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互联网问世以来,美国借助互联网发源地及掌控互联网核心技术的优势,控制着全球互联网的命门—根服务器,成为互联网霸主。然而,中东一些国家基于自身利益与安全考虑之下的网络管控行为,让崇尚自由的美国当局颇为恼火。为此,美国一直试图开发一种技术能够实现互联网自由的核心目标:确保各国民众不受阻碍地、持续稳定地接入国际互联网。
日前,奥巴马政府正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一场浩大的通讯工程,试图在海外部署一整套“影子网络”和移动电话系统,这套系统可以越过一些国家的控制,使该国的反对派或者特定人群得以用通讯工具与外界进行自由沟通。据《纽约时报》报道,“影子网络”便于运输、容易架设,可以帮助使用者绕开受执政当局监控的网络,实现无线通讯,访问境外互联网。
最初,美国有关部门拨款200万美元,在首都华盛顿资助一些年轻的网络技术高手,包括黑客高手、程序设计员、还有自学成才的工程师等,研发一种新式设备“手提箱互联网”,并通过这种设备暗中编制“影子网络”,待一旦成功便大规模推广。资助的资金的规模将呈指数级增长—有可能达到7000万美元。
“手提箱互联网”包括一台用做控制系统的笔记本电脑、一个加强覆盖范围的小型天线以及储存软件、加密通信内容的随身优盘或光盘。这些设备体积小巧,几乎可以放到一个手提箱里,当这种“手提箱”被运到某地后,不需要任何网络中枢便可为目标用户提供无线网络服务,直接传送声音、图像和电子邮件。
相比此前被人们熟知的互联网,“影子网络”引入加密和点对点的通讯技术,其核心是让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发送和接收信号,网络中大量终端设备能自动通过无线连成网状结构,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具备自动路由功能,每个节点只和邻近节点进行通信,不需主干网即可构筑富有弹性的网络。从而在一国网络空间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且具备自组织能力的“局域网”,同时这个“局域网”又是具备某个独立的国际出口的,而且这个出口的最大特点是不处于主权国家的管制之下,而是由其他国家或者组织所掌握。
由于这个网络是独立的秘密的,它不在现有的互联网内运行,完全是“地下”的脱离视线的,因此会给对象国造成很大的麻烦。这样一种网络,自它诞生之日起,就注定其有很强的目的性。因为“手提箱”的体积不太引人注意,几个这样的箱子一旦进入某个国家,就可以马上投入使用—餐馆、机场、公园、宿舍,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地方都是“手提箱”们理想的工作场所。而由它们支撑起的网络又几乎完全独立于执政者管制的网络之外,也很难被察觉。奥地利网络安全专家艾伦·卡普兰说:“从政治层面上来说,这东西妙就妙在你(当局)没法轻易地控制它。”
影子网络的出现,能否实现真正的互联网自由呢?如今,互联网已成为全球亿万人共同使用的重要基础设施,具有公益性而不再为谁所独占。各个国家对“互联网自由”有不同的定义,但围绕这个词的含义的许多其他差异是可以理解的的,是由价值观使然。
美国打造“影子网络”,有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
一是它可能成为干涉别国内政、窃取别国情报的全新的通信联络方式。与美敌对国家的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将受到威胁。这些国家大多数与美国存在信息技术的代差,无法及时有效地阻止“影子网络”投入运作,从而失去对网络的主导权。
二是它可能成为美国在未来网络战争中的新武器。美国本来就拥有切断整个互联网能力,一旦“影子网络”成型,美国又将拥有在互联网被切断后保持数字传输畅通的能力。这就为美国增加了一个新的非对称优势。由于这种非对称优势,为了保持网络畅通,许多国家很可能不得不接受美国的“网络帝国主义”。
对此,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分析说:“美国已经准备对互联网上的敌人发射巡航导弹,而其他国家对美国却没有这种能力。因此,各国很快就将着手建立自己的互联网国家防线—俄罗斯恐怕也会不可避免地参与到这场新的冷战当中来。”德国《明镜》周刊网站也报道说,德国“正在准备网络战争”。英国《金融时报》则明确表示,冷战式的威慑并不是建设更安全互联网的理想选择。
《互联网自由之谜》一文的作者德里克·巴姆鲍尔认为:或许,互联网自由这个词由于过于宽泛而失去使用价值,最终有可能被抛弃。国家、文化和用户转而应注重如何把握互联网通讯所呈现的艰难平衡。对我们所做的平衡开诚布公,并尊重促成这些决定的内在价值观,要比围绕互联网自由建立虚无缥缈的共识更为有益。
【责任编辑】赵新宇
日前,奥巴马政府正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一场浩大的通讯工程,试图在海外部署一整套“影子网络”和移动电话系统,这套系统可以越过一些国家的控制,使该国的反对派或者特定人群得以用通讯工具与外界进行自由沟通。据《纽约时报》报道,“影子网络”便于运输、容易架设,可以帮助使用者绕开受执政当局监控的网络,实现无线通讯,访问境外互联网。
最初,美国有关部门拨款200万美元,在首都华盛顿资助一些年轻的网络技术高手,包括黑客高手、程序设计员、还有自学成才的工程师等,研发一种新式设备“手提箱互联网”,并通过这种设备暗中编制“影子网络”,待一旦成功便大规模推广。资助的资金的规模将呈指数级增长—有可能达到7000万美元。
“手提箱互联网”包括一台用做控制系统的笔记本电脑、一个加强覆盖范围的小型天线以及储存软件、加密通信内容的随身优盘或光盘。这些设备体积小巧,几乎可以放到一个手提箱里,当这种“手提箱”被运到某地后,不需要任何网络中枢便可为目标用户提供无线网络服务,直接传送声音、图像和电子邮件。
相比此前被人们熟知的互联网,“影子网络”引入加密和点对点的通讯技术,其核心是让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发送和接收信号,网络中大量终端设备能自动通过无线连成网状结构,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具备自动路由功能,每个节点只和邻近节点进行通信,不需主干网即可构筑富有弹性的网络。从而在一国网络空间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且具备自组织能力的“局域网”,同时这个“局域网”又是具备某个独立的国际出口的,而且这个出口的最大特点是不处于主权国家的管制之下,而是由其他国家或者组织所掌握。
由于这个网络是独立的秘密的,它不在现有的互联网内运行,完全是“地下”的脱离视线的,因此会给对象国造成很大的麻烦。这样一种网络,自它诞生之日起,就注定其有很强的目的性。因为“手提箱”的体积不太引人注意,几个这样的箱子一旦进入某个国家,就可以马上投入使用—餐馆、机场、公园、宿舍,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地方都是“手提箱”们理想的工作场所。而由它们支撑起的网络又几乎完全独立于执政者管制的网络之外,也很难被察觉。奥地利网络安全专家艾伦·卡普兰说:“从政治层面上来说,这东西妙就妙在你(当局)没法轻易地控制它。”
影子网络的出现,能否实现真正的互联网自由呢?如今,互联网已成为全球亿万人共同使用的重要基础设施,具有公益性而不再为谁所独占。各个国家对“互联网自由”有不同的定义,但围绕这个词的含义的许多其他差异是可以理解的的,是由价值观使然。
美国打造“影子网络”,有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
一是它可能成为干涉别国内政、窃取别国情报的全新的通信联络方式。与美敌对国家的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将受到威胁。这些国家大多数与美国存在信息技术的代差,无法及时有效地阻止“影子网络”投入运作,从而失去对网络的主导权。
二是它可能成为美国在未来网络战争中的新武器。美国本来就拥有切断整个互联网能力,一旦“影子网络”成型,美国又将拥有在互联网被切断后保持数字传输畅通的能力。这就为美国增加了一个新的非对称优势。由于这种非对称优势,为了保持网络畅通,许多国家很可能不得不接受美国的“网络帝国主义”。
对此,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分析说:“美国已经准备对互联网上的敌人发射巡航导弹,而其他国家对美国却没有这种能力。因此,各国很快就将着手建立自己的互联网国家防线—俄罗斯恐怕也会不可避免地参与到这场新的冷战当中来。”德国《明镜》周刊网站也报道说,德国“正在准备网络战争”。英国《金融时报》则明确表示,冷战式的威慑并不是建设更安全互联网的理想选择。
《互联网自由之谜》一文的作者德里克·巴姆鲍尔认为:或许,互联网自由这个词由于过于宽泛而失去使用价值,最终有可能被抛弃。国家、文化和用户转而应注重如何把握互联网通讯所呈现的艰难平衡。对我们所做的平衡开诚布公,并尊重促成这些决定的内在价值观,要比围绕互联网自由建立虚无缥缈的共识更为有益。
【责任编辑】赵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