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聊城市城区中学“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_8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聊城市城区中学阳光大课间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对影响阳光大课间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缺点与不足,提出改进的对策,为阳光大课间的顺利展开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学 阳光大课间 建议
  一、前言
  为培养和造就健康向上的一代合格新人,必须认真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开展阳光大课间对于丰富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以及学生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调查与分析
  (一)阳光大课间活动开展必要性的调查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学校大部分领导、老师、学生认识到开展阳光大课间是有必要的,但是仍有5%的领导、10%的老师和13%的学生认为不太必要,甚至有6%的学生认为开展此项活动不必要。
  (二)阳光大课间活动有无专项拨款的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没有专项拨款的学校达到57%,而有专项拨款的仅为43%。在资金拨款方面,大部分学校还是没有充足的资金,这直接影响在学校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效果。
  (三)阳光大课间活动运动项目的调查
  从问卷所列的8个项目中,学生喜欢的项目依照选择率由多到少依次是:跑步、羽毛球、广播操、乒乓球、踢毽子、跳绳、篮球。学生比较喜欢广播操、跑步、羽毛球、乒乓球等这种运动强度小、对抗性小、运动节奏缓和的运动项目。调查发现,学生可参加的运动项目比较少,对场地器材和师资水平要求较高的新型项目,如轮滑、健身器械类、体育舞蹈、游泳等基本没有。这也揭示了聊城市城区中学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欠缺,校领导和体育工作者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聊城市城区中学学生对阳光大课间活动的认知态度和参与情况
  调查中有36.2%的学生都从没有听过“阳光大课间”这个概念;54.8%的学生只是听过而已;而比较了解“阳光大课间”的仅仅有9.0%。由此可见,学校开展的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宣传不到位。
  (五)学生参加阳光大课间活动的频率
  通过调查表可以看出:聊城市城区中学学生经常参加阳光大课间的占15.2%,有时参加的占40.5%,很少参加和不参加的分别占被调查对象的39.1%和5.2%。说明学生参加了阳光大课间活动的情况不容乐观。
  (六)学生每天参加阳光大课间活动的时间
  调查发现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大多集中在30分钟以下和30分钟至60分钟,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53.5%和37.2%,说明学生每天锻炼时间较短,达不到“每天活动1h”的要求。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宣传力度不够。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是全民族、全社会的大事,应该借助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良好契机,大力宣传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形成全社会都关心青少年体育的良好氛围。
  2.缺乏资金投入。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器材,保证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要进一步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采取多种方式 如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和勤工俭学等,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设备,建立健全体育场地设施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管理制度,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
  3.组织管理模式单一,缺乏监督机制。开展的主要组织形式为班主任组织、体育老师组织、学生自由活动以及班主任与体育老师共同组织,缺少监督机制,不能确保活动的开展。各级各类学校要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按照要求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小组的成员要多样化,要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
  4.活动项目较少,活动时间较短。活动项目比较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天活动的时间和次数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保证锻炼的质量。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要认真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积极创建中小学生快乐体育园地;将阳光大课间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保证学生平均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二)对策
  1.运用多种手段,宣传阳光大课间活动的意义,提高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争取社会、家庭的支持,形成社会合力,共同促进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2.加大阳光大课间活动的资金投入,逐步解决学校场地和器材不足问题。同时,应丰富阳光大课间活动的项目和组织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3.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阳光大课间活动的组织领导,切实保证活动的开展,并真正起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在确保国家规定的活动有效实施下,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要与社区和学校资源相结合,充分挖掘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充实到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刘锦瑶,张运亮,王建华.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模式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1(6).
  [2] 吴键.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价值再探讨及制度建设[J].体育教学.2009(12).
  [3] 周凤施.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论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26(6).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3  摘 要 本文以对室内和室外健身存在的差异进行研究与探讨,分析室内和室外健身的具体差异及共同点,以及选择合适的健身方式对提高人体综合身体素质重要性及作用。从大众体育健身入手,分析室内与室外健身锻炼的差异及利弊,同时提出构建属于个人的体育锻炼的模式。  关键词 室内健身 户外健身 体育锻炼  一、前言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2  摘 要 通过对湖南科技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关于学习动力的相关问卷调查,分析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现状,探讨了该学习动力现状背后的影响因素,并对改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现状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 湖南科技大学 体育教育专业 学习动力  一、研究背景  学习动力系统是由学习内
中图分类号:G86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2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有许多新鲜事物在我国逐渐开展起来,滑雪这个看似我们平常接触不到的东西,现在也开始慢慢的发展起来。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已拥有多家大规模的滑雪场,为人们健身娱乐提供了更专业的场地。而在我国北方的各大高校也开始开设了滑雪课。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
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开始融入各行各业当中,创造了新的行业生态,其中,基于互联网+背景,教育教学领域也不断朝着信息化方向迈进,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在中职英语
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加之农村人口基数大且增长速度快,老龄化程度更加严重;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外出生活和务工人员也逐渐增多,农村将面临更严重的老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1  摘 要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7年以来备受社会各方关注,其发展现状和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到阳光体育今后能否更好的开展和亿万学生的切身利益。鉴于此,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分析法和数据统计法通过对上海市杨浦区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和认知程度、影响阳光体育开展的各要素情况以及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和效果还有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1  摘 要 浙江省高职院校的体育课中有丰富多样的体育项目供学生选择,其中网球项目深受学生青睐,随着我国网球运动员李娜夺得澳网冠军,又将掀起一波网球热。但目前浙江省高职院校采用的教学教法都较陈旧,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材都比较单一,亟需创新和改革网球教学方法,进而使网球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使高职学生真正融入网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1  摘 要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健美操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完善高职院校教学内容均有着十分积极的效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下陕西省高职院校在健美操运动教学的开展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因素对于健美操教学效果的提升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本文主要分析陕西省高职院校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1  摘 要 莱美运动是一个总称,也叫莱美系列,是由几种不同的课程所组成的一个总称,包括身体的平衡等一系列运动。本文结合莱美课程的特点和武汉市场调查报告浅析其在俱乐部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莱美课程 俱乐部 市场研究  一、莱美课程的起源  莱美是LESMILLS国际公司于1968年在奥克兰市建成了/LES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1  摘 要 发展新农村体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当今农村发展现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经验等,对充分开展新农村体育建设进行具体的分析。阐述了文化变迁中当今社会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结合了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对家庭、乡村和小城镇发展的作用,推动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