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个案社会工作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提供专业化、个别化的支持与服务,对于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文章以一名贫困生的个案社会工作辅导为例,从价值理念、理论模式、技术技能等角度探析个案社会工作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关键词]个案社会工作;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
1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个案社会工作的运用意义
高校贫困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费用很困难的学生,这些费用包括学费、生活费、住宿费、书费等基本费用”。[1]与非贫困生相比,高校贫困生承受着更多的经济压力的同时,也更容易出现环境适应困难、人际交往困难、学业就业困难、思想观念偏激或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马加爵事件”深刻警醒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视当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努力探索教育新途径。
个案社会工作是采用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帮助、精神支持等方面的服务,协助解决问题,并改善其人际协调、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完善人格与自我,增进其福利。[2]而贫困生作为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无疑是个案社会工作的典型工作对象,本文结合一个典型学生工作案例对个案社会工作融入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简要分析。
2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个案社会工作的运用案例
2.1 基本资料
小玉,女,2010级学生,来自广东清远一个农村家庭,以父亲微薄的务工收入维持一家六口的生活开销。小玉生活拮据,学习态度端正但成绩平平甚至挂科,安静内向,留着及腰的长发遮住脸,即便在体育课上也不肯束起,不善于人际交往,课余时间忙于兼职,几乎不主动参加集体活动。2012年4月8日,小玉突然从正在上课的教室离开来到笔者办公室请假回家。当晚笔者收到小玉发来的短信,告知家中变故,三年前因被栽赃入狱的大弟弟将在下个星期刑满释放,而今天家中最小的弟弟却遭遇车祸不幸身亡,重获新生与全家团圆的喜悦却瞬间变成生离死别的悲恸,小玉觉得“这世界对她太不公平”。在亲戚帮助下处理完家中事务后,同学发现小玉变得更加沉默寡言,独来独往,情绪低落,容易触怒,学习心不在焉,夜里经常失眠。
2.2 案主问题的分析与诊断
其一,案主家庭经济贫困,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不好,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其二,经历家庭变故、亲人离世,情绪悲观,生活态度消极;其三,社会支持网络较薄弱,遇到困难缺乏倾诉对象;其四,案主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做兼职赚取生活费,却又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投入,处于矛盾焦虑状态。
2.3 服务目标
一是缓解经济压力;二是消除负性情绪;三是消除自卑心理;四是提高学习效率与成绩;五是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拓展社会支持网络。
2.4 治疗模式
本案适合采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社会治疗模式与任务中心模式。
2.5 个案实施
第一次面谈:笔者对案主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就问题进行初步诊断与评估,共同制定此次服务的目标,并签署服务保密协议。
第二次面谈: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案主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帮助其正确看待贫困和挫折。案主认识到贫困虽然让她经历了许多苦难和辛酸,但也磨砺了她自立自强的品格和能力;虽然突然的家庭变故让她感叹“命运无情、抗争无用”甚至产生弃学打工念头,但是两个弟弟正是因为生活技能低、自我保护意识弱才遭遇不幸,唯有知识才可以改变命运,因而更要勤奋学习。
第三次面谈:全面了解和评估案主的“人在情境中”系统,通过关于案主兴趣志向、爱好特长等谈话,在优势视角下权衡案主的优势与技能,引导案主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增强案主的自信心和自我接纳、自我认同。此次会谈属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中的直接治疗。
第四次面谈:到案主宿舍对其舍友进行访谈,舍友们认为小玉可能出于自卑不愿意与家庭条件稍好的同学有密切往来,也认可小玉勤奋、坚强、节俭等优点,笔者建议舍友给予案主更多的关爱、鼓励、正面评价及力所能及的帮助。此次访视属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中的间接治疗。
第五次面谈:帮助案主制订了这学期的短期学习计划,并介绍学习经验。同时提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给案主,既缓解了案主经济压力,也保障了学习时间。
第六次面谈:与案主一同参加学院组织的爱心支教活动,案主和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了对支教对象(小学生)的一节课外活动辅导课,互动教学效果受到一致肯定,案主受到极大鼓舞,主动归纳出一些人际交往心得,笔者鼓励案主主动与舍友、同学沟通,体会友情与分享。
第七次面谈:结案会谈主要是协助案主回顾整个个案进程及自身的进步与成长,提出注意事项和努力方向。
2.6 效果评估
经过两个多月的辅导,笔者观察案主变得乐观自信,学习、生活安排得充实有序。案主自我评价也认为通过辅导对生活重新树起信心,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学习效率也有明显提高,目前正在认真准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期末考试,希望拿到奖学金。
3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个案社会工作的运用启示
由上述案例可知,个案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利他的助人活动,无论在价值理念还是工作方法上,对解决高校贫困生所面临的各种困难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3.1 树立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个案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强调平等与尊重是个案社会工作的前提,即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工作对象,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特价值和尊严。贫困生由于自身在生活、学业、交往等方面的弱势处境,大多缺乏自信,更需要教育者的尊重与鼓励,承认其价值与独特性,认可其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潜能,而不是将其当作“问题人”来看待。因而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以一份尊重的态度设身处地为贫困生着想,以一种平视的姿态展开入情入理的对话,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才能使贫困生正视问题、发挥潜能、实现成长。 强调服务至上是个案社会工作的一大特色,“社会工作的宗旨与目标是要帮助人或社会解决问题,它的动机是服务人群、贡献社会,而不只是赚钱图利”。[3]贫困生大多都面临着经济、学习、交往、就业、情感等现实问题,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贫困生最关心、最急需解决、与切身利益最相关的问题入手,主动提供服务,使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解决思想问题也解决实际问题。譬如案例中,笔者为案主提供了临时困难补贴、勤工助学岗位、专业学习指导、团体活动指导等一系列服务,不仅帮助案主走出了困境,同时也使案主无形中培养起了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加快了其社会化进程。
强调助人自助是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信条,个案社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案主认识自我、提升能力、实现自助,因而“社会工作者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都采取引而不决的态度,工作对象有权力自己做决定”。[4]引入助人自助的理念,即要求在做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帮助贫困生综合运用科学的理论分析困难产生的原因特别是自身内因,科学评估解决困难的各种方案,但最后还是要让案主自己去决定自己去实施。在本案中,针对案主的人际交往困难,笔者不是为其“空降好友”,而是提供适当的活动平台给予锻炼,增强人际交往技能。
3.2 丰富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模式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强调“人在情境中”,即个人问题的产生不只是生理或心理方面的原因,还与个人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等社会因素相关,因此要解决个体问题必须综合分析与协调生理、心理与社会因素,推动个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个人内在需求的真正实现。该模式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范围主要包括:减轻贫困生的心理困扰和焦虑、调整人际关系、增强自我适应、开发潜能以及增强自我实现需要等。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其核心理论是ABC理论,即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反应C不是直接由激发事件A所引起,而是取决于个体对A的认知和评价产生的信念B。信念B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非理性信念导致负性情绪的产生。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旨在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案主的非理性信念,以消除负性情绪、改变消极行为。该模式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范围主要包括:认为客观事物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绝对化”信念;以偏概全地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概括化”信念;将任何不好的事情认为是可怕的灾难的“糟糕至极”信念。
任务中心模式,即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工作集中在案主明确具体而有限的目标上,具有简明、高效、经济的特性。[2]该模式要求将学生的问题逐一归类,确定其中的核心问题,并制定具体的任务来解决问题,通过完成任务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信心。该模式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范围主要包括:经济困难;人际冲突;角色扮演困难;选择两难问题;反应性情绪困扰等。
3.3 提高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个案社会工作的技术技能
个案社会工作的主要技术包括沟通、会谈、访视和记录。案例中运用最多的是面谈的技术,面谈又分为会谈和访视。前者指学生到办公室等预约地点与工作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后者指工作者到学生宿舍等地方与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面谈的专业性首先表现在谈话的对象、内容、时间、地点都经过工作者周密的设计与选择;其次,工作者在面谈中负有推动谈话程序的责任,应善用倾听、询问、鼓励、表达等技巧掌握谈话的主动权;最后,面谈作为一种了解学生的工具或途径,工作者应通过面谈就学生认识到的问题提供有效的建议,进行专业性的服务。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想真正落实个案社会工作,还必须掌握好记录的方法和技术,为每一位案主建立独立档案,以面谈后的文字记录为主,包括案主的基本情况和工作过程,便于工作者对贫困生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反复思考和分析以进行正确的评估,也可以为同类型的工作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对高等学校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的通知[Z].教财(1993)51号,1993.7.26.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9,112,86.
[3]李增禄.社会工作概论[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4:127.
[4]张天乐.社会工作概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81.
[关键词]个案社会工作;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
1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个案社会工作的运用意义
高校贫困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费用很困难的学生,这些费用包括学费、生活费、住宿费、书费等基本费用”。[1]与非贫困生相比,高校贫困生承受着更多的经济压力的同时,也更容易出现环境适应困难、人际交往困难、学业就业困难、思想观念偏激或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马加爵事件”深刻警醒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视当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努力探索教育新途径。
个案社会工作是采用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帮助、精神支持等方面的服务,协助解决问题,并改善其人际协调、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完善人格与自我,增进其福利。[2]而贫困生作为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无疑是个案社会工作的典型工作对象,本文结合一个典型学生工作案例对个案社会工作融入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简要分析。
2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个案社会工作的运用案例
2.1 基本资料
小玉,女,2010级学生,来自广东清远一个农村家庭,以父亲微薄的务工收入维持一家六口的生活开销。小玉生活拮据,学习态度端正但成绩平平甚至挂科,安静内向,留着及腰的长发遮住脸,即便在体育课上也不肯束起,不善于人际交往,课余时间忙于兼职,几乎不主动参加集体活动。2012年4月8日,小玉突然从正在上课的教室离开来到笔者办公室请假回家。当晚笔者收到小玉发来的短信,告知家中变故,三年前因被栽赃入狱的大弟弟将在下个星期刑满释放,而今天家中最小的弟弟却遭遇车祸不幸身亡,重获新生与全家团圆的喜悦却瞬间变成生离死别的悲恸,小玉觉得“这世界对她太不公平”。在亲戚帮助下处理完家中事务后,同学发现小玉变得更加沉默寡言,独来独往,情绪低落,容易触怒,学习心不在焉,夜里经常失眠。
2.2 案主问题的分析与诊断
其一,案主家庭经济贫困,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不好,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其二,经历家庭变故、亲人离世,情绪悲观,生活态度消极;其三,社会支持网络较薄弱,遇到困难缺乏倾诉对象;其四,案主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做兼职赚取生活费,却又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投入,处于矛盾焦虑状态。
2.3 服务目标
一是缓解经济压力;二是消除负性情绪;三是消除自卑心理;四是提高学习效率与成绩;五是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拓展社会支持网络。
2.4 治疗模式
本案适合采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社会治疗模式与任务中心模式。
2.5 个案实施
第一次面谈:笔者对案主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就问题进行初步诊断与评估,共同制定此次服务的目标,并签署服务保密协议。
第二次面谈: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案主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帮助其正确看待贫困和挫折。案主认识到贫困虽然让她经历了许多苦难和辛酸,但也磨砺了她自立自强的品格和能力;虽然突然的家庭变故让她感叹“命运无情、抗争无用”甚至产生弃学打工念头,但是两个弟弟正是因为生活技能低、自我保护意识弱才遭遇不幸,唯有知识才可以改变命运,因而更要勤奋学习。
第三次面谈:全面了解和评估案主的“人在情境中”系统,通过关于案主兴趣志向、爱好特长等谈话,在优势视角下权衡案主的优势与技能,引导案主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增强案主的自信心和自我接纳、自我认同。此次会谈属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中的直接治疗。
第四次面谈:到案主宿舍对其舍友进行访谈,舍友们认为小玉可能出于自卑不愿意与家庭条件稍好的同学有密切往来,也认可小玉勤奋、坚强、节俭等优点,笔者建议舍友给予案主更多的关爱、鼓励、正面评价及力所能及的帮助。此次访视属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中的间接治疗。
第五次面谈:帮助案主制订了这学期的短期学习计划,并介绍学习经验。同时提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给案主,既缓解了案主经济压力,也保障了学习时间。
第六次面谈:与案主一同参加学院组织的爱心支教活动,案主和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了对支教对象(小学生)的一节课外活动辅导课,互动教学效果受到一致肯定,案主受到极大鼓舞,主动归纳出一些人际交往心得,笔者鼓励案主主动与舍友、同学沟通,体会友情与分享。
第七次面谈:结案会谈主要是协助案主回顾整个个案进程及自身的进步与成长,提出注意事项和努力方向。
2.6 效果评估
经过两个多月的辅导,笔者观察案主变得乐观自信,学习、生活安排得充实有序。案主自我评价也认为通过辅导对生活重新树起信心,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学习效率也有明显提高,目前正在认真准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期末考试,希望拿到奖学金。
3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个案社会工作的运用启示
由上述案例可知,个案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利他的助人活动,无论在价值理念还是工作方法上,对解决高校贫困生所面临的各种困难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3.1 树立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个案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强调平等与尊重是个案社会工作的前提,即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工作对象,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特价值和尊严。贫困生由于自身在生活、学业、交往等方面的弱势处境,大多缺乏自信,更需要教育者的尊重与鼓励,承认其价值与独特性,认可其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潜能,而不是将其当作“问题人”来看待。因而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以一份尊重的态度设身处地为贫困生着想,以一种平视的姿态展开入情入理的对话,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才能使贫困生正视问题、发挥潜能、实现成长。 强调服务至上是个案社会工作的一大特色,“社会工作的宗旨与目标是要帮助人或社会解决问题,它的动机是服务人群、贡献社会,而不只是赚钱图利”。[3]贫困生大多都面临着经济、学习、交往、就业、情感等现实问题,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贫困生最关心、最急需解决、与切身利益最相关的问题入手,主动提供服务,使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解决思想问题也解决实际问题。譬如案例中,笔者为案主提供了临时困难补贴、勤工助学岗位、专业学习指导、团体活动指导等一系列服务,不仅帮助案主走出了困境,同时也使案主无形中培养起了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加快了其社会化进程。
强调助人自助是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信条,个案社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案主认识自我、提升能力、实现自助,因而“社会工作者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都采取引而不决的态度,工作对象有权力自己做决定”。[4]引入助人自助的理念,即要求在做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帮助贫困生综合运用科学的理论分析困难产生的原因特别是自身内因,科学评估解决困难的各种方案,但最后还是要让案主自己去决定自己去实施。在本案中,针对案主的人际交往困难,笔者不是为其“空降好友”,而是提供适当的活动平台给予锻炼,增强人际交往技能。
3.2 丰富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模式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强调“人在情境中”,即个人问题的产生不只是生理或心理方面的原因,还与个人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等社会因素相关,因此要解决个体问题必须综合分析与协调生理、心理与社会因素,推动个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个人内在需求的真正实现。该模式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范围主要包括:减轻贫困生的心理困扰和焦虑、调整人际关系、增强自我适应、开发潜能以及增强自我实现需要等。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其核心理论是ABC理论,即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反应C不是直接由激发事件A所引起,而是取决于个体对A的认知和评价产生的信念B。信念B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非理性信念导致负性情绪的产生。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旨在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案主的非理性信念,以消除负性情绪、改变消极行为。该模式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范围主要包括:认为客观事物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绝对化”信念;以偏概全地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概括化”信念;将任何不好的事情认为是可怕的灾难的“糟糕至极”信念。
任务中心模式,即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工作集中在案主明确具体而有限的目标上,具有简明、高效、经济的特性。[2]该模式要求将学生的问题逐一归类,确定其中的核心问题,并制定具体的任务来解决问题,通过完成任务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信心。该模式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范围主要包括:经济困难;人际冲突;角色扮演困难;选择两难问题;反应性情绪困扰等。
3.3 提高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个案社会工作的技术技能
个案社会工作的主要技术包括沟通、会谈、访视和记录。案例中运用最多的是面谈的技术,面谈又分为会谈和访视。前者指学生到办公室等预约地点与工作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后者指工作者到学生宿舍等地方与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面谈的专业性首先表现在谈话的对象、内容、时间、地点都经过工作者周密的设计与选择;其次,工作者在面谈中负有推动谈话程序的责任,应善用倾听、询问、鼓励、表达等技巧掌握谈话的主动权;最后,面谈作为一种了解学生的工具或途径,工作者应通过面谈就学生认识到的问题提供有效的建议,进行专业性的服务。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想真正落实个案社会工作,还必须掌握好记录的方法和技术,为每一位案主建立独立档案,以面谈后的文字记录为主,包括案主的基本情况和工作过程,便于工作者对贫困生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反复思考和分析以进行正确的评估,也可以为同类型的工作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对高等学校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的通知[Z].教财(1993)51号,1993.7.26.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9,112,86.
[3]李增禄.社会工作概论[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4:127.
[4]张天乐.社会工作概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