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脑血管病的危害日益突出。据上海、北京等全国十四个大城市调查,每4个死,亡人中,就有一人是死于脑血管病。所以,国家科委和卫生部在1986年已将脑血管病列为全国重点科研课题和“七五”期间的重点攻关项目。
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急骤,来势凶险,危害尤大,故应更加重视。
近年来,基础与临床医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加上种种日益完善的检测手段,已能进一步提高脑血管病诊断的精确度。多种治疗方法、特别是显微外科手术的迅速进展,对提高脑血管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都有一定的意义。然而,对于动关生命安危的急性脑血管病,最重要的选择还是预防。我们应当想方设法,尽量减少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具体说来,个人、家庭、群体预防急性脑血管病,主要应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长期地、积极地治疗高血压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等与急性脑血管病有关的疾病。
1 高血压病:是动脉硬化的有害因素,也是直接引起脑血管破裂的血液动力学因素。那些血压持续升高的患者,发生脑出血的机会尤其大,故治疗高血压病是防止脑出血的关键性措施。
2 短暂憔脑缺血发作:这类脑循环障碍是引起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的警告信号,中老年患者若发现此症,应及时加以治疗。
3 高脂蛋白血症与糖尿病:这些疾病,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促进因素。所以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调整日常食谱,并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
4 动脉硬化症、心脏病、先天性脑动脉瘤和血管畸形:急性脑血管病中的缺血性中风。大多数是颅外病变的后果。就是说;由于身体其它部位的病变产生了“栓子”,脱落后随血液到达脑部,堵塞了某一部位的血管,而引发了中风。其中,以颈动脉病变的栓予最多见,占50~6Q%。心源性栓子占40~50%,风湿性心脏病、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肌梗塞等病,都可能脱落栓子而引起脑梗塞。此外,青壮年较多见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则与先天性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有关。故应积极治疗上述疾病。
二、改变饮食结构。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组成,有助于防治脑血管病。
这种通过营养干预的非药物防治,近来受到医务界的重视;有的国家前瞻性观察,已证实能降低高血压、急性脑血管病,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1 钠盐:钠盐涉及高血压、急性脑血管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防治。研究认为:每人每天进食0.5克钠盐就够生理需要,国际上则建议每人每天2~3克。而在我国,高钠低钾是饮食结构特点之一,平均每日要食钠盐15克以上。所以,食物中应降低钠盐,增加钾、钙、镁及其他调味剂。
2 脂肪:动物脂肪摄入过多可致食源性高脂血症。限制脂肪摄入有利于降低动脉硬化性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对体力消耗较少的中老年人或高脂血症与动脉硬化症的患者,限制动物脂肪是必要的,并可代之以适量的植物脂肪。作为动脉硬化的Ⅰ级预防,限制动物脂肪摄入应当从青少年时期开始。
3 碳水化合物:过剩的糖将转化成脂肪贮存。食物总热量应当与体力消耗相适应,若因过度营养引起超体重肥胖症,那也是发生急性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4 蛋白质:一般认为,高蛋白尤其是黄豆蛋白和鱼肉蛋白可降血压;蛋白质中的含硫氨基酸、赖氨酸、牛黄酸,能降血压和预防急性腑血管病。
5 维生素C、E、B12和纤维素:这类营养物质,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隆压降脂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在食品中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豆制品,肯定是有好处的。
三、尽量避免急性脑血管病的各种诱发因素。大凡重荷劳作、便秘、剧咳、跌跤、寒冷、剧烈的情感反应等,都可以成为急性脑血管病的诱发因素。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先天性血管畸形、动脉瘤的患者,应调整生活节奏,避免因过度用力而使血压骤然升高的机会。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性格锻炼,保持心理平衡,防止大悲大怒。
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急骤,来势凶险,危害尤大,故应更加重视。
近年来,基础与临床医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加上种种日益完善的检测手段,已能进一步提高脑血管病诊断的精确度。多种治疗方法、特别是显微外科手术的迅速进展,对提高脑血管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都有一定的意义。然而,对于动关生命安危的急性脑血管病,最重要的选择还是预防。我们应当想方设法,尽量减少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具体说来,个人、家庭、群体预防急性脑血管病,主要应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长期地、积极地治疗高血压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等与急性脑血管病有关的疾病。
1 高血压病:是动脉硬化的有害因素,也是直接引起脑血管破裂的血液动力学因素。那些血压持续升高的患者,发生脑出血的机会尤其大,故治疗高血压病是防止脑出血的关键性措施。
2 短暂憔脑缺血发作:这类脑循环障碍是引起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的警告信号,中老年患者若发现此症,应及时加以治疗。
3 高脂蛋白血症与糖尿病:这些疾病,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促进因素。所以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调整日常食谱,并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
4 动脉硬化症、心脏病、先天性脑动脉瘤和血管畸形:急性脑血管病中的缺血性中风。大多数是颅外病变的后果。就是说;由于身体其它部位的病变产生了“栓子”,脱落后随血液到达脑部,堵塞了某一部位的血管,而引发了中风。其中,以颈动脉病变的栓予最多见,占50~6Q%。心源性栓子占40~50%,风湿性心脏病、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肌梗塞等病,都可能脱落栓子而引起脑梗塞。此外,青壮年较多见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则与先天性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有关。故应积极治疗上述疾病。
二、改变饮食结构。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组成,有助于防治脑血管病。
这种通过营养干预的非药物防治,近来受到医务界的重视;有的国家前瞻性观察,已证实能降低高血压、急性脑血管病,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1 钠盐:钠盐涉及高血压、急性脑血管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防治。研究认为:每人每天进食0.5克钠盐就够生理需要,国际上则建议每人每天2~3克。而在我国,高钠低钾是饮食结构特点之一,平均每日要食钠盐15克以上。所以,食物中应降低钠盐,增加钾、钙、镁及其他调味剂。
2 脂肪:动物脂肪摄入过多可致食源性高脂血症。限制脂肪摄入有利于降低动脉硬化性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对体力消耗较少的中老年人或高脂血症与动脉硬化症的患者,限制动物脂肪是必要的,并可代之以适量的植物脂肪。作为动脉硬化的Ⅰ级预防,限制动物脂肪摄入应当从青少年时期开始。
3 碳水化合物:过剩的糖将转化成脂肪贮存。食物总热量应当与体力消耗相适应,若因过度营养引起超体重肥胖症,那也是发生急性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4 蛋白质:一般认为,高蛋白尤其是黄豆蛋白和鱼肉蛋白可降血压;蛋白质中的含硫氨基酸、赖氨酸、牛黄酸,能降血压和预防急性腑血管病。
5 维生素C、E、B12和纤维素:这类营养物质,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隆压降脂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在食品中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豆制品,肯定是有好处的。
三、尽量避免急性脑血管病的各种诱发因素。大凡重荷劳作、便秘、剧咳、跌跤、寒冷、剧烈的情感反应等,都可以成为急性脑血管病的诱发因素。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先天性血管畸形、动脉瘤的患者,应调整生活节奏,避免因过度用力而使血压骤然升高的机会。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性格锻炼,保持心理平衡,防止大悲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