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彻斯特市位于纽约上州,距加拿大只有三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说起罗城的四季,春秋转瞬即逝,夏季清新凉爽。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就是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大大小小的暴风雪是隆冬腊月里的家常便饭,
雪铲雪撬也是每家每户清晨除雪的必备工具。罗彻斯特大学地处市区西南,自然也逃脱不了冰天雪地的命运。
地道四通八达
十月末,初降小雪。路面清扫得很快,通往学校的主干道依旧畅通。十二月,大雪频频光顾,整个罗城被白雪覆盖,除了路面以外,房顶、草坪、栅栏上的积雪一直要到次年4月才会渐渐消融。尽管如此,罗彻斯特大学坚持一贯的优良传统,从不停课。在邻近城市的高校(如雪城大学、巴德学院等)纷纷在雪天下发停课通知时,罗彻斯特大学的学生依旧往返于各大教学楼之间,保持着刚下一堂课,又奔赴下一堂课的节奏。
雪天路滑,室外又寒风阵阵,大家都是怎么去上学的呢?答案非常简单:走地道。罗大的地道系统不仅庞大,而且错综复杂,对初来乍到的新生来说绝对是个挑战。幸运的是,秋季开学的新生往往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摸清学校庞杂的地道系统,为不久以后的寒冬做准备。罗大的地道系统遍布校园,如毛细血管般扎根在地下,让人不得不惊叹早年设计师们事无巨细的全局观。
罗大共有三片地道区,最主要的一片集中在教学区,是连接学校六大教学楼的重要通道。其中,最早的一条地道始建于1930年,连接了Rush Rhees图书馆和六栋主要教学楼。之后,教学区内部以及通往食堂的地道也陆续兴建,在校园主要活动区的地下形成了首片兼具美观和实用功能的地道。因为地道系统有如迷宫一般复杂,刚到罗大不久的新生往往深陷于其中,分不清东西南北,被悠长的地道绕得晕头转向。我曾经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学校角角落落的地道,然而时至今日,我唯一不会迷路的还是只有连通教学区的主要地道。寒冬时节,裹着厚实的羽绒衣,顶着寒风,踩着积雪,一步一脚印地缓缓挪向教学区的画面实在是凄惨无比。这时候,地道就显示了它卓越的特性—抵御寒气。除了地道气温适宜人类生存以外,走地道在很多时候也是节省时间的好方法。因为地道往往能直接通往教学楼内部,如果对地道系统熟悉的话,走地道往往能够节省很多在室外绕道的时间。
地道迎新
虽然学校的地道系统是以实用为主打,但是行走于地下,满目皆是了无生气的暖气管道也是无聊至极。所以,在人流量较大的教学地段,学校不仅允许学生张贴海报宣传社团活动,还会邀请当地的艺术家们进行壁画等艺术创作,美化地道环境。其中,最有名的一条地道连接了文理学院和工程学院,是上下课高峰期人流涌动最频繁的路段。
这条地道是各大学生社团的宣传画廊。平日里,各个学生社团会以墙体涂鸦和海报展览的方式,把大大小小的活动信息呈现在地道的墙壁上。但凡走过地道的学生,都会被满眼色彩缤纷的海报震撼到,若不是匆匆忙忙要赶课,不少学生还是会驻足停留,看看学校最近发生的大事小事。不过,在地道里贴海报可是有规矩的。第一条就是在其他社团的活动结束以前,不得覆盖他人海报,以示尊重。这条默认的规矩从地道被用作宣传画廊开始,就一直延续下来,所有的学生社团和活动宣传方都一直心照不宣地遵守这条规定。
除了活动宣传,这条主要地道在学期伊始也被用来欢迎新生,传播罗大积极友好的正能量。在迎新会开始之前,学校迎新委员会会组织老生进行地道墙体彩绘或涂鸦,人称“地道迎新”。每年迎新的墙体涂鸦都有不同的主题,今年的主题是“Welcome Home, Yellow Jackets!”(欢迎回家,大黄蜂们!)大黄蜂是罗大吉祥物,经常出现在运动场、宿舍楼和教学楼,总而言之,每个罗大学生都是大黄蜂的代言人。早在上学期期末,迎新委员会就开始招募志愿者,其中包括愿意参与墙体彩绘的志愿者。这次主题主要用到了黄色和蓝色两款代表罗大的经典颜色,整个墙体被均匀的黄色涂料覆盖,再以深蓝做点缀,最后落笔写下“欢迎回家”的大字。刚来罗大的新生在走过这段地道时,可以签上自己的名字,写下自己对大学新生活的期待。墙体面积之大,让十名志愿者历时两个小时完成了这幅迎新作品,总共用去了12加仑(45千克)的黄色涂料。
墙体彩绘已然成为罗大的传统。学生社团、年级委员会、兄弟会/姐妹会等各大学生组织都会定期在地道里组织墙体彩绘,一方面为了活动宣传,另一方面也为了保持地道的赏心悦目。除了不得覆盖他人作品以外,墙体彩绘也不允许学生传播不良信息以及恶性言论。为了保持地道内空气清新,学校也不允许学生使用喷绘,污染室内空气。
彩绘艺术廊
另外一段让人眼前一亮的地道连接了理工教学楼和就业指导中心,地道内的壁画完成于2015年上半年,由罗城当地一位有名的艺术家Sarah Rutherford创作。在我探索罗村地道的前两个月,这只是一片白色的墙壁,跟管道上方白色的灯光交相辉映,并没有什么出奇。直到2015年三月,我每每路过这段地道,总能遇到一名年轻女艺术家拿着画笔在墙体上描边、上色,水桶颜料和笔刷散落一地。后来才知道是学校艺术史系的老师邀请她来校进行艺术创作。两个月后,苏珊·安东尼(Susan B. Anthony)的画像跃然墙上,成为校园里一道新的风景。苏珊·安东尼是美国妇女运动领袖,也是让女性在罗大接受高等教育的第一人。为了纪念苏珊·安东尼对促进女性平等做出的卓越贡献,学校里有一栋宿舍以她命名,历史上专门为女学生提供住宿,现在是校园里的大一新生宿舍楼,也是学校里最充满活力的宿舍楼之一。很多同学都说,虽然图书馆里关于苏珊·安东尼妇女维权运动的资料很多,但是像雕塑、画像一类的实物和艺术展品却少之又少。这幅苏珊·安东尼人物壁画,刚好弥补了这一空缺。
除了教学楼区,学生宿舍区的地下也有一片相互交错的地道系统。这片地道的兴建是为了方便学生的宿舍活动和相互交流。当大家拿着一筐脏衣服走到地下室准备洗衣服的时候,说不准就在地道里遇上了隔壁楼也来洗衣服的室友们。宿舍楼的地道与教学区不同,墙体彩绘更加密集,色彩也更加丰富。如果按照风格来分,教学区的地道彩绘是经典款,宿舍楼区的则是时尚款。学生在宿舍楼里天马行空,在墙体上描绘出各大漫画里的主人公,加上极大色差的背景环境,异常吸人眼球。宿舍楼的地道因为宽敞,被打造出了几间舞蹈房和排练室。不少学生乐队会利用周末的时间,来地下室排练,有些甚至会远赴教学区,面对来来往往的人流,演奏乐器、唱歌或者行为艺术表演。不过,这些往往都发生在期末,很多音乐系的学生把这当做期末演奏会的提前演练。
每天,在罗大的地道里,总有新鲜的故事频频上演。它是寒冬里的一把火,盛夏时的空调房,对外宣传的窗口和艺术创作的基地。它是记录罗大学生生活最忠实的摄像机。
责任编辑:朴添勤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就是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大大小小的暴风雪是隆冬腊月里的家常便饭,
雪铲雪撬也是每家每户清晨除雪的必备工具。罗彻斯特大学地处市区西南,自然也逃脱不了冰天雪地的命运。
地道四通八达
十月末,初降小雪。路面清扫得很快,通往学校的主干道依旧畅通。十二月,大雪频频光顾,整个罗城被白雪覆盖,除了路面以外,房顶、草坪、栅栏上的积雪一直要到次年4月才会渐渐消融。尽管如此,罗彻斯特大学坚持一贯的优良传统,从不停课。在邻近城市的高校(如雪城大学、巴德学院等)纷纷在雪天下发停课通知时,罗彻斯特大学的学生依旧往返于各大教学楼之间,保持着刚下一堂课,又奔赴下一堂课的节奏。
雪天路滑,室外又寒风阵阵,大家都是怎么去上学的呢?答案非常简单:走地道。罗大的地道系统不仅庞大,而且错综复杂,对初来乍到的新生来说绝对是个挑战。幸运的是,秋季开学的新生往往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摸清学校庞杂的地道系统,为不久以后的寒冬做准备。罗大的地道系统遍布校园,如毛细血管般扎根在地下,让人不得不惊叹早年设计师们事无巨细的全局观。
罗大共有三片地道区,最主要的一片集中在教学区,是连接学校六大教学楼的重要通道。其中,最早的一条地道始建于1930年,连接了Rush Rhees图书馆和六栋主要教学楼。之后,教学区内部以及通往食堂的地道也陆续兴建,在校园主要活动区的地下形成了首片兼具美观和实用功能的地道。因为地道系统有如迷宫一般复杂,刚到罗大不久的新生往往深陷于其中,分不清东西南北,被悠长的地道绕得晕头转向。我曾经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学校角角落落的地道,然而时至今日,我唯一不会迷路的还是只有连通教学区的主要地道。寒冬时节,裹着厚实的羽绒衣,顶着寒风,踩着积雪,一步一脚印地缓缓挪向教学区的画面实在是凄惨无比。这时候,地道就显示了它卓越的特性—抵御寒气。除了地道气温适宜人类生存以外,走地道在很多时候也是节省时间的好方法。因为地道往往能直接通往教学楼内部,如果对地道系统熟悉的话,走地道往往能够节省很多在室外绕道的时间。
地道迎新
虽然学校的地道系统是以实用为主打,但是行走于地下,满目皆是了无生气的暖气管道也是无聊至极。所以,在人流量较大的教学地段,学校不仅允许学生张贴海报宣传社团活动,还会邀请当地的艺术家们进行壁画等艺术创作,美化地道环境。其中,最有名的一条地道连接了文理学院和工程学院,是上下课高峰期人流涌动最频繁的路段。
这条地道是各大学生社团的宣传画廊。平日里,各个学生社团会以墙体涂鸦和海报展览的方式,把大大小小的活动信息呈现在地道的墙壁上。但凡走过地道的学生,都会被满眼色彩缤纷的海报震撼到,若不是匆匆忙忙要赶课,不少学生还是会驻足停留,看看学校最近发生的大事小事。不过,在地道里贴海报可是有规矩的。第一条就是在其他社团的活动结束以前,不得覆盖他人海报,以示尊重。这条默认的规矩从地道被用作宣传画廊开始,就一直延续下来,所有的学生社团和活动宣传方都一直心照不宣地遵守这条规定。
除了活动宣传,这条主要地道在学期伊始也被用来欢迎新生,传播罗大积极友好的正能量。在迎新会开始之前,学校迎新委员会会组织老生进行地道墙体彩绘或涂鸦,人称“地道迎新”。每年迎新的墙体涂鸦都有不同的主题,今年的主题是“Welcome Home, Yellow Jackets!”(欢迎回家,大黄蜂们!)大黄蜂是罗大吉祥物,经常出现在运动场、宿舍楼和教学楼,总而言之,每个罗大学生都是大黄蜂的代言人。早在上学期期末,迎新委员会就开始招募志愿者,其中包括愿意参与墙体彩绘的志愿者。这次主题主要用到了黄色和蓝色两款代表罗大的经典颜色,整个墙体被均匀的黄色涂料覆盖,再以深蓝做点缀,最后落笔写下“欢迎回家”的大字。刚来罗大的新生在走过这段地道时,可以签上自己的名字,写下自己对大学新生活的期待。墙体面积之大,让十名志愿者历时两个小时完成了这幅迎新作品,总共用去了12加仑(45千克)的黄色涂料。
墙体彩绘已然成为罗大的传统。学生社团、年级委员会、兄弟会/姐妹会等各大学生组织都会定期在地道里组织墙体彩绘,一方面为了活动宣传,另一方面也为了保持地道的赏心悦目。除了不得覆盖他人作品以外,墙体彩绘也不允许学生传播不良信息以及恶性言论。为了保持地道内空气清新,学校也不允许学生使用喷绘,污染室内空气。
彩绘艺术廊
另外一段让人眼前一亮的地道连接了理工教学楼和就业指导中心,地道内的壁画完成于2015年上半年,由罗城当地一位有名的艺术家Sarah Rutherford创作。在我探索罗村地道的前两个月,这只是一片白色的墙壁,跟管道上方白色的灯光交相辉映,并没有什么出奇。直到2015年三月,我每每路过这段地道,总能遇到一名年轻女艺术家拿着画笔在墙体上描边、上色,水桶颜料和笔刷散落一地。后来才知道是学校艺术史系的老师邀请她来校进行艺术创作。两个月后,苏珊·安东尼(Susan B. Anthony)的画像跃然墙上,成为校园里一道新的风景。苏珊·安东尼是美国妇女运动领袖,也是让女性在罗大接受高等教育的第一人。为了纪念苏珊·安东尼对促进女性平等做出的卓越贡献,学校里有一栋宿舍以她命名,历史上专门为女学生提供住宿,现在是校园里的大一新生宿舍楼,也是学校里最充满活力的宿舍楼之一。很多同学都说,虽然图书馆里关于苏珊·安东尼妇女维权运动的资料很多,但是像雕塑、画像一类的实物和艺术展品却少之又少。这幅苏珊·安东尼人物壁画,刚好弥补了这一空缺。
除了教学楼区,学生宿舍区的地下也有一片相互交错的地道系统。这片地道的兴建是为了方便学生的宿舍活动和相互交流。当大家拿着一筐脏衣服走到地下室准备洗衣服的时候,说不准就在地道里遇上了隔壁楼也来洗衣服的室友们。宿舍楼的地道与教学区不同,墙体彩绘更加密集,色彩也更加丰富。如果按照风格来分,教学区的地道彩绘是经典款,宿舍楼区的则是时尚款。学生在宿舍楼里天马行空,在墙体上描绘出各大漫画里的主人公,加上极大色差的背景环境,异常吸人眼球。宿舍楼的地道因为宽敞,被打造出了几间舞蹈房和排练室。不少学生乐队会利用周末的时间,来地下室排练,有些甚至会远赴教学区,面对来来往往的人流,演奏乐器、唱歌或者行为艺术表演。不过,这些往往都发生在期末,很多音乐系的学生把这当做期末演奏会的提前演练。
每天,在罗大的地道里,总有新鲜的故事频频上演。它是寒冬里的一把火,盛夏时的空调房,对外宣传的窗口和艺术创作的基地。它是记录罗大学生生活最忠实的摄像机。
责任编辑:朴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