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三十年前流行侦破片,多半讲公安破案,案子通常与走私、盗卖文物有关。1985年有一部侦破片,说的是高干子弟盗卖古画,电影名叫《本案没有结束》。
电影开始,一个年轻女孩站在瀑布边的悬崖上,仰天撒出一把钱,又满脸忧伤地展开一幅画,从左看到右,然后抱着那张画跳下悬崖。紧接着,就像所有80年代的惊险悬疑电影一样,伴随着紧张的音乐,黑体字的片名被推出来。
这个场景的重点不在于它的刺激性,而在于那个女孩惊人的美貌。她的脸型不算完美,瓜子脸,却微微带点方,眼睛是所谓丹凤眼,頭发是那个年代流行的爆炸头,这一切凑到一起,却有说不出的和谐。她的背后有光,可能是日出,也可能是日落,总之,那道光将她的轮廓打得毛毛的。她就在那一圈光晕里,表现忧伤、绝望、愤怒,应该说,她的表演很戏曲化,是冤死的李慧娘的表情,而非80年代女青年的表情。但这都不要紧,她的美貌化解了一切,让我在这部片子剩余(尽管电影才开始)的部分里,只管搜寻她的前生前世,也牢牢记住了她的名字:李勇勇。
她的确是戏曲演员出身,是80年代知名度极高的浙江越剧院小百花剧团的演员。演《本案没有结束》前,她只演过两部电影,之后的露面频率也并不高,最知名的角色是电影版《红楼梦》里的晴雯,和张纪中版《天龙八部》里的阮星竹。当然,被我记住的,还有一部1988年的cult片《恐怖夜》,电影的故事来自高罗佩的《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她演一对孪生姐妹,被杀害,被凌辱。她其余的角色也多半如此,以至于想起她就想起黑夜里的百合花、逃亡路上的茱斯蒂娜,她是永远的受害者,负责给狂暴的故事添上一点凄艳色彩,让杀戮、暴力,显得美而虐。
和我一样,被她那种凄艳的美和她近乎吝啬的露面给俘虏的,还大有人在。不论豆瓣还是百度,搜索她演过的电影电视,凡是没有海报的,一律都用她的头像或者剧照当海报,有专属海报的,大部分剧照里都有她。一瞬间,我就和那些上传图片的人,有了心照不宣之感。
如果我可以建立一个相册,收集所有在影像里惊鸿一瞥然后不知去向的美女,“李勇勇”也可以当封面或海报,作为一个象征,用来说明我们不知下落的惊艳。
90年代初,香港卫视中文台播出的MV里的那些女孩,她们有的有名,例如林叶亭;多数无名,我们只记得她在李宗盛的《凡人歌》里玩木偶,或者在王杰的《红尘有你》里来来去去。还有,90年代中,广东俏佳人公司制作的卡拉OK伴奏碟中的那些女孩,一律美得惊人,穿着泳装或者花裙子,笑容满面地在海滩上游荡,不论那歌是《你那里下雪了吗》还是《潮湿的心》。
我有个朋友,说起那些在人群里乍一露面就再无消息的梦中人,就会情绪激动。某年某月,9路车上的一个女孩;某次出差,擦肩而过的车上一个从车窗里向外望的女孩,他这样形容他的感受:“只要每次想到,不知道她们和谁在一起,在做什么,一下就喘不来气,整个人像浮在宇宙里一样。”
其实就是那种美,让我们具体而微地体会到宇宙之美,之壮阔与恐怖,每一次和那种美擦肩,都是一次生别离。
王朔也这么想吧,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结尾,他写道:“我一路乘船、火车回家,穿过了广袤的国土。看到了稻田、鱼塘、水渠、绿树掩映下粉墙绰约村镇组成的田园风光;看到了一个接一个嘈杂拥挤、浓烟滚滚的工业城市;看到了连绵起伏的著名山脉,蜿蜒数千公里的壮丽大川;看到了成千上万、随处可遇的开朗的女孩子。”
世界之美,完全有赖于那种美,世界的壮阔,必须落脚于那种美。
电影开始,一个年轻女孩站在瀑布边的悬崖上,仰天撒出一把钱,又满脸忧伤地展开一幅画,从左看到右,然后抱着那张画跳下悬崖。紧接着,就像所有80年代的惊险悬疑电影一样,伴随着紧张的音乐,黑体字的片名被推出来。
这个场景的重点不在于它的刺激性,而在于那个女孩惊人的美貌。她的脸型不算完美,瓜子脸,却微微带点方,眼睛是所谓丹凤眼,頭发是那个年代流行的爆炸头,这一切凑到一起,却有说不出的和谐。她的背后有光,可能是日出,也可能是日落,总之,那道光将她的轮廓打得毛毛的。她就在那一圈光晕里,表现忧伤、绝望、愤怒,应该说,她的表演很戏曲化,是冤死的李慧娘的表情,而非80年代女青年的表情。但这都不要紧,她的美貌化解了一切,让我在这部片子剩余(尽管电影才开始)的部分里,只管搜寻她的前生前世,也牢牢记住了她的名字:李勇勇。
她的确是戏曲演员出身,是80年代知名度极高的浙江越剧院小百花剧团的演员。演《本案没有结束》前,她只演过两部电影,之后的露面频率也并不高,最知名的角色是电影版《红楼梦》里的晴雯,和张纪中版《天龙八部》里的阮星竹。当然,被我记住的,还有一部1988年的cult片《恐怖夜》,电影的故事来自高罗佩的《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她演一对孪生姐妹,被杀害,被凌辱。她其余的角色也多半如此,以至于想起她就想起黑夜里的百合花、逃亡路上的茱斯蒂娜,她是永远的受害者,负责给狂暴的故事添上一点凄艳色彩,让杀戮、暴力,显得美而虐。
和我一样,被她那种凄艳的美和她近乎吝啬的露面给俘虏的,还大有人在。不论豆瓣还是百度,搜索她演过的电影电视,凡是没有海报的,一律都用她的头像或者剧照当海报,有专属海报的,大部分剧照里都有她。一瞬间,我就和那些上传图片的人,有了心照不宣之感。
如果我可以建立一个相册,收集所有在影像里惊鸿一瞥然后不知去向的美女,“李勇勇”也可以当封面或海报,作为一个象征,用来说明我们不知下落的惊艳。
90年代初,香港卫视中文台播出的MV里的那些女孩,她们有的有名,例如林叶亭;多数无名,我们只记得她在李宗盛的《凡人歌》里玩木偶,或者在王杰的《红尘有你》里来来去去。还有,90年代中,广东俏佳人公司制作的卡拉OK伴奏碟中的那些女孩,一律美得惊人,穿着泳装或者花裙子,笑容满面地在海滩上游荡,不论那歌是《你那里下雪了吗》还是《潮湿的心》。
我有个朋友,说起那些在人群里乍一露面就再无消息的梦中人,就会情绪激动。某年某月,9路车上的一个女孩;某次出差,擦肩而过的车上一个从车窗里向外望的女孩,他这样形容他的感受:“只要每次想到,不知道她们和谁在一起,在做什么,一下就喘不来气,整个人像浮在宇宙里一样。”
其实就是那种美,让我们具体而微地体会到宇宙之美,之壮阔与恐怖,每一次和那种美擦肩,都是一次生别离。
王朔也这么想吧,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结尾,他写道:“我一路乘船、火车回家,穿过了广袤的国土。看到了稻田、鱼塘、水渠、绿树掩映下粉墙绰约村镇组成的田园风光;看到了一个接一个嘈杂拥挤、浓烟滚滚的工业城市;看到了连绵起伏的著名山脉,蜿蜒数千公里的壮丽大川;看到了成千上万、随处可遇的开朗的女孩子。”
世界之美,完全有赖于那种美,世界的壮阔,必须落脚于那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