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4古诗词鉴赏题,把握2015备考方向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ilswu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鉴赏一直是所有考点中一块难啃的骨头。许多考生往往会感觉其时效比最差——备考时投入的精力与时间都比较多,但所获得的分数却难如人意。这固然与诸多考生的古诗文功底不够厚实有关,其实也与备考的方向、备考的策略密切相关。唯有科学备考,方能事半功倍。故拟撰此文,希望能对2015届的考生有所帮助。
  一、2014年广东卷诗鉴考题解析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着手备考,要做的第一件事当然是要研读当年考卷,解读最新的高考命题,从中管窥最新的高考动向,对我们的备考至关重要。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2014广东卷)
  望江怨·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3分)主人公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离去(1分),一叶扁舟渐行渐远(扁舟越过林杪,船帆比沙鸥还小)(1分),直到看不见(仍久久不愿离去)(1分)。(意思答对即可)
  (2)(4分)夕阳还有一竿高,离天黑尚早。这时主人公后悔不应该让朋友这么早离去,转而埋怨催朋友离去的人。(3分)这句词进一步抒发了主人公对朋友难舍难分的深厚情谊。(1分)(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试题解析】
  今年选用的语料是词作《望江怨·送别》。作者万树是清初颇为重要的词曲家,江苏宜兴人。一生漂流居多,故而离别类词作尤多。本题所选用的即是其一。较之唐宋词作,清代的作品显然更易读懂。而送别类亦是广大考生最为熟悉的古典诗词内容类别。而且万树的这首词作,文字上也无甚障碍,应该说,今年所选词作显然比较“亲民”,阅读难度是比较小的。——春江浩渺,目送着友人所乘一叶扁舟渐行渐远,为林杪遮断。水长云聚,孤帆远影,竟比鸥鸟还小。夕阳尚有一竿高,离天黑还早。只可惜让友人走得有点早,不由得责怪起催促友人离去之人。这首小词,除去首句三个字作为“送别”的背景 (季节、地点) 外,似句句都在描绘景物,但从送者注目远望的诸种景物中,凝聚成对行者的无限深情。词中有人,呼之欲出,请看他用全副精神望行舟,似乎都有点呆了。最后既“恨”又“怪”,如不是残照只余“一竿”高,怕还会相叙一番吧。如此语淡情浓、疏隽澹荡的小词,考生无论是内容疏理,还是主题情感把握,都没有太大的问题。
  与往年一内容一写法的考题设置有所不同,今年的两道题更侧重于词作内容的解读,情感的把握。第一小题实质上就是要求考生回答本词前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送别画面。属典型的场景再现型考题,即写了什么景。设点显然是内容解读。第二小题“怎样理解”实质上还是内容解读,只不过更侧重于表达情感而已,设点仍然落在内容解读上。二个小题同是侧重于内容理解设题,这在广东历年高考中是绝少出现的。很明显,相较于精彩字词的细细把玩、表现手法的赏析品评、艺术特色的识判简析这一类更显得“高大上”的表达类的设题,侧重于内容准确解读、情感较好把握这类设题更易于将考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阅读作品本身上来。应该说,这也让多年不变的诗鉴考点设题有了些许变化。既可以力避诗词鉴赏类题目术语满天飞的考生答题的俗套,也可以引导考生走出热衷所谓的答题套路、迷恋所谓的答题术语的误区,回归阅读本真。说到底,还是要老老实实读懂作品本身。——读得懂,自然就能答得好。这种变化无疑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
  二、2015年诗鉴考点备考建议
  建议一:了解考纲,知道考点考什么
  2014年《广东省普通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说明》古代诗文阅读板块的整体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注意“浅易”二字。亦即在文本选择上不会太过为难考生,阅读难度整体上不会太大。否则即有超纲之嫌。从这一点上来说,广东卷命制整体上做得还是不错的)而从多年的命题实践上来看,对古代诗词阅读考查一直定位在其中的第4点,即“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D。具体来说包括两点: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前者侧重艺术技巧,后者侧重思想内容。简单说,就是要读得懂,知道诗词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情感。还要品出味,要能知道诗词是如何来表情达意的,运用什么手法,采用什么方式,有何精彩过人之处等。了解了这些,我们也就明白了该板块的考查总目标。备考大方向当然也就明晰了。备考时心中有了准线,自然就不会盲从、盲目。
  建议二:熟悉考卷,清楚考题怎么考
  我们先就近7年广东高考诗鉴类命题做一下相关统计。
  从所选作品类别可以看出,7年选诗为3年4首(唐1、宋2、元1),选词为4年4首(宋3、清1)。总体来说诗、词相当,似乎命题人更偏爱词,诗次之。而曲则从未考过。
  从得分情况来看,7年低于3分2次,在3-4分之间3次,高于4分1次。2014年官方数据尚未发布,未在统计之列。估计也应与2013年水平相当,不大可能出现大幅下降的情况。总体来说,有较大波动,但经过12年跌落谷底后似有较好调整。这也再次提醒我们,勿因偶尔出现的极低分情况而误认为诗鉴部分得分太难,继而随意放弃这一考点的积极备考。否则极易造成较大失误。当均分超过4分时,拉开的分距会明显增大。
  我们再来看一个统计表。
  从近7年的高考命题来看,内容情感 艺术特色组合式设题的有4年(2008、2009、2012、2013),内容情感单独设题的有2年(2011、2014),艺术特色单独设题的有1年(2010)。
  就内容情感方面来说,“意象·意境·场景”类设题有2次(2008、2014);“思想·情感·内容”类设题有5次(2009、2011、2013、2014),其中2011年二题都涉及情感考查。很明显,思想情感类设题居多,几乎年年考。这也强调了读懂诗作的重要性。   就艺术特色方面来说,“炼字·炼句”类设题有3次(2009、2010、2012);表现手法类设题有4次(2008、2010、2012、2013)。二类出现频次基本相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会发现,广东的高考命题并不拘泥于内容情感 艺术特色这种双点式的命题思路。也就是说,并不一定两个方面都要考,也可以二个题均考查其中一个方面。特别是内容情感。这似乎也在提醒我们,一定要回归阅读,注重解读,而不是花里胡哨,舍本逐末,热衷于背鉴赏术语、记答题套路。明晰这一点,对我们备考是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的。同时通过回顾命题,定位考点,我们也能熟悉其基本的命题风格,这对于明确方向、增强备考信心都是大有裨益的。
  建议三: 科学训练,追求备考有效性
  复习备考,科学训练非常重要。不训练肯定不行,呆在岸上的人肯定不能成为游泳高手。但是迷信训练,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同样也不行。这是蛮干。对于诗鉴考点来说,机械重复训练并不能达熟能生巧之效。训练需追求有效乃至高效,才能达事半功倍之用。
  1. 高度重视作品解读的经验积淀,技巧生成。
  由于古代诗词自身固有的特点,受格式所限,词句语意跳跃较大,相较于文言文,解读难度确实增加了不少。我们除了要充分重视文言语汇的积累、打实文字基础外,更要重视诗词解读的相关经验的积淀。比如牢记标题,重视注解,参照作者,关联时代等,都是我们有效解读作品的一把把钥匙。借助它们,我们解读起作品来就容易得多。以2014广东高考题为例,词题“送别”已明确标示这是一首送别词,我们牢记住这一点,读作品时每一句词都关联一下送别这个题目,想一想这一句词所写内容与送别有关吗?是景,与送别何干?是人,与送别何关?是物,与送别何联?如此,我们解读作品自然就轻松得多。这样的经验积淀得多了,我们的能力自然就有了很大的提升。
  2. 注意答题的规范性,练规范就是练有效、练科学。
  在实际训练中,最容易泛滥的就是自欺欺人式的泛化答题。不管你题目问的是什么,作答时总是先串译诗句,即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很多时候会让人啼笑皆非。所答非所问,徒劳无益。或者是术语满天飞,连蒙带猜,这种答题也是纯属忽悠。根本不可能得到分。
  我们来看2014江苏卷的一道考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这道题问得非常明确,就是要考生列出韦诗所表达的情绪的变化过程。既然是变化过程,就说明诗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情绪不止一种,是发生变化的。既然是情绪,就不能混答成情感乃至主题。表达时亦需遵循简洁明了、有效高效的原则。我们看试卷所提供的参考答案就非常规范。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三个词,12个字便可以搞定,如此答题,节省了宝贵的场上时间,也方便阅卷人的快速批阅。何乐而不为?
  3.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用心研练其他省份的高考新题,有助于我们的备考更为全面。
  我们先来看2014福建卷的一道考题——
  双调·蟾宫曲·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
  这道题的设置就很有亮点。双诗比较赏析的考题并不鲜见,但一般都是限于命题所列的二首作品。本题却创造性地将所选曲作与考生课本所学的经典篇目进行比较赏析。达成了课内外的自然结合之效。这种考查样式虽然只是一种尝试,却颇值关注。这一提醒我们切勿完全无视课内作品的存在。
  再来看2014辽宁卷的一道考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 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蘋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这也是一道能让人眼前一亮的设题。一首宋词,情感却可以作多维解读。参考答案就提供了三个版本,很有探究的意味。当然它的赋分也特别大,达6分之多。虽说我们一下子不可能跨出那么大的一步,命制类似题目。但这种高度重视作品本身的解读的考查思想却是一脉相通的。这样的题,练练手,想一想,收获当然不少。
  虽说总有人慨叹诗鉴备考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只要我们用心研究,科学备考,相信一定能有效化解这一备考难点,让我们笑到最后。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六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肝硬化伴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5 d内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某三甲医院收治的采用降门脉压力药物治疗的234例肝硬化伴EGVB
近年来国内的科技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手段是日新月异,科技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许多行业的萌生,使得新时期的电视水平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新时期的电视非娱乐性新闻节目中可以提供资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
2010年4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开始正式交易沪深300股指期货。股指期货的出现丰富了金融市场交易策略,其特有的程序化高频交易方式、T+0交易结构和在套利、投机过程中的超常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居民财富大幅的增加、金融全球化程度地不断深化,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带来我国高净值人群的数目快速扩张,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
建立全国水文计划管理信息系统,是面向水文事业发展、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而建立的综合 性信息系统,本文结合陕西省近年来规划计划工作的实践,从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实际需求
在无线通信高速发展的今天,超宽带系统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价值.论文主要对超宽带系统中的超宽带滤波器进行了深入的综合研究与设计,通过一种新型超宽带滤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期刊
一、考点解读实用类文本之鉴赏评价部分主要考查三个内容:(I)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本文主要探讨
事实细节题一般是对文中的时间、地点、原因、人物、事件、目的等具体信息进行提问。这类题在高考阅读各类题中占的比例最大,且属于基础题,相对较易得分,所以大家务必吃下这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