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香稻宜优99的特征特性,并详细阐述了其栽培技术,包括播种、育秧、定植、施肥、灌溉与烤田、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宜优99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稻宜优99;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8)20-0191-01
宜优99原名裕香2号,是四川省眉山市裕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育种研究院用不育系宜香1A与恢复系R99—E37配级育成的三系优质籼型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从四川引入福建省种植,在福建省作晚稻种植表现突出,增产显著。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7018)。2007年由福建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对参展的20个优质晚稻新品种鉴评中,综合性状分别位居第1,并成为2008年全省主推优质稻新品种,有较高的增产潜力和推广价值。
1主要特征特性
1.1产量表现
2004年,参加我省晚稻优质A组区试,平均产量为6 775.2 kg/hm2,比两优2163(CK)增产3.54%,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产量为6 725.4kg/hm2,比两优2163(CK)增产6.11%,达极显著水平。2年平均产量为6 750.3kg/hm2,比两优2163(CK)增产4.81%。2006年,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 739.6kg/hm2,比汕优63(CK)增产12.25%。2007年,参加省优质晚稻示范,各示范点均增产明显。其中永定点实割平均产量为11 518.5kg/hm2,比汕优63(CK)增产37.2%,核心示范片平均产量为11 156.6kg/hm2,比当地前3年平均产量增18.2%;上杭点平均产量为10 008.0kg/hm2,比特优63(CK)增产19.8%;武平点平均产量为8 622kg/hm2,比当地前3年平均产量增13.8%;长汀点平均产量为9 435kg/hm2,比当地前3年平均产量增13.7%。沙县点平均产量为9 592.5kg/hm2,比当地前3年平均产量增7.6%;将乐点平均产量为8 034 kg/hm2,比当地前3年平均产量增9.3%。
1.2生育期
全生育期2年省区试平均127.0d,比两优2163(CK)迟熟0.1d。
1.3农艺性状
群体表现为株型适中,整齐,熟期转色好,有效穗数274.5 万穗/hm2,株高106.2cm,穗长25.0cm,每穗总粒数117.5粒,结实率79.32%,千粒重30.8g。
1.4抗逆性
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适宜在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
1.5米质
米质经福建省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测定,糙米率79.3%,精米率69.7%,整精米率45.9%,粒长7.4mm,垩白率24.0%,垩白度6.1%,透明率1级,碱消值6.0级,胶稠度78.0mm,直链淀粉含量16.3%,蛋白质含量7.9%。米质达部颁三级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米饭清香,软而不黏,冷而不硬,适口性好。
2高产栽培技术
2.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作双季晚稻种植,宜6月中、下旬播种,确保安全齐穗。采用稀播培育多蘖壮秧,秧龄25d左右,最长不超过35d;否则容易造成早孕早穗,严重影响产量。秧田播种量控制在150 kg/hm2。一叶一心期,1hm2秧田喷施300mg/kg多效唑750 kg,促进秧苗矮壮多蘖。为栽后早生快发、促进低节位分蘖成穗打下基础。
2.2宽行稀植,定量控苗
杂交晚稻有效分蘖期较短,不能过多地依靠分蘖成穗,如果基本苗不足,对产量影响较大。大田栽植密度30.0cm×13.3cm,插24万丛/hm2左右,丛插2粒谷,保证基本苗数达75~90万株/hm2。实行宽行窄株插,有利于通风透光,协调秧苗群体和个体矛盾,达到群体有效穗和单株大穗有效结合的高产结构。
2.3配方施肥,科学运筹
施肥原则为施足基肥,施纯氮12kg,N∶P2O5∶K2O比例一般为1∶0.5∶0.7,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6∶2∶1∶1。破口抽穗后采取根外追肥,田块肥力较差,后期叶色褪淡的,根外追肥时可酌量加些尿素。另外,增施有机肥,一般中等肥力田施有机堆肥7 500~11 250kg/hm2作为底肥,可以提高整精米率,减少垩白度。
2.4科学灌溉,及时烤田
水分管理采取“浅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的原则。当苗数达到240万株/hm2左右时(即计划穗数80%左右),开始多次轻烤田,促根壮秆,控制无效分蘖。每次烤田至田面呈鸡爪皮、田中不陷脚时复水,自然落干后再搁,反复多次,直至幼穗分化2期后复水。然后采取间歇灌溉的方法,协调水气矛盾,湿润养根叶至成熟。抽穗遇寒流时灌深水保温。
2.5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病虫害
重点是做好“三虫”(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三病”(稻瘟病、纹枯病、细条病)的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一要减少病源。通过种子消毒,不让病虫下田。如用强氯精500倍液浸种8~12h消毒后,再清水浸种。移栽前2~3d施送嫁药,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g/hm2对水450kg/hm2喷施;二要采取农艺措施,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抵抗力,减轻病虫害发生,施用硅肥也可以明显减轻病虫害。三要加强病虫预测预报,抓住防治适期,对症下药,确保防治效果。首选使用Bt乳剂、井冈霉素等生物农药或生物制剂,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剧毒和含有砷、汞、锡等重金属高残留农药,在后期尽量少施农药,减少农药残留,以保证优质稻米的卫生品质。
3适时收割,妥善贮藏
及时收获,防止曝晒,以防稻米内部的结构发生变化,是生产优质米的重要环节。一般有95%的稻谷黄熟时,即可收获。晒谷以阴干、风干或间歇晒干为佳,可有效防止稻米发生断裂,提高整精米率。妥善贮藏防止质变,选用良好的贮存方法,可以稳定稻米的质量。贮存时要求稻谷含水量在13%以下,如含水量上升,必须进行翻晒,使含水量保持在低水平。同时要采取适当措施,降低贮藏中的温湿度,使稻谷内部代谢处于较低状态,确保稻米质量。
关键词 香稻宜优99;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8)20-0191-01
宜优99原名裕香2号,是四川省眉山市裕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育种研究院用不育系宜香1A与恢复系R99—E37配级育成的三系优质籼型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从四川引入福建省种植,在福建省作晚稻种植表现突出,增产显著。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7018)。2007年由福建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对参展的20个优质晚稻新品种鉴评中,综合性状分别位居第1,并成为2008年全省主推优质稻新品种,有较高的增产潜力和推广价值。
1主要特征特性
1.1产量表现
2004年,参加我省晚稻优质A组区试,平均产量为6 775.2 kg/hm2,比两优2163(CK)增产3.54%,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产量为6 725.4kg/hm2,比两优2163(CK)增产6.11%,达极显著水平。2年平均产量为6 750.3kg/hm2,比两优2163(CK)增产4.81%。2006年,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 739.6kg/hm2,比汕优63(CK)增产12.25%。2007年,参加省优质晚稻示范,各示范点均增产明显。其中永定点实割平均产量为11 518.5kg/hm2,比汕优63(CK)增产37.2%,核心示范片平均产量为11 156.6kg/hm2,比当地前3年平均产量增18.2%;上杭点平均产量为10 008.0kg/hm2,比特优63(CK)增产19.8%;武平点平均产量为8 622kg/hm2,比当地前3年平均产量增13.8%;长汀点平均产量为9 435kg/hm2,比当地前3年平均产量增13.7%。沙县点平均产量为9 592.5kg/hm2,比当地前3年平均产量增7.6%;将乐点平均产量为8 034 kg/hm2,比当地前3年平均产量增9.3%。
1.2生育期
全生育期2年省区试平均127.0d,比两优2163(CK)迟熟0.1d。
1.3农艺性状
群体表现为株型适中,整齐,熟期转色好,有效穗数274.5 万穗/hm2,株高106.2cm,穗长25.0cm,每穗总粒数117.5粒,结实率79.32%,千粒重30.8g。
1.4抗逆性
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适宜在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
1.5米质
米质经福建省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测定,糙米率79.3%,精米率69.7%,整精米率45.9%,粒长7.4mm,垩白率24.0%,垩白度6.1%,透明率1级,碱消值6.0级,胶稠度78.0mm,直链淀粉含量16.3%,蛋白质含量7.9%。米质达部颁三级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米饭清香,软而不黏,冷而不硬,适口性好。
2高产栽培技术
2.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作双季晚稻种植,宜6月中、下旬播种,确保安全齐穗。采用稀播培育多蘖壮秧,秧龄25d左右,最长不超过35d;否则容易造成早孕早穗,严重影响产量。秧田播种量控制在150 kg/hm2。一叶一心期,1hm2秧田喷施300mg/kg多效唑750 kg,促进秧苗矮壮多蘖。为栽后早生快发、促进低节位分蘖成穗打下基础。
2.2宽行稀植,定量控苗
杂交晚稻有效分蘖期较短,不能过多地依靠分蘖成穗,如果基本苗不足,对产量影响较大。大田栽植密度30.0cm×13.3cm,插24万丛/hm2左右,丛插2粒谷,保证基本苗数达75~90万株/hm2。实行宽行窄株插,有利于通风透光,协调秧苗群体和个体矛盾,达到群体有效穗和单株大穗有效结合的高产结构。
2.3配方施肥,科学运筹
施肥原则为施足基肥,施纯氮12kg,N∶P2O5∶K2O比例一般为1∶0.5∶0.7,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6∶2∶1∶1。破口抽穗后采取根外追肥,田块肥力较差,后期叶色褪淡的,根外追肥时可酌量加些尿素。另外,增施有机肥,一般中等肥力田施有机堆肥7 500~11 250kg/hm2作为底肥,可以提高整精米率,减少垩白度。
2.4科学灌溉,及时烤田
水分管理采取“浅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的原则。当苗数达到240万株/hm2左右时(即计划穗数80%左右),开始多次轻烤田,促根壮秆,控制无效分蘖。每次烤田至田面呈鸡爪皮、田中不陷脚时复水,自然落干后再搁,反复多次,直至幼穗分化2期后复水。然后采取间歇灌溉的方法,协调水气矛盾,湿润养根叶至成熟。抽穗遇寒流时灌深水保温。
2.5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病虫害
重点是做好“三虫”(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三病”(稻瘟病、纹枯病、细条病)的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一要减少病源。通过种子消毒,不让病虫下田。如用强氯精500倍液浸种8~12h消毒后,再清水浸种。移栽前2~3d施送嫁药,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g/hm2对水450kg/hm2喷施;二要采取农艺措施,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抵抗力,减轻病虫害发生,施用硅肥也可以明显减轻病虫害。三要加强病虫预测预报,抓住防治适期,对症下药,确保防治效果。首选使用Bt乳剂、井冈霉素等生物农药或生物制剂,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剧毒和含有砷、汞、锡等重金属高残留农药,在后期尽量少施农药,减少农药残留,以保证优质稻米的卫生品质。
3适时收割,妥善贮藏
及时收获,防止曝晒,以防稻米内部的结构发生变化,是生产优质米的重要环节。一般有95%的稻谷黄熟时,即可收获。晒谷以阴干、风干或间歇晒干为佳,可有效防止稻米发生断裂,提高整精米率。妥善贮藏防止质变,选用良好的贮存方法,可以稳定稻米的质量。贮存时要求稻谷含水量在13%以下,如含水量上升,必须进行翻晒,使含水量保持在低水平。同时要采取适当措施,降低贮藏中的温湿度,使稻谷内部代谢处于较低状态,确保稻米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