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并不只是为了通过比较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区分出异同,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较,揭示历史事件、历史本质特征,挖掘历史表象中蕴藏的规律,探寻历史发展的趋势,这就是我们比较的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了初中历史比较教学的特点。
关键词:初中历史;比较教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87-1
一、相近性
相近性指历史事件与历史事件比较,历史人物和历史人物比较,同一时期性质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也可以做比较,这就是相近性。通过比较,才能进一步认识这些事物与现象的普遍性(共性)下的特殊性(个性)或特殊性(个性)中的普遍性(共性)。
如亚、非、拉许多国家,有的成为殖民地,有的成为半殖民地,情况相差甚远,这是特殊性(个性)。但它们独立的途径却有相通之处,如一般都建立了广泛的联合阵线,武装斗争等等,这是普遍性(共性)。反过来如19世纪下半期,亚洲的封建国家如中国、日本、朝鲜、印度等,都遭受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这是共性(相近性)。但面对列强的侵略,各国做出了不同的反应,采取了不同的措施,相应就出现不同的结果。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成为亚洲强国;朝鲜和印度分别沦为日本和英国的殖民地。这是它们的个性特征,其结果是由于各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和国情不同而决定的。
通过这样的比较,既体现了同一事件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发展差异,又集中了学生对发生在同一阶段历史事件的看法,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强化了学生的理解。
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也可以进行比较,这对认识历史时间或历史现象的变化特征和发展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历史地图,比较法兰西第一帝国强盛时期的欧洲和1815年的欧洲,我们看到了不同时期法国疆域和势力范围不同,呈现了法国这两个时期在欧洲所处的地位。这两个时期欧洲政治版图的变化也反映了欧洲当时的政治格局。
二、针对性
进行比较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必须有对应的比较点,即比较项。如对中国历史上两次典型的资产阶级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进行比较。从运动存在的背景、领导的阶级、革命纲领、斗争方式,历史意义及其失败原因、经验教训进行全面比较。
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先后代表近代社会进步潮流的两次资产阶级运动,虽然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强和政治革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整个社会的进步,但是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出路,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造成这种相同结局的原因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客观上的敌强我弱,主观上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软弱性。这样的比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提高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不具备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条件,中国人民的唯一选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三、侧重性
历史比较是多方位、多层次的,但并不是不择要领,而是要有侧重点地进行比较。如将林则徐、魏源的思想与洋务派李鸿章等人的思想进行比较,主要比较项包括背景、时间、目的、主张、影响及阶级属性。而这些比项中的重中之重则应是对根本目的、核心主张的比较。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都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達到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目的,都屬于地主阶级的思想,不同之处则是: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意思是说学习外国的长处,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里的某些人物开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这种思想旨在启迪人们放眼看世界;而洋务派的主张是“师夷长技以自强”,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发展近代工业企业和军事等。都是“师夷长技”,但目的、主张等方面是有区别的。就拿“师夷长技”方面而论,我们可以看到洋务派比林则徐、魏源向前迈进了一步,洋务派更加务实,而且在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一定成就。虽然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中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重点项类比、学生在学习中能分清主次,容易透过现象掌握本质,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培养了学生的比较能力。否则,对事物的评价就会失去侧重点,走向片面,失去科学性和准确性,也谈不上培养了学生的比较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比较教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87-1
一、相近性
相近性指历史事件与历史事件比较,历史人物和历史人物比较,同一时期性质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也可以做比较,这就是相近性。通过比较,才能进一步认识这些事物与现象的普遍性(共性)下的特殊性(个性)或特殊性(个性)中的普遍性(共性)。
如亚、非、拉许多国家,有的成为殖民地,有的成为半殖民地,情况相差甚远,这是特殊性(个性)。但它们独立的途径却有相通之处,如一般都建立了广泛的联合阵线,武装斗争等等,这是普遍性(共性)。反过来如19世纪下半期,亚洲的封建国家如中国、日本、朝鲜、印度等,都遭受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这是共性(相近性)。但面对列强的侵略,各国做出了不同的反应,采取了不同的措施,相应就出现不同的结果。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成为亚洲强国;朝鲜和印度分别沦为日本和英国的殖民地。这是它们的个性特征,其结果是由于各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和国情不同而决定的。
通过这样的比较,既体现了同一事件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发展差异,又集中了学生对发生在同一阶段历史事件的看法,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强化了学生的理解。
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也可以进行比较,这对认识历史时间或历史现象的变化特征和发展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历史地图,比较法兰西第一帝国强盛时期的欧洲和1815年的欧洲,我们看到了不同时期法国疆域和势力范围不同,呈现了法国这两个时期在欧洲所处的地位。这两个时期欧洲政治版图的变化也反映了欧洲当时的政治格局。
二、针对性
进行比较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必须有对应的比较点,即比较项。如对中国历史上两次典型的资产阶级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进行比较。从运动存在的背景、领导的阶级、革命纲领、斗争方式,历史意义及其失败原因、经验教训进行全面比较。
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先后代表近代社会进步潮流的两次资产阶级运动,虽然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强和政治革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整个社会的进步,但是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出路,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造成这种相同结局的原因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客观上的敌强我弱,主观上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软弱性。这样的比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提高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不具备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条件,中国人民的唯一选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三、侧重性
历史比较是多方位、多层次的,但并不是不择要领,而是要有侧重点地进行比较。如将林则徐、魏源的思想与洋务派李鸿章等人的思想进行比较,主要比较项包括背景、时间、目的、主张、影响及阶级属性。而这些比项中的重中之重则应是对根本目的、核心主张的比较。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都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達到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目的,都屬于地主阶级的思想,不同之处则是: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意思是说学习外国的长处,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里的某些人物开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这种思想旨在启迪人们放眼看世界;而洋务派的主张是“师夷长技以自强”,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发展近代工业企业和军事等。都是“师夷长技”,但目的、主张等方面是有区别的。就拿“师夷长技”方面而论,我们可以看到洋务派比林则徐、魏源向前迈进了一步,洋务派更加务实,而且在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一定成就。虽然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中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重点项类比、学生在学习中能分清主次,容易透过现象掌握本质,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培养了学生的比较能力。否则,对事物的评价就会失去侧重点,走向片面,失去科学性和准确性,也谈不上培养了学生的比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