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本质是一种问题解决的能力,是一种学习结果。它由写作内容知识(属写作陈述性知识)、写作技能(写作程序性知识)和写作策略性知识等三类知识构成。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实质上就是这三类知识学习和迁移的结果。运用知识分类理论指导作文教学,可以扎实训练学生的写作基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下面就以知识分类论与教学论来分析人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习作教材,并提出教学建议。
一、以知识分类论分析六上习作教学内容
二、以知识分类论教学论指导六上习作教学
(一)写作内容(陈述性知识)教学
1.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与学生的作文关系最密切的图式种类,有自然范畴图式,事件图式,人物角色图式和场景图式。这几种图式的实例皆来自社会生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可以很好地积累写作素材。像表现对大自然的感受,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写有关小伙伴等习作,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写作素材都可以来自平时的积累。
2.教好课文和口语交际
新的教材,由于是按专题编排,课文内容、口语交际话题和习作内容范围,有着很大的一致性。教好课文和口语交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习作内容的主题图式。比如六上册第一单元的专题是“感受自然”,课文《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多角度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感受;口语交际和习作交际体现同一话题——“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的一员”。教好课文和口语交际,可以直接和间接积累对大自然的感受,升华审美体验,有利写好本次习作。
3.课外阅读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一是直接来自生活,二是间接来自阅读。扩大阅读面,可以丰富学生写作内容的认知图式,丰富写作素材的积累。要把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比如学习了第二单元有关“祖国在我心中”的课文,可以介绍烈士名人是怎么热爱祖国的,也可以介绍表现爱国的诗文给学生阅读,学生在写“祖国在我心中”的讲演稿时,就不会产生没有多少材料可选的困扰。
4.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写作内容的范围
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中开宗明义指出:“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而教学。”习作指导前,老师要知道学生生活积累了什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写作内容的范围。学生有生活积累,在老师的指导下,就能顺利地把知识提取出来,而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5.对教材规定的而学生却缺乏生活积累的写作内容,要帮助学生弥补生活知识的空缺
虽然对写作内容的确定,前提是要学生熟悉的,但是不能过分迁就学生,因为只有把写作知识运用到各种生活情境中,学生才有可能把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技巧和写作策略。因此,对教材规定的而学生却缺乏生活积累的写作内容,要帮助学生弥补。本册八次习作,第四次、第六次、第八次,学生可能存在缺乏生活积累的问题,必须在写作前帮助弥补。
第四次习作有漫画习作的内容,“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学生平时对漫画接触比较少,对怎样理解漫画,没有多少基础。课前的几周,就可引导学生多阅读漫画,想象漫画的内容,想想漫画给自己什么启发。第六次习作要求写诗歌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总结。“诗歌”专题的综合性学习,必须有学生的自主的学习活动,而不能只有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把教材提供的材料教一遍。学生对诗歌综合性学习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写活动总结也才会有内容可写。第八次习作,要求“写一写你学习某种艺术过程发生的故事和感受,也可以写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参加一次艺术欣赏活动”。这是本册习作难度较大的一次习作,要求表达的是艺术感受,没有艺术感受的发生,哪来的表达?马克思曾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艺术感受的发生,来自艺术修养。艺术修养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学好本次习作,开学初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接触一种器乐,如二胡、笛子、小提琴,或一种画种,如水彩画、国画、泥塑等;有意识引导学生欣赏一首歌和一幅画,把看画听歌的感受说出来。有了艺术感受的积累,学生才能有话可写。
(二)写作技能(程序性知识)教学
写作程序性知识涉及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方面内容,应把指导重点放在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运用技能上。
1.在“我的发现”、“交流平台”的教学中学习写作陈述性知识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程序性知识的前身是陈述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习的程序性知识就是它的陈述性形式,它是可以言传的,是在书本中发现的知识。在“交流平台”所安排的程序性知识就是它的陈述性形式。本册《回顾·拓展》1、3、8“交流平台”安排的写作知识都和该次习作要学习的写作知识相适应,把“交流平台”要交流的知识,通过交流,从感性到理性,提高对写作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迁移到习作中。对每次习作要运用的程序性知识,“交流平台”又没有的内容,就要做适当安排(如何适当安排,请见第一部分图表)。
2.通过小练笔,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六上安排了三次小练笔,和该单元习作教学相一致的只有第一单元的“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要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还有一次是第三单元的《续写〈穷人〉》,是根据结尾续写;第五单元习作是根据开头续写,第二单元的小练笔可以迁移到这单元的习作。对每次习作要学习的程序性知识,教材没有安排小练笔的,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掌握,应该适当补充。比如,第三单元“表现人们的相互关爱”,要求运用环境描写,写作前可安排小练笔,比如风雨的描写,对烈日的描写等,或车站、集市等公共场所的描写等。
(三)写作策略(策略性知识)教学
写作策略性知识是有关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和修改文章的方法与规则,它不是一般意义的作文方法,而是选择与使用作文方法的方式与技巧。比如,直接抒发情感、叙事中表达情感、在环境描写中表达情感等写作方法都属于怎么表达思想感情这一程序性知识,但怎样根据不同语境灵活运用上述知识,那是策略性知识。
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必须以学习构成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概念和规则为出发点,以灵活运用有关概念和规则为落脚点。在进行写作策略性知识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规则条件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例文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和运用有关规则。
1.阅读教学中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渗透
新课标十分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教科书中,学习表达方法的提示与要求随处可见,比如,第一单元《草虫的村落》,“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说一说你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又如,第五单元的《少年闰土》,“和同学交流:鲁迅笔下的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求学习的表达方式都是该单元的习作要学习运用的表达方法。
2.习作指导课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教学
首先是课前的备课,一是确定每次习作所要学习的写作策略性知识是什么,以此作为该次习作教学的目标;二是围绕写作策略性知识,广泛搜集,精心审视相应的例文。比如,第八单元习作《记一次艺术感受》,艺术感受的表达,是本次要学习的程序性知识,围绕艺术表达的学习这一目标,精选例文时要考虑到艺术的主要方面和学生可接受程度,因此,《我喜欢的一首歌》《我喜欢的一幅画》《看画展》《我学吹笛子》均可作为例文。
其次是课堂指导,要按照“规—例—练”的模式展开。如上例《记一次艺术感受》,可从课文《月光曲》盲姑娘听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所引发的想象理解什么是艺术感受;再通过例文的学习,理解有学习艺术如音乐、画画过程中的艺术感受,也有欣赏艺术如听音乐会、看画展、看画展所产生的艺术感受,以及怎么表达对不同艺术种类所产生的艺术感受;然后引导学生练习怎么表达艺术感受。
总是,以知识分类论及教学论来指导习作教学,可以扎实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自由表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就以知识分类论与教学论来分析人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习作教材,并提出教学建议。
一、以知识分类论分析六上习作教学内容
二、以知识分类论教学论指导六上习作教学
(一)写作内容(陈述性知识)教学
1.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与学生的作文关系最密切的图式种类,有自然范畴图式,事件图式,人物角色图式和场景图式。这几种图式的实例皆来自社会生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可以很好地积累写作素材。像表现对大自然的感受,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写有关小伙伴等习作,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写作素材都可以来自平时的积累。
2.教好课文和口语交际
新的教材,由于是按专题编排,课文内容、口语交际话题和习作内容范围,有着很大的一致性。教好课文和口语交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习作内容的主题图式。比如六上册第一单元的专题是“感受自然”,课文《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多角度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感受;口语交际和习作交际体现同一话题——“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的一员”。教好课文和口语交际,可以直接和间接积累对大自然的感受,升华审美体验,有利写好本次习作。
3.课外阅读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一是直接来自生活,二是间接来自阅读。扩大阅读面,可以丰富学生写作内容的认知图式,丰富写作素材的积累。要把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比如学习了第二单元有关“祖国在我心中”的课文,可以介绍烈士名人是怎么热爱祖国的,也可以介绍表现爱国的诗文给学生阅读,学生在写“祖国在我心中”的讲演稿时,就不会产生没有多少材料可选的困扰。
4.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写作内容的范围
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中开宗明义指出:“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而教学。”习作指导前,老师要知道学生生活积累了什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写作内容的范围。学生有生活积累,在老师的指导下,就能顺利地把知识提取出来,而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5.对教材规定的而学生却缺乏生活积累的写作内容,要帮助学生弥补生活知识的空缺
虽然对写作内容的确定,前提是要学生熟悉的,但是不能过分迁就学生,因为只有把写作知识运用到各种生活情境中,学生才有可能把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技巧和写作策略。因此,对教材规定的而学生却缺乏生活积累的写作内容,要帮助学生弥补。本册八次习作,第四次、第六次、第八次,学生可能存在缺乏生活积累的问题,必须在写作前帮助弥补。
第四次习作有漫画习作的内容,“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学生平时对漫画接触比较少,对怎样理解漫画,没有多少基础。课前的几周,就可引导学生多阅读漫画,想象漫画的内容,想想漫画给自己什么启发。第六次习作要求写诗歌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总结。“诗歌”专题的综合性学习,必须有学生的自主的学习活动,而不能只有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把教材提供的材料教一遍。学生对诗歌综合性学习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写活动总结也才会有内容可写。第八次习作,要求“写一写你学习某种艺术过程发生的故事和感受,也可以写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参加一次艺术欣赏活动”。这是本册习作难度较大的一次习作,要求表达的是艺术感受,没有艺术感受的发生,哪来的表达?马克思曾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艺术感受的发生,来自艺术修养。艺术修养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学好本次习作,开学初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接触一种器乐,如二胡、笛子、小提琴,或一种画种,如水彩画、国画、泥塑等;有意识引导学生欣赏一首歌和一幅画,把看画听歌的感受说出来。有了艺术感受的积累,学生才能有话可写。
(二)写作技能(程序性知识)教学
写作程序性知识涉及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方面内容,应把指导重点放在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运用技能上。
1.在“我的发现”、“交流平台”的教学中学习写作陈述性知识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程序性知识的前身是陈述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习的程序性知识就是它的陈述性形式,它是可以言传的,是在书本中发现的知识。在“交流平台”所安排的程序性知识就是它的陈述性形式。本册《回顾·拓展》1、3、8“交流平台”安排的写作知识都和该次习作要学习的写作知识相适应,把“交流平台”要交流的知识,通过交流,从感性到理性,提高对写作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迁移到习作中。对每次习作要运用的程序性知识,“交流平台”又没有的内容,就要做适当安排(如何适当安排,请见第一部分图表)。
2.通过小练笔,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六上安排了三次小练笔,和该单元习作教学相一致的只有第一单元的“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要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还有一次是第三单元的《续写〈穷人〉》,是根据结尾续写;第五单元习作是根据开头续写,第二单元的小练笔可以迁移到这单元的习作。对每次习作要学习的程序性知识,教材没有安排小练笔的,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掌握,应该适当补充。比如,第三单元“表现人们的相互关爱”,要求运用环境描写,写作前可安排小练笔,比如风雨的描写,对烈日的描写等,或车站、集市等公共场所的描写等。
(三)写作策略(策略性知识)教学
写作策略性知识是有关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和修改文章的方法与规则,它不是一般意义的作文方法,而是选择与使用作文方法的方式与技巧。比如,直接抒发情感、叙事中表达情感、在环境描写中表达情感等写作方法都属于怎么表达思想感情这一程序性知识,但怎样根据不同语境灵活运用上述知识,那是策略性知识。
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必须以学习构成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概念和规则为出发点,以灵活运用有关概念和规则为落脚点。在进行写作策略性知识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规则条件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例文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和运用有关规则。
1.阅读教学中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渗透
新课标十分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教科书中,学习表达方法的提示与要求随处可见,比如,第一单元《草虫的村落》,“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说一说你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又如,第五单元的《少年闰土》,“和同学交流:鲁迅笔下的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求学习的表达方式都是该单元的习作要学习运用的表达方法。
2.习作指导课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教学
首先是课前的备课,一是确定每次习作所要学习的写作策略性知识是什么,以此作为该次习作教学的目标;二是围绕写作策略性知识,广泛搜集,精心审视相应的例文。比如,第八单元习作《记一次艺术感受》,艺术感受的表达,是本次要学习的程序性知识,围绕艺术表达的学习这一目标,精选例文时要考虑到艺术的主要方面和学生可接受程度,因此,《我喜欢的一首歌》《我喜欢的一幅画》《看画展》《我学吹笛子》均可作为例文。
其次是课堂指导,要按照“规—例—练”的模式展开。如上例《记一次艺术感受》,可从课文《月光曲》盲姑娘听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所引发的想象理解什么是艺术感受;再通过例文的学习,理解有学习艺术如音乐、画画过程中的艺术感受,也有欣赏艺术如听音乐会、看画展、看画展所产生的艺术感受,以及怎么表达对不同艺术种类所产生的艺术感受;然后引导学生练习怎么表达艺术感受。
总是,以知识分类论及教学论来指导习作教学,可以扎实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自由表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