从未停止。  在佛山顺德一众校长中,从籍贯来看,来自西安的贺小勇是个少数派。他生长在长庆油田,作为当时稀有的大学生,师范
顺德,是曾经的广东“四小虎”之一,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随着时代的发展,为数众多的村级工业园逐渐成为历史的包袱、发展的沉疴。村级工业园改造是顺德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是顺德的战略性抉择、系统性改革和历史性机遇,“村改”的铁军精神也成为顺德人乘风破浪的时代新基因。
一、“工艺美术”的由来及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以前的工艺美术教育“工艺美术”作为一个外来词,已经沿用了百余年,它的使用也已经约定俗成并中国化。如果追根溯源,中国古代的工巧、工技、意匠等词语似乎也贴近我们现在使用的工艺美术、设计艺术等概念,只是这类词我们没有延续使用,而是借用或创造了某些新词并被固定下来。我们在这里不探讨它的辞源问题,仍然延续使用“工艺美术”这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