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课程网络学堂建设的分析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long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非常迅猛,很多高校相继开设了与之对应的课程,然而由于该课程为新开设的前沿课程,很多教学内容值得探讨。针对该课程综合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建设网络学堂,从课程建设计划的制定、课程建设的过程和具体内容、课程特色创新及评价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给出了大量实际案例分析,为培养更多高尖端人才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网络学堂;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龚静(1975-),女,湖南常德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电信学院,讲师;李英姿(1966-),女,江苏扬州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电信学院,教授。(北京 100044)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1-0169-01
  
  “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专业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都很强的前沿课程。其知识点多、覆盖面广,网络学堂为此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本文就该课程网络学堂建设中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重要依据。
  一、制定网络课程建设计划
  网络课程建设内容主要有:明确课程定位、课程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和要求,按照 “了解”、“掌握”、“重点”三个层次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授课前广泛收集资料,仔细备课,充分组织教案,以保证信息量,电子教案内容丰富生动,给出动画说明、视频、音频等信息,例如对于馈线自动化的发展情况,以手拉手环网结构为例给出动画说明,在SCADA、GIS等内容介绍上给出视音频等信息,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给出丰富的相关资源,如图书期刊、学科网站等。由于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很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结合,及时将技术的新进展引入课堂,[1]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的网络教学活动有:做一次问卷调查;布置3次网上作业、发布4次在线测试,建立完善试题库工作;积极开展答疑讨论,发起多于2次网上专题讨论,专题讨论的内容可以是工程实际问题,也可以是本课程相关前沿有争议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主动回复他人的疑问,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丰富教学博客,根据情况开展“主题教学”,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二、课程建设过程和内容
  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开设在第7学期。先修课程主要为电力系统分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并修课程主要为建筑供配电、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等。
  2.支持教学的资源
  (1)网上提供了全部的教学课件。
  (2)课程面向大四学生,结合毕生生就业的特点,网上为大家提供了与课程有关的公司、科研结构的网站信息等。
  (3)课程实践性很强,网上提供了相关的一些实例照片。
  (4)课程讲授中提供了动画演示。例如介绍馈线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及馈线自动化故障处理的过程等等。
  (5)课程讲授中提供了视频、音频信息。例如在介绍GIS系统时,负荷密度分析、设备管理、用户报装参考等等均提供了视音频信息,利于学生理解。
  (6)购买了国家电网公司电化教育中心制作的农电大课堂光盘。例如在介绍断路器的知识时,为使学生更直观了解其原理、结构等内容,广泛搜集信息,购买了介绍真空断路器、断路器操动机构的光盘。
  3.学习动机激励
  (1)参与学生人数。课程内“学生数量”大于等于实际授课的学生数量,学生进入课程的数量大于等于实际授课学生数量的5倍。每一位学生都多次参与到了网络学堂的建设中,特别包括一些留降级、跟班试读的学生都补办了相关手续,参与进来,并积极发言,另外,从课程日访问排行记录看,也常常居于学校前三的位置。
  (2)学生经常在讨论区发言,能主动回复其他人提出的疑问。
  例1:学生主动提问,并且同学能积极回复。例如高峰同学发表的《一道面试题,关于开闭所》,将课程内容与毕业面试内容结合起来,同学能积极回复探讨,达到了课程教学的目的。再如孙宇同学发表的《提问!一个身边的实例》,还配有图片,张博超、孙宇、程旭、朱月征等积极回复,大家一起探讨。
  例2: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将课程的相关知识上传,实现大家共享。例如魏尧同学上传的《配电网知识共享》、杨宇同学上传的《配电网综合自动化及其发展》等等。
  4.教学评价
  (1)问卷调查:在课程结束时,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主要是希望同学提出他们的一些想法、建议。实际发放33份,实际收回33份,均为有效问卷。
  (2)网上作业:除作业本作业外,网上还布置了3次作业,3次作业上交人数分别是77、56、76,3次作业均全部批改。
  (3)在线测试:共发布了4次在线测试。4次学生提交人数分别为75、75、76、76,4次在线测试均全部批改且公布成绩。
  5.教学交互
  (1)教师会经常在答疑讨论区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例如笔者发表的《PQ进一步》等,很多同学跟贴;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笔者提供了及时、具体、有启发意义的反馈。
  (2)专题讨论:笔者发起了2次大型的专题讨论,2次专题讨论学生参与的人数均远超过了1/2,学生自主也发起了几次讨论。
  三、课程的主要特色和创新
  1.支持教学的资源丰富
  课件、网站、照片、动画、视音频、教学光盘。例如不同配网结构形式FA的故障定位、隔离、恢复供电过程的动画演示等;GIS的视音频信息;断路器教学光盘的应用等等。
  2.学习动机激励
  学生能够经常在讨论区发言。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能结合讨论专题、结合课程内容、结合实际、结合就业面试等主动提问,同学们积极回复探讨;二是能主动上传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共享使用。
  四、自我评价及后续建设
  1.自我评价
  在这次“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课程的网络学堂建设中,笔者按照《网络学堂课程建设验收指标》一项一项具体实施,对于指标要求的基本项均达到要求,同时,对于指标要求的4个达优选项,也完成了其中的两个,即指标“支持教学的资源”和指标“学生经常在讨论区发言,能主动回复其他人提出的疑问”。
  2.学生评价
  摘自《学生调查问卷》:配电网这门课与我们的专业结合很紧密,对我们在知识储备上和找工作时都有很大的帮助,老师也体谅了我们的难处,充分的利用了网络学堂这个平台,帮助同学答疑解惑,给我们提供了便利。
  摘自《学生调查问卷》:尤其是课上的PPT做的非常不错,动态效果及其视图效果都非常好,让人很直观的可以理解到在配电网上的知识。而且有很多知识在供配电中出现,比如开始断路器的一个幻灯片模型,直接可以看到内部的结构,可以很好的理解配电网的这方面知识,而且也是进一步的复习理解了供配电知识。
  3.后续建设
  (1)教材建设:由于课程内容很新,目前市场上没有一本较好的经典配套教材,针对此问题,笔者已经于2008年主编教材《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实验室建设:[2]课程工程实践性很强,很有必要对学生开设实验,2007年成功申报了北京市的实验专项资金90万并获得批准,已经开设出配套实验三个:网络结构变化电网监控设计实验、网络结构变化电网监控设计实验、配电自动化四遥实验。
  (3)实践建设:本课程应用性很强,安排一些实地参观,校企联合,建设实习基地。
  五、结束语
  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是近年来随着通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学科,它对于提高供电可靠性、扩大供电能力、降低线路损耗和减轻劳动强度具有重要意义。[3]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本文详细分析了该门课程网络学堂建设中的诸多关键问题,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范明天,张祖平.中国配电网发展战略相关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王瑛.开放实验室高效运行方法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7):128-131.
  [3]龚静.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刘丽娜)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对电类专业毕业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和组织指导高校各级各类电子设计竞赛的经验,针对电类专业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表现的不足,从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以及教学考核方式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改革后的实践教学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电子大赛;实践
期刊
摘要:针对王滩电厂600MW机组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经常出现石膏含水率高的问题,介绍了真空皮带脱水机的脱水原理和石膏浆液参数标准。结合王滩电厂脱硫系统投产5年来的运行经验,对影响石膏脱水效果的两个主要因素石膏浆液品质、真空皮带脱水系统的运行状况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湿法烟气脱硫;600MW机组;石膏含水率;影响因素;真空皮带脱水系统  作者简介:聂鹏飞(1983-),男,河
期刊
摘要:本文在充分分析当前南昌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大胆探索了毕业设计的改革措施,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毕业设计问题的对策。不但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其他工科专业同样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毕业设计;改革;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牛景太(1977-),男,山东东明人,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讲师。(江西南昌330099)  基金项目:本文
期刊
摘要: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迅速推进,电网企业生产技术、设备装备水平显著提高,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有效缓解了电网规模快速发展对人员数量的需求,但是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支撑公司各项业务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做好员工培训工作是提升员工素质的关键。文章从员工培训对供电企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创新提升培训效果这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供电企业;培训;管理;创
期刊
摘要:根据2010年教育部通知,我国对智能电网等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立本科相关专业。阐述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新专业的产生背景,在分析智能电网基本特征、关键技术、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进而给出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课程体系;本科教育  作者简介:谢俊(1979-),男,安徽安庆人,南京邮电大学电气工程系,副教授;付蓉(1974-),
期刊
摘要:“工程热力学”作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一直存在着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问题。针对近几年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希望能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工程热力学;问题;措施;改革;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吴晓艳(1980-),女,山东莱西人,嘉兴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杨学宾(1977-),男,山东安丘人,嘉兴学院建筑工
期刊
摘要:由于电网技术正朝着闭环甚至多电源供电拓扑结构发展,常规的过电流保护已无法充分保护电缆和架空线网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采用分相线路差动保护来保护配电网中的线路。详细介绍了纵差保护的构成、特点、保护原理,并以ABB公司的分相线路差动继电器RED615为例,分析了分相线路差动的保护功能及应用。  关键词:配电网;分相;线路差动保护;继电器  作者简介:张桂珠(1966-),女,上海人,上海市奉
期刊
摘要:开放式电子工程训练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工程制造能力和实践经验。本文结合我校机电实习中心开展开放式电子工程训练的现状,介绍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情况。实践证明,开展以典型的、综合的工程项目和产品为教学平台的开放式电子工程训练,不仅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实验室资源,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推广的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电子工程
期刊
摘要:热能工程专业的实习实践教学是保证学生专业素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对目前实习工作中的实习地点、实习经费和实习时间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和方案。  关键词:热动实习;实习安排;仿真培训  作者简介:马强(1977-),男,河北故城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电力学院,讲师;吕灵灵(1983-),女,河南偃师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电力学
期刊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以工程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对其内容和特征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前提条件,最后通过一个实例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电气工程CAD的教学过程中。该方法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电气工程CAD;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孙莉莉(1980-),女,黑龙江双城人,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讲师;雷永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