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教学为我们的语文课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知识面,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
[关键词]:多媒体 积极作用 负面影响
近几年来,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得直观、生动。
一、多媒体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如情景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
我在上《詹天佑》这一课时,采用了悬念引入的方法。屏幕先出现以“人”字形线路为主背景的京张铁路的幻灯片,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铁路吗?知道它是怎样修建的吗?这段铁路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吗?同学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这样的情景和提问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想马上知道事情的全部过程的学习动机,为学好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又如,我在教《月光曲》这一课时,采用了音乐引入的方法。先用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随着音乐旋律的跳动,屏幕上出现了茫茫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放完音乐,我赶紧问学生:“这首曲子好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是谁创作的呢?”“贝多芬。”曲子的旋律与刚才画面上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呢?作者贝多芬先生又是怎样把它创作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这样的情景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
二、運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重点、难点的地方,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那么,此时最好的方法是借助于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是至关重要。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
如《北方的小镇》这一课,识词学句的教学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运用多媒体教学,让识词学句紧扣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文章描绘了北方乡村初冬早晨的景色。作者以准确优美的文笔描写雾气逐渐消失,景物由模糊变得清晰的动态过程也是文章的重点。这样一幅动态的优美自然画面。理解课文和展开思维想象这是教学的难点。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的光盘形象的影像,先出现雾中的景象,让学生观看景物,然后突出“望不见”、“看不清”的词语;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雾中的景物像什么?找出“像隔了一层纱”一句,利用鼠标的功能,屏幕的一半出现一块纱巾,另一面是雾景,相互对比,这样形象的对比,学生很快就理解句子的意思;接着又展示晨雾渐渐消失,景物慢慢变清晰的情景。让在学生眼看屏幕犹如亲临其景,再通过阅读的环节,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使学生明白不同地方有不同气候和不同的自然现象景观。
三、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加我们课堂的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短短的课堂40分钟,既要师生互动,又要讲练结合,传统的教学难以达到,而多媒体就能有效地检查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课堂的训练量,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利用多媒体介绍时代背景,感受当时的时代氛围。多媒体还可以复制存储,方便学生课下练习使用。
我在讲授《各具特色的民居》这课时,文章介绍了傣族和客家族的居所这两种,学生们的兴趣很高,在备课时,我预料到了这一点,于是上网搜集了许多有关的图片,制成了幻灯片,等到作为课堂延伸,进行展示的时候,学生们的学习氛围到了高潮,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静静地欣赏其他各民族的居所,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我很欣慰。
当然,任何一种事物的出现,都具有两面性,既有利也有弊,多媒体教学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活力,不容置疑,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给我们的教学也带来了一点小小的负面影响。记得有一次,我们讲校级公开课,我和另一位老师都讲《草原》这课,我在初读课文后,放了一段有关草原的录像。然后让学生说看到了什么,而另一位老师则是利用自己语言的魅力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畅谈自己看到了什么。我的学生说来说去,也脱离不了画面的影响,而另一位老师的学生回答则五花八门,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从这个层面说,多媒体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宽读和深度。
我个人认为,如果合理利用多媒体,它就是我们课堂的小助手;如果滥用它,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在我们享受多媒体教学的便利时,要牢记,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多媒体,扬长避短,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异彩纷呈,充分展示它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多媒体 积极作用 负面影响
近几年来,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得直观、生动。
一、多媒体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如情景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
我在上《詹天佑》这一课时,采用了悬念引入的方法。屏幕先出现以“人”字形线路为主背景的京张铁路的幻灯片,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铁路吗?知道它是怎样修建的吗?这段铁路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吗?同学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这样的情景和提问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想马上知道事情的全部过程的学习动机,为学好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又如,我在教《月光曲》这一课时,采用了音乐引入的方法。先用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随着音乐旋律的跳动,屏幕上出现了茫茫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放完音乐,我赶紧问学生:“这首曲子好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是谁创作的呢?”“贝多芬。”曲子的旋律与刚才画面上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呢?作者贝多芬先生又是怎样把它创作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这样的情景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
二、運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重点、难点的地方,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那么,此时最好的方法是借助于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是至关重要。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
如《北方的小镇》这一课,识词学句的教学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运用多媒体教学,让识词学句紧扣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文章描绘了北方乡村初冬早晨的景色。作者以准确优美的文笔描写雾气逐渐消失,景物由模糊变得清晰的动态过程也是文章的重点。这样一幅动态的优美自然画面。理解课文和展开思维想象这是教学的难点。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的光盘形象的影像,先出现雾中的景象,让学生观看景物,然后突出“望不见”、“看不清”的词语;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雾中的景物像什么?找出“像隔了一层纱”一句,利用鼠标的功能,屏幕的一半出现一块纱巾,另一面是雾景,相互对比,这样形象的对比,学生很快就理解句子的意思;接着又展示晨雾渐渐消失,景物慢慢变清晰的情景。让在学生眼看屏幕犹如亲临其景,再通过阅读的环节,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使学生明白不同地方有不同气候和不同的自然现象景观。
三、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加我们课堂的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短短的课堂40分钟,既要师生互动,又要讲练结合,传统的教学难以达到,而多媒体就能有效地检查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课堂的训练量,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利用多媒体介绍时代背景,感受当时的时代氛围。多媒体还可以复制存储,方便学生课下练习使用。
我在讲授《各具特色的民居》这课时,文章介绍了傣族和客家族的居所这两种,学生们的兴趣很高,在备课时,我预料到了这一点,于是上网搜集了许多有关的图片,制成了幻灯片,等到作为课堂延伸,进行展示的时候,学生们的学习氛围到了高潮,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静静地欣赏其他各民族的居所,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我很欣慰。
当然,任何一种事物的出现,都具有两面性,既有利也有弊,多媒体教学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活力,不容置疑,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给我们的教学也带来了一点小小的负面影响。记得有一次,我们讲校级公开课,我和另一位老师都讲《草原》这课,我在初读课文后,放了一段有关草原的录像。然后让学生说看到了什么,而另一位老师则是利用自己语言的魅力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畅谈自己看到了什么。我的学生说来说去,也脱离不了画面的影响,而另一位老师的学生回答则五花八门,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从这个层面说,多媒体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宽读和深度。
我个人认为,如果合理利用多媒体,它就是我们课堂的小助手;如果滥用它,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在我们享受多媒体教学的便利时,要牢记,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多媒体,扬长避短,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异彩纷呈,充分展示它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