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沉淀中积攒了丰富而又优秀的传统文化,高职院校教学在人文素质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和选择,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人文素质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加强传统文化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学;人文素质;传统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086-01
一、我国目前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实施的现状
一直以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目标,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高职院校一直处于重技能、轻素质的人才培养状态,甚至很多院校曲解了“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专业知识技能得到了片面的强调和重视,而关乎学生一生成长的人文素质教育则遭到了严重的失衡培养和对待。这种淡化人文素质的培养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我国新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需求,因此高职院校既要注重能力和专业技术培养,也要注重人文素质教育。
(一) 我国国家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程度
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国家一直给与了高度重视,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过家各部门针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和措施,一九九八年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一九九九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零钱零六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共同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两千零七年教育部的高教司制定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二零一四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从以上国家和国家层次的各部门出台和制定的多部重要文件来看,国家对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一直处于高度重视的状态。其中明确提出高等院校应该尽最大努力创造条件,使高校具备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程的能力。另外在已经出台的《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提出大学语文教学课程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中,应该变成普通高等学校的公共必修課程,同时认为大学语文课程是高效人文素质培养体系中不可替代和缺少的课程。在两千零七年教育部高教司制定并下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要积极鼓励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同意开设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必修课,并且在开设该类型的课程中拓宽传统文化必修课的涵盖面。我国出台的众多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文件指明了高职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向和要求。
(二)高职人文教育的现实处境和状况
经过系列的梳理发现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国家层面和理论层面已经达成高度的重视,显现出国家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较高重视程度。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视国家的相关政策为形同虚设,能够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大学语文》课程根本就没有开设,更有甚者随意曲解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用校园文化活动代替人文素质教育。少数高职院校在已经开设“思政”课程的情况下,勉强开设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但是却被设成了选修课,而国家规定此类课程应试大学阶段的必修课。此种情况下,由于地方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监督职责的缺失,导致了已经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高职院校在未来的人文素质教育之路中,“大学语文”课程地位岌岌可危,时刻面临着被压缩或者被取消的境遇。经过调查发现,很多高职院校不仅将“大学语文”设置成选修课程,有的高职院校还将“应用写作”等课程代替了“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并且配备的相关师资力量较弱,目前人文素质教育在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学中面临严峻的考验,也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攻克的难题,值得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院校深刻的反思。
二、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文化课程的融合
在新的教学形式和要求下要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到人文素质教学中去,必将做好教学方法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全方位改革工作,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就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快我国传统文化和高职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步伐
高职的专业技能教学是为了增强学生未来特定职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通过高职学习期间奠定学生未来就业和择业的基础,但是从长远的发展看黄钻也技能教学并不能完成学生的终身和长远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于高职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传播中国文化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职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大学语文作为人文综合性质的课程而存在,以中华优秀经典文化为范本,具体内容可以包括先秦的《楚辞》、《诗经》到元曲、宋词和唐诗,再从唐宋八大家、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再到《世说新语》、明清四大名著和唐宋话本等。从这些传统的文化作品中感受文学大师的风采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能够提高高职阶段学生的历史责任和社会担当。为了彻底实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目标,院校可以将“大学语文”设置成生命、有请、爱情、家国、为政、史鉴、修为、理想和哲思等人文主体,每个主题可以设置八到十篇经典文选,有专业教师为学生讲解经典文选内容和思想,通过教学带领学生体会人文精神、传统美德和思想理念。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更加充分的执行国家各种《意见》和《纲领》要求。
(二) 做好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改革促进与传统优秀文化的衔接和融合
在做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培养的衔接工作中,总体上要通过克服和纠正高职人文课程存在的问题,设置科学的评价系统、改革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增配师资力量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改变传统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模式,增加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和融合,让教学过程真正变成生动形象的“传道”使命。第二,各大高职院校要做好人文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多于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要配备丰富的师资力量,具体可以从支撑晋升、培训、培养和师资引进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打造高职院校梯度结合、能力突出和业务精干的人文素质师资队伍。第三,建设科学、合理、高质量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结构,具体可以打造以“思政”、“中国文化概论”和“大学语文”三大课程版块,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作用。
三、结语
总之,只有不断的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职人文素质教学的融合,才能不断深入推进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高职人文素质教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广根.高职人文素质课程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01).
[2]张树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4).
[3]曹璐.高职院校人文素养课程融合湖湘文化的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关键词】高职教学;人文素质;传统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086-01
一、我国目前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实施的现状
一直以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目标,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高职院校一直处于重技能、轻素质的人才培养状态,甚至很多院校曲解了“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专业知识技能得到了片面的强调和重视,而关乎学生一生成长的人文素质教育则遭到了严重的失衡培养和对待。这种淡化人文素质的培养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我国新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需求,因此高职院校既要注重能力和专业技术培养,也要注重人文素质教育。
(一) 我国国家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程度
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国家一直给与了高度重视,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过家各部门针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和措施,一九九八年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一九九九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零钱零六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共同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两千零七年教育部的高教司制定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二零一四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从以上国家和国家层次的各部门出台和制定的多部重要文件来看,国家对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一直处于高度重视的状态。其中明确提出高等院校应该尽最大努力创造条件,使高校具备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程的能力。另外在已经出台的《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提出大学语文教学课程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中,应该变成普通高等学校的公共必修課程,同时认为大学语文课程是高效人文素质培养体系中不可替代和缺少的课程。在两千零七年教育部高教司制定并下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要积极鼓励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同意开设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必修课,并且在开设该类型的课程中拓宽传统文化必修课的涵盖面。我国出台的众多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文件指明了高职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向和要求。
(二)高职人文教育的现实处境和状况
经过系列的梳理发现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国家层面和理论层面已经达成高度的重视,显现出国家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较高重视程度。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视国家的相关政策为形同虚设,能够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大学语文》课程根本就没有开设,更有甚者随意曲解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用校园文化活动代替人文素质教育。少数高职院校在已经开设“思政”课程的情况下,勉强开设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但是却被设成了选修课,而国家规定此类课程应试大学阶段的必修课。此种情况下,由于地方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监督职责的缺失,导致了已经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高职院校在未来的人文素质教育之路中,“大学语文”课程地位岌岌可危,时刻面临着被压缩或者被取消的境遇。经过调查发现,很多高职院校不仅将“大学语文”设置成选修课程,有的高职院校还将“应用写作”等课程代替了“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并且配备的相关师资力量较弱,目前人文素质教育在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学中面临严峻的考验,也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攻克的难题,值得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院校深刻的反思。
二、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文化课程的融合
在新的教学形式和要求下要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到人文素质教学中去,必将做好教学方法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全方位改革工作,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就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快我国传统文化和高职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步伐
高职的专业技能教学是为了增强学生未来特定职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通过高职学习期间奠定学生未来就业和择业的基础,但是从长远的发展看黄钻也技能教学并不能完成学生的终身和长远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于高职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传播中国文化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职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大学语文作为人文综合性质的课程而存在,以中华优秀经典文化为范本,具体内容可以包括先秦的《楚辞》、《诗经》到元曲、宋词和唐诗,再从唐宋八大家、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再到《世说新语》、明清四大名著和唐宋话本等。从这些传统的文化作品中感受文学大师的风采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能够提高高职阶段学生的历史责任和社会担当。为了彻底实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目标,院校可以将“大学语文”设置成生命、有请、爱情、家国、为政、史鉴、修为、理想和哲思等人文主体,每个主题可以设置八到十篇经典文选,有专业教师为学生讲解经典文选内容和思想,通过教学带领学生体会人文精神、传统美德和思想理念。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更加充分的执行国家各种《意见》和《纲领》要求。
(二) 做好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改革促进与传统优秀文化的衔接和融合
在做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培养的衔接工作中,总体上要通过克服和纠正高职人文课程存在的问题,设置科学的评价系统、改革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增配师资力量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改变传统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模式,增加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和融合,让教学过程真正变成生动形象的“传道”使命。第二,各大高职院校要做好人文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多于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要配备丰富的师资力量,具体可以从支撑晋升、培训、培养和师资引进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打造高职院校梯度结合、能力突出和业务精干的人文素质师资队伍。第三,建设科学、合理、高质量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结构,具体可以打造以“思政”、“中国文化概论”和“大学语文”三大课程版块,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作用。
三、结语
总之,只有不断的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职人文素质教学的融合,才能不断深入推进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高职人文素质教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广根.高职人文素质课程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01).
[2]张树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4).
[3]曹璐.高职院校人文素养课程融合湖湘文化的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