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些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而要使朗读教学充分发挥作用,需讲究朗读训练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朗读教学策略
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主要训练项目,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把平面的文字化为立体的声音,使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具体可感。不仅如此,在学生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文章的风采格调、逻辑脉络、语言表达方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朗读是语言训练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我们提倡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朗读训练,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和语文教学自身的基本规律。以下是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所采用的一些加强朗读训练的方法。
一、明确朗读的重要性和朗读的基本要求
1.明确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朗读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小学语文课文文质兼美,有着很多言外之意。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弱,通过反复朗读,调动全身的感官参与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词句篇章,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主旨、风格,使学生受到作品熏陶感染。其次,朗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通过反复朗读吟诵,一些语言知识自然而然地钻进学生的大脑,慢慢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需要使用的时候脱口而出,从而自然地完成语言知识的积累。最后,朗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感是学生的一项重要语文能力,拥有良好的语感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听、说和写作水平,提升语文综合素质。而朗读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最佳途径。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狠抓朗读训练。
2.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各学段的朗读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然后要求学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也就是说,学生先要做到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不少字,不加字,正确断句,口齿清晰,不磕磕巴巴。通过多次反复读文本,体悟文本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倾注自己的感情进行朗读,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朗读时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对朗读教学不太重视,也就不会专门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读、体会,只是让学生集体读一下或者叫几个学生读一下就算朗读了,在课堂中对朗读教学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这样的朗读教学对于学生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的朗读能力没有得到训练,朗读水平无法提高。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反复地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真正让学生学会朗读。那么,时间从哪里来呢?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想给朗读留出时间,教师就要少讲、少说。所以,教师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问题,去掉那些繁琐的分析,努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把没有多少用处的课堂环节让位给朗读,“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真正发挥朗读教学的作用,不要让朗读成为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明确朗读的要求,切实取得朗读成效,从而使学生乐于朗读,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自信
教师应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现代的教育观,要求教师把民主带进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使学生打消怕读错的顾虑,消除紧张情绪,变得敢于读书、乐于读书。所以,在组织朗读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握好课堂组织,积极培养和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读起来,在读的过程中感觉到快乐。可以根据朗读课文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朗读形式,如男女单读、小组分读、男女分读、全班齐读、领读、角色朗读、教师参读等,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朗读是学生全员参与行动,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可以帮学生树立并提高自己朗读的自信心。这一点对于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和身心的成长都十分有利。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自信心和凝聚力,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今后的发展都有十分长远的意义。
四、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
朗读能力的培养同其他能力的培养一样,都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但同时也有自己本身的特点,因此,朗读能力的培养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朗读能力的培养要早抓,并且越早越好。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凡朗读较好的学生无一不是从早抓起的。
2.注重朗读的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知道读得好坏,但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很难说得清。因此教师要特别做好朗读的评价,并逐步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评价应以肯定优点为主,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应举办朗读比赛等一些活动,在班级内形成好的朗读风气。
3.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范读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水平,好的范读是最好的朗读指导。对于朗读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还可发挥课文朗读的磁带和班级中读得较好学生的示范作用,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朗读水平,又有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总之,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因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科学的方法指导,使其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为语文的教、学、用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耿红桥.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体会.学周刊,2012.10.
[2]栗晓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朗读浅议.学周刊,2011.1.
[3]都娜.也谈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学周刊,2012.8.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朗读教学策略
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主要训练项目,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把平面的文字化为立体的声音,使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具体可感。不仅如此,在学生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文章的风采格调、逻辑脉络、语言表达方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朗读是语言训练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我们提倡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朗读训练,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和语文教学自身的基本规律。以下是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所采用的一些加强朗读训练的方法。
一、明确朗读的重要性和朗读的基本要求
1.明确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朗读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小学语文课文文质兼美,有着很多言外之意。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弱,通过反复朗读,调动全身的感官参与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词句篇章,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主旨、风格,使学生受到作品熏陶感染。其次,朗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通过反复朗读吟诵,一些语言知识自然而然地钻进学生的大脑,慢慢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需要使用的时候脱口而出,从而自然地完成语言知识的积累。最后,朗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感是学生的一项重要语文能力,拥有良好的语感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听、说和写作水平,提升语文综合素质。而朗读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最佳途径。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狠抓朗读训练。
2.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各学段的朗读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然后要求学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也就是说,学生先要做到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不少字,不加字,正确断句,口齿清晰,不磕磕巴巴。通过多次反复读文本,体悟文本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倾注自己的感情进行朗读,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朗读时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对朗读教学不太重视,也就不会专门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读、体会,只是让学生集体读一下或者叫几个学生读一下就算朗读了,在课堂中对朗读教学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这样的朗读教学对于学生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的朗读能力没有得到训练,朗读水平无法提高。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反复地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真正让学生学会朗读。那么,时间从哪里来呢?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想给朗读留出时间,教师就要少讲、少说。所以,教师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问题,去掉那些繁琐的分析,努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把没有多少用处的课堂环节让位给朗读,“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真正发挥朗读教学的作用,不要让朗读成为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明确朗读的要求,切实取得朗读成效,从而使学生乐于朗读,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自信
教师应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现代的教育观,要求教师把民主带进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使学生打消怕读错的顾虑,消除紧张情绪,变得敢于读书、乐于读书。所以,在组织朗读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握好课堂组织,积极培养和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读起来,在读的过程中感觉到快乐。可以根据朗读课文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朗读形式,如男女单读、小组分读、男女分读、全班齐读、领读、角色朗读、教师参读等,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朗读是学生全员参与行动,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可以帮学生树立并提高自己朗读的自信心。这一点对于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和身心的成长都十分有利。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自信心和凝聚力,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今后的发展都有十分长远的意义。
四、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
朗读能力的培养同其他能力的培养一样,都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但同时也有自己本身的特点,因此,朗读能力的培养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朗读能力的培养要早抓,并且越早越好。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凡朗读较好的学生无一不是从早抓起的。
2.注重朗读的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知道读得好坏,但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很难说得清。因此教师要特别做好朗读的评价,并逐步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评价应以肯定优点为主,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应举办朗读比赛等一些活动,在班级内形成好的朗读风气。
3.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范读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水平,好的范读是最好的朗读指导。对于朗读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还可发挥课文朗读的磁带和班级中读得较好学生的示范作用,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朗读水平,又有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总之,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因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科学的方法指导,使其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为语文的教、学、用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耿红桥.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体会.学周刊,2012.10.
[2]栗晓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朗读浅议.学周刊,2011.1.
[3]都娜.也谈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学周刊,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