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国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作为新课改的一部分,新版教科书的改革也引起广泛重视。然而教科书的编写不仅是正文的选材与编写,作为辅助系统的栏目设计也应该受到重视。因为辅助的栏目设计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着其重要性。
关键词:辅助;栏目设计;重要性
在教学历史过程里,历史教科书作为教师主要的教学资源。我国高中历史教科书蕴含着两大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正文,另外一部分是正文的辅助系统,所谓辅助系统即每课课题中的各项栏目,包括史料、目录、练习题、历史插图、注释、附录等。正文是主体,是高中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但是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简练严密,是围绕着课程标准而变成,有学者就表示“课程的编排则体现的是历史的体系、范围等”。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仅仅重视内容的编写与教导是不够的,课文的辅助系统也很重要。因为课文的辅助系统对于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构建历史是至关重要的。历史教科书的辅助系統有着其特定的功能:一是配合课程学习功能。例如在前言部分中交代背景或者设置悬念,引发学生阅读兴趣。二是丰富课文的知识内容。新课程改革后的教科书正文简明扼要,辅助系统可以丰富课本的知识。三是巩固课程学习的成果。学习新课就必须巩固新知识的学习,因此探究总结或者课后习题的设置,都会使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加固对新知识的掌握与记忆。
教师在教导历史基本内容的时候,需要一些辅助栏目去重组历史知识的结构。自从我国2004年新一轮教科书改革之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方面变核心理念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另外一方面即为变以往讲述式教学方式为与学生合作进行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在建构学生知识的过程里,教师的协助和支持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如何支持,如何去更好的引导学生自主研究,除了依靠教师本身的教学功底,还要依靠教科书编写的理念设置。辅助系统尤其是教科书关于解释课文与设置思考题的栏目设计方面,都是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因为课堂教学的新知识,并不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旧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就要靠教师借助教学栏目进行设计。例如学生如果学习的是中国古代史之时,过去的历史对于学生是遥不可及的,但是可以将现代知识代入古代史中,讲述清朝的制度时融入时下很流行的电影电视剧作品,这样的讲述方式可以带领学生找寻到新旧知识的相似性,进而产生知识迁移。但是如何创设学习环境,需要的不仅仅是时代的信息,还需要历史史料的提供,这样才能带领学生领略历史的情境。史料的设计和提供离不开栏目设计。
学生在学习教科书的时候,不能只是简单记忆知识,从学生建构知识的角度出发,学生都是要对新信息通过同化或者顺应,将新知识与自己的已有认知结构进行重新整合,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那么在课文正文中,基本的知识内容并不能直接促进学生思考,在这种情况下,须有一定的引导才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疑惑,进而提出假设与质疑。这种引导就要依靠教科书栏目的设计。例如在学生学习历史事件的时候,用小字叙述事件发生的背景,再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问题,就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假设。
我国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教科书的改革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以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为例,教科书的编写理念转变为学本化写作,即为学生辅助学生的课本。在新版教科书中的栏目设计共计约有三大种:第一种为教师导入新课服务,帮助学生进入新课的导入栏目;第二种是为丰富课本内容,提示学生思考,帮助教师创建学生探究式学习环境的栏目,这种一般是学生建构历史知识的栏目;第三种即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后的巩固提升栏目。三者栏目循序渐进,在辅助教师新课的同时,提升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全面把握。在学习过程中,也突出了课文的主要知识点和难点,层次分明,利于学生把握。
导入栏目的设计,便于教师在拿到课程之后,利用导入栏目辅助学生进入新课。导入栏目一般放在单元前或者文章前,主要作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新课的学习中。导入设计的内容大致上都是关于课程的主要内容、历史背景、重点难点或者历史线索的概括,一般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这种导入栏目的设计就是认知学习理论中所说的“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目的就是为了新的学习提供旧知识中的固定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迁移。
建构栏目设计可以补充正文内容,如人教版的“资料回放”栏目,人民版的“想一想”、“读一读”栏目都是为了丰富正文知识,补充历史事件的背景,或者拓展课文外延而设计的栏目。其中思考题的设计可谓是匠心独运,主要是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提出疑问,促使学生产生问题,提出假设,并且进行验证。新课程改革下,课文构建栏目作用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丰富课文的知识,使教科书生动、形象、丰满,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种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对新知识进行重新加工与整理,最终抽象出历史现象本质、历史事件与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所谓建构知识,指的是学生知识的“接受”不是来自于外界的刺激,而是通过对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上,重新建构起来的。
在教科书中巩固栏目主要指的是正文结束之后的小结与课后习题部分,这个部分一方面是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一方面是对新知识的进行深度挖掘。在教育心理学中,学生利用头脑同化知识,使其得到理解,并在认知结构的适当位置固定下来以后,之后就是保持与贮存知识的问题了。知识的记忆分为短时间记忆与长时间记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后,20分钟就会开始遗忘,有效的复习尤其是当天的复习能即使巩固知识,减缓遗忘的进程。所以巩固栏目的设计能及时有效的防止学生遗忘知识。
学习历史或者教学历史都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辅助栏目。这些栏目都是建立在学生知识的习得过程之上,有利于学生史学方法的习得,知识的把握。(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2]赵亚夫、李稚勇、姬秉新.理解与事件高中历史新课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
关键词:辅助;栏目设计;重要性
在教学历史过程里,历史教科书作为教师主要的教学资源。我国高中历史教科书蕴含着两大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正文,另外一部分是正文的辅助系统,所谓辅助系统即每课课题中的各项栏目,包括史料、目录、练习题、历史插图、注释、附录等。正文是主体,是高中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但是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简练严密,是围绕着课程标准而变成,有学者就表示“课程的编排则体现的是历史的体系、范围等”。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仅仅重视内容的编写与教导是不够的,课文的辅助系统也很重要。因为课文的辅助系统对于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构建历史是至关重要的。历史教科书的辅助系統有着其特定的功能:一是配合课程学习功能。例如在前言部分中交代背景或者设置悬念,引发学生阅读兴趣。二是丰富课文的知识内容。新课程改革后的教科书正文简明扼要,辅助系统可以丰富课本的知识。三是巩固课程学习的成果。学习新课就必须巩固新知识的学习,因此探究总结或者课后习题的设置,都会使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加固对新知识的掌握与记忆。
教师在教导历史基本内容的时候,需要一些辅助栏目去重组历史知识的结构。自从我国2004年新一轮教科书改革之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方面变核心理念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另外一方面即为变以往讲述式教学方式为与学生合作进行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在建构学生知识的过程里,教师的协助和支持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如何支持,如何去更好的引导学生自主研究,除了依靠教师本身的教学功底,还要依靠教科书编写的理念设置。辅助系统尤其是教科书关于解释课文与设置思考题的栏目设计方面,都是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因为课堂教学的新知识,并不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旧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就要靠教师借助教学栏目进行设计。例如学生如果学习的是中国古代史之时,过去的历史对于学生是遥不可及的,但是可以将现代知识代入古代史中,讲述清朝的制度时融入时下很流行的电影电视剧作品,这样的讲述方式可以带领学生找寻到新旧知识的相似性,进而产生知识迁移。但是如何创设学习环境,需要的不仅仅是时代的信息,还需要历史史料的提供,这样才能带领学生领略历史的情境。史料的设计和提供离不开栏目设计。
学生在学习教科书的时候,不能只是简单记忆知识,从学生建构知识的角度出发,学生都是要对新信息通过同化或者顺应,将新知识与自己的已有认知结构进行重新整合,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那么在课文正文中,基本的知识内容并不能直接促进学生思考,在这种情况下,须有一定的引导才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疑惑,进而提出假设与质疑。这种引导就要依靠教科书栏目的设计。例如在学生学习历史事件的时候,用小字叙述事件发生的背景,再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问题,就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假设。
我国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教科书的改革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以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为例,教科书的编写理念转变为学本化写作,即为学生辅助学生的课本。在新版教科书中的栏目设计共计约有三大种:第一种为教师导入新课服务,帮助学生进入新课的导入栏目;第二种是为丰富课本内容,提示学生思考,帮助教师创建学生探究式学习环境的栏目,这种一般是学生建构历史知识的栏目;第三种即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后的巩固提升栏目。三者栏目循序渐进,在辅助教师新课的同时,提升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全面把握。在学习过程中,也突出了课文的主要知识点和难点,层次分明,利于学生把握。
导入栏目的设计,便于教师在拿到课程之后,利用导入栏目辅助学生进入新课。导入栏目一般放在单元前或者文章前,主要作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新课的学习中。导入设计的内容大致上都是关于课程的主要内容、历史背景、重点难点或者历史线索的概括,一般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这种导入栏目的设计就是认知学习理论中所说的“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目的就是为了新的学习提供旧知识中的固定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迁移。
建构栏目设计可以补充正文内容,如人教版的“资料回放”栏目,人民版的“想一想”、“读一读”栏目都是为了丰富正文知识,补充历史事件的背景,或者拓展课文外延而设计的栏目。其中思考题的设计可谓是匠心独运,主要是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提出疑问,促使学生产生问题,提出假设,并且进行验证。新课程改革下,课文构建栏目作用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丰富课文的知识,使教科书生动、形象、丰满,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种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对新知识进行重新加工与整理,最终抽象出历史现象本质、历史事件与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所谓建构知识,指的是学生知识的“接受”不是来自于外界的刺激,而是通过对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上,重新建构起来的。
在教科书中巩固栏目主要指的是正文结束之后的小结与课后习题部分,这个部分一方面是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一方面是对新知识的进行深度挖掘。在教育心理学中,学生利用头脑同化知识,使其得到理解,并在认知结构的适当位置固定下来以后,之后就是保持与贮存知识的问题了。知识的记忆分为短时间记忆与长时间记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后,20分钟就会开始遗忘,有效的复习尤其是当天的复习能即使巩固知识,减缓遗忘的进程。所以巩固栏目的设计能及时有效的防止学生遗忘知识。
学习历史或者教学历史都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辅助栏目。这些栏目都是建立在学生知识的习得过程之上,有利于学生史学方法的习得,知识的把握。(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2]赵亚夫、李稚勇、姬秉新.理解与事件高中历史新课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