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有“度” 合作共赢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2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他人合作交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每一名学生走上社会的必备能力. 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合作交流”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被多次提及. 小组交流是合作交流的一种最重要形式,能很好地弥补数学课堂中“自主探索”的不足,有力地推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基于小组交流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笔者就此进行了近两年的课堂观察. 本文将结合观察所得,就如何提升小组交流的效益,从三个“度”上谈谈自己的思考,以期得到同行专家的赐教.
  一、宽度——“入口”宽阔,突破交流困境,确保交流普适有效
  在新课标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是“问题解决”目标之一. 通过课堂上的小组交流,学生可以获取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数学技能,获得基本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 由此可见,小组交流对每名学生都很重要. 然而,在笔者观察的众多课堂中,有些老师正如文[1]中所言,“只是向观课的同事展示自己拥有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先进理念”. 小组交流中,学生参与度不高,尤其是薄弱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成为了固定的“听众”和“看客”. 究其原因,交流材料的匮乏、交流“入口”“狭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笔者认为,要想提升小组交流的效益,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交流话题,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而且可以发表见解的话题. 这样,全体同学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交流,让交流“普适”而且有效.
  案例1
  活动1:复习待定系数法及二次函数的性质.
  自主解答下题,并按照题后的要求在小组内交流. 已知抛物线经过点(-2,0),(6,0),(2,3)三点.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画出这条抛物线,并尽可能多地写出由图象可以得出的结论,看看谁写得多.
  小组交流:(1)抛物线的解析式的求法;(2)根据图象写出的结论.
  【案例分析】 案例1的例题中,所给的三个点非常特殊,既有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也有顶点. 因此,第(1)题的解题方法有三种.
  解法一:将三个点代入y=ax2+bx+c得出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再去解这个方程组求出a,b,c.
  解法二:设这个函数解析式为y=a(x+2)(x-6),再将(2,3)代入求出a.
  解法三:由于点(-2,0),(6,0)关于直线x=2对称,所以(2,3)就是这条抛物线的顶点. 于是设这条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2+3,再从(-2,0),(6,0)两点中任选一点代入求出a的值.
  第(2)题,先画图象,然后从图象、性质、特殊取值、增减性等角度归纳结论.
  在活动方案中,提出了明确的交流任务. 解析式的不同求法和由图象得出的多种结论为学生的交流提供了众多的话题,确保了每一名学生在交流中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1)题,薄弱学生可以交流最基本的解法(解法一),其他同学不仅可以交流解法二、三,还能对三种解法进行比对,从而确定一种最便捷的方法;第(2)题,画图象和由图象写结论,“图象”就成为学生解题与交流的抓手,依托图象,每一名学生都能说出许多的结论来. 活动方案中,教者为学生的小组交流提供了宽阔的“入口”,每一名学生都成为了交流的主体,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在交流中“提出各自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组内思维的碰撞选择出合理的策略,“丰富了活动经验,提高了思维水平”.
  二、梯度——分级分层,化解学习差异,促成人人学有所获
  梯度,在这里意指“依照一定次序分出的层次”. 由于学生数学学习的状况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课前就应该为小组交流设置合理的梯度,对学生和交流的内容进行分层.
  1. 学生分级,搭建平等对话平台
  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是无法回避的. 那么,在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过程中,如何让这种差异尽可能少地产生影响呢?笔者认为,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状况,薄弱学生定为A级,中等学生定为B级,优等学生定为C级. 然后,让同级学生同组学习. 由于同级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差异不大,学生能在这样的小组内通过平等对话实现知识和能力上共同提升. 如此安排,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能级下,通过与同级同学的平等交流,解决自己所能够解决的问题,切实提高了小组交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内容分层,实现人人学有所获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课标要求,也是小组交流应该遵循的原则. 有了学生的分级,交流的内容必然要分层,清晰的梯度保证了学生交流的“高度”. 内容的分层是对学生分级必要的补充,同级交流,让每名学生在自己能达到的高度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异级交流,鼓励学生“跳一跳,摘到果”,促成知识和能力的更高提升.
  案例2
  活动1:学习线段中点的定义(略).
  活动2:“线段中点的定义”的应用.
  自主解答本级例题,并在同级小组和异级小组中分别交流各自的思路.
  A级例题:
  如图1,若D是AB中点, E是BC中点,若AB=4,BC=6,求DE.
  B级例题:
  如图1,若D是AB中点, E是BC中点,若DC=8,EC=3,求AD.
  C级例题:
  如图1,若D是AB中点, E是BC中点,若AC=a,EB=b,求AD.
  6分钟后,学生开始小组交流. 在同级小组中交流了4分钟后,又到异级小组中交流了3分钟.
  【案例分析】 虽然问题的情境相同,但三级例题的梯度是明显的. A级例题仅涉及了本课所学的“线段中点的定义”;B级例题要比A级例题难一些,解答需要绕一点弯子,先根据中点定义求出线段BC=6,再利用线段之差求出AD;C级例题更难,不仅要用到线段中点定义,还涉及到了代数、整体、数形结合等思想. 为了确保初学几何的七年级学生“不掉队,不疲惫”,教者编排了这样三级例题. 通过自主解答和小组交流两个环节的实施,既保证了每一名学生的独立思考,又保证小组交流确有成效. 三级例题编排十分巧妙,不仅例题之间梯度清晰,而且三道题的情境相同,涉及数学知识也有重叠,学生不仅可以在同级中回顾所学知识,还能在异级交流中“释疑解惑”. 这样的分层分级交流,回避了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差异,促成每一名学生都学有所获.   三、准度——时机精准,把握关键时点,交流成效乘势而上
  任何一次有意义、有成效的交流都应该是“恰到好处”的,其所起的作用通常是“雪中送炭”. 因此,对小组交流时机的把握就显得十分重要. 抓住教学的关键时点,让学生适时展开交流,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新知形成过程中,交流促生成
  小组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 因此,要想是实现新知的“无痕生成”,我们就应该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预设小组交流活动. 通过有预设的小组交流,在生生互动过程中,为新知的自然生成铺平道路.
  案例3
  活动1: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 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米/人)随全市总人口数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5分钟后,小组交流结束.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t=■,y=■,S=■.
  教师: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1:都是等式.
  学生2:都是两个变量.
  学生3:等号左边是一个单独的字母,右边都是分式的形式.
  学生4:分式的分子都是常数.
  教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具有这种特点的式子吗?
  学生5:y=■(k为常数,且k≠0).(教师板书)
  教师:很好,具有这种形式的函数我们就叫作用反比例函数. (板书课题:17. 1. 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案例分析】 在案例3中,“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是本课的新知,其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在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笔者安排了这样一次“小型”交流活动. 通过交流,小组内统一了答案,并总结了各个关系式的共同点,揭示了反比例函数的基本形式. 在接下来的师生对话中,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自然“无痕”生成也就成为必然. 这样的小组交流处在教学的关键处,产生的教学效益是巨大的.
  2. 思路探究困境处,交流点迷津
  学生解答数学题时,难免会遇到困难. 在历经“独立思考”环节后,适时、适度的小组交流也是必须的. 此时的交流,往往能起到“一语惊醒梦中人”的妙用,为在“困境”中苦苦思索的同伴指明前行的道路.
  案例4
  活动2:回顾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自主解答下题,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
  如图2,直线y=■x+1与y轴交于点A,与x轴交于点D. 抛物线y=■x+bx+c与直线交于点A,E,与x轴交于点B,C,且B点坐标为(1,0).
  (1)直接写出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动点P在x轴上移动,当△PAE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P的坐标.
  自主解答. 10分钟后,学生小组交流开始. 通过小组交流,理清了第2小题的解题思路:先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对直角的顶点进行讨论,通过作过点A,E作AE的垂线得到P1 ,P2,再通过作以AE为直径的圆得到P3,P4(如图3);最后,用方程的思想求出点的坐标.
  【案例分析】 案例4中例题的第2问涉及到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初中最重要的数学思想. 在学生解答过程中,很多人是没有清晰的解题思路的,尤其是图3中的P3,P4的确定更是解题的难点. 自主解答,只是让大多数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理一理解题的思路,在接下来的交流中,在全组成员的思维的碰撞过程中,把小组中每一个人的思路集中到一起,互相取长补短,突破解题“困境”,得出准确的解题路径.
  3. 纠偏纠错反思时,交流得正解
  学生解题或思考中难免出错,出现错误,教者如何处置是关键. 笔者通常的做法是抓住错误不放,通过小组交流,让错误的“效益”放大,使每一位学生从中受益,最终获得解题的正确方法.
  案例5
  活动1: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解方程:■-■=■-1.
  一学生给出了如下解题过程:
  解:
  8x-4-20x-2=6x+3-1,
  8x-20x-6x=3-1+4+2,
  -18x=8,
  x=-■.
  针对学生的解答情况,教者安排一次小组交流. 具体交流要求如下:
  (1)找出解题中的失误,并提出你们组的改正建议;
  (2)怎样才能让这些错误减少?提出你们的“避错方案”.
  经过10分钟的小组交流,各组不仅改正了解题过程中的错误,还提出了“细化解题步骤”、“代入检验”、“步步标记”等“避错方案”.
  【案例分析】 纠偏纠错,不仅对出错者重要,对旁观者也很重要. 在案例5中,学生出现了错误,全体同学通过小组交流参与到了找错纠错中,放大了错误的作用,不仅让出错者及时发现错误,还让其他学生也从错误中收益. 我想,这样的交流无疑是有益的.
  小组交流作为合作交流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受益的主体是学生. 在这过程中,教师就是“幕后推手”. 如何做好这个“推手”,笔者以为应把握住本文所述的三个“度”:以宽度之宽,扩大学生参与交流的面,让小组交流成为每一名学生学习的“需要”;以梯度之分,让学生有差异地学习数学,力保每个人都有收获;以准度之精,让小组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应需而用,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先生”. 我想,只要我们真正做到“以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小组交流,小组交流就一定会成为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强劲有力的“助推器”!
  以上仅一家之言,不足之处,敬请广大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孙学东,成月芳.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四辩”[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2(6):8-10.
其他文献
泡桐(Paulowmia spp.)是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和绿化树种,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植原体引起的泡桐丛枝病可导致幼树死亡,大树生长量下降,给泡桐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过去,科技工作者对泡桐丛枝病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植原体难以体外培养,致使泡桐丛枝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竞争性内源RNA(ceRNA)在调控基因表达、抵抗环境胁迫、植物生长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本研究以白花泡桐健康苗、丛枝病苗和不同浓度甲基磺酸甲酯(MMS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于2012年秋季在全省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2013年,浙江省高考理综生物命题深入贯彻《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精神,遵循“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原则,着重考查对生物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调学科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体现对高中生的生物学素养的考核,对中学生物学教
期刊
高三物理总复习关键是提高复习效率,提高复习效率应从建构高中物理的知识网络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入手,因此复习中应开展知识和方法的专题复习,同时突出重点,提升能力.  一、专题复习,构建网络  知识的专题复习打破章节界限,知识跨度大,涉及概念规律多,必须从中寻找联系不同知识的线索,根据这些线索进行专题复习,做到纵横联系,上下贯通,让学生自主建构高中物理知识的知识网络.方法的专题复习让学生熟练运用各种解题
期刊
一、引言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课一直是最受重视的课型。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目标却相对比较单一,课堂训练形式多以学习语言知识为主,教师重点讲授语言点和词汇及句式结构,阅读的目的似乎仅仅是借助所读课文的语言材料来学习语音、语法、词汇,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这种将词汇和语言点从上下文中分离的阅读教学只能使得学生“见木不见林”,无法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不利于拓展学生的分析问题
期刊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位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聪明起来,这就是数学教育价值根本之所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方法自然非常重要,下面就解题方法论学生思维的“灵”与“韧”.  解题方法一般分为通法与巧法,通法着眼基础,巧法着眼提高.对学生来说,前者是雪中送炭,后者是锦上添花[1]. 学生思维的“韧”与“灵”一般对应解题的
期刊
卵黄发生抑制激素(VIH)是甲壳类高血糖激素(CHH)家族成员之一,在调节甲壳动物的性腺发育和成熟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有关于蟹类VIH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通过EMSA Supershift实验证实了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SpVih启动子关键区域与转录因子Oct4和Sox9结合。构建Oct4和Sox9基因过表达质粒和SpVih核心启动子片段载体,通过细胞瞬时转染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在体RNA干扰实验和GST pul
本实验以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肝原代培养细胞为实验材料,建立原代培养肝细胞脂肪沉积模型,进而对该模型进行牛磺酸干预实验,收集牛磺酸干预后的肝细胞样本,应用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方法获得对照组、高脂组和牛磺酸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表达蛋白质,用以挖掘牛磺酸参与斜带石斑鱼肝脂代谢的关键基因和蛋白质,构建代谢网络,阐明相关分子作用机制。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1.斜带石斑鱼原代培养肝细胞脂肪沉积模型的构建
  为建立斜带石斑鱼原代培养肝细胞脂肪沉积模型,本实验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主要分布在中国以及东亚地区的沿海,是中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养殖年产量达3万吨以上。因其不易感染白点病、应激性较弱、肉质鲜美等原因,受到养殖者和消费者的喜爱。本研究针对黄姑鱼的7种数量性状(体长、体高、体厚、体长/体高比、鳔重、鳔指数、性腺指数),采用不同的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和基因组育种值估计,并研究使用部分标记位点进行基因组选择(GS)的预测力,构建了GWAS和GS的流程化脚本,为进一步开展黄姑鱼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一、问题的产生  在一次自选模块测试结果公布后,两位学生气呼呼地来到办公室跟笔者说:“题号03的不等式证明,我们证对的怎么都给批错了,老师你再看看吧!”题号03是“数学史与不等式选讲”试题,具体如下:
期刊
一、检测题错误原因的调查分析  我校高三复习阶段检测时,选考了下面一题。这是一道陈题,是计算题,更是一道综合的分析推断题,以氨水吸收处理SO2后所得固体的成分为研究对象,5个小问题层层递进,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计算能力、思维的严密性等方面有较高要求。  题目:工业制硫酸的尾气中含较多的SO2,为防止污染空气,回收利用SO2,工业上常用氨水吸收法处理尾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该方法所得固体的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