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聊城市城区中学阳光大课间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对影响阳光大课间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缺点与不足,提出改进的对策,为阳光大课间的顺利展开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学 阳光大课间 建议
一、前言
为培养和造就健康向上的一代合格新人,必须认真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开展阳光大课间对于丰富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以及学生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调查与分析
(一)阳光大课间活动开展必要性的调查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学校大部分领导、老师、学生认识到开展阳光大课间是有必要的,但是仍有5%的领导、10%的老师和13%的学生认为不太必要,甚至有6%的学生认为开展此项活动不必要。
(二)阳光大课间活动有无专项拨款的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没有专项拨款的学校达到57%,而有专项拨款的仅为43%。在资金拨款方面,大部分学校还是没有充足的资金,这直接影响在学校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效果。
(三)阳光大课间活动运动项目的调查
从问卷所列的8个项目中,学生喜欢的项目依照选择率由多到少依次是:跑步、羽毛球、广播操、乒乓球、踢毽子、跳绳、篮球。学生比较喜欢广播操、跑步、羽毛球、乒乓球等这种运动强度小、对抗性小、运动节奏缓和的运动项目。调查发现,学生可参加的运动项目比较少,对场地器材和师资水平要求较高的新型项目,如轮滑、健身器械类、体育舞蹈、游泳等基本没有。这也揭示了聊城市城区中学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欠缺,校领导和体育工作者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聊城市城区中学学生对阳光大课间活动的认知态度和参与情况
调查中有36.2%的学生都从没有听过“阳光大课间”这个概念;54.8%的学生只是听过而已;而比较了解“阳光大课间”的仅仅有9.0%。由此可见,学校开展的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宣传不到位。
(五)学生参加阳光大课间活动的频率
通过调查表可以看出:聊城市城区中学学生经常参加阳光大课间的占15.2%,有时参加的占40.5%,很少参加和不参加的分别占被调查对象的39.1%和5.2%。说明学生参加了阳光大课间活动的情况不容乐观。
(六)学生每天参加阳光大课间活动的时间
调查发现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大多集中在30分钟以下和30分钟至60分钟,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53.5%和37.2%,说明学生每天锻炼时间较短,达不到“每天活动1h”的要求。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宣传力度不够。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是全民族、全社会的大事,应该借助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良好契机,大力宣传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形成全社会都关心青少年体育的良好氛围。
2.缺乏资金投入。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器材,保证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要进一步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采取多种方式 如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和勤工俭学等,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设备,建立健全体育场地设施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管理制度,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
3.组织管理模式单一,缺乏监督机制。开展的主要组织形式为班主任组织、体育老师组织、学生自由活动以及班主任与体育老师共同组织,缺少监督机制,不能确保活动的开展。各级各类学校要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按照要求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小组的成员要多样化,要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
4.活动项目较少,活动时间较短。活动项目比较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天活动的时间和次数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保证锻炼的质量。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要认真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积极创建中小学生快乐体育园地;将阳光大课间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保证学生平均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二)对策
1.运用多种手段,宣传阳光大课间活动的意义,提高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争取社会、家庭的支持,形成社会合力,共同促进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2.加大阳光大课间活动的资金投入,逐步解决学校场地和器材不足问题。同时,应丰富阳光大课间活动的项目和组织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3.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阳光大课间活动的组织领导,切实保证活动的开展,并真正起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在确保国家规定的活动有效实施下,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要与社区和学校资源相结合,充分挖掘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充实到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刘锦瑶,张运亮,王建华.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模式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1(6).
[2] 吴键.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价值再探讨及制度建设[J].体育教学.2009(12).
[3] 周凤施.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论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26(6).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聊城市城区中学阳光大课间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对影响阳光大课间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缺点与不足,提出改进的对策,为阳光大课间的顺利展开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学 阳光大课间 建议
一、前言
为培养和造就健康向上的一代合格新人,必须认真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开展阳光大课间对于丰富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以及学生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调查与分析
(一)阳光大课间活动开展必要性的调查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学校大部分领导、老师、学生认识到开展阳光大课间是有必要的,但是仍有5%的领导、10%的老师和13%的学生认为不太必要,甚至有6%的学生认为开展此项活动不必要。
(二)阳光大课间活动有无专项拨款的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没有专项拨款的学校达到57%,而有专项拨款的仅为43%。在资金拨款方面,大部分学校还是没有充足的资金,这直接影响在学校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效果。
(三)阳光大课间活动运动项目的调查
从问卷所列的8个项目中,学生喜欢的项目依照选择率由多到少依次是:跑步、羽毛球、广播操、乒乓球、踢毽子、跳绳、篮球。学生比较喜欢广播操、跑步、羽毛球、乒乓球等这种运动强度小、对抗性小、运动节奏缓和的运动项目。调查发现,学生可参加的运动项目比较少,对场地器材和师资水平要求较高的新型项目,如轮滑、健身器械类、体育舞蹈、游泳等基本没有。这也揭示了聊城市城区中学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欠缺,校领导和体育工作者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聊城市城区中学学生对阳光大课间活动的认知态度和参与情况
调查中有36.2%的学生都从没有听过“阳光大课间”这个概念;54.8%的学生只是听过而已;而比较了解“阳光大课间”的仅仅有9.0%。由此可见,学校开展的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宣传不到位。
(五)学生参加阳光大课间活动的频率
通过调查表可以看出:聊城市城区中学学生经常参加阳光大课间的占15.2%,有时参加的占40.5%,很少参加和不参加的分别占被调查对象的39.1%和5.2%。说明学生参加了阳光大课间活动的情况不容乐观。
(六)学生每天参加阳光大课间活动的时间
调查发现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大多集中在30分钟以下和30分钟至60分钟,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53.5%和37.2%,说明学生每天锻炼时间较短,达不到“每天活动1h”的要求。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宣传力度不够。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是全民族、全社会的大事,应该借助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良好契机,大力宣传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形成全社会都关心青少年体育的良好氛围。
2.缺乏资金投入。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器材,保证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要进一步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采取多种方式 如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和勤工俭学等,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设备,建立健全体育场地设施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管理制度,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
3.组织管理模式单一,缺乏监督机制。开展的主要组织形式为班主任组织、体育老师组织、学生自由活动以及班主任与体育老师共同组织,缺少监督机制,不能确保活动的开展。各级各类学校要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按照要求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小组的成员要多样化,要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
4.活动项目较少,活动时间较短。活动项目比较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天活动的时间和次数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保证锻炼的质量。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要认真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积极创建中小学生快乐体育园地;将阳光大课间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保证学生平均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二)对策
1.运用多种手段,宣传阳光大课间活动的意义,提高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争取社会、家庭的支持,形成社会合力,共同促进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2.加大阳光大课间活动的资金投入,逐步解决学校场地和器材不足问题。同时,应丰富阳光大课间活动的项目和组织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3.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阳光大课间活动的组织领导,切实保证活动的开展,并真正起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在确保国家规定的活动有效实施下,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要与社区和学校资源相结合,充分挖掘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充实到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刘锦瑶,张运亮,王建华.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模式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1(6).
[2] 吴键.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价值再探讨及制度建设[J].体育教学.2009(12).
[3] 周凤施.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论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