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式学习方式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其作用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种学习方式做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
  中国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11 -01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和兴趣
  首先,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运用新颖的导课艺术创设出与教材相适应的情境气氛,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起求知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我在教授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时,先让学生背诵熟悉的《钱塘湖春行》一诗。学生背完后,我紧接着说:“你们背诵的诗简直把我带入了美丽诱人的西子湖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论雷峰塔的倒掉》,其中的雷峰塔是西湖的十大风景之一,在西湖的前面。它在1924年9月倒掉了,鲁迅先生借此写文章来谈论有关的看法。”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导入主动阅读、探究寻觅的良好氛围中。
  其次,课中设置情境,帮助学生主动探究。中学课本中大多是些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但有的因年代久远、跨越国度等原因,使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真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而这往往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有所突破,学生就无法真正理解课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尽快获得情感体验。在中学语文《变色龙》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奥楚蔑洛夫最基本的性格特征是什么?从教材分析看,他处理狗咬人这个“案子”的依据是什么?在光天化日之下,主人公出尔反尔、变来变去其原因是什么?围绕“狗咬人”一案,主人公作了六次判断五次变色,如此多变说明了什么?文章的结尾是狗走了,后面跟着的是谁?这样结尾有什么含义?五个问题的提出,富有阶梯性,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点燃了他们探究思维的火花,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潜力,使学生领会到小说主题的实质。
  最后,课终创设情境,把教学推向高潮。《愚公移山》是古代名篇。我让学生在读读、背背、感知大意、翻译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其内容提出下面这样一个问题:你是怎样看待愚公的?以此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同学们明确了愚公的做法在今天看来未必可取,但他认准目标,坚定不移的精神是感人的,也是任何时代不能丢弃的。最后播放《愚公移山》MTV片段,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声,雄壮的画面,使学生们仿佛置身于远古的时代,真切感受到愚公移山的坚定信心,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样既探究了古代名篇的主题,又使之富有现代气息。
   二、联系文章外相关的材料进行探究
  首先,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探究。比如我们在学习邓小平《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一文时,就应该让学生知道,这篇文章是在我国“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的背景下写作的。邓小平同志及时而敏锐地发现有些人对“为人民服务”等“庄严的革命口号”进行“批判”,并还“得到我们队伍中一些人的同情和支持”,于是从党性和革命性的原则出发,提出了要“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的问题。可见,邓小平同志时刻注意“两个文明”一起抓,具有非凡的洞察力和指引驾驭全局的才能。
  其次,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进行探究。例如在学习《挺进报》这篇课文时,在引导学生着重分析人物的思想、行动所体现的崇高革命精神的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珍惜现在的美好学习时光,勤奋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将来为祖国的更加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联系作家的其他作品或其他作家的同类作品进行探究。前者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一个作家所写作品的主题、题材和风格特点,后者可以通过比较,更好的把握一个作家的特点或作品的特殊意义。供比较的不同作家的作品要具有某些相似之处,便于同中见异,更好的了解一个作家。
  三、根据文章本身的文句、立意和表现手法进行探究
   首先,注意探究文章字句的内容和这样遣词造句的原因。例如在学习臧克家的诗《有的人》开头一节时,就应该引导学生探究一下:为什么死了的还会活着,活着的又是已经死了呢?那是哪两种人?思考的结果,才知道前一分句的“活”是肉体之活,“死”是指精神之死,指的是行尸走肉的反动分子。后一分句的“死”是肉体之死,“活”是精神上的“活”,指的是像鲁迅那样的千百万革命者。
  其次,注意探究文章的深刻立意,切实把握作品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学习鲁迅的小说“故乡”时,我们既要把握住小说所表现的旧中国农村衰败、萧条和日趋破产的情景,又要仔细探究作品是否还有更深的立意。
  
  第三,注意探究作品的表现形式的特点。例如,学习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很多学生也能举例说明对比手法的运用对于表现警官奥楚蔑洛夫形象的意义。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还应带领学生认真探究小说在对比手法运用上有哪些具体特点。通过探究,让学生看到小说不是就两件事进行对比,而是就同一件事的态度进行对比;不是一次对比,而是连续频繁的对比;不是机械刻板的对比,而是随着情节发展的令人忍俊不禁的对比等等。从而就充分暴露“变色龙”趋炎附势、狡诈多变的奴才本性。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就初中语文活动课程从活动课程的特点和意义两个方面谈了作者的一些看法。关键词:活动课程;“活”而“动”;教材  中国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0 -01     从1993年秋季开始,我省初中采用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教材所编入的“语文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通过近几年的辛勤执教,对这一“活
摘 要:本文探讨了由于非智力因素导致考试失分的几种常见现象,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克服;非智力因素;失分;规范化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44 -01     一、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是指体现人智慧水平的心理因素,它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非智力因素是指对智慧活动起发动、维持、强化、定向、引导、调节等心理因素
烏篷船
摘 要:新课改推进的第二阶段任务是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最终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本文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关键词:新课改;学习方式;转变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3 -01     我市新课程改革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用新课改
教师讲课也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一种双向交流与沟通过程,它由两个基本阶段组成,传递阶段和反馈阶段。传递阶段,老师将要传授的知识,通过有声的语言或手段等信息符号,传递给学生。反馈阶段,学生得到了这些有声语言等信息后,进行理解、判断,形成自己的见解,通过某种方式,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反映给教师,即反向传递。如果反馈成功,那就意味着这一次传递的结束和下一次传递的开始.要使授课顺利进行,师生就必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注释】  1.馨:清香。  2.澄:清澈。  3.映:照。  4.容:容貌。  5.止:举止。  【译文】  让自己的德行像兰草那样清香,像松柏那样茂盛,像大河那样不停地流淌;像碧绿的潭水那样清澄照人。行为举止要庄重;言辞要从容镇定。  【小故事】  公孙仪是春秋时鲁国的宰相,为官清正廉洁,公私分明。   公孙仪特别喜欢吃
摘 要:语文教育就是审美创造的过程,要引导学生感受教材中的人文美,通过朗读品味、想象创造、巧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欣赏美;审美情趣   中国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94 -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
摘 要: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很不如意。因此,如何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措施  中国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6 -01      新课程改革强调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要联系现实生活、教学和学生实际,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探究活动,在
兵法要领三  故兵贵胜,不贵久。  【注释】  1.兵:用兵作战。  2.胜:战胜,这里指快速取胜。  3.久:持久,这里指作战时间长。  【译文】  所以领兵打仗贵在快速取胜,而不在于久战。  【小故事】  速战速决  唐朝时,盘踞在江陵的萧铣谋反。他派水师沿长江而上,企图攻取峡州和巴蜀,结果被唐军击退。萧铣的水师被击败后,便驻扎在荆门,寻找战机。为了消除后患,唐高祖派大将李靖协助赵郡王李孝恭擒
摘 要:通过领悟前人范例、留心生活细节、体验生活细节等途径,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捕捉细节的敏锐度,从而抓住生活的本质,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细节描写;领悟;体验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27 -02     运用细节描写,能以小写大,见微知著,画龙点睛,给自己的文章添色生辉。它可以烘托环境、突出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