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处理跨文化交际差异和困难,探讨旅游资料的汉译英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策略;旅游资料英译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372-02
一、引言
全球化背景下,外国游客的数量急剧增长。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因而,旅游资料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恰当的翻译有助于开拓国际旅游市场,而蹩脚的译文有可能让读者产生疑惑、误解甚至反感情绪。因此,对旅游材料翻译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必要性。本文将从奈达的功能理论来探讨旅游资料汉译英的原则和方法。
二、功能对等理论和旅游文本英译
(一)功能对等理论
美国著名翻译学者尤金奈达(Eugene Nida)认为“翻译是在目的语中,首先从意义上其次从风格上复制出与原文最切近的自然等值体,再现原语的信息。(Nida&Taber,2004:12)”他的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理论一经提出,在当时的翻译界产生了很大反响。该理论随后改为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功能对等是指“译语读者对译语信息的理解反应要与原语读者对原语信息的理解反应大致相同,其对等的程度取决于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反应’的程度。”“功能对等”进一步划分为:“最低层次对等”和“最高层次对等”。根据他的观点,最低层次的对等是“译文与原文能达到充分的对等,使译文读者能像原文读者理解和欣赏原文一样理解和欣赏译文”;最高层次的对等是“译文与原文达到高度的对等,使译文读者理解和欣赏译文的方式与原文读者理解和欣赏原文的方式基本上一致。”(Nida,1993:118)
(二)功能对等理论在旅游汉译英的运用
我们现在来探讨一下功能对等理论在旅游汉译英的运用。文化是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源头和潜能,然而却给旅游翻译带来很大困难,使翻译旅游资料的时候不能仅用直译的方法。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对译文接受者起的作用。为达到动态对等,译者要从各种译法中挑选最接近原文效果的译法。旅游资料的目的就是吸引外国游客,这和奈达的强调读者的反映观点是一致的。对于中文旅游资料中的文化内容,中国读者很容易理解,若其英文译文,也能让外国游客感同身受,那么对于译者来说便是巨大的成功。因而,在旅游资料的英译中,应在不影响原文思想表达的前提下,对原文作适当的增删等必要的调整,力图达到语言生动,表达传神。
三、翻译策略
针对旅游资料的功能,我们可在奈达的功能对等译论的指导下,应用增添、类比、删减、解释等翻译技巧进行翻译,实现原语与译语在功能上的对等。
(一)增译
增译通常用在人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名称、朝代名或旅游文本中提到的文学作品。中文旅游资料中提到的一些相关的典故、事件等,对于中国读者来说通常不需要再做解释,然而,对外国读者来说,增加一些背景资料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路左有一巨石,石上有苏东坡手书“云外流春”四个大字。
To the left is another rock formerly engraved with four big Chinese characters Yun Wai Liu Chun(Beyond clouds flows sp ring)written by Su Dongpo(1037-1101),the most versatile poet of the Northern SongDynasty(960-1127).
在中国,苏东坡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然而很少有外国人知道他。在译文中加入了苏东坡的生卒日、他的地位以及他所生活的朝代,这样就有利于外国人对原始意义的理解。同时对“云外流春”进行英语解释,保留了原文中的文化意味。
(二)类比
为使旅游信息在英语读者中产生反响,我们可用“以此比彼”的方法拉近读者与中国文化的距离,使他们产生亲近感,激发他们的游兴。译者可以根据潜在旅游市场的历史文化等有的放矢地对旅游促销资料进行“加工”(姚宝荣,1998:28)。
例如:湖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湖州风光)。
Huzhou has been aptly termed:“The land of rice and fish,and the home of silk”.
原文中的“鱼米之乡”是一个形象的中文修辞表达法,译文对原文进行了直译,外国读者可能不明白“鱼米之乡”的内涵,为唤起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反应,译者最好在译语中采用与原文对等的语言进行翻译,这句话的译文作如下修改:Huzhou is known as“a land of Honey and Milk,and the home of silk”.
(三)删减
在旅游资料的翻译中,对译文理解没有多大帮助的内容进行删减有时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各种历史考证。这些考证对熟悉祖国历史和文化的中国读者来说有必要,对外国人则不然。其次,名人、名言、名诗。虽将诗词的“音美、形美、意美”恰如其分地传达给外国游客,应是每个译者的追求。但若过分追求诗词,会造成译文的累赘,妨碍游客的理解,应删去不译。
例如,有这样一段对西安附近“八水”之一的“沣河”的描写:在我国最早的典籍中,即有关这条河的记载。尚书禹贡:“漆沮既从,沣水攸同”,诗经大雅:“沣水东注,维禹之绩”,说明沣水在远古就是一条著名的河流。
汉语撰写者引经据典的目的,无非是想证明沣河的悠久历史。但是,所引的漢语文字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难以明白,更何况外国旅游者?纵译者费九牛二虎之力将引文的来龙去脉在英语中交待清楚,效果又会如何?不如省些力气,作如下处理,求得功能上的对等: Records about this river can be found even in the earliest Chinese classics,which proves that the Feng River has been well known since ancient times(姚宝荣,1998:29).
(四)解释
解释是指增加的部分是对字、词、句的字面意思的解释。景点名称的音译加意译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这样,一方面能让外国游人及读者建立起读音何意义的联系,了解汉语名称的字面意思,另一方面也使他们了解了这些名称的由来,增加了旅游的趣味性。
例如,传说中的白鹤泉、笑啼崖、响鼓岭旅游点。登上传说中的望湘亭,俯瞰长沙,景象万千。
There are also legendary Baihe(White Crane)Spring,Xiaoti(laugh and cry)Cliff and Xianggu(Loud Drum)Ridge.From the Wangxiang(looking down at Hunan)Pavilion high on the Yuelu Peak,one can have a birds-eye view of the beautiful Changsha.
譯文对几个地名都作了解释,有助于外国朋友理解地名的含义并产生丰富的联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以功能对等及读者反应为核心,从译文读者角度重点关注译语的可读性、可理解性及可接受性。在翻译实践中,若译者将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运用得当,便对指导翻译实践便具有积极意义。旅游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旅游翻译是跨文化的翻译,不可避免牵涉到文化因素的处理问题。克服中西文化差异所引起的翻译障碍,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实现源语文本的交际功能,达到旅游翻译吸引外国游客的最终目的,是每个译者的任务和职责。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2]陈阳.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D].国防科技大学,2006.
[3]宋亚菲.奈达理论和旅游资料英语翻译[D].广西大学,2001.
[4]姚宝荣,韩琪.旅游资料英译浅谈[J].中国翻译,1998,(2).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策略;旅游资料英译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372-02
一、引言
全球化背景下,外国游客的数量急剧增长。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因而,旅游资料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恰当的翻译有助于开拓国际旅游市场,而蹩脚的译文有可能让读者产生疑惑、误解甚至反感情绪。因此,对旅游材料翻译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必要性。本文将从奈达的功能理论来探讨旅游资料汉译英的原则和方法。
二、功能对等理论和旅游文本英译
(一)功能对等理论
美国著名翻译学者尤金奈达(Eugene Nida)认为“翻译是在目的语中,首先从意义上其次从风格上复制出与原文最切近的自然等值体,再现原语的信息。(Nida&Taber,2004:12)”他的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理论一经提出,在当时的翻译界产生了很大反响。该理论随后改为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功能对等是指“译语读者对译语信息的理解反应要与原语读者对原语信息的理解反应大致相同,其对等的程度取决于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反应’的程度。”“功能对等”进一步划分为:“最低层次对等”和“最高层次对等”。根据他的观点,最低层次的对等是“译文与原文能达到充分的对等,使译文读者能像原文读者理解和欣赏原文一样理解和欣赏译文”;最高层次的对等是“译文与原文达到高度的对等,使译文读者理解和欣赏译文的方式与原文读者理解和欣赏原文的方式基本上一致。”(Nida,1993:118)
(二)功能对等理论在旅游汉译英的运用
我们现在来探讨一下功能对等理论在旅游汉译英的运用。文化是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源头和潜能,然而却给旅游翻译带来很大困难,使翻译旅游资料的时候不能仅用直译的方法。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对译文接受者起的作用。为达到动态对等,译者要从各种译法中挑选最接近原文效果的译法。旅游资料的目的就是吸引外国游客,这和奈达的强调读者的反映观点是一致的。对于中文旅游资料中的文化内容,中国读者很容易理解,若其英文译文,也能让外国游客感同身受,那么对于译者来说便是巨大的成功。因而,在旅游资料的英译中,应在不影响原文思想表达的前提下,对原文作适当的增删等必要的调整,力图达到语言生动,表达传神。
三、翻译策略
针对旅游资料的功能,我们可在奈达的功能对等译论的指导下,应用增添、类比、删减、解释等翻译技巧进行翻译,实现原语与译语在功能上的对等。
(一)增译
增译通常用在人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名称、朝代名或旅游文本中提到的文学作品。中文旅游资料中提到的一些相关的典故、事件等,对于中国读者来说通常不需要再做解释,然而,对外国读者来说,增加一些背景资料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路左有一巨石,石上有苏东坡手书“云外流春”四个大字。
To the left is another rock formerly engraved with four big Chinese characters Yun Wai Liu Chun(Beyond clouds flows sp ring)written by Su Dongpo(1037-1101),the most versatile poet of the Northern SongDynasty(960-1127).
在中国,苏东坡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然而很少有外国人知道他。在译文中加入了苏东坡的生卒日、他的地位以及他所生活的朝代,这样就有利于外国人对原始意义的理解。同时对“云外流春”进行英语解释,保留了原文中的文化意味。
(二)类比
为使旅游信息在英语读者中产生反响,我们可用“以此比彼”的方法拉近读者与中国文化的距离,使他们产生亲近感,激发他们的游兴。译者可以根据潜在旅游市场的历史文化等有的放矢地对旅游促销资料进行“加工”(姚宝荣,1998:28)。
例如:湖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湖州风光)。
Huzhou has been aptly termed:“The land of rice and fish,and the home of silk”.
原文中的“鱼米之乡”是一个形象的中文修辞表达法,译文对原文进行了直译,外国读者可能不明白“鱼米之乡”的内涵,为唤起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反应,译者最好在译语中采用与原文对等的语言进行翻译,这句话的译文作如下修改:Huzhou is known as“a land of Honey and Milk,and the home of silk”.
(三)删减
在旅游资料的翻译中,对译文理解没有多大帮助的内容进行删减有时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各种历史考证。这些考证对熟悉祖国历史和文化的中国读者来说有必要,对外国人则不然。其次,名人、名言、名诗。虽将诗词的“音美、形美、意美”恰如其分地传达给外国游客,应是每个译者的追求。但若过分追求诗词,会造成译文的累赘,妨碍游客的理解,应删去不译。
例如,有这样一段对西安附近“八水”之一的“沣河”的描写:在我国最早的典籍中,即有关这条河的记载。尚书禹贡:“漆沮既从,沣水攸同”,诗经大雅:“沣水东注,维禹之绩”,说明沣水在远古就是一条著名的河流。
汉语撰写者引经据典的目的,无非是想证明沣河的悠久历史。但是,所引的漢语文字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难以明白,更何况外国旅游者?纵译者费九牛二虎之力将引文的来龙去脉在英语中交待清楚,效果又会如何?不如省些力气,作如下处理,求得功能上的对等: Records about this river can be found even in the earliest Chinese classics,which proves that the Feng River has been well known since ancient times(姚宝荣,1998:29).
(四)解释
解释是指增加的部分是对字、词、句的字面意思的解释。景点名称的音译加意译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这样,一方面能让外国游人及读者建立起读音何意义的联系,了解汉语名称的字面意思,另一方面也使他们了解了这些名称的由来,增加了旅游的趣味性。
例如,传说中的白鹤泉、笑啼崖、响鼓岭旅游点。登上传说中的望湘亭,俯瞰长沙,景象万千。
There are also legendary Baihe(White Crane)Spring,Xiaoti(laugh and cry)Cliff and Xianggu(Loud Drum)Ridge.From the Wangxiang(looking down at Hunan)Pavilion high on the Yuelu Peak,one can have a birds-eye view of the beautiful Changsha.
譯文对几个地名都作了解释,有助于外国朋友理解地名的含义并产生丰富的联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以功能对等及读者反应为核心,从译文读者角度重点关注译语的可读性、可理解性及可接受性。在翻译实践中,若译者将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运用得当,便对指导翻译实践便具有积极意义。旅游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旅游翻译是跨文化的翻译,不可避免牵涉到文化因素的处理问题。克服中西文化差异所引起的翻译障碍,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实现源语文本的交际功能,达到旅游翻译吸引外国游客的最终目的,是每个译者的任务和职责。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2]陈阳.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D].国防科技大学,2006.
[3]宋亚菲.奈达理论和旅游资料英语翻译[D].广西大学,2001.
[4]姚宝荣,韩琪.旅游资料英译浅谈[J].中国翻译,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