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初中劳动技术课 校本资源开发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57-01
新的课程改革已将传统的劳动技术课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个学习领域,教师如果不能切实转变观念,还是以老式的“师傅教徒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传授劳动技术课知识,会发现课越来越难上。笔者作为一线劳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遇到这样的难题,为了突破这个瓶颈,笔者有幸参与了福州市教育研究院课题《中学课堂教学实施中“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方式规范化”研究》与晋安区课题《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的研究。从对课题的深入研究,笔者发现初中劳动技术教育也能迸发出活力,初中劳动技术课有很多教学资源可待挖掘。下面笔者就初中劳动技术课存在的必要性;做一个善于开发利用资源的有心人;初中劳动技术课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心方式,谈谈笔者的一些个人体会。
1.初中劳动技术课存在的必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它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懂得技术,在现在世界上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必须成为基础教育的部分。”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技术的革新推动了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技术水平的高低客观上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水平。现在的文盲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不会懂技术、不会使用电脑,跟不上科学飞速发展和技术日益更新的人。但在现实中,劳动与技术课程在相当一部分学校被当作一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课程。国际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没有技术教育的基础教育不能称为完美的教育,更不能称之为现代教育。”新的课程标准对《劳动技术》课程的定位是:“劳动技术学科是中小学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活动或者与其他合作,在设计、制作、使用与维修等一系列劳动体验和实际探究的技术活动过程中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操作,增加技术意识,提高劳动技术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1]从课程标准的定位中,我们不难发现劳动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等特征。新的课程标准也为我们一线的劳技教师指明了方向,我们劳技教师也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把以往只偏重于单纯的技能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2.做一个善于开发、利用资源的有心人
新的课程改革已将劳动技术教育列入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模块。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学生的实际和体验的课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劳技教师要上好劳动技术课,就必须要有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充分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创造性地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2.1 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树立开发教学资源的意识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认真上好每一节劳动技术课,教师自身要从思想上不能把这门学科当成可有可无的学科,要克服学校不投入就不能上劳动技术课的心理,克服上劳动技术课学生课堂纪律难管,且存在着安全隐患就不上劳动技术课的心理,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实践,从中去挖掘一些好的教学资源,服务于我们的日常教学。如:初中劳技《园艺》,有一专题插花艺术,这个专题上去很美,但真正操作起来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每个学生都要动手进行插花练习,学校是不可能提供这么多花材,让学生自带花材往往学生也带不齐。是不是这课就不要开展呢?答案是否定的。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开发教学资源,我在学生的动手活动中引入压花艺术,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压花艺术的材料选取非常容易,路边的野花或野草都可以用来作材料,而且学生还可以把插花艺术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压花艺术中。
2.2 要学会借鉴别人的经验发现劳动技术课教学资源
学校给学生配备的劳动技术课本,因有版面方面的限制,往往比较简练,有的学生活动并没有展开描述,这就需要教师善于从同行的日常教学中发现可利用的资源。如有一次,我在浏览师大附中的学校网页时,我无意发现在生物学科网页上有学生利用种子作画的图片,我马上联想到,在初中《园艺》“花卉繁殖”这一节的教学时,能不能让学生课前进行种子作画,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种子的了解。从学生课堂的表现来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好的作品,在学校进行展示,给学生进行评奖,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3.要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体现在平时的劳动技术课教学中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深刻分析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几乎所有学科都在基“课程目标”里,重点强调了“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劳动技术课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要求。
3.1 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教师自身要成为“研究者”
《福建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对教师就提出:“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教科研能力,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研究。”教师只有把自己从“教书匠”提升为“研究型教师”,不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技术成长,还能主动地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笔者申请福州市教育研究院课题《中学课堂教学实施中“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方式规范化”研究》与晋安区课题《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正是向“研究型教师”转换过程中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3.2 劳动技术课教学要善于运用探究性学习
把研究性、探究性的学习方法运用于劳动技术课堂教学,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毕竟是一种全新的做法,没有太多的现成经验可以借鉴。传统的劳动技术课教学过多的关注对学生的技术传授,而忽视学生的主动探究,忽视学生的实践体验。笔者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发现:劳动技术课引入探究性学习,把劳动技术课某个主题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起来,既弥补了综合实践活动中缺乏学生动手制作方面的不足,又能为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如笔者曾指导学生开展过“校园节约用纸”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刚开展时让学生收集各种资料、制定方案、设计问卷调查等等,这些很多是理论性的东西,学生的兴趣并没有被激发,但我在活动中引入了劳动技术课制作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制作再生纸、利用废纸设计纸盒制作LED小夜灯。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点燃了,参与度自然就高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作品,心中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为他后期对资料的整理及撰写小论文也提供了动力。再如园艺课《花卉的上盆——种植吊兰》,如果单纯的传授上盆的技术与吊兰的种植,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机会就少,这时我课堂教学设计可以采用课前让学收集树木花卉对绿化环境的作用、家庭绿化注意事项、什么花卉植物能吸收室内有害气体等,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也是一个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而且还学到课本上很多没学到的知识,在拓展探究方面让学生利用所掌握能吸收有害气体的花卉植物,设计一盆组合盆栽净化室内空气,培养学生创新方面的意识。
总之,通过课题的研究,学到了很多,懂得了把这十多年的教学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做一个善于开发、利用、归纳整理资源的有心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这是我们一线劳技教师所追求的,也是我们所希望的劳动技术教育。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
[2]叶平.初中研究性学习实验课例[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曹长华,中学一级职称,大学本科理学学士,现任职于福州第二十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57-01
新的课程改革已将传统的劳动技术课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个学习领域,教师如果不能切实转变观念,还是以老式的“师傅教徒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传授劳动技术课知识,会发现课越来越难上。笔者作为一线劳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遇到这样的难题,为了突破这个瓶颈,笔者有幸参与了福州市教育研究院课题《中学课堂教学实施中“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方式规范化”研究》与晋安区课题《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的研究。从对课题的深入研究,笔者发现初中劳动技术教育也能迸发出活力,初中劳动技术课有很多教学资源可待挖掘。下面笔者就初中劳动技术课存在的必要性;做一个善于开发利用资源的有心人;初中劳动技术课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心方式,谈谈笔者的一些个人体会。
1.初中劳动技术课存在的必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它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懂得技术,在现在世界上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必须成为基础教育的部分。”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技术的革新推动了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技术水平的高低客观上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水平。现在的文盲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不会懂技术、不会使用电脑,跟不上科学飞速发展和技术日益更新的人。但在现实中,劳动与技术课程在相当一部分学校被当作一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课程。国际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没有技术教育的基础教育不能称为完美的教育,更不能称之为现代教育。”新的课程标准对《劳动技术》课程的定位是:“劳动技术学科是中小学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活动或者与其他合作,在设计、制作、使用与维修等一系列劳动体验和实际探究的技术活动过程中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操作,增加技术意识,提高劳动技术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1]从课程标准的定位中,我们不难发现劳动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等特征。新的课程标准也为我们一线的劳技教师指明了方向,我们劳技教师也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把以往只偏重于单纯的技能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2.做一个善于开发、利用资源的有心人
新的课程改革已将劳动技术教育列入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模块。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学生的实际和体验的课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劳技教师要上好劳动技术课,就必须要有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充分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创造性地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2.1 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树立开发教学资源的意识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认真上好每一节劳动技术课,教师自身要从思想上不能把这门学科当成可有可无的学科,要克服学校不投入就不能上劳动技术课的心理,克服上劳动技术课学生课堂纪律难管,且存在着安全隐患就不上劳动技术课的心理,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实践,从中去挖掘一些好的教学资源,服务于我们的日常教学。如:初中劳技《园艺》,有一专题插花艺术,这个专题上去很美,但真正操作起来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每个学生都要动手进行插花练习,学校是不可能提供这么多花材,让学生自带花材往往学生也带不齐。是不是这课就不要开展呢?答案是否定的。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开发教学资源,我在学生的动手活动中引入压花艺术,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压花艺术的材料选取非常容易,路边的野花或野草都可以用来作材料,而且学生还可以把插花艺术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压花艺术中。
2.2 要学会借鉴别人的经验发现劳动技术课教学资源
学校给学生配备的劳动技术课本,因有版面方面的限制,往往比较简练,有的学生活动并没有展开描述,这就需要教师善于从同行的日常教学中发现可利用的资源。如有一次,我在浏览师大附中的学校网页时,我无意发现在生物学科网页上有学生利用种子作画的图片,我马上联想到,在初中《园艺》“花卉繁殖”这一节的教学时,能不能让学生课前进行种子作画,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种子的了解。从学生课堂的表现来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好的作品,在学校进行展示,给学生进行评奖,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3.要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体现在平时的劳动技术课教学中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深刻分析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几乎所有学科都在基“课程目标”里,重点强调了“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劳动技术课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要求。
3.1 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教师自身要成为“研究者”
《福建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对教师就提出:“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教科研能力,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研究。”教师只有把自己从“教书匠”提升为“研究型教师”,不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技术成长,还能主动地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笔者申请福州市教育研究院课题《中学课堂教学实施中“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方式规范化”研究》与晋安区课题《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正是向“研究型教师”转换过程中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3.2 劳动技术课教学要善于运用探究性学习
把研究性、探究性的学习方法运用于劳动技术课堂教学,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毕竟是一种全新的做法,没有太多的现成经验可以借鉴。传统的劳动技术课教学过多的关注对学生的技术传授,而忽视学生的主动探究,忽视学生的实践体验。笔者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发现:劳动技术课引入探究性学习,把劳动技术课某个主题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起来,既弥补了综合实践活动中缺乏学生动手制作方面的不足,又能为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如笔者曾指导学生开展过“校园节约用纸”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刚开展时让学生收集各种资料、制定方案、设计问卷调查等等,这些很多是理论性的东西,学生的兴趣并没有被激发,但我在活动中引入了劳动技术课制作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制作再生纸、利用废纸设计纸盒制作LED小夜灯。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点燃了,参与度自然就高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作品,心中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为他后期对资料的整理及撰写小论文也提供了动力。再如园艺课《花卉的上盆——种植吊兰》,如果单纯的传授上盆的技术与吊兰的种植,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机会就少,这时我课堂教学设计可以采用课前让学收集树木花卉对绿化环境的作用、家庭绿化注意事项、什么花卉植物能吸收室内有害气体等,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也是一个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而且还学到课本上很多没学到的知识,在拓展探究方面让学生利用所掌握能吸收有害气体的花卉植物,设计一盆组合盆栽净化室内空气,培养学生创新方面的意识。
总之,通过课题的研究,学到了很多,懂得了把这十多年的教学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做一个善于开发、利用、归纳整理资源的有心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这是我们一线劳技教师所追求的,也是我们所希望的劳动技术教育。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
[2]叶平.初中研究性学习实验课例[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曹长华,中学一级职称,大学本科理学学士,现任职于福州第二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