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理解是教学的重要活动,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手段和目的,随着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语言知识的不断增加,英语学习者的阅读量也会不断增。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把阅读作为掌握和使用英语的突破口,是多数人的选择。
一、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英语阅读是英语语言中最频繁的一种活动,大量的英语阅读能促进其它语言技能的提高。但是,当前大学生英语阅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词汇量不足。英语词汇量是英语阅读的根本。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词汇的掌握,特别是积极词汇的掌握,是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各校在教学大纲中应有详细的教学安排”。但是现在学生普遍抱怨学习太忙、学业繁重,其他专业课程较重,没有足够的时间放在英语上,更不用说是背单词了。可以说,掌握足够的词汇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学生在记忆词汇时总是喜欢拿着英语词汇书死记硬背。这样记住的只是一些死的单词符号和一些固定的词意,忽视了词意的灵活性。
(二)没有养成科学的阅读方法。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中,比较强调“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这一教育原则,学生学习英语时只注重听和说,而忽略了读写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的读写能力不如听说能力。学生在阅读时通常关注的是单词,而不是句子,他们不懂得句子是组成文章意义的最小单位,刻意把遇到的每个生词都查清楚才会继续往下读,他们不注意文章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有的长期养成了指字阅读、出声阅读、回视等不良阅读习惯等,常常是记了前面,忘了后面。这些习惯不仅严重影响了阅读速度,而且影响了对文章的正确理解。
(三)缺少丰富的阅读策略。影响阅读理解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认知策略,包括猜词悟义、预测、分析、判断和总结等策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这些必要的阅读策略的支持。由于缺乏高质量的阅读实践和阅读技巧,学生不善于抓住关键词和主题句,不善于猜词悟义,几乎每句话都要翻译成汉语才能继续阅读。好的阅读者在阅读时,会首先对文章作快速扫描,根据随后得到的信息,作更多的、具体的猜测,而差的阅读者常常将词语和句子本身作为阅读理解的基础,而不注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大学生在现有知识基础上,难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课外阅读或甚至是课内的练习,这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二、提高大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大学英语教学重在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英语教学的成败以及是否能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必须重视英语阅读教学,积极着手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一)通过阅读扩大词汇量
记单词是枯燥、乏味、艰苦的事情,因此,一方面要求和鼓励学生树立勤奋学习的观点,讲清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介绍一些记忆单词的方法,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所学的词汇。 另外,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时,应该多查查传统的字典,而不是这些年来流行的文曲星。文曲星虽然方便、快捷,但是它缺乏传统字典所拥有的特点:词义解析全面,有习语、用法、例句等。其次,自制单词卡片随时记单词,卡片写上难背的没有记忆方法的单词的词形、词性、词义、音标、搭配、例句等。把这些卡片随身携带或贴在经常出没的地方,有时间顺便看一眼这些词,就像认人一样,一回生二回熟,慢慢就记住了。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学生对英语越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自觉性就越强。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创造时间和空间,提供正常的阅读环境和真实的阅读材料,所选的阅读材料要有一定的标准。因此,在进行阅读选材之前,应尽可能地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期望、语言水平以及对文章的趣味性、难易度、信息量、文章类型等方面的要求情况有一个深入了解,做到有据可循、有的放矢。一般来说,所选阅读材料语言要求质朴生动,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这样才能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与成就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选材范围要广,尽可能涉猎多种题材的文章材料,如名人轶事、科普常识、文化习俗、人物历史、新闻报道、广告说明等,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即使能认识每一个单词,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大量的语言试验说明,英语阅读的障碍不仅仅存在于词汇和语法方面,语言所承载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信息也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之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为此,教师还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三)掌握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一般是指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快读法,是指快速浏览文章大意,在短时间内抓住全文的中心;第二寻读法,是指快速扫视文字,在一个段落中查询出所需要的细节(诸如找地点、人物、数字等),跳读与内容无关的信息,待找到有关信息时放慢速度,得到答案。第三意群阅读法,是指以意群为单位成组阅读,有效提高阅读速度。第四寻找主题句法是指对于不同体裁的文章,阅读时要选择不同的查找主题的办法。比如对于叙述性文章,注意抓住事件的发生、经过和结果,通过故事梗概、情节理解其中心思想;而说明性文章,一般是通过举例、定义、分类、对比等方法来说明和解释某一事物的,因此主题句一般都在文章的起始段或归纳段中;议论性文章中一般提出两种观点并加以论述或比较,所以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文中的两种观点,抓其实质内容。第五注意提示词的作用,提示词是联系句与句之间或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纽带,阅读中抓住这些词可有效预测下文,并掌握文章的脉络,提高阅读的速度。
三、结语
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在大学生学习英语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大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难点。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阅读范围,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加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各种阅读方法、策略及技巧,从而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轻松阅读,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
一、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英语阅读是英语语言中最频繁的一种活动,大量的英语阅读能促进其它语言技能的提高。但是,当前大学生英语阅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词汇量不足。英语词汇量是英语阅读的根本。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词汇的掌握,特别是积极词汇的掌握,是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各校在教学大纲中应有详细的教学安排”。但是现在学生普遍抱怨学习太忙、学业繁重,其他专业课程较重,没有足够的时间放在英语上,更不用说是背单词了。可以说,掌握足够的词汇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学生在记忆词汇时总是喜欢拿着英语词汇书死记硬背。这样记住的只是一些死的单词符号和一些固定的词意,忽视了词意的灵活性。
(二)没有养成科学的阅读方法。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中,比较强调“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这一教育原则,学生学习英语时只注重听和说,而忽略了读写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的读写能力不如听说能力。学生在阅读时通常关注的是单词,而不是句子,他们不懂得句子是组成文章意义的最小单位,刻意把遇到的每个生词都查清楚才会继续往下读,他们不注意文章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有的长期养成了指字阅读、出声阅读、回视等不良阅读习惯等,常常是记了前面,忘了后面。这些习惯不仅严重影响了阅读速度,而且影响了对文章的正确理解。
(三)缺少丰富的阅读策略。影响阅读理解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认知策略,包括猜词悟义、预测、分析、判断和总结等策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这些必要的阅读策略的支持。由于缺乏高质量的阅读实践和阅读技巧,学生不善于抓住关键词和主题句,不善于猜词悟义,几乎每句话都要翻译成汉语才能继续阅读。好的阅读者在阅读时,会首先对文章作快速扫描,根据随后得到的信息,作更多的、具体的猜测,而差的阅读者常常将词语和句子本身作为阅读理解的基础,而不注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大学生在现有知识基础上,难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课外阅读或甚至是课内的练习,这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二、提高大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大学英语教学重在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英语教学的成败以及是否能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必须重视英语阅读教学,积极着手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一)通过阅读扩大词汇量
记单词是枯燥、乏味、艰苦的事情,因此,一方面要求和鼓励学生树立勤奋学习的观点,讲清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介绍一些记忆单词的方法,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所学的词汇。 另外,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时,应该多查查传统的字典,而不是这些年来流行的文曲星。文曲星虽然方便、快捷,但是它缺乏传统字典所拥有的特点:词义解析全面,有习语、用法、例句等。其次,自制单词卡片随时记单词,卡片写上难背的没有记忆方法的单词的词形、词性、词义、音标、搭配、例句等。把这些卡片随身携带或贴在经常出没的地方,有时间顺便看一眼这些词,就像认人一样,一回生二回熟,慢慢就记住了。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学生对英语越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自觉性就越强。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创造时间和空间,提供正常的阅读环境和真实的阅读材料,所选的阅读材料要有一定的标准。因此,在进行阅读选材之前,应尽可能地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期望、语言水平以及对文章的趣味性、难易度、信息量、文章类型等方面的要求情况有一个深入了解,做到有据可循、有的放矢。一般来说,所选阅读材料语言要求质朴生动,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这样才能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与成就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选材范围要广,尽可能涉猎多种题材的文章材料,如名人轶事、科普常识、文化习俗、人物历史、新闻报道、广告说明等,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即使能认识每一个单词,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大量的语言试验说明,英语阅读的障碍不仅仅存在于词汇和语法方面,语言所承载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信息也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之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为此,教师还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三)掌握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一般是指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快读法,是指快速浏览文章大意,在短时间内抓住全文的中心;第二寻读法,是指快速扫视文字,在一个段落中查询出所需要的细节(诸如找地点、人物、数字等),跳读与内容无关的信息,待找到有关信息时放慢速度,得到答案。第三意群阅读法,是指以意群为单位成组阅读,有效提高阅读速度。第四寻找主题句法是指对于不同体裁的文章,阅读时要选择不同的查找主题的办法。比如对于叙述性文章,注意抓住事件的发生、经过和结果,通过故事梗概、情节理解其中心思想;而说明性文章,一般是通过举例、定义、分类、对比等方法来说明和解释某一事物的,因此主题句一般都在文章的起始段或归纳段中;议论性文章中一般提出两种观点并加以论述或比较,所以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文中的两种观点,抓其实质内容。第五注意提示词的作用,提示词是联系句与句之间或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纽带,阅读中抓住这些词可有效预测下文,并掌握文章的脉络,提高阅读的速度。
三、结语
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在大学生学习英语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大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难点。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阅读范围,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加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各种阅读方法、策略及技巧,从而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轻松阅读,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