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风波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4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翻译造成的误会,在国际交往中屡见不鲜,这里面有语言的原因,也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原因。当年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会面时脱下皮鞋敲桌子,即是翻译误译与文化差异双重作用所造成。严复早年提出翻译要信达雅,信就是准确,信尚且这么难,信达雅齐备,那是难上加难了。
  据说美国作家维克多当年为了写 《红都女皇》在中国跟随江青去了许多地方。有一次到陕西的农村体验生活。当地干部安排他们去一农民家坐坐。陕北是出美女的。这家的女主人是当地干部千挑万挑挑中的,自然美貌动人。所以维克多见了忍不住先夸了她的美丽,这也是西方人的习惯。农妇羞不可当,旁边的丈夫在外宾面前表现得很谦虚,回答:“哪里哪里。”这是中国人的习惯。翻译说给维克多听:“where, where?”维克多听了一头雾水,心想,这个男人倒有意思,说他太太漂亮,他还要问哪里漂亮。维克多老老实实回答说:“everywhere, everywhere.”翻译又说给农民夫妇听:“哪里都漂亮。”丈夫听了喜上眉梢,但还要再谦虚几句:“不见得不见得。”翻译这么译给维克多听:“(She)couldn’t be seen! Couldn’t be seen!” 维克多更加摸不着头脑,漂亮太太就在眼前,怎能说看不见呢?或者是中国人的习惯太太漂亮就不给人见了吧。想到这里,维克多以为自己明白了,就说:“I see I see.” 翻译却译成“我看见了我看见了”。
  当然,这个段子经不起仔细推敲。但现实生活中的翻译笑话却数不胜数,有时,虽然没有经过翻译,只是因为在电话里隔了距离,大家都熟悉的语言也会闹笑话。请看下面这则短故事(选自小学六年级英语教材)。
  
  One day Mr Knott’s telephone rang. He picked up the phone and said,“Hello, 34216780.Who’s calling, please?”(一天,诺德先生接到一个电话。他拿起话筒:“你好,这里是34216780。请问您是谁?”)
  “Watt,”a man answered.(“我是怀特”。注:怀特的英文与“什么”谐音)
  “What’s your name,please?”asked Mr Knott.(“请问,您是谁?”诺德先生问)
  “Watt is my name,”is the answer.(“我是怀特。”对方回答)
  襓es, I asked you that. What誷 your name??Mr Knott said again.(“是啊,我就是问您叫什么名字?”诺德又问了一遍)
  “I told you. Watt’s my name,” said the man again. “Are you Jack Brown?”(“我说了,怀特就是我的名字。”对方再答道,“您是布朗先生吗?”)
  “No, I’m Knott,” answered Mr Knott.(“不,我是诺德。”注:诺德的英文与“不是”谐音)
  “Will you give me your name, please?” said Mr Watt.(“请您告诉我您的名字好吗?”怀特先生问道)
  “Will Knott,” answered Mr Knott.(“就是诺德啊。”诺德先生答。)
  Both Mr Watt and Mr Knott were angry and put their telephones down. They thought, “That was a stupid man!”(怀特先生和诺德先生都怒气冲冲地撂下话筒。他们都以为:“(对方)真是一个蠢货!)
  所以,在翻译问题上,保持平常心,遇事心平气和一些,很是必要。像最近杨绛译的世界名著《唐·吉诃德》被上海某外国文学教授指为错漏百出、误人子弟,以杨绛先生的名望和地位,多少人为她打抱不平,更有一些知名人士因此拍案而起,指责该教授借打名人抬高自己,是批评界的不正之风云云!谁想到处在漩涡中心的杨先生只是淡淡地给上海的《文汇读书周报》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某教授批评我的译作存在错误,批得对,我完全接受!译事艰难,批评家更少,应该提倡批评。然后就具体的译法与某教授做了商榷,并一再声明她并不认为自己的译法很好,只是还没有发现更好的译法,如果对方提出更好的译法,她一定接受指教。
  一场即将爆发的翻译风波就此化解。某些好事者和媒体期待的名人口水仗,或者进一步发展下去有如电视连续剧一样的笔墨官司就这样胎死腹中了。
  (作者:广东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编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其他文献
素有“红色情结”的著名导演叶大鹰,带着他的“红色三部曲”终结篇《天安门》进京城,作为向新中国60华诞的献礼之作。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北京的李志起几乎第一时间走进了电影院。  银幕上,装修一新的天安门城楼上,特技还原的毛主席与众人一一握手。当电影放到这一段的时候,现场很多观众都显得十分激动。李志起突然觉得,有红色情结的人不需要语言便可沟通。  北京,朝阳区,奥体边。从伟人故乡——湖南走出来的李志起,执
据报道,在四川汶川8.0级地震中,德阳市东汽中学快50岁的教师谭千秋,在地震到来时,果敢而坚毅地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死死地护着身下4名学生。4名学生都活下来了,而他却永远地张开着双臂走了……  谭老师张开着双臂永远走了,他用自己的身躯顶住了塌下来的楼板。他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但他毫不退缩,毫无畏惧,即使身体僵硬了,他永不倒下,仍然以张开双臂的姿势保护着学生……  虽然他走了,但是,他那张开双
飞艇的使用成本比无人机要低一半,比卫星要低1/4,而且它也可以做到高速、隐身。    飞艇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早在1852年法国人吉法尔就制造了一架装有蒸汽机的飞艇。1900年德国人齐柏林制造的大型硬式飞艇问世,飞艇技术于20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  但是,早期的飞艇主要是在距离地面10公里以内的空中飞行,它最大的缺陷就是飞行速度慢、易燃烧爆炸,并且在遭受炮火攻击后很快破损坠地,飞艇的生存能
《色·戒》是文艺片还是历史片?  《色·戒》是张扬人性还是歌颂汉奸?  《色·戒》是抢救历史还是玷污英烈?  《色·戒》在海外热热闹闹地收获那些电影奖项的时候,有关它的是与非、正与邪的论战也在国内激烈地进行……    我以往不参与任何电视节目,因为不喜欢那里的气氛。这回凤凰卫视邀我去说《色·戒》,先没答应,后来还是去了,主要是因为不满国内媒体对这部片子的一片叫好。1999年美国狂轰滥炸南联盟(炸使
2009年11月22日下午4时,广州番禺大石的大地院线影院为附近的祈福新村社区开了专场放映会,播放灾难大片《2012》。这部以“山崩地裂水倒流”的灾难场景为卖点的片子,祈福新村的居民看着格外揪心,因为社区北面要建垃圾焚烧厂的消息,就像《2012》中的灾难阴影一般,笼罩着他们的心。    不公开导致种种猜测    选址在番禺大石会江村与钟村镇谢村的垃圾焚烧厂,恰恰处于全国闻名的“华南板块”范围之内。
无所事事的日子无疑是难熬的,还必须面对不间断的责难和谩骂,卢武铉确实很需要一个宣泄情绪的渠道,于是乎,就有了他种种强硬表态和反常举动。    因为患上“总统末期综合症”    翻一翻2002年总统大选的旧账,就不难发现,民主激进派出身的卢武铉当初能够上台,媒体功不可没。然而,昔日的媒体宠儿近来竟然裁撤发稿室,限制采访自由,与媒体缠斗不休。虎视眈眈的大国家党也拿卢不久前的一次“失言”做文章,来个火上
美国:  狗叫三声就违法,乱咬人就地正法    在美国的居民区内,犬吠超过三声,就要采取紧急措施让其闭嘴,否则就可能被告上法庭。因为美国法律规定犬吠“事不过三”,这就是著名的“三吠原则”。  此外,狗在自家院子以外的任何地方都要系上皮带或链条。美国人在遛狗时都会随身携带塑料袋,处理狗屎。美国的市区公园是不准宠物入内的,而郊区公园则对狗收门票,对人收费50元,对狗就要30元。  如果上街的狗没有狗链
原来,在美国,做一个群众演员也是这么难。    干电影这一行的人,没有谁比演员遭到更多的拒绝了。我知道。因为我当演员和喜剧演员已经超过40年了,而且被拒绝的次数多如牛毛。但无论这些拒绝多么难堪,也比不上一个少数族裔演员的遭遇。  多年前,我有一个演员朋友约翰,他刚好是美国土著人。有一天我们吃午餐的时候,他说:“霍华德,我现在一切都顺利了。但当我在40年代第一次出门来到这儿的时候,我找不到工作。我去
6月21日,现年56岁的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跳槽”了。在此前半年的时间里,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成功游说王振耀,请他出任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说,此后他不是慈善事业的管理者,而是真正的参与者了。  “我挺钦佩他的。”当记者问起眼前这位慈善家、民办教育家、信孚教育集团信力建董事长对王振耀选择的看法时,他这样回答记者。    做慈善,达则兼济天下  信力建,1982
法国历史学家米涅在《法国革命史》中写道:“假如人们可以互相谅解,假如一些人肯把过多的东西让给别人,另一些人则虽然贫乏而能知足,那么人们就会非常幸福,历次的革命就会在和睦友好的氛围中进行,历史学家也就没有什么过激行为和不幸事件可以回顾,只能说人类比以前更自由、更明智、更富足了。但事实是,迄今为止,各民族的编年史中还没有这样的先例。应当作出牺牲的人总是不肯牺牲,要别人作出牺牲的人总是强迫别人牺牲,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