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藏东南原始隐秘峡谷—巴卡泽松弄巴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angr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弄巴”,藏语意为沟、峡谷。巴卡泽松弄巴位于波密县城以西32公里,古乡巴卡村境内,距乡政府5公里、巴卡大桥4公里。这是一处鲜为人知的秘境,这里是波密岗乡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岗乡是一个以云杉林为主要保护目标的保护区,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森林之一”。峡谷深处最主要的湖泊“泽松错”,藏语意为“三色湖”,分别代表绿宝石、白珍珠、黑玛瑙。三湖相连,远观就像是洒落人间的三颗宝石,更像是连接天、地、人三界的珍珠项链。
  6月重返高原,是为了饱览攻略中林芝的千亩杜鹃,可惜山坡上已只剩开败的星星点点。晚了一个月,5月才是漫山杜鹃花竞相开放的好时节。不过非常感谢攻略的“纸上谈兵”,不为“6月的杜鹃”,自己是不会走进这“西藏小江南”的。特别是在走过江南般秀美的鲁朗,又融身于阳刚雄浑的帕隆藏布江峡谷和十数公里的通麦天险之后,在禁不住嘀咕“这怎么能是西藏?”的同时,不由得被大自然的不可思议感动征服。
  路上的魅力就在于此:一个不在计划中的改变会连带出一个个意外的惊喜。与巴卡弄巴的邂逅缘起于一位直飞拉萨、之后一路搭车沿川藏线返程的辣妹子。第一次进藏,一个人就敢于挑战最艰难的路最苦的方式,她说:因为这条路的美丽,因为我年轻!于是我们这些老驴子借着年轻辣妹子的勤奋,自八一的渡口青年旅社到波密的优易4028帐篷营地,住得是何其乐哉!特别是帐篷营地,因为它的出现让我们有幸亲近巴卡泽松弄巴:一个位于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之一”的波密岗乡自然保护区南面的,至今仍“躲在深闺无人识”的峡谷和原始森林。
  如果不是帐篷营地老板小吴的“忽悠”——绝对原始、鲜为人知、景致迷人……大家的计划是早饭后直奔米堆冰川之后走向然乌。终禁不住诱人的“煽动”,毕竟小吴是个深资老驴啊,人家从成都独骑到珠峰大本营,“色眼”观景的水平错不了。
  “整个一个热带森林”
  从帐篷营地出发,沿318国道乘车西行,到8公里外的波密县古乡巴卡村,过了摇摇欲坠的巴卡大桥,再行4公里,我们就进入了岗乡自然保护区。天阴沉着,原本颠簸在越野车上的人们,此时被眼前的茂绿丛林吸引,加之道路越来越窄,大家毫不犹豫决定弃车徒步穿越。踏在泥泞上,置身在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里,呼吸着丰富的氧气,每个人都变得有点欣喜若狂,不住有人嘟囔着:这怎么是西藏?整个一个热带森林啊!
  小吴在前面披荆斩棘的引着路,一边给大家恶补:岗乡自然保护区面积4600公顷,其中森林面积2800多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1%以上。保护区内林木生长速度、持续生长期和单位蓄积量远远超越国内外同类林,尤以云杉为突出。区内山高树密古木参天,珍稀野生动物活动频繁,各类名贵中药材蕴藏丰富。这里的森林拥有罕见的生产力,是迄今所知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暗针叶林。保护区还蕴藏着极丰富的动物资源,如羚牛、豹、盘羊、黑熊、猕猴、雪鸡、麝、鹦鹉、费氏黄。1984年被划为以保护丰产针叶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说着,小吴头一抬,指给大家眼前出现的一缕缕浅绿色的如同人长长的胡须般稀松垂下的植被介绍道:那就是松萝,是生长了上百年的云杉长出来的。位于西藏东南部,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与喜马拉雅山交界处的波密岗乡,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带,孕育了波密岗乡的云杉林,它不仅以壮丽的景观使造访者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叹为观止,同时也由于它保存极为完好的原始性和无与伦比的生物量而具有巨大的潜在科研价值,在中国乃至全球均属罕见。
  道路越发狭窄,但两旁的树木却越发高大,塔形的树冠争相夺目,上部隐约可见的巨伞林冠几乎将天外的世界全部遮掩,偶尔透入帷幔的一缕阳光竟显得那么耀眼夺目,像一把闪光的利剑,将林中的浓雾劈开。让人如同置身梦境一般。在壮观的林木层庇荫下,林内温凉湿润,灌木和草本均匀分布,苔藓层发育良好,形成几乎遍布林地的绿毯,林内的藤本植物茂盛,藤粗30~40厘米,而且可蜿蜒至树冠层。加上松萝飘逸,形成湿润暗针叶林的典型景观。
  小吴之前不是“忽悠”。这里的云杉为林芝云杉,是丽江云杉的变种,长势十分整齐,高大巨树拔地而起,胸围4~5米,平均树高一般为57米,较北美、西欧同类森林高1倍多。
  观赏着不同的婆娑树影,小吴还不时的给大家充电:云杉木质软轻、纹理通直、节小、易加工,是很好的建筑、桥梁、箱板等用材。云杉木材有很好的共鸣性能,被广泛用于乐器制造上。这里的云杉不仅多,而且产量很高,云杉林年平均生产量每公顷达10立方米,木材蓄积量高达2000~3000立方米,是中国东北林区云杉产量的4~5倍。同时,也比北美、西欧等地针叶林多,其生产产量举世罕见。
  三色湖和石蛇神像
  通往峡谷高处牧场的小路在谷底蜿蜒前进,顺着溪水逆流而上。渐行渐陡,爬升急剧了很多,峡谷也变得狭窄,溪水在狭缝般的谷底奔腾咆哮,激起翻腾的白浪。随着海拔的升高,云杉林慢慢减少,逐渐向松林和其他树林过渡。
  踏过一片厚厚的枯黄色的松枝,左侧突然波光乍现,与朦胧的薄雾构成了一幅水粉画。透过雾层,忽隐忽现地飘荡着一排竖立着的白色经藩,其背后的黛绿色山峦躲在薄雾缠腰缭绕中。一切都被阴沉的天光笼罩着,但不知何来的光线还是将那缭绕着的白色雾色打出一片光亮,让人顿感:如临仙境。小吴讲,这样的景象其实很难碰到,需要恰到好处的气象条件,1个小时后,远处的群山开始清晰起来。
  呆立在湖边,小吴一下子更加活跃起来:这条路的顶端,靠近雪山的地方有三个湖,名为“泽松错”,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河水就是源自那里。看他向往的样子,不禁问道:“有什么特别吗?”
  于是一个让人遐想的传说,在这原始的森林里拨动了每个人的神往之弦:
  “泽松错”为藏语名,意为“三色湖”。由于三湖颜色分别为绿、黑、白三色,形状和颜色分别像绿宝石、白珍珠、黑玛瑙。因此,三湖又分别被称为宝石绿湖、珍珠白湖、玛瑙黑湖,并且三湖相连,远观就像是洒落人间的三颗宝石,更像是连接天、地、人三界的珍珠项链。关于三色湖的成因,有三种说法,但皆未定论。一说是因水深各异,故色彩不同;二说是因湖边岩石矿物各异而造成湖色不同;三说是湖底植物不同,故影响了湖的颜色。
  传说三色湖是天上女神身上佩戴的三颗宝石,女神路经巴卡弄巴时看到这里雪山环绕,绿草如茵,流水潺潺。奇花竞相开放的美景把女神深深吸引了,并且迷恋上了这个地方,长时间在此修行。后经天神传唤,女神不得不离开,为了能再次踏访这个地方,女神将身上佩戴的三颗宝石,分别是绿宝石、白珍珠、黑玛瑙留于此地为记,以便他日寻访重游,并派神蛇在三颗宝石边守护,终日不离不弃。
  随后女神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巴卡弄巴飞天而去,从此后再也没有重返而来。三颗宝石和神蛇由于常年吸收天地灵气,逐渐变成了三色湖和石蛇神像,经久留于人间。传说人喝了三色湖的湖水,能消灾避邪清除百病,牛羊能健壮多产奶,当地群众多取水回家,口传带水回家就是带珍珠、宝石、玛瑙回家,从此三色湖和石蛇神像就成了当地藏族人民心目中的圣湖和保护神。
  每年春季来临之时,人们都要虔诚地来此朝拜三色湖和石蛇神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家业兴旺,万事大吉,都要祭献五彩哈达和隆达,这种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其他文献
简介:该书为著名画家和学者于小冬先生的著作,着眼于藏传佛教绘画艺术。藏传佛教绘画是喜马拉雅以北的高原之上佛教传承中心的艺术,她融汇了西域南亚和中原艺术的因子,消化综合,在其基础上产生了独特的,自成体系的艺术。在佛教艺术领域,鼎盛时期的西藏绘画称誉整个亚洲。该书系统梳理和讲解了西藏佛教绘画的历史、风格与体系。  推荐:这本书与同类著作相比,有两大贡献:一是摆脱了对佛教史的依赖,展开了独立的西藏绘画史
2013年5月1日首届环巴松错山地自行车越野竞速赛在西藏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国家4A级景区、巴松错国家森林公园开赛。本次比赛由西藏林芝地区旅游局,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主办,西藏巴松错旅游开发公司、哥仑步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西藏户外协会等单位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37名山地自行车爱好者参加了本次比赛,在一番激烈的角逐后,最终来自广东的简志航获得了本次比赛男子组的冠军,来自广东的邓胡平获得了女子组的冠军。本
位于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境内的拉姆拉措,在藏族同胞心目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在藏传佛教转世制度中,它也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西藏历代转世灵童,都是通过观察拉姆拉错圣湖所呈现的异象来确定寻访的方向和原则的。拉姆拉措海拔5000多米,高险的地势让能够来这里转湖的人并不太多。而它奇美的景致也让费尽周章来到湖边的人们由衷感慨,为此美景受多少罪都值得。  小卖部里添装备  决定到拉姆拉措转湖,也算是临时起意,
【教学内容】  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第4课《搜索引擎》。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创设的生活情境,了解移动学习终端中的搜索引擎,掌握“提炼关键词”“以图搜图”“语音输入”“地图搜索”“作业搜索”等利用搜索引擎搜索资料的技能,渗透信息技术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2.借助平板等移动终端和学习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
西藏启动工艺美术大师评选  为提升西藏工艺美术行业水平,推动文化和产业融合发展,西藏近日开展西藏自治区第二届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来自西藏各地市的99名参赛者带来了近三百件作品参与评选。此次获得西藏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选手将参评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西藏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包括刺绣、唐卡、雕刻、编织、金属首饰制作等多种项目。评选活动期间,22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将分为唐卡类和综合类两组,对9
近年来,西藏把与贫困群众紧密相关的种植业、养殖业、农畜产品加工业、民族手工业、旅游业“五大产业”作为重点扶贫产业,选择一批富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产品创建品牌,广开富源。  2013年,西藏将山南地区贡嘎县岗堆镇托嘎村铜器加工合作社定为特色民族手工业扶贫项目。  合作社带头人达瓦介绍,藏族人偏爱铜器,当代藏族家庭对铜器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今,合作社通过整合资源,带动十余名贫困户就业。现在,铜器加工合
简介 法国作家索妮娅·布莱斯勒撰写的《深入西藏之旅》,由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中文版,并面向国内外发行。该书是外国作家撰写的游记体涉藏图书。作者通过对拉萨、江孜、日喀则、定日、珠峰等地的走访,通过与西藏农牧民、官员、企业家、教育界人士、学生、医生等各阶层人士的对话,以生动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作者的经历与见闻,记载了西藏普通百姓的所思所想,展现了西藏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保状况新图景。  推荐 索妮娅·
位于布达拉宫脚下的“雪堆白”,自明代起便是代表着西藏地区手工艺最高水平的官办工厂。在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及西藏博物馆里,件件标有“雪堆白制造”的艺术品依然闪耀着辉煌。  早在五世达赖喇嘛执政时期,为了解决修缮和塑造大昭寺、布达拉宫等殿堂和佛像所需技术人员,将以“惹玛岗”地方的铜匠大师傅公夏为首的一部分手工业者集中起来,成立了一个组织命名为“堆觉白介”,藏语意思是“能兴建一切享受物品者”(实指奢侈品加
二郎山:自然生态的分界    在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横断山系之间,有一条狭长的过渡带,即川西边缘邛崃山脉南段余脉的中山丘陵,再往西行,就是位于青藏高原第一道屏障夹金山脉上的二郎山,在东西距离不到100公里的范围内,海拔从近500米陡升到3000至5000余米,构成了我国地理格局中第二台阶向第三台阶的过渡带,成为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自然地理和人文景观的天然分界线。    汉藏通衢  古时成都通往二郎山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许多科学家依据雅鲁藏布江许多大支流呈反向汇流的特点,推断其上古时期曾经由东向西流向缅甸的伊洛瓦底江,后因两大板块相互碰撞而改道流向了印度的布拉马普特拉河,当时板块理论炒得热火朝天,似乎又旁证了雅鲁藏布江是"袭夺河"观点。可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杨逸畴从雅鲁藏布江源头开始一路考察下来,并未发现其支流帕隆藏布江同伊洛瓦底江上游之间有任何古河道的遗迹存在,论证了雅鲁藏布江是一条适应地质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