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作学习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以信息类专业的专业课“多媒体技术”为例,探讨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应用价值及实施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多媒体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31
近年来,贵州财经大学致力于教学范式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工科信息类专业中,“多媒体技术”一直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等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必备的实践能力。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显得更加有意义。
1 传统教学面临的问题
信息类专业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就是为人类服务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加强人类的交流,方便人类的交际。如果学生本人是在极其封闭的环境中完成学业,或者是在极少与外界交流的条件下完成学业,很难想象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创造力地为人类的交流和交际作出积极贡献。
但是,由于受现有的教育体制机制的影响,传统课堂教学手段依然十分落后。仅靠老师绞尽脑汁生硬的启发,难以改变学生一如既往地“沉默”,教学练习活动不能顺利完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很难开展。
因此,在信息类专业的教学中倡导合作学习,探讨合作学习的适应性条件和情景,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合作学习理论在教学改革中的指导作用
合作学习是一种课堂上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为主体的互助性学习,又称“小组学习”或“分享学习”。简言之,合作学习就是要提倡学生在学习中彼此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合作学习一直是许多心理学家、语言学家所关注与研究的课题。合作学习包括如下理论依据。
2.1 认知建构理论
认知建构理论强调建构的特殊性,并且在特定的情境下以其特殊的方式进行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因此本教学改革将适时调用这四大要素,让不同的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及智慧上的碰撞,从而实现知识与意义的建构。
2.2 动机理论
合作学习研究结果表明激发学习动机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在课堂上建立起一种“利益共同体”关系,“共同体”成员“荣辱与共”是动机激发的一个重要标志(王坦,2002:56)。在合作学习状态下,学习者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通过相对真实环境的交流开展学习,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小组成员间相互学习,组内活动学习者心理压力小,焦虑低,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另外,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彼此信赖,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荣誉感与个体责任感,确立学习动机,从而实现学习者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实现学习自主性的转变。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专业动机一直被看作是学习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得到了广大研究者及教师的重视。然而由于对专业前景的认识不清,或者由于招生时录取为专业调剂而对专业方向不了解,相对一部分学生的专业动机并不显著,让位于各种从业资格证书或者是技能证书的动机。
正是由于专业动机的缺失给本次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切入点。
3 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教学范式转变和教学内容再组织
“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及受益者”。这是合作学习被认为“是最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因。在“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教学范式和教学内容都有明显的变化。
3.1 教学范式的转变
教学范式由“满堂灌”转变为“小贴士”,由“一言堂”转变为“大合唱”。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传递给了学生,放大了几十倍。
3.2 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行为由“满堂灌”转变为“小贴士”。从命令、考试的主导者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好助手。师生关系从对立走向统一,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3 教学内容的再组织
这是本次教学改革中最为艰巨的一环。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同时又要完成教学计划,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再组织,把知识点按难易和先后次序重新排列,提供一份学习路线图。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可能越线,这时候教学不能一味地把学生拉回来,而是要对学生越线的动机和行为进行评估,对越线的后果进行说明,由学生自行判断是否回到教师原先的设计路线图。如果学生愿意选择自己的路线教师则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共同配合走出一条新的路线图。这样经过验证,一门课可以出现若干种路线图,而且都是行得通的。这对下一轮的教学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4 教学改革的成果和不足
4.1 课堂氛围空前高涨,师生、生生互动改善
本次课程教学改革最为显著的效果是消除了课堂教学的“沉默”,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合作学习模式将学习任务分配到小组,增加小组成员间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形成课堂上的生生互动。课堂上的师生、生生互动为学生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协作环境,有利于学生课程知识的建构。
4.2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的。自主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教改之初有担心,认为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的缺乏势必导致学习上的掉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同时,将网络引入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擅长的方式下学习和交流,也有助于团队学习效果的提升。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模式还可以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小组成员间还可通过网上QQ、电子邮件等形式进行合作与交流,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上的自主性,改善自主学习环境。 4.3 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合作技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际交往日趋频繁,合作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合作交往技能成为个体适应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核心因素。传统的学校教育过分强调竞争,忽视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养成一种扭曲的竞争意识,缺乏与别人交往的意识与技能,这显然与需要合作意识与技能的社会发展不合拍。因此,把合作学习观念引入教学系统,可以改变长期以来学校忽视人际交往培养的状况,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听取、说明、求助、自控、帮助、支持、说服、建议、协调等合作学习技能,使他们在步入社会以后,能尽快地适应社会。
4.4 教师综合能力的不足
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专业知识的要求高于对教师人文素养的要求。教师的地位主要靠专业能力体现,而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的知识不再是绝对的权威了。教师的组织能力、观察能力甚至教师的亲和力对教学改革的开展,改革效果的好坏起到关键专业,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从单一的业务素质提高到全方位的高度上,这次教学改革也凸显出教师综合能力的不足,说明教师这个职业的确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职业。
5 总结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模式,在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与技能的培养,改善教学环境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及应用。在信息类专业的“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机会,大大地改善学习的环境。同时,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Hymes.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Philadelphia.P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2.
[2]高艳,陈丽.合作学习的内涵、特质及教学设计[J].当代教育科学,2004,3.
[3]刘虹,干青,柳巧玲.课堂与课外: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
[4]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5]环敏.在合作学习中实现差异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12,16.
作者简介:陈其松(1974.08-),男,研究方向:信号及图像处理。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信息学院,贵阳 550025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模式识别理论的基础教育评价方法研究”(项目合同编号:黔科合J字[2012]2137号)。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多媒体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31
近年来,贵州财经大学致力于教学范式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工科信息类专业中,“多媒体技术”一直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等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必备的实践能力。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显得更加有意义。
1 传统教学面临的问题
信息类专业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就是为人类服务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加强人类的交流,方便人类的交际。如果学生本人是在极其封闭的环境中完成学业,或者是在极少与外界交流的条件下完成学业,很难想象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创造力地为人类的交流和交际作出积极贡献。
但是,由于受现有的教育体制机制的影响,传统课堂教学手段依然十分落后。仅靠老师绞尽脑汁生硬的启发,难以改变学生一如既往地“沉默”,教学练习活动不能顺利完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很难开展。
因此,在信息类专业的教学中倡导合作学习,探讨合作学习的适应性条件和情景,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合作学习理论在教学改革中的指导作用
合作学习是一种课堂上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为主体的互助性学习,又称“小组学习”或“分享学习”。简言之,合作学习就是要提倡学生在学习中彼此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合作学习一直是许多心理学家、语言学家所关注与研究的课题。合作学习包括如下理论依据。
2.1 认知建构理论
认知建构理论强调建构的特殊性,并且在特定的情境下以其特殊的方式进行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因此本教学改革将适时调用这四大要素,让不同的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及智慧上的碰撞,从而实现知识与意义的建构。
2.2 动机理论
合作学习研究结果表明激发学习动机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在课堂上建立起一种“利益共同体”关系,“共同体”成员“荣辱与共”是动机激发的一个重要标志(王坦,2002:56)。在合作学习状态下,学习者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通过相对真实环境的交流开展学习,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小组成员间相互学习,组内活动学习者心理压力小,焦虑低,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另外,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彼此信赖,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荣誉感与个体责任感,确立学习动机,从而实现学习者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实现学习自主性的转变。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专业动机一直被看作是学习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得到了广大研究者及教师的重视。然而由于对专业前景的认识不清,或者由于招生时录取为专业调剂而对专业方向不了解,相对一部分学生的专业动机并不显著,让位于各种从业资格证书或者是技能证书的动机。
正是由于专业动机的缺失给本次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切入点。
3 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教学范式转变和教学内容再组织
“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及受益者”。这是合作学习被认为“是最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因。在“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教学范式和教学内容都有明显的变化。
3.1 教学范式的转变
教学范式由“满堂灌”转变为“小贴士”,由“一言堂”转变为“大合唱”。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传递给了学生,放大了几十倍。
3.2 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行为由“满堂灌”转变为“小贴士”。从命令、考试的主导者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好助手。师生关系从对立走向统一,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3 教学内容的再组织
这是本次教学改革中最为艰巨的一环。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同时又要完成教学计划,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再组织,把知识点按难易和先后次序重新排列,提供一份学习路线图。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可能越线,这时候教学不能一味地把学生拉回来,而是要对学生越线的动机和行为进行评估,对越线的后果进行说明,由学生自行判断是否回到教师原先的设计路线图。如果学生愿意选择自己的路线教师则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共同配合走出一条新的路线图。这样经过验证,一门课可以出现若干种路线图,而且都是行得通的。这对下一轮的教学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4 教学改革的成果和不足
4.1 课堂氛围空前高涨,师生、生生互动改善
本次课程教学改革最为显著的效果是消除了课堂教学的“沉默”,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合作学习模式将学习任务分配到小组,增加小组成员间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形成课堂上的生生互动。课堂上的师生、生生互动为学生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协作环境,有利于学生课程知识的建构。
4.2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的。自主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教改之初有担心,认为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的缺乏势必导致学习上的掉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同时,将网络引入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擅长的方式下学习和交流,也有助于团队学习效果的提升。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模式还可以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小组成员间还可通过网上QQ、电子邮件等形式进行合作与交流,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上的自主性,改善自主学习环境。 4.3 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合作技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际交往日趋频繁,合作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合作交往技能成为个体适应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核心因素。传统的学校教育过分强调竞争,忽视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养成一种扭曲的竞争意识,缺乏与别人交往的意识与技能,这显然与需要合作意识与技能的社会发展不合拍。因此,把合作学习观念引入教学系统,可以改变长期以来学校忽视人际交往培养的状况,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听取、说明、求助、自控、帮助、支持、说服、建议、协调等合作学习技能,使他们在步入社会以后,能尽快地适应社会。
4.4 教师综合能力的不足
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专业知识的要求高于对教师人文素养的要求。教师的地位主要靠专业能力体现,而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的知识不再是绝对的权威了。教师的组织能力、观察能力甚至教师的亲和力对教学改革的开展,改革效果的好坏起到关键专业,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从单一的业务素质提高到全方位的高度上,这次教学改革也凸显出教师综合能力的不足,说明教师这个职业的确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职业。
5 总结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模式,在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与技能的培养,改善教学环境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及应用。在信息类专业的“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机会,大大地改善学习的环境。同时,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Hymes.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Philadelphia.P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2.
[2]高艳,陈丽.合作学习的内涵、特质及教学设计[J].当代教育科学,2004,3.
[3]刘虹,干青,柳巧玲.课堂与课外: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
[4]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5]环敏.在合作学习中实现差异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12,16.
作者简介:陈其松(1974.08-),男,研究方向:信号及图像处理。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信息学院,贵阳 550025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模式识别理论的基础教育评价方法研究”(项目合同编号:黔科合J字[2012]21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