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不在貌”:大师眼中的大师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ru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95年,任伯年,一位揭开艺术新格局的时代明星逝去;徐悲鸿,一位引领艺术变革的璀璨明星诞生。他们在艺术上一脉相承,都是中国画家中罕见的天才人物;他们也同是兼具时代精神与艺术个性的先行者,为中国画伟大传统的复兴辟出新路。
  如何以大师之眼去观大师之作?徐悲鸿的收藏世界和收藏观又是什么样的?日前,“在神不在貌——从任伯年到徐悲鸿”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正式开展,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2月28日。两位艺术巨匠之间的“对话”徐徐展开,展览的3个板块:“沉酣矫变”“雅丽丰繁”“未竟之作”,皆摘自徐悲鸿评任伯年之语,分别展示任伯年具有变革性的人物画、设色雅艳的花鸟画以及多幅被徐悲鸿视作璞玉的伯年遗墨,共计50余件馆藏任伯年珍品。这些画作都是首度公开展出,也是徐悲鸿一生收藏任伯年佳品的首次集结。
  “回到1933”
  1933年至1934年,徐悲鸿携任伯年、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陈树人等多位画家作品赴欧。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中国美术展览会,原定持续一个月,因反响热烈,展览延长至45天,观众达数万人。画展结束后,法国政府从画展中选购了10多幅作品,在巴黎国立外国美术馆成立了中国绘画展室。之后,又在意大利、德国、苏联等地进行了巡展,成为当时中国绘画在欧洲影响最大的事件。
  一走进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即是“欧洲中国美术展览会巡展”区域,近百年之前徐悲鸿在欧洲举办中国美术展览会的珍贵影像,文献、影像与空间结合,客观、立体地还原了当时的语境,沉浸式的氛围带领观者“回到1933”。这一区域的文献资料都是首次公开,法文展览海报、展览图录、报纸报道、徐悲鸿布展留影等,每一件都印刻着历史的痕迹,封存了徐悲鸿传播弘扬中国艺术的足迹,又承载着艺术传承的力量走入现代。
  在1933年法国中国美术展览会的图录中,可以看到有一幅任伯年的《女娲炼石》,与此相呼应,进入展览的第一板块“沉酣矫变”,观众便可以一睹原作的风采。策展人徐骥表示,期望通过“回到1933”这样一个历史场景的截取和还原,作为整个展览的序章,进而用倒叙的手法讲述徐悲鸿的收藏故事,将观众置身于历史语境之中,倾听两位艺术大师跨越时空的故事。
  徐悲鸿眼中的“一代明星”
  徐悲鸿曾称赞:“伯年为一代明星,而非学究;是抒情詩人,而未为史诗。”
  任伯年的艺术中既有文人雅士崇尚的淡雅明净、简逸清新,又有符合普通民众审美的通俗平易、意趣盎然,故而生前就已“画名大噪”,“年未及壮,已名重大江南北”,确为推动传统艺术现代性转型的先行者、揭开艺术新格局的时代明星。
  “忆吾童时有一日,先君入城,归仿伯年《斩树钟馗》一幅,树作小鬼形,盘根错节,盖在城中所见伯年佳作也。是为吾知任伯年名之始。”一幅《斩树钟馗》为徐悲鸿知任伯年之始,两位大师的钟馗系列作品亦是此次展览的开篇。任伯年一生中创作过诸多形象百变的钟馗,徐悲鸿同样钟爱于画钟馗,更曾连续创作过多幅钟馗作品,在徐悲鸿对于钟馗题材的喜好中便可以窥见任伯年的印迹。
  此次展览详尽地梳理了徐悲鸿与任伯年跨越时空的“交集”与“对话”:徐悲鸿“倾其积蓄,广为搜集”的任伯年佳作、其好友陈之初出版的《任伯年画集》、徐悲鸿为画集特写的《任伯年评传》和创作的油画《任伯年像》,汇聚一堂,力求更加客观、全面、立体地讲述大师徐悲鸿一生中敬重、推崇任伯年的轶事。
  收藏家徐悲鸿
  人们熟知徐悲鸿的画家及教育家身份,却鲜少关注到他的另一重身份——收藏家。
  1953年徐悲鸿去世后,按照其遗愿,夫人廖静文不仅捐出了1200余件徐悲鸿作品,更将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以及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在徐悲鸿收藏的上千幅作品中,《八十七神仙卷》被其视为至宝,曾特意钤印上了“悲鸿生命”的印章。而徐悲鸿收藏的《杜鹃》《西施浣纱》等多幅任伯年作品中同样可以看到“悲鸿生命”的印章,足见其对任伯年画作的珍爱与推崇。
  此次展览既是对于任伯年艺术成就的展示,更是对于徐悲鸿艺术收藏的探究。展览中精心摘选出徐悲鸿在所藏任伯年画作中书写的题跋,贯穿于整个展厅之中,用徐悲鸿的文字话语,去还原其对任伯年作品的收藏历程及心得体会,可以看到一个更加生动真切的大师徐悲鸿——
  他在见到任伯年佳作时会感叹“此真神品也”“梦寐数月”;在喜获任伯年画作时“欢喜赞叹,便欲跃起”;在不能得画时会叹息“恨不能豪夺,成完数,怅怅”;在珍藏的任伯年作品上又特意叮嘱“特恐张挂过多,尘污混其笔迹耳,有保守之责者不可不加注意也”,在他的收藏中满怀着对艺术的热忱、珍视与守护。
  走进大师神交的艺术空间
  一位是引领海派新风的先行者;一位是推动中国画改良的一代宗师。两位大师之灵犀之处还体现在艺术理念上。比如,二人都秉承着“在神不在貌”的艺术理念,推动了传统人物画的变革——徐悲鸿曾在《仲英先生五十六岁小像》题跋:“伯年高艺雄才,观察精妙绝伦,每作均有独特境界,即如此作,其传神阿堵无论矣。”而在同一幅画作上,马衡的题跋中记载了任伯年话语:“吾袱被投止时,即无时不留心于主人之举止行动,今所传者,在神不在貌也。”他们也都是师法天地万物、观察精妙绝伦的大师——任伯年喜于观察生活,“欣观群鸟之翔集飞鸣,怡然自适”,徐悲鸿当年亦是“踯躅于动物园速写猛兽,其乐无穷”。
  展厅特设的“穿越时空的对话”区域,以粒子动画的形式呈现两位大师的话语和艺术理念,并在此区域将两位大师相同题材的画作并置,可以看到任伯年清新雅丽的没骨花卉对徐悲鸿的影响,可以看到两位大师笔下栩栩如生、意趣盎然的万物生灵:小巧浑圆的麻雀、大笔挥洒的芭蕉、体态丰盈的鸡、憨态可爱的鹅。
  任伯年的花鸟画技法多样,设色奇巧。此次展出的八幅花鸟条屏更是任伯年的力作,荷花、紫藤、翠鸟、群鸭……尽显其雅俗共赏的独特风格。在任伯年八幅条屏作品展区中央,特意摆放了两把椅子供观众休憩赏画。“徐悲鸿劳累了一天,最喜靠在画室的躺椅上,静静地欣赏挂在墙上的任伯年条屏画作,放松休息。”或许观众也可以感受到如此的心境吧。
其他文献
文章分析了集成测试与虚拟仪器的巨大发展优势,重点介绍了一种基于F-5106数据采集控制器,利用可视化编程语言开发数字示波器的方法该方法顺应当代测试仪器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
任何信息系统都是建立在相应的信息模型基础上的,稳定、科学的信息模型是信息系统具有可扩充性和柔性的条件,也是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信息集成的基础,论文研究和抽象企业信息的组
乡镇林业的管理行为是基础性的管理操作,关系着乡镇地区的国家林业发展,在我国实施全面建设以来,对国家林业建设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包括了生
文中探讨了现代城市的发展理念以及城市更新与风貌保护的设计及治理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在企业的的发展和实践中逐渐走出了具有自身生存和发展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相应的管理理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随着企业管理工作的深入,人力资
作为清王朝的发源地,辽宁地区见证了满族的兴起、壮大和发展,满族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纵观辽宁地区目前的开发和保护现状,形势不容乐观,很大一部分资源受自然和人文原因影响严
“共产主义人间化”是瞿秋白一生追求的最高革命目标。其政治构想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达到无阶级无国家、真正自由平等幸福的世界共产主义社会;其经济构想是公有制、有规
党的十七大对干部考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组部提出的“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是对干部考察者提出的新的行为准则,做好新形势下干部考察工作是现代国有企业干部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要发展必须走创新之路.文章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了要培养出适应于社会要求的人才,就要从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思考与
介绍了一种新型机车用便携式网络化检测设备。该装置针对电力机车真空主断路器而研制,以工控主板为核心,采用自裁减的开放源码的Linux操作系统,用简洁的C语言开发应用程序,用MY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