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北野武作为当今日本影坛的代表人物,他的导演风格一脉相承、独树一帜。影片取名《花火》,就是两个极端对抗的事物,“花”代表的是美好与希望,“火”则跟死亡和破坏相连。影片至始至终充满了这两者的对立和纠葛。在北野武的电影中,死亡与温情是同时并存的,他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惨烈而又希望尚存的世界, 在暴力与死亡的威胁之下,赞叹着生命与温情。
[关键词] 北野武 《花火》暴力美学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9.025
作为后黑泽明时代的日本影坛代表人物,北野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迄今为止,北野武共导演了十四部电影作品。尽管不算高产,但是其作品题材复杂多变,导演风格也具有阶段性演进的特征。本文将选择北野武的第七部作品《花火》的结尾段落进行全面的分析,影片斩获了第54届威尼斯金狮奖,展现了北野武成熟的导演技巧和鲜明的个人特色。
《花火》讲述了一个颇有争议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山田是一个老实本分的警察,在一次执行警务的过程中,他亲眼目睹自己的两位同事中枪,一个死亡一个瘫痪。他心生愧疚,想要帮助瘫痪的搭档,接济死者的遗孀,可是山田的家庭本身也很不幸,幼子早年夭亡,妻子身患绝症。为了给妻子治病,山田已经负债累累,还经常遭遇高利贷债主的暴力催逼。所以他想要挽救妻子的生命,帮助同事的家人,却深感力不从心。万般无奈之下,山田选择了铤而走险。他抢劫了一家银行,了却了助人的夙愿,带着自己的妻子外出旅行,实则踏上了不归之途……本文所分析的段落就是警察发现了高利贷债主的尸体,然后在海边找到了山田,他最后来到妻子身边,两人相拥而笑,望着无垠的大海,一起结束了生命。
静止的画面,凝固的世界
在《花火》结尾七分钟长的段落里,一共38个镜头,除了最后一个缓慢的大远景摇镜头以外,全部是固定镜头。固定镜头的大量使用,充分显示出大和民族“静、淡、纯”的东方气质。北野武在拍摄中遵循机位固定、人物拟态式布局、人物说话时面对观众、镜头的组接、稳定的景别等原则,即使摄影开始运动了,但也是简单的、舒缓的运动。冷峻的固定镜头突出了静止的画面和长时间的静止动作,例如警察和山田的对话,两人都是近景景别,直面镜头,因为对白简短,所以画面几乎凝固,但正是这种长时间的静止使得两人脸上细微的表情和内心的矛盾挣扎展露无遗。而有时候,北野武的固定镜头又是温情的,在妻子向山田说出了她在影片中唯一的一句台词“谢谢你,对不起”以后,两人深情相依,一个远景景别的固定镜头反复出现两次,两人在碧蓝的海水和金黄的沙滩的衬托下,美得像一幅画一样。
在这个段落中始终出现一个拿着风筝的小女孩,小女孩四次面对镜头,前三次分别是近景、全景和大远景的递进景别,回头微笑最后一次是在山田和妻子自杀的枪声落下后,一个近景景别镜头,小女孩直视前方,没有表情。这种正面面对镜头的长时间的静止状态( 甚至有些许呆滞的表情),几乎成了北野武电影的一种风格特征。这里所说的静止,更多的是指演员以保持不动, 不说的方式参与到叙事当中。即一种没有表情, 没有动作, 静止的状态。小女孩和风筝本身就是一种逃离苦难、快乐生活的象征,是山田生命的一种意义的延续,而通过这种正面角度、景别递进的方式表现了一种渐行渐远的疏离感,暗示着山田生命走向终结,这是导演向观众情感的疾呼。
色彩:北野蓝的狂欢
北野武对单色调的追求, 体现在空间、场景、道具乃至色光的选择,将它们统一纳入到画面色彩构成的纯净里面。他曾经在谈到《花火》选景时表示:“我努力找单色的、颜色模糊的地方,我从头到尾这么努力地保持蓝色色调,尽量回避多余的颜色。”
所以我们在《花火》的结尾处看到,山田与妻子并肩坐在海边,看着一个身着红衣白裤的女孩,举着美丽的风筝,在海滩上尽情嬉戏。三个人都陷入大海无边的蓝色之中,然后镜头从三个人身上缓慢摇走,只留下惊涛拍岸的海浪,两声枪响过后,海浪依然以亘古不变的姿态,激烈地敲打着海岸,两个在死亡的边缘挣扎过、反抗过的灵魂,终于掐灭了仅存的一点希望。银幕被大海的湛蓝所充斥,8秒钟之后,一切归于平静。
单从“北野蓝”的美名我们也可以看出导演对于蓝色镜头的偏执,他认为,蓝色系是最安定的,可以表达出人物深沉的内心情感,而大海是最包容的,失意的人在海边可以得到大自然的抚慰和宽恕。那些苦苦挣扎的边缘人,即使全世界都抛弃了他们,大海不会。其实对于整个日本民族来说, 大海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为大海所包容, 生于厮, 长于厮, 从海洋汲取灵感和动力是日本艺术家的创作轨迹。北野武说过这样一段话:“每当我走近大海时, 我就感受到一股潜伏的暴力, 一种令作为一个男人与导演的我所神往的恐怖张力, 但它同时也令我胆寒。我从不曾动念走入海里, 我从不浸入海中。”海也是生命回归的重要处所。山田和妻子的死亡只是生命形式的一种选择, 他们的灵魂在海边寻到了永远的归宿。
音乐:打破沉默的旋律
北野武的电影从来都是“沉默寡言”的,结尾段落也总共只有五句台词。所以除了画面以外,音乐的作用显得举足轻重。是电影渲染情绪、交代情节、串联段落的重要工具。
电影的整体配乐都表现出一种人生失意、生活无奈的肃杀。全片交叉的音乐始终以深沉凝重为主题,这与北野武在影片中想要表达的生存的压力、生命的无奈和命运的不公是交相呼应的。在结尾段落,音乐更是在烘托气氛,渲染情绪上功不可没。山田和妻子来到海边,面前是宁静而辽远的大海,身后是追击的警察,是沉重的包袱,是无法承担的生活,这是他们旅途的终结,也是他们人生的终点。此时音乐响起,旋律委婉缠绵、悲喜交集,无言的画面,渲染出不尽的忧伤。忽然一个放风筝的小女孩闯入镜头,在沙滩上不停地奔跑。此时乐曲中加入了电子鼓,鼓点跟着节奏与小女孩一起欢快地跳跃着。北野武的镜头处理在平静无言的夫妻和充满动感的女孩之间不停地切换,音乐也在悲伤和欢快间跳动飞扬。旋律的速度不断加快、声音不断加强,突然,“砰砰”两声枪响,画面凝固,所有音乐嘎然而止。此时,连大海都是无声的,影片顿时陷入了一种望不到头的绝望和死寂之中,直到海浪声重新出现,大自然似乎又回复了平静,影片也在这四处蔓延的沉寂和悲凉中结束。北野武讲完了他的故事,留给观众的是无尽的回味和感伤。
叙事手法:大胆省略的美学
北野武在故事叙述上追求简洁,甚至是克制,常常用一个中心人物串联起所有场景和事件,省略了一些大可不必的过渡场面,使整个叙事呈现出净和内省的特点, 比如《花火》中,山田就是串联一切的中心人物。这种特点非常适合北野武一贯探讨的哲理内涵,虽然这种简洁的叙事方法使观众略感叙事的中断、跳跃性, 但是各个独立的暴力场面、动作和具象元素内指于统一的故事主题并成为叙事链条的有机构成部分, 并自然延伸和升华出丰富的哲理性内涵。
在结尾段落,导演对山田和妻子自杀这个情节总共就是用了两个镜头,第一个是在车里,田野将子弹装入手枪里;第二个镜头是无边无垠的大海,镜头外响起两声枪响。省略的对白,省略的背景音乐,省略的镜头,叙事简洁到让人震惊,北野武的电影仿佛默片,只靠着影像推进故事。他深谙留白的艺术,主人公的出画,长时间的意向镜头以及沉重的海浪声全部留给观众,使得两人死亡的气息在长长的静止中蔓延,然后渗透你的身体和心灵。
北野武在他的叙事中体现出自己独特的暴力美学。他对暴力的描写是沉重、压抑而又苦涩的。他用他冷静的原生态的暴力、灿烂绚丽的影像构图、伤感优美的电影配乐冲击着你的视觉和听觉神经,而慢慢地会有一丝渗透着温情的鲜花在你心底里绽放,这种温情渐渐地沉浸在你心灵深处,饱含着让人不禁动容的感人力量。《花火》中,枪声的决绝和大海的壮丽融合在一起,瞬间的暴力和静态的唯美的画面相互穿插、映衬,表现出他的电影中那种深刻而凄厉的独有的美。
主题:暴力与温情共生
影片取名《花火》,就是两个极端对抗的事物,“花”代表的是美好与希望,“火”则跟死亡和破坏相连。影片至始至终充满了这两者的对立和纠葛。首先这种矛盾就体现在男主角山田身上。在他冷酷暴力的行为下总是隐隐透出柔软的温情,对受伤同事的愧疚,对逝去女儿的思念,对患病妻子的责任都是他最终不堪重负而从正义的警察转变成银行劫匪的关键原因,虽然这种转变充满了荒谬性和悲剧性,但是正如北野武所说:“我希望大家把他看成一个向死亡挑战的人,而不是一个逃避现实的人”,就连抓捕他的警察也说:“我是没有办法活得这么漂亮的。”
结尾段落,在浩瀚深邃的大海边,山田擎着手枪结束了妻子和自己的生命,两声枪响,生命终结,相比较痛苦,我觉得二个人得到的更多是解脱。对于妻子来说,是从病入膏肓的疲惫躯壳中解脱出来,对于山田来说,是从满目疮痍的绝望生活中解脱出来,两个人在死亡那一刻真正享受到了生命的自由和平静。北野武以近乎残酷的方式告诉人们,任何人的人生旅途终有尽头,然而无论面临多么沉重的压力,就算生活已经枯竭,即便生命之花终将凋谢,也要尽最大努力顽强地盛开,哪怕如夜空中的花火般转瞬即逝。
从某种意义上说, 北野武的严肃电影既不像美国黑帮片那样遵守“捍卫或颠覆” 公众道德的逻辑,也绝少炫耀集体的荣耀, 除了瞬间闪过的爱和兄弟情谊, 主要还是一个男人孤独的抉择。至于《花火》的死亡之旅究竟是“ 天地不仁” 还是个人的偏执, 事实上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我们都可以从影片中感受到那一股诗意:“现实生活是通向彼岸必经的一根独木, 生命是撞向夜空的一股股瑰丽的烟火。” 在北野武的电影中,死亡与温情是同时并存的,他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惨烈而又希望尚存的世界, 在暴力与死亡的威胁之下,赞叹着生命与温情。
[关键词] 北野武 《花火》暴力美学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9.025
作为后黑泽明时代的日本影坛代表人物,北野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迄今为止,北野武共导演了十四部电影作品。尽管不算高产,但是其作品题材复杂多变,导演风格也具有阶段性演进的特征。本文将选择北野武的第七部作品《花火》的结尾段落进行全面的分析,影片斩获了第54届威尼斯金狮奖,展现了北野武成熟的导演技巧和鲜明的个人特色。
《花火》讲述了一个颇有争议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山田是一个老实本分的警察,在一次执行警务的过程中,他亲眼目睹自己的两位同事中枪,一个死亡一个瘫痪。他心生愧疚,想要帮助瘫痪的搭档,接济死者的遗孀,可是山田的家庭本身也很不幸,幼子早年夭亡,妻子身患绝症。为了给妻子治病,山田已经负债累累,还经常遭遇高利贷债主的暴力催逼。所以他想要挽救妻子的生命,帮助同事的家人,却深感力不从心。万般无奈之下,山田选择了铤而走险。他抢劫了一家银行,了却了助人的夙愿,带着自己的妻子外出旅行,实则踏上了不归之途……本文所分析的段落就是警察发现了高利贷债主的尸体,然后在海边找到了山田,他最后来到妻子身边,两人相拥而笑,望着无垠的大海,一起结束了生命。
静止的画面,凝固的世界
在《花火》结尾七分钟长的段落里,一共38个镜头,除了最后一个缓慢的大远景摇镜头以外,全部是固定镜头。固定镜头的大量使用,充分显示出大和民族“静、淡、纯”的东方气质。北野武在拍摄中遵循机位固定、人物拟态式布局、人物说话时面对观众、镜头的组接、稳定的景别等原则,即使摄影开始运动了,但也是简单的、舒缓的运动。冷峻的固定镜头突出了静止的画面和长时间的静止动作,例如警察和山田的对话,两人都是近景景别,直面镜头,因为对白简短,所以画面几乎凝固,但正是这种长时间的静止使得两人脸上细微的表情和内心的矛盾挣扎展露无遗。而有时候,北野武的固定镜头又是温情的,在妻子向山田说出了她在影片中唯一的一句台词“谢谢你,对不起”以后,两人深情相依,一个远景景别的固定镜头反复出现两次,两人在碧蓝的海水和金黄的沙滩的衬托下,美得像一幅画一样。
在这个段落中始终出现一个拿着风筝的小女孩,小女孩四次面对镜头,前三次分别是近景、全景和大远景的递进景别,回头微笑最后一次是在山田和妻子自杀的枪声落下后,一个近景景别镜头,小女孩直视前方,没有表情。这种正面面对镜头的长时间的静止状态( 甚至有些许呆滞的表情),几乎成了北野武电影的一种风格特征。这里所说的静止,更多的是指演员以保持不动, 不说的方式参与到叙事当中。即一种没有表情, 没有动作, 静止的状态。小女孩和风筝本身就是一种逃离苦难、快乐生活的象征,是山田生命的一种意义的延续,而通过这种正面角度、景别递进的方式表现了一种渐行渐远的疏离感,暗示着山田生命走向终结,这是导演向观众情感的疾呼。
色彩:北野蓝的狂欢
北野武对单色调的追求, 体现在空间、场景、道具乃至色光的选择,将它们统一纳入到画面色彩构成的纯净里面。他曾经在谈到《花火》选景时表示:“我努力找单色的、颜色模糊的地方,我从头到尾这么努力地保持蓝色色调,尽量回避多余的颜色。”
所以我们在《花火》的结尾处看到,山田与妻子并肩坐在海边,看着一个身着红衣白裤的女孩,举着美丽的风筝,在海滩上尽情嬉戏。三个人都陷入大海无边的蓝色之中,然后镜头从三个人身上缓慢摇走,只留下惊涛拍岸的海浪,两声枪响过后,海浪依然以亘古不变的姿态,激烈地敲打着海岸,两个在死亡的边缘挣扎过、反抗过的灵魂,终于掐灭了仅存的一点希望。银幕被大海的湛蓝所充斥,8秒钟之后,一切归于平静。
单从“北野蓝”的美名我们也可以看出导演对于蓝色镜头的偏执,他认为,蓝色系是最安定的,可以表达出人物深沉的内心情感,而大海是最包容的,失意的人在海边可以得到大自然的抚慰和宽恕。那些苦苦挣扎的边缘人,即使全世界都抛弃了他们,大海不会。其实对于整个日本民族来说, 大海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为大海所包容, 生于厮, 长于厮, 从海洋汲取灵感和动力是日本艺术家的创作轨迹。北野武说过这样一段话:“每当我走近大海时, 我就感受到一股潜伏的暴力, 一种令作为一个男人与导演的我所神往的恐怖张力, 但它同时也令我胆寒。我从不曾动念走入海里, 我从不浸入海中。”海也是生命回归的重要处所。山田和妻子的死亡只是生命形式的一种选择, 他们的灵魂在海边寻到了永远的归宿。
音乐:打破沉默的旋律
北野武的电影从来都是“沉默寡言”的,结尾段落也总共只有五句台词。所以除了画面以外,音乐的作用显得举足轻重。是电影渲染情绪、交代情节、串联段落的重要工具。
电影的整体配乐都表现出一种人生失意、生活无奈的肃杀。全片交叉的音乐始终以深沉凝重为主题,这与北野武在影片中想要表达的生存的压力、生命的无奈和命运的不公是交相呼应的。在结尾段落,音乐更是在烘托气氛,渲染情绪上功不可没。山田和妻子来到海边,面前是宁静而辽远的大海,身后是追击的警察,是沉重的包袱,是无法承担的生活,这是他们旅途的终结,也是他们人生的终点。此时音乐响起,旋律委婉缠绵、悲喜交集,无言的画面,渲染出不尽的忧伤。忽然一个放风筝的小女孩闯入镜头,在沙滩上不停地奔跑。此时乐曲中加入了电子鼓,鼓点跟着节奏与小女孩一起欢快地跳跃着。北野武的镜头处理在平静无言的夫妻和充满动感的女孩之间不停地切换,音乐也在悲伤和欢快间跳动飞扬。旋律的速度不断加快、声音不断加强,突然,“砰砰”两声枪响,画面凝固,所有音乐嘎然而止。此时,连大海都是无声的,影片顿时陷入了一种望不到头的绝望和死寂之中,直到海浪声重新出现,大自然似乎又回复了平静,影片也在这四处蔓延的沉寂和悲凉中结束。北野武讲完了他的故事,留给观众的是无尽的回味和感伤。
叙事手法:大胆省略的美学
北野武在故事叙述上追求简洁,甚至是克制,常常用一个中心人物串联起所有场景和事件,省略了一些大可不必的过渡场面,使整个叙事呈现出净和内省的特点, 比如《花火》中,山田就是串联一切的中心人物。这种特点非常适合北野武一贯探讨的哲理内涵,虽然这种简洁的叙事方法使观众略感叙事的中断、跳跃性, 但是各个独立的暴力场面、动作和具象元素内指于统一的故事主题并成为叙事链条的有机构成部分, 并自然延伸和升华出丰富的哲理性内涵。
在结尾段落,导演对山田和妻子自杀这个情节总共就是用了两个镜头,第一个是在车里,田野将子弹装入手枪里;第二个镜头是无边无垠的大海,镜头外响起两声枪响。省略的对白,省略的背景音乐,省略的镜头,叙事简洁到让人震惊,北野武的电影仿佛默片,只靠着影像推进故事。他深谙留白的艺术,主人公的出画,长时间的意向镜头以及沉重的海浪声全部留给观众,使得两人死亡的气息在长长的静止中蔓延,然后渗透你的身体和心灵。
北野武在他的叙事中体现出自己独特的暴力美学。他对暴力的描写是沉重、压抑而又苦涩的。他用他冷静的原生态的暴力、灿烂绚丽的影像构图、伤感优美的电影配乐冲击着你的视觉和听觉神经,而慢慢地会有一丝渗透着温情的鲜花在你心底里绽放,这种温情渐渐地沉浸在你心灵深处,饱含着让人不禁动容的感人力量。《花火》中,枪声的决绝和大海的壮丽融合在一起,瞬间的暴力和静态的唯美的画面相互穿插、映衬,表现出他的电影中那种深刻而凄厉的独有的美。
主题:暴力与温情共生
影片取名《花火》,就是两个极端对抗的事物,“花”代表的是美好与希望,“火”则跟死亡和破坏相连。影片至始至终充满了这两者的对立和纠葛。首先这种矛盾就体现在男主角山田身上。在他冷酷暴力的行为下总是隐隐透出柔软的温情,对受伤同事的愧疚,对逝去女儿的思念,对患病妻子的责任都是他最终不堪重负而从正义的警察转变成银行劫匪的关键原因,虽然这种转变充满了荒谬性和悲剧性,但是正如北野武所说:“我希望大家把他看成一个向死亡挑战的人,而不是一个逃避现实的人”,就连抓捕他的警察也说:“我是没有办法活得这么漂亮的。”
结尾段落,在浩瀚深邃的大海边,山田擎着手枪结束了妻子和自己的生命,两声枪响,生命终结,相比较痛苦,我觉得二个人得到的更多是解脱。对于妻子来说,是从病入膏肓的疲惫躯壳中解脱出来,对于山田来说,是从满目疮痍的绝望生活中解脱出来,两个人在死亡那一刻真正享受到了生命的自由和平静。北野武以近乎残酷的方式告诉人们,任何人的人生旅途终有尽头,然而无论面临多么沉重的压力,就算生活已经枯竭,即便生命之花终将凋谢,也要尽最大努力顽强地盛开,哪怕如夜空中的花火般转瞬即逝。
从某种意义上说, 北野武的严肃电影既不像美国黑帮片那样遵守“捍卫或颠覆” 公众道德的逻辑,也绝少炫耀集体的荣耀, 除了瞬间闪过的爱和兄弟情谊, 主要还是一个男人孤独的抉择。至于《花火》的死亡之旅究竟是“ 天地不仁” 还是个人的偏执, 事实上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我们都可以从影片中感受到那一股诗意:“现实生活是通向彼岸必经的一根独木, 生命是撞向夜空的一股股瑰丽的烟火。” 在北野武的电影中,死亡与温情是同时并存的,他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惨烈而又希望尚存的世界, 在暴力与死亡的威胁之下,赞叹着生命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