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为辅,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发散思维等方面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个体差异性要求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教学,对每位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促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有效教学方式,也是落实因材施教的重要方式。
一、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指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和开展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教学方法、布置作业,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考”,因材施“分”,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实现总体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这样,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要,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分层教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的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层次的学生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次的学生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上有困难。教师要合理搭配各层次的学生,建立学习小组。
2.备课分层
把学生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结合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上都要进行分层。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提问时,还要针对学生层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3.授课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可以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课堂教学既有面向全体学生主攻基本目标的环节,又有兼顾优生、后进生分解层次目标的环节。这样才能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在提问时,教师可以多让中等生回答问题,利用他们认识上的不完善,深化和拓展问题,进而探究知识。
4.作业分层
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知识水平,分层布置作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优生的做题难度,适当减少学困生的作业量,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让学生在复习巩固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5.评价分层
教师用统一标准去评价不同能力的学生,是在扼杀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削弱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更好地推动优等生精益求精,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民主课堂氛围。
二、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指多个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学习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能力,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师生单向交流的不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后,教师要在每个小组中平均分配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开展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促使组内的每一位学生都树立起集体意识。教师在批改完导学案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互相讲评,由于每个小组中都有A层次学生,所以学生能较好地开展互助讲评,讲评完毕,学生还可以在小组内消化课堂内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课堂中出现的新问题。
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模式仍在不断探究中,教师应不断地改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获。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二中学)
一、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指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和开展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教学方法、布置作业,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考”,因材施“分”,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实现总体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这样,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要,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分层教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的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层次的学生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次的学生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上有困难。教师要合理搭配各层次的学生,建立学习小组。
2.备课分层
把学生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结合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上都要进行分层。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提问时,还要针对学生层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3.授课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可以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课堂教学既有面向全体学生主攻基本目标的环节,又有兼顾优生、后进生分解层次目标的环节。这样才能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在提问时,教师可以多让中等生回答问题,利用他们认识上的不完善,深化和拓展问题,进而探究知识。
4.作业分层
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知识水平,分层布置作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优生的做题难度,适当减少学困生的作业量,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让学生在复习巩固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5.评价分层
教师用统一标准去评价不同能力的学生,是在扼杀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削弱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更好地推动优等生精益求精,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民主课堂氛围。
二、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指多个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学习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能力,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师生单向交流的不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后,教师要在每个小组中平均分配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开展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促使组内的每一位学生都树立起集体意识。教师在批改完导学案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互相讲评,由于每个小组中都有A层次学生,所以学生能较好地开展互助讲评,讲评完毕,学生还可以在小组内消化课堂内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课堂中出现的新问题。
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模式仍在不断探究中,教师应不断地改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获。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