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每个地方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土特产,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销售土特产的专家,吴光琪就是当地的鲜笋销售专家,他的经营方式或许对各位准备销售或正在销售土特产的人,有所提示。
位于浙江省西部地区的龙游县城以南23公里的溪口镇,面积46.2平方公里,为浙西地区及闽、皖、赣等邻近诸省市通行浙东南地区的咽喉,是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商埠。溪口镇资源丰富,一年中春笋、冬笋、茶叶、板栗市场十分红火,远近闻名。尤以盛产毛竹为著,被誉为“浙西竹乡明珠”。全县35万亩竹林分布在溪口镇及周边乡镇。年产毛竹800多万支、鲜笋5万余吨。丰富的产品资源孕育培养了一大批贩销商人,被誉为竹乡的溪口镇活跃着一支庞大的竹产品营销了队伍,他们走南闯北,将家乡的竹产品销往各地。在这支队伍中有一位远近闻名、被誉为“鲜笋贩销大王”的人,他从事鲜笋营销13年,累计销售鲜笋2150余万公斤,占全镇鲜笋收购总量1/4以上,有效地促进了龙南山区鲜笋流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成为竹农增收致富的好帮手,他叫吴光琪,今年42岁。
打破罐头厂垄断
吴光琪从1992年开始做起贩销鲜笋的生意。那时,龙游县拥有十几家罐头厂,竹笋是主要的制罐原料,以溪口镇为中心的龙南山区30多万亩毛竹所产的鲜笋大多销往罐头厂,别无销路,笋价便被罐头厂垄断和控制,厂家联合压价,竹农们利益受损却也无奈。虽然当时也有一些像吴光琪那样做鲜笋贩销商,由于罐头厂利润空间大,实强势大,贩销商们根本拧不过这些罐头老大,稍有不慎就会亏本,大多的贩销商都在罐头厂的手掌心惨淡经营,苦不堪言。面对这种现状,吴光琪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一心想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他凭借着多年的经商经验,看准了市场,认为新鲜是笋吸引顾客最大的砝码。他收购的鲜笋,除要求是当天采挖的,还雇人挑出破损鲜笋,削除老渣,整理打包后,当夜出运,次日能到消费者菜篮子中。
在吴光琪的示范、引导下,2002年,龙南山区首次出现鲜笋价格不受笋厂控制的局面,鲜笋价格大幅上扬,竹农们笑逐颜开。吴光琪的鲜笋销售量也由每年几十万公斤,增加到近3年的300~400万公斤。慢慢地,他赢得了竹农和客商的信赖,贩销生意越来越大。
几年来,以吴光琪为首的这支鲜笋贩销队伍非常活跃,把竹笋从大山深处销往全国各地,为广大的竹农解决了笋竹卖问题。竹农增收,商贩活跃,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吴光琪的努力。
市场的杠杆
13年来,吴光琪的贩销生意日益壮大,从当初的年贩销量几万斤扩大到几十万公斤,又逐步扩大到现在的几百万公斤,贩销量在龙南山区的鲜笋贩销队伍占据首位,在当地竹笋市场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吴光琪长途出差,停收了3天鲜笋,结果导致了当地市场毛笋大量积压,有些不良商贩见机竞相压价,从原来的每市斤0.35元的价格直线下滑到8分,竹农一时间怨声载道。吴光琪回来后知道了这件事,想不到自己能起到市场行情的杠杆作用,为此他颇有感触,也暗自歉疚。自从这次事件发生后,吴光琪力求准时及时收购竹农的鲜笋,有时即便是外地市场疲软,吴光琪也坚持收购鲜笋,有多少收多少,同时还尽量让利于竹农。
2005年4月1日下午3点,吴光琪刚从桐庐罐头厂送货回来,就又匆匆投入到当天的鲜笋收购工作中。从3点开始,周边各地的竹农陆陆续续把当天刚采挖的鲜毛笋拉来,到傍晚六点钟,鲜笋收购工作进入高峰。记者看到,在吴光琪的两个收购大棚门前的公路上,毛笋运输车排着长队等着过秤,而在收购棚内,15位雇工正围着堆积如山的笋堆忙得不可开交,过秤的过秤,挑拣的挑拣,去渣的去渣,包装的包装,有条不紊地忙活着。而吴光琪则在办公室里快速地拨着算盘珠子,给竹农付兑货款。吴光琪告诉记者,今天的收购量不多,这里家家户户都要做“清明果(一种当地清明节习俗食品)”,没功夫上山采挖,而且做“清明果”用的馅料是毛笋,所以估计只能收购1万来公斤,前段时间最高一天可收4万多公斤呢。在记者离开时看到,仍有三三两两的拖拉机驮着毛笋前来卖笋。
竹笋商的本质
要说吴光琪能做到今天的成绩,除了他和妻子曾丽华共同的心血付出外,还要归功于吴光琪恪守信用的商德。拿吴光琪自己的话来说,竹农种毛竹辛苦,自己做生意也辛苦,都能理解各自的苦衷。在记者采访时,碰到一位姓叶的中年妇女,她满满地拉来一车刚采挖的鲜笋,等着过秤。她告诉记者,她家已种了10多年的毛竹了,春有毛笋,冬有冬笋,几乎每年都把鲜笋卖给吴光琪,她在谈笑之间连连夸赞吴老板。由此,很多外地客商不光成为了吴光琪长期合作者,更成为了吴光琪的好朋友。
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市场的销路。吴光琪的鲜笋,都力求做到顺应市场的要求,严格划分等级,规格大的笋一般都销往外地的农贸市场,小规格的笋则销往各地的罐头厂食品厂等,每次收货、加工、打包等系列步骤,吴光琪都亲自把关。针对长途运输,春季中度气温过高的不良问题,使消费者能吃到较新鲜的竹笋,吴光琪还研究出了用塑料保鲜袋袋内塞冰块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鲜笋长途运输不耐保鲜的问题,即使销往400多公里外的江苏常州市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新鲜度仍比闽、赣、湘等地产的要好。因此,在这个国内第二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吴光琪的“小吴春笋”成了响当当的招牌。在杭、甬、绍等地市场,吴光琪也享有颇高的名气。
位于浙江省西部地区的龙游县城以南23公里的溪口镇,面积46.2平方公里,为浙西地区及闽、皖、赣等邻近诸省市通行浙东南地区的咽喉,是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商埠。溪口镇资源丰富,一年中春笋、冬笋、茶叶、板栗市场十分红火,远近闻名。尤以盛产毛竹为著,被誉为“浙西竹乡明珠”。全县35万亩竹林分布在溪口镇及周边乡镇。年产毛竹800多万支、鲜笋5万余吨。丰富的产品资源孕育培养了一大批贩销商人,被誉为竹乡的溪口镇活跃着一支庞大的竹产品营销了队伍,他们走南闯北,将家乡的竹产品销往各地。在这支队伍中有一位远近闻名、被誉为“鲜笋贩销大王”的人,他从事鲜笋营销13年,累计销售鲜笋2150余万公斤,占全镇鲜笋收购总量1/4以上,有效地促进了龙南山区鲜笋流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成为竹农增收致富的好帮手,他叫吴光琪,今年42岁。
打破罐头厂垄断
吴光琪从1992年开始做起贩销鲜笋的生意。那时,龙游县拥有十几家罐头厂,竹笋是主要的制罐原料,以溪口镇为中心的龙南山区30多万亩毛竹所产的鲜笋大多销往罐头厂,别无销路,笋价便被罐头厂垄断和控制,厂家联合压价,竹农们利益受损却也无奈。虽然当时也有一些像吴光琪那样做鲜笋贩销商,由于罐头厂利润空间大,实强势大,贩销商们根本拧不过这些罐头老大,稍有不慎就会亏本,大多的贩销商都在罐头厂的手掌心惨淡经营,苦不堪言。面对这种现状,吴光琪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一心想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他凭借着多年的经商经验,看准了市场,认为新鲜是笋吸引顾客最大的砝码。他收购的鲜笋,除要求是当天采挖的,还雇人挑出破损鲜笋,削除老渣,整理打包后,当夜出运,次日能到消费者菜篮子中。
在吴光琪的示范、引导下,2002年,龙南山区首次出现鲜笋价格不受笋厂控制的局面,鲜笋价格大幅上扬,竹农们笑逐颜开。吴光琪的鲜笋销售量也由每年几十万公斤,增加到近3年的300~400万公斤。慢慢地,他赢得了竹农和客商的信赖,贩销生意越来越大。
几年来,以吴光琪为首的这支鲜笋贩销队伍非常活跃,把竹笋从大山深处销往全国各地,为广大的竹农解决了笋竹卖问题。竹农增收,商贩活跃,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吴光琪的努力。
市场的杠杆
13年来,吴光琪的贩销生意日益壮大,从当初的年贩销量几万斤扩大到几十万公斤,又逐步扩大到现在的几百万公斤,贩销量在龙南山区的鲜笋贩销队伍占据首位,在当地竹笋市场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吴光琪长途出差,停收了3天鲜笋,结果导致了当地市场毛笋大量积压,有些不良商贩见机竞相压价,从原来的每市斤0.35元的价格直线下滑到8分,竹农一时间怨声载道。吴光琪回来后知道了这件事,想不到自己能起到市场行情的杠杆作用,为此他颇有感触,也暗自歉疚。自从这次事件发生后,吴光琪力求准时及时收购竹农的鲜笋,有时即便是外地市场疲软,吴光琪也坚持收购鲜笋,有多少收多少,同时还尽量让利于竹农。
2005年4月1日下午3点,吴光琪刚从桐庐罐头厂送货回来,就又匆匆投入到当天的鲜笋收购工作中。从3点开始,周边各地的竹农陆陆续续把当天刚采挖的鲜毛笋拉来,到傍晚六点钟,鲜笋收购工作进入高峰。记者看到,在吴光琪的两个收购大棚门前的公路上,毛笋运输车排着长队等着过秤,而在收购棚内,15位雇工正围着堆积如山的笋堆忙得不可开交,过秤的过秤,挑拣的挑拣,去渣的去渣,包装的包装,有条不紊地忙活着。而吴光琪则在办公室里快速地拨着算盘珠子,给竹农付兑货款。吴光琪告诉记者,今天的收购量不多,这里家家户户都要做“清明果(一种当地清明节习俗食品)”,没功夫上山采挖,而且做“清明果”用的馅料是毛笋,所以估计只能收购1万来公斤,前段时间最高一天可收4万多公斤呢。在记者离开时看到,仍有三三两两的拖拉机驮着毛笋前来卖笋。
竹笋商的本质
要说吴光琪能做到今天的成绩,除了他和妻子曾丽华共同的心血付出外,还要归功于吴光琪恪守信用的商德。拿吴光琪自己的话来说,竹农种毛竹辛苦,自己做生意也辛苦,都能理解各自的苦衷。在记者采访时,碰到一位姓叶的中年妇女,她满满地拉来一车刚采挖的鲜笋,等着过秤。她告诉记者,她家已种了10多年的毛竹了,春有毛笋,冬有冬笋,几乎每年都把鲜笋卖给吴光琪,她在谈笑之间连连夸赞吴老板。由此,很多外地客商不光成为了吴光琪长期合作者,更成为了吴光琪的好朋友。
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市场的销路。吴光琪的鲜笋,都力求做到顺应市场的要求,严格划分等级,规格大的笋一般都销往外地的农贸市场,小规格的笋则销往各地的罐头厂食品厂等,每次收货、加工、打包等系列步骤,吴光琪都亲自把关。针对长途运输,春季中度气温过高的不良问题,使消费者能吃到较新鲜的竹笋,吴光琪还研究出了用塑料保鲜袋袋内塞冰块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鲜笋长途运输不耐保鲜的问题,即使销往400多公里外的江苏常州市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新鲜度仍比闽、赣、湘等地产的要好。因此,在这个国内第二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吴光琪的“小吴春笋”成了响当当的招牌。在杭、甬、绍等地市场,吴光琪也享有颇高的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