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境遇的人文关怀:评
【机 构】
:
黑龙江大学教授
【出 处】
:
求是学刊
【发表日期】
:
2000年2期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周礼》及其相关著述的研究,认为官联不仅是西周政治制度中的核心问题,同时又是理解西周“治道”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指了官联作为“以八法治官府”的核心,即集中体现了《周礼》一书的精髓所在,又直接地反映了《周礼》一书的鲜明的时代特色。
海德格尔和奎因分别从生存论和语言哲学角度出发克服了意识哲学和观念论,二者在日常语言与科学语言的关系方面有很多一致的观点,但他们二人的语言主义又存在着差异,海德格尔从生存论的角度出发强调对语言的诗意使用,即一种“下降的”使用,奎因则认为科学语言是与文学语言相对立的,提倡“语义学的上升”。
文学是用语言写成的,文学的物质媒介是语言,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语言,同时又是超语言的.最终,语言要被消解,展示给读者的是作家审美经验所编织的世界.这是一个终点,作家和读者在走向她时又都必须沿着言语的路径.
近些年有一种否认芭质在文学史的地位及其巨著《子夜》的倾向。本文不同意这种倾向。要正确评价《子夜》的成就,必须摒弃政治学的批评模式而采用社会学的批评模式。文章认为,《子夜》成功地表现了个人与社会冲突的永恒母题。《子夜》报写了现代意识’《子夜瓣客观立场保证了它艺术描写的真实性,保证了它在今天的认识价值。
《马氏文通》对”读“的解释最为含混,其作者马建忠究意想用这个术语表达什么概念,研究者们说法不一。本文对《马氏文通》中各种类型的”读“进行认真的爬梳,通过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得出一个结论;《马氏文通》中的”读“是比附英文语法的从句”创造“出的汉语语法中“畸形儿,它结构形式不一,或以句子,或以词组,双词的形式出现。
自然界因果系列从比较一般的现象出发,一步一步地走向那些从它们之中产生出来的逐渐复杂和特殊的现象。这就是在自然科学中一直进化发展的、发挥统一作用和非常富有成效的对世界的理解。人类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知识越来越表现出知识统一的趋势。这种同一性根源于包括智力活动在内的一切活动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这一事实,这一事实必然导致文化相对主义的破产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的最终整合。
威尔逊认为应该以大脑生物学为基准统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其理由在于大脑生物学将为我们提供关于人类一切意识和行为的最终解释。但是,普特南通过对计算机硬件——软件关系和人的大脑一心灵关系之间的类比指出,硬件语言和软件语言作为两个不同的语言系统都有其各自的应用语境,文章由此出发论证了不同的人对同一种现实可以进行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有其各自的存在价值。因此,追求知识的统一是不必要的,而文化的多样性应受到保护。
从2600年以前思考世界构造的爱奥尼亚学派开始,人们就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自然的共相也适用于我们。威尔逊由此信念出发试图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统一起来。但罗蒂却认为关心社会公正是知识分子的重要任务,而自然科学所宣扬的统一性是一种潜在的为强权进行的辩护。然而,我们看到正是通过逐渐认识自然界的共相,人类才取得了启蒙以来的社会进步,因此自然科学追求统一性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