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区域经济合作的回顾与展望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gfl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区域经济合作在各大洲都有各具特色、不同程度的发展。回顾一年来区域经济合作的历程,将有利于更好地预测今后的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趋势。
  
  欧洲:区域经济合作继续深化
  
  欧洲在战后率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开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的先河。经过5轮扩大,到2004年成员国从创始时的6个增加到25个,名称也变为欧洲联盟(欧盟,EU)。2007年,欧盟的区域经济合作继续深入发展: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成为欧盟的新成员国,欧盟的成员国增加到27国。12月4日,波黑与欧盟草签了《联系与稳定协定》,已经签署了这一协定的国家还有克罗地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黑山和塞尔维亚,这些国家都是未来欧盟的候选国。欧盟的扩大还在继续。2007年初,斯洛文尼亚成为第13个欧元国,欧元兑换美元的汇率一路上升,已从2006年的1欧元兑换1.2美元左右上升到2007年11月的1欧元兑换1.5美元左右。强势的欧元正在动摇美元的金融霸主地位。12月21日,有9个新成员国加入了相互开放边界、便利人员自由流通的《申根协定》,参加这一协定的欧盟国家已有24国。
  2007年欧盟一体化合作深入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12月13日欧盟峰会签署的《里斯本条约》,2004年《欧盟宪法条约》被法国和荷兰全民公决否决后的危机终于由于有了一个替代物而得到了解决。《里斯本条约》(以下称新条约)是《欧盟宪法条约》的简化版,规定了扩大后欧盟的机构和决策程序的改革,将使欧盟的决策更加透明、更加民主化。新条约还确认了12月12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通过的《欧盟基本权利宪章》对各成员国的法律具有约束力,将使欧盟的基本人权得到进一步的尊重。新条约规定欧洲议会和成员国议会对欧盟决策有更多的参与和监督权。在对外关系领域,新条约整合了欧盟以往各条约中有关对外关系的条款,有助于欧盟在对外关系各领域的一贯性和统一性,以及确立欧盟共同的外交原则和目标,设立了“欧盟理事会主席”和“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两个职位。在应对全球问题与挑战方面,新条约规定了能源政策和应对环境挑战的内容,并赋予欧盟在预防和打击跨境犯罪方面更多的职责。在对外经贸领域,新条约把外国直接投资纳入欧盟对外贸易政策的范围,规定它属于欧盟的专属管辖权,并加强了欧盟议会对外贸领域的控制权,以加强欧盟的谈判地位。在欧盟成员国完成批准程序后,新条约将于2009年开始实施。
  《里斯本条约》的签署是欧盟一体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表明欧盟一体化合作正在进一步深化:欧盟政治一体化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欧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加强欧盟的经济实力,提高欧盟作为多极世界“一极”的国际地位。
  
  非洲:基础落后,急起直追
  
  整体上说,非洲是当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地区,最贫困国家大多集中在非洲,许多非洲国家面临被经济全球化“边缘化”的厄运。非洲国家希望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改变这种状态。当前,非洲有非洲联盟(非盟)、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南共体)、东南非共同市场、东非共同体、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和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十多个重要的区域性组织或经济合作组织。虽然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非洲的地区一体化进程还不成熟,但近年来,这一进程正明显加快,非洲国家狭小而分散的市场正在逐渐走向联合,不同形式的区域市场正在以规模经济的能量推动非洲经济的发展。南共体是非洲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中实力最强,最有发展潜力的一个组织,现有14个成员国,其经济一体化的目标是:到2008年建立自由贸易区,2010年实现关税同盟,2015年建立共同市场,2016年成立中央银行并实现货币联盟,2018年实行统一货币。2007年8月17日,南共体第27届首脑会议发表了联合公报,就地区一体化进程和成员国基础设施建设等地区热点问题达成了共识。非盟作为非洲最重要的区域性组织,担负着对各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进行协调的责任。非盟在新世纪之初就提出了要用34年建立统一非洲的宏伟目标。2007年7月在加纳首都阿克拉召开的非盟第9届首脑会议上,利比亚领导人卡扎非提出,分散的非洲穷小国是没有前途的,为此,整个非洲应该建立一个“非洲合众国”。尽管大多数国家支持建立非洲合众国的设想,但在具体进度和实施方式上存在分歧。南非和尼日利亚等其他非盟国家领导人,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得较为谨慎。不过,东非共同体三国决心在小范围内先走一步。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三国总统在2007年5月20日召开的东非共同体第七次会议上,讨论了该共同体的统一进程,包括建立统一的经济和政治区域问题。三国希望在2010年合并成为拥有共同的宪法、总统和货币的统一的联邦国家。东非三国朝联邦国家的目标迈进的步伐已经开始。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共同组建的关税同盟已经在2007年1月1日正式启动,这是建立统一市场的重要步骤。这三国人口总数接近1亿,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00亿美元。卢旺达和布隆迪已经提出加入该组织的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非洲在殖民主义时期遗留下来的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现代制造业的痼疾至今没有得到治愈,非洲国家大多只能出口矿产品和其他原材料。多数非洲区域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远小于与主要贸易伙伴欧盟、日本、美国和中国的贸易额。非洲国家与这些主要贸易伙伴的跨区域经济合作近年来有加速发展的趋势。
  2007年以非洲为一方的南南、南北跨区域合作的升温表明,世界加大了对非洲的关注,也表明,经济基础落后的非洲,正在奋起直追经济全球化的大潮。
  
  美洲:合纵与连横的博弈
  
  2007年,美洲的区域经济合作在继续进行一场现代版的合纵与连横的博弈。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就提出了建立囊括南北美洲除了古巴以外34国的美洲自由贸易区计划,其意图是以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继续使南美洲成为自己的“后院”,确保美洲成为美国称霸全球的基地。但是,美国的计划一直受到拉美国家的抵制。于是,美国调整了政策,采取了各个击破、逐步南进的策略。2007年2月14日,多米尼加政府声明该国没有义务为了执行与美国和中美洲签署的自由贸易条约接受补充的条件。而另一个协定签字国哥斯达黎加,则成立了“全国支持反对自由贸易条约阵线”,号召维护国家主权,反对与美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可以预见,美国的各个击破、逐步南进的策略,实施起来决不会一帆风顺。
  拉美国家采取了加快联合,提升对美国集体谈判力量的策略:其一,由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组成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拉美3/4的南方共同市场不断吸收新的成员。继2006年吸收了拉美石油大国委内瑞拉为新成员国后,2007年1月又表示欢迎玻利维亚的加入申请。其二,委内瑞拉和古巴在2005年发起“玻利瓦尔美洲”倡议,呼吁建立一个横跨整个拉美的自由贸易区,终结美国 在拉美地区的经济垄断地位。委内瑞拉、古巴和玻利维亚在2006年4月签署了三国经济一体化协议。2007年1月,尼加拉瓜也参加了这一协议。其三,拉美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之间的合作、联合、融合正在不断加强。例如,“玻利瓦尔美洲”倡议的成员国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相继加入南方共同市场;有委内瑞拉参加的安第斯共同体和南方共同市场决定联合成一个自由贸易区。其四,委内瑞拉以“石油亲情牌”为手段,通过实施“加勒比石油计划”,向加勒比地区国家提供廉价石油,以“石油亲情牌”为手段,联合加勒比地区的国家,抗衡美国的美洲自由贸易区计划。
  2007年美洲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表明,美国的经济霸权主义行不通,南北美洲大多数国家人民的意愿才是美洲区域经济合作的真正主导力量。
  
  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南热北冷状态有待改变
  
  2007年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亮点,是西亚地区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以下称海合会)首脑会议于12月4日宣布,海合会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共同市场,还将致力于在2010年发行统一货币。海湾六国积累了大量石油收入,近年来,纷纷利用积累的巨额石油收入,建立了主权财富基金,在世界各地投资。海合会的经济一体化目标如果能够实现,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格局必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南亚次大陆,印度主导的南亚自由贸易联盟由于印巴之间尚缺乏必要的互信,仍然没有什么起色,印度对与东盟的经济合作非常感兴趣。
  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真正热点在东亚。以东盟为核心的东亚自由贸易合作正在不断升温,方兴未艾,呈现了“南热”的特点。跨入新世纪以后,东亚的区域自由贸易合作不断升温,各种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安排令人目不暇接。东亚地区率先开展自由贸易合作的是东盟,2007年11月20日,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东盟宪章》,决定把原定在2020年建成的东盟共同体提前在2015年实现。《东亚宪章》试图借鉴欧盟的经验,使东盟的经济一体化合作能够步入机制化的轨道。不过与欧盟的经济一体化相比,东盟经济一体化合作的相关法规还显得过于单薄,对于缩小东盟成员国问的巨大经济发展差距,东盟尚缺乏必要的法规和相应的足够的财力支持。
  同时可以发现,中、日、韩三个经济大国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至今停留在官方表态和民间可行性研究的阶段,呈现了“北冷”的特点。尽管地缘政治博弈使中日韩三国公推东盟来主导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东盟也具备主导这一合作的号召力和倡议能力,但是东盟的经济总量只与韩国相当,只相当于中国的1/3左右、日本的1/5左右,在10 3的13国经济总量中,东盟只占1/10左右。这就使东盟缺乏实施各种经济倡议的能力。因此,东盟需要东亚北方国家的帮助。但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呈现南热北冷的不正常状态,妨碍了整个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的正常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第一,日韩之间,特别是中日之间还缺乏政治互信,其根本原因是日本政界,尤其是执政党不能正确对待日本的侵略历史,这不能不引起中国、韩国和过去被日本侵略过的东亚国家人民的反感。中日之间缺乏政治互信的另一个原因,是日本的一些政治家仍具有冷战思维,企图在国际上孤立、遏制中国,消除这种影响,需要日本社会各界作出艰苦的努力。第二,是因为东亚还普遍存在防范中国的心理。第三,是由于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存在巨大差别,尚未形成牢固的“东亚认同”价值观。
  2007年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新进展,是应对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的议题成了东亚系列峰会(东盟峰会、10 3峰会、中国东盟领导人峰会、中日韩领导人峰会等)以及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的主要议题。这表明,迎接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正在成为东亚和亚太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凝聚力和推动力。
  
  对未来区域经济合作的几点展望
  
  2007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在各大洲有不同的特点,为展望未来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第一,区域经济合作的健康发展,需要形成本地区的区域认同感,这是合作成员之间建立政治互信的必要条件。欧盟在第5轮扩大以前的经济合作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当时15个成员国之间存在较强的“欧洲认同”感。欧盟扩大为25国乃至27国之后,之所以出现《欧盟宪法》危机,原因之一就是大量新成员国的涌入,冲淡了这种欧洲认同感,导致一些成员国强调自己的民族、国家利益,拒绝为了欧盟的整体利益作出必要的妥协。今后,《里斯本条约》还面临着成员国批准程序的考验,以及如何处理新老成员国关系、民族国家利益和欧盟整体利益关系等的考验。要应对这些考验,欧盟需要继续加强在27个成员国的4.5亿公民中培育欧洲认同感。在东亚这个由20亿人口组成的多样化世界中,要形成“东亚认同”远比欧盟困难。但是,这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健康发展绕不过的功课。中国提出的开放兼容、合作共赢和共建和谐东亚的新理念,应该成为东亚认同的核心价值观。
  第二。区域经济合作应该处理好富国和穷国的关系,实现大帮小、富帮穷。实现合作共赢,才能得到所有合作成员国人民的欢迎和支持。如果世界各国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并采取切实的行动,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必将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非洲的区域经济合作必将得到强大的推动力。
  第三,区域经济合作需要摒弃经济霸权主义、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贯彻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共同建设和谐世界的国际关系新理念。这一点对美洲的区域经济合作能否成功特别重要。对拉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抵制美国的经济霸权主义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注意策略。对于美国来说,应该很好地反省自己的强权政治。美国《新闻周刊》的一篇文章指出:“这种行为的本质是恐惧。美国人害怕自己周围出现的这个新世界。只要这种恐惧感弥漫美国政治,它必定也在国外产生非常类似的结果。华盛顿真正的任务是与这种不理性的情绪作斗争。”美国如果能够理性地接受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接受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现实,采取切实的行动贯彻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国际关系新理念,学会在争取自己利益的同时也照顾其他国家的利益关切,那么,美国与拉美国家才能建立起平等、互信、互利的和谐关系,造福于南北美洲所有人民的美洲自由贸易区才有可能实现。
  第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如果数量过多、如果实行了对第三方国家的排斥政策,也会造成国际贸易秩序的混乱和五花八门的区域合作组织法规引起企业交易成本的上升。因此,各大洲为数众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将会出现融合、合并的趋势。这一点,在拉美已经有了很明显的表现。
其他文献
编者按:  当今竞争激烈的国际战略格局中,主要大国纵横捭阖。本刊特择取其中主要几组三角关系进行深入割析,以飨读者。  进入21世纪,中美欧关系不断演变,互动频繁,推动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随着中国崛起并日益成为重大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者,一个中美欧各执一边的新战略三角正逐步形成,三边的平衡性有所增强。中美欧三角是国际格局中最复杂、最重要的战略三角,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较长时期全球格局走势。    美
嘉黎县人民政府曾经从仁郭迁至达玛村,走茶马古道,一次性搬迁也没用多少时间。图为达玛老县城遗址。(马庆可 / 供图)第一次搬迁  为了了解当时仁郭老县城的有关情况,在嘉黎镇当过三年党委书记的现任县人大副主任罗杰同志热心地带领下,笔者采访了现年73岁的嘉黎乡老乡长仁青平措。仁青平措说,县城设在仁郭时没有公路,人员进出走茶马古道。四川到拉萨的茶马古道,有32个驿站,仁郭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驿站。如果上面来了
欧珠啦的脸贴在车窗边,中午阳光打在头顶,灰色藏帽下面,脸色有些黑,神情凝重,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什么。他冲着藏族司机丹培次仁嘟囔了一串藏语,目光直射过来,脸隐匿在阴影中,布满血丝的眼珠格外分明。“我就是科迦村的生意人,欢迎来到科边迦村。”  这位自诩“生意人”的欧珠,其实是普兰县科迦村书记。从县城驱车18公里左右,就来到这个四周被喜马拉雅山脉雪山环绕的千年古村。8月的青稞已经抽穗,金黄的油菜花点缀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领导的驻阿联军和阿富汗政府军集中1.1万多人,发动了自2001年以来对塔利班最大规模的军事围剿。驻阿美军战地指挥官弗里克利少将说,此次行动联军和阿富汗政府军将直捣阿南部坎大哈省、赫尔曼德省、查布尔省和乌鲁兹干省的塔利班聚集地,重点清剿塔利班“精英旅”,堪称本·拉登“近卫军”—“基地”第55旅。那么,“基地”第55旅为何会吸引美军特别关注呢?    特殊的发展轨迹    55旅的发
即将来临的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90周年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建部60周年。在这重要时刻,回顾我党90年来汹涌澎湃的战斗历程和丰富多彩的历史经验,总结党的对外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对振奋革命精神,全身心地投入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更好更快地开创美好未来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  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成功的法宝    1、坚持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发展道路  中国共
党的十七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的对外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配合国家总体外交,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国际影响力,做出了新贡献。回顾既往,总结规律,对于进一步拓展党的对外工作,意义重大。  一  党的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
应缅甸联邦巩固与发展党、纳米比亚人组党、约旦政府和爱尔兰众议长巴雷特的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于5月13—27日访问了上述四国。代表团主要陪同人员包括中联部副部长李进军,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肇雄,中共大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万才等。  四个往访国在各自所在地区事务中都发挥着积极重要作用,普遍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在国际政治经
雪山上的黑水经年流淌;  草原上的大风四季吹响;  藏北草原上的精灵们,散落在大地四方;  遥远的藏北,因为你们的存在不再荒凉!  “西藏向西,才是真正的西藏”总有人这样告诉我。这句话在我心里已经生根发芽很久了。不论是走在前往阿里的南线还是大北线,车窗外最纯粹的大自然总是一遍又一遍洗涤着我们的眼睛!申扎县和尼玛县都处于前往阿里的大北线上,这条游人很少涉及的线路,是户外驴友以及摄影爱好者们的天堂,也
1974年庇隆夫人当选为阿根廷总统,使得拉美地区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女总统的诞生地,从此揭开了拉美女总统的政治篇章。算上2010年10月31日当选的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拉美政坛先后出现过1 位女总统。本文刘现任三位女总统作一一介绍。     最时尚的女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     在英国《卫报》的全球“最具时尚感”领导人榜单中,她排名前十位,美国《时代》周刊称她是“21世纪的庇隆夫人”,她
201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缔结《睦邻友好合作条约》10周年,本刊特别约请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S.S.拉佐夫先生撰写文章,以飨读者。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是一份极为重要的文件,该文件为21世纪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签署该条约时起已经过去了10年——条约有效期限的一半。这是一条非常自然的时间分界线,它能够让我们回顾我们曾做过的一切,做一个阶段小结,并为未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