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企业家社会化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化发展的关键。本文以企业家社会化的内涵为切入点,重点阐述了企业家社会化的五大途径,最后揭示出企业家社会化已是一种潮流。
关键词:企业家社会化
回顾中国企业的成长历程,无数的企业家创造着无数的传奇:柳传志和联想、张瑞敏和海尔、俞敏洪和新东方、王石和万科、马云和阿里巴巴……。很显然,不同的企业家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经营风格。但是,企业家--企业的代言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公民,必然成为社会关注的公众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承载着个人的形象,传播着企业的信息,担负着社会的责任。应该说,他们能否为社会认同和接受成为企业能否持续生存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家必须通过社会化过程将社会价值观念内化,学习和掌握社会规范,形成和发展个人人格,完善自我观念,在特定社会结构中的扮演特定角色,这样才能带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一、什么是企业家社会化
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指的是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企业家社会化指企业家通过渡过一个特定的社会化期,熟悉各种生活技能、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的各种习惯,接受社会的教化,慢慢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的过程。
二、企业家社会化的五大途径
途径一:个性社会化。个性(Personality也译为人格)与自我(self)产物。人格是指人的个性特征及其所持的价值标准,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行为特征的总合,是个人资质的个性化呈现,表现为兴趣爱好、语言风格、形象风格等。
大多数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一个出色的企业家,企业家的个人魅力给企业带来坚不可摧的品牌效应。比如,万科的王石去登山和探险,好利来的罗红擅长旅游和摄影,潘石屹热衷于搞行为艺术。传播学的认知平衡论认为,如果公众对一个企业家有好感,也会对其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有好感,反之亦然。总之,没有个性的企业家形象是僵化的,是无法记忆的,是低附加值的。因为公众无法从众多的信息中辨识你,更不要说会因为这种信息影响自己的消费行为。
现实生活中,同一社会化模式培养的社会成员不可能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性。企业家同样如此。但是在正常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性之间必然存在共同点,即都应是符合社会价值标准的个性。个性与社会价值标准吻合.就能够有效地参予社会生活,和社会融为一体。可见,培养和塑造什么样的个性对企业家和社会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完善的个性,能让自己的认识与社会规范协调一致,从外在行为到内心世界尽可能地合乎社会的需要。
途径二:理念社会化。理念指人的基本信念、价值观、抱负和哲理选择等,是行为的准则。人们据此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理念是个体生活和工作的动力,它能够使人们了解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能够根据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去处理各种生活和工作的矛盾和问题,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形成自己的发展方向,由此使整个社会达到一种整合。
卡纳基通过研究美国1万多名成功人士,得出结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85%要归结于他表达思想、领导他人及呼唤起他人热情的能力。例如中国家电行业的张瑞敏,华为的任正非,房地产行业的冯仑、IT行业的柳传志、马云等等,他们极具创新的经营理念是社会一笔巨大的财富。公众在认同他们成功的同时,也对他们敏锐的视角、睿智的思考、利落的决策而折服。事实上,立志高远的理念作用有三:一是增强使命感,即创一流企业、一流协会、一流业绩的使命感增强;二是增强责任感,即服务、回馈社会、产业报国的责任感增强;三是增强凝聚力,即引领企业上下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共赢意识增强,推动企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因此,建立企业家的理念对于企业的成功与否非常重要。企业家不应只着眼于企业自身,而应放眼整个行业和世界。他不需要像大学里的导师那样带出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但是,他可以以其创立的经营理念,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其成员明确生活目的,树立人生理想,带着整个企业、甚至整个行业良性发展。企业家中的典范--松下幸之助为此做出了表率,他提出的经营理念--"产业报国",不仅激励着无数的松下人、也激励着所有热爱自己国家的人潜心工作、报效祖国。
途径三:技能社会化。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教育的水平,社会成员的素质已成为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现代生产技能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企业家想要在社会里好好生存,首先需要一个积极、健康、成功的"企业形象",需要企业良好业绩做支撑,体现在: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或服务;当企业给社会带来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为此,企业家必须掌握相关的技术技能、很好的人际技能和很强的概念技能,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社会中磨练自己的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其次需要一个主动、友好、真诚的"社会形象",体现在:对社会出现的大小事情伸出援助之手,积极参与支持和改变社会的活动。这意味着企业家必须通过各种学习形式,不断学习和强化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秩序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取得社会人的资格。如是企业家可以得到生命升华,并且带来企业的长远发展。
途径四:行为社会化。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社会要正常运行,人与人交往要顺利进行,都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社会有属于它的社会规范和法律法则,社会规范是社会保持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需要社会成员要自觉遵守,使自己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在同一层面上,为社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企业家通过对社会规范的学习和掌握 ,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其他的力量,使企业上下逐渐形成特定的信念、习惯和传统,从而能够比较自觉地约束个人的行为,调整个人与其他人、群体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真正做到回报社会,回报消费者。
途径五:角色社会化。从社会结构角度看,学习、扮演社会角色是社会化的本质任务。帕森斯曾说,社会没有必要把人性陶治得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而只须使人们知道社会对不同角色的具体要求就可以了。他认为角色学习过程即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领悟并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待,学会如何顺利地完成角色义务,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
企业家旨在追求利润,但是它更应该饮水思源、回馈社会,切实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比如,对员工的仁爱、对弱势群体的仁爱、对社会公益、环保、国家荣誉等等的参与;更應该考虑社会取向,与社会共同生存和发展。比如,随着人们日益重视地球村的环境保护,日本的公司认同这一社会前进方向,在寻求新的商机的同时,也正敏感地把握社会动向,积极投入这一领域的生产研发活动。著名汽车制造公司丰田公司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研制氢气燃料汽车,受到社会关注。松下公司和索尼公司都在致力于太阳能发电设备的研制开发,不断推出新的技术,旨在为减少石油能源消耗和净化环境出力。另外,一些铁路公司积极研发电气和柴油兼用的小型机车,也是这种重视社会发展取向的表现。
三、企业家社会化是一种发展潮流。
近年来,无论是最受尊敬的企业评选,还是最有价值的企业家,或者是"企业公民运动",还是中央电视台的"财富新观念"、企业家的慈善话题等,都折射出:企业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已经日益紧密,企业家不可逃避地被打上了社会化的烙印。
一方面,人是社会中的人,必然受到社会的影响。大家都说企业家是商海弄潮儿,但功力再为高强的弄潮儿面对突如其来的社会风浪也会措手不及。中国企业家,尤其是中国民营企业家随着财富的不断积累,寻求社会上庇护的心理也日趋严重;
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人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影响和改社会。企业家对内通过培养员工的价值观、提升员工的生活和工作技能、营造服务社会的氛围等,更好的管理企业,使企业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并能动改变社会环境;对外通过切实为社会排忧解难、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搭建和谐的沟通平台等,赢得政府的支持、媒体的赞赏、业界的好评、顾客的信赖,使企业和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企业家身上,已经被赋予了远远超越其本身的广阔社会内涵。时代对中国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家社会化已成为一种潮流。
参考文献:
[1]任珅:企业家品牌的重要意义.新营销,2010年08月18日
[2]王成莹:企业家品牌塑造.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10月20日
[3]俟名:战略管理:"企业家品牌"形象塑造实战兵法.睢宁企业发展论坛,2009-05-18
[4]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七版)
关键词:企业家社会化
回顾中国企业的成长历程,无数的企业家创造着无数的传奇:柳传志和联想、张瑞敏和海尔、俞敏洪和新东方、王石和万科、马云和阿里巴巴……。很显然,不同的企业家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经营风格。但是,企业家--企业的代言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公民,必然成为社会关注的公众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承载着个人的形象,传播着企业的信息,担负着社会的责任。应该说,他们能否为社会认同和接受成为企业能否持续生存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家必须通过社会化过程将社会价值观念内化,学习和掌握社会规范,形成和发展个人人格,完善自我观念,在特定社会结构中的扮演特定角色,这样才能带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一、什么是企业家社会化
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指的是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企业家社会化指企业家通过渡过一个特定的社会化期,熟悉各种生活技能、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的各种习惯,接受社会的教化,慢慢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的过程。
二、企业家社会化的五大途径
途径一:个性社会化。个性(Personality也译为人格)与自我(self)产物。人格是指人的个性特征及其所持的价值标准,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行为特征的总合,是个人资质的个性化呈现,表现为兴趣爱好、语言风格、形象风格等。
大多数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一个出色的企业家,企业家的个人魅力给企业带来坚不可摧的品牌效应。比如,万科的王石去登山和探险,好利来的罗红擅长旅游和摄影,潘石屹热衷于搞行为艺术。传播学的认知平衡论认为,如果公众对一个企业家有好感,也会对其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有好感,反之亦然。总之,没有个性的企业家形象是僵化的,是无法记忆的,是低附加值的。因为公众无法从众多的信息中辨识你,更不要说会因为这种信息影响自己的消费行为。
现实生活中,同一社会化模式培养的社会成员不可能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性。企业家同样如此。但是在正常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性之间必然存在共同点,即都应是符合社会价值标准的个性。个性与社会价值标准吻合.就能够有效地参予社会生活,和社会融为一体。可见,培养和塑造什么样的个性对企业家和社会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完善的个性,能让自己的认识与社会规范协调一致,从外在行为到内心世界尽可能地合乎社会的需要。
途径二:理念社会化。理念指人的基本信念、价值观、抱负和哲理选择等,是行为的准则。人们据此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理念是个体生活和工作的动力,它能够使人们了解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能够根据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去处理各种生活和工作的矛盾和问题,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形成自己的发展方向,由此使整个社会达到一种整合。
卡纳基通过研究美国1万多名成功人士,得出结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85%要归结于他表达思想、领导他人及呼唤起他人热情的能力。例如中国家电行业的张瑞敏,华为的任正非,房地产行业的冯仑、IT行业的柳传志、马云等等,他们极具创新的经营理念是社会一笔巨大的财富。公众在认同他们成功的同时,也对他们敏锐的视角、睿智的思考、利落的决策而折服。事实上,立志高远的理念作用有三:一是增强使命感,即创一流企业、一流协会、一流业绩的使命感增强;二是增强责任感,即服务、回馈社会、产业报国的责任感增强;三是增强凝聚力,即引领企业上下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共赢意识增强,推动企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因此,建立企业家的理念对于企业的成功与否非常重要。企业家不应只着眼于企业自身,而应放眼整个行业和世界。他不需要像大学里的导师那样带出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但是,他可以以其创立的经营理念,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其成员明确生活目的,树立人生理想,带着整个企业、甚至整个行业良性发展。企业家中的典范--松下幸之助为此做出了表率,他提出的经营理念--"产业报国",不仅激励着无数的松下人、也激励着所有热爱自己国家的人潜心工作、报效祖国。
途径三:技能社会化。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教育的水平,社会成员的素质已成为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现代生产技能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企业家想要在社会里好好生存,首先需要一个积极、健康、成功的"企业形象",需要企业良好业绩做支撑,体现在: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或服务;当企业给社会带来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为此,企业家必须掌握相关的技术技能、很好的人际技能和很强的概念技能,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社会中磨练自己的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其次需要一个主动、友好、真诚的"社会形象",体现在:对社会出现的大小事情伸出援助之手,积极参与支持和改变社会的活动。这意味着企业家必须通过各种学习形式,不断学习和强化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秩序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取得社会人的资格。如是企业家可以得到生命升华,并且带来企业的长远发展。
途径四:行为社会化。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社会要正常运行,人与人交往要顺利进行,都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社会有属于它的社会规范和法律法则,社会规范是社会保持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需要社会成员要自觉遵守,使自己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在同一层面上,为社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企业家通过对社会规范的学习和掌握 ,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其他的力量,使企业上下逐渐形成特定的信念、习惯和传统,从而能够比较自觉地约束个人的行为,调整个人与其他人、群体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真正做到回报社会,回报消费者。
途径五:角色社会化。从社会结构角度看,学习、扮演社会角色是社会化的本质任务。帕森斯曾说,社会没有必要把人性陶治得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而只须使人们知道社会对不同角色的具体要求就可以了。他认为角色学习过程即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领悟并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待,学会如何顺利地完成角色义务,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
企业家旨在追求利润,但是它更应该饮水思源、回馈社会,切实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比如,对员工的仁爱、对弱势群体的仁爱、对社会公益、环保、国家荣誉等等的参与;更應该考虑社会取向,与社会共同生存和发展。比如,随着人们日益重视地球村的环境保护,日本的公司认同这一社会前进方向,在寻求新的商机的同时,也正敏感地把握社会动向,积极投入这一领域的生产研发活动。著名汽车制造公司丰田公司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研制氢气燃料汽车,受到社会关注。松下公司和索尼公司都在致力于太阳能发电设备的研制开发,不断推出新的技术,旨在为减少石油能源消耗和净化环境出力。另外,一些铁路公司积极研发电气和柴油兼用的小型机车,也是这种重视社会发展取向的表现。
三、企业家社会化是一种发展潮流。
近年来,无论是最受尊敬的企业评选,还是最有价值的企业家,或者是"企业公民运动",还是中央电视台的"财富新观念"、企业家的慈善话题等,都折射出:企业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已经日益紧密,企业家不可逃避地被打上了社会化的烙印。
一方面,人是社会中的人,必然受到社会的影响。大家都说企业家是商海弄潮儿,但功力再为高强的弄潮儿面对突如其来的社会风浪也会措手不及。中国企业家,尤其是中国民营企业家随着财富的不断积累,寻求社会上庇护的心理也日趋严重;
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人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影响和改社会。企业家对内通过培养员工的价值观、提升员工的生活和工作技能、营造服务社会的氛围等,更好的管理企业,使企业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并能动改变社会环境;对外通过切实为社会排忧解难、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搭建和谐的沟通平台等,赢得政府的支持、媒体的赞赏、业界的好评、顾客的信赖,使企业和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企业家身上,已经被赋予了远远超越其本身的广阔社会内涵。时代对中国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家社会化已成为一种潮流。
参考文献:
[1]任珅:企业家品牌的重要意义.新营销,2010年08月18日
[2]王成莹:企业家品牌塑造.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10月20日
[3]俟名:战略管理:"企业家品牌"形象塑造实战兵法.睢宁企业发展论坛,2009-05-18
[4]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