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翻译造成的误会,在国际交往中屡见不鲜,这里面有语言的原因,也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原因。当年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会面时脱下皮鞋敲桌子,即是翻译误译与文化差异双重作用所造成。严复早年提出翻译要信达雅,信就是准确,信尚且这么难,信达雅齐备,那是难上加难了。
据说美国作家维克多当年为了写 《红都女皇》在中国跟随江青去了许多地方。有一次到陕西的农村体验生活。当地干部安排他们去一农民家坐坐。陕北是出美女的。这家的女主人是当地干部千挑万挑挑中的,自然美貌动人。所以维克多见了忍不住先夸了她的美丽,这也是西方人的习惯。农妇羞不可当,旁边的丈夫在外宾面前表现得很谦虚,回答:“哪里哪里。”这是中国人的习惯。翻译说给维克多听:“where, where?”维克多听了一头雾水,心想,这个男人倒有意思,说他太太漂亮,他还要问哪里漂亮。维克多老老实实回答说:“everywhere, everywhere.”翻译又说给农民夫妇听:“哪里都漂亮。”丈夫听了喜上眉梢,但还要再谦虚几句:“不见得不见得。”翻译这么译给维克多听:“(She)couldn’t be seen! Couldn’t be seen!” 维克多更加摸不着头脑,漂亮太太就在眼前,怎能说看不见呢?或者是中国人的习惯太太漂亮就不给人见了吧。想到这里,维克多以为自己明白了,就说:“I see I see.” 翻译却译成“我看见了我看见了”。
当然,这个段子经不起仔细推敲。但现实生活中的翻译笑话却数不胜数,有时,虽然没有经过翻译,只是因为在电话里隔了距离,大家都熟悉的语言也会闹笑话。请看下面这则短故事(选自小学六年级英语教材)。
One day Mr Knott’s telephone rang. He picked up the phone and said,“Hello, 34216780.Who’s calling, please?”(一天,诺德先生接到一个电话。他拿起话筒:“你好,这里是34216780。请问您是谁?”)
“Watt,”a man answered.(“我是怀特”。注:怀特的英文与“什么”谐音)
“What’s your name,please?”asked Mr Knott.(“请问,您是谁?”诺德先生问)
“Watt is my name,”is the answer.(“我是怀特。”对方回答)
襓es, I asked you that. What誷 your name??Mr Knott said again.(“是啊,我就是问您叫什么名字?”诺德又问了一遍)
“I told you. Watt’s my name,” said the man again. “Are you Jack Brown?”(“我说了,怀特就是我的名字。”对方再答道,“您是布朗先生吗?”)
“No, I’m Knott,” answered Mr Knott.(“不,我是诺德。”注:诺德的英文与“不是”谐音)
“Will you give me your name, please?” said Mr Watt.(“请您告诉我您的名字好吗?”怀特先生问道)
“Will Knott,” answered Mr Knott.(“就是诺德啊。”诺德先生答。)
Both Mr Watt and Mr Knott were angry and put their telephones down. They thought, “That was a stupid man!”(怀特先生和诺德先生都怒气冲冲地撂下话筒。他们都以为:“(对方)真是一个蠢货!)
所以,在翻译问题上,保持平常心,遇事心平气和一些,很是必要。像最近杨绛译的世界名著《唐·吉诃德》被上海某外国文学教授指为错漏百出、误人子弟,以杨绛先生的名望和地位,多少人为她打抱不平,更有一些知名人士因此拍案而起,指责该教授借打名人抬高自己,是批评界的不正之风云云!谁想到处在漩涡中心的杨先生只是淡淡地给上海的《文汇读书周报》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某教授批评我的译作存在错误,批得对,我完全接受!译事艰难,批评家更少,应该提倡批评。然后就具体的译法与某教授做了商榷,并一再声明她并不认为自己的译法很好,只是还没有发现更好的译法,如果对方提出更好的译法,她一定接受指教。
一场即将爆发的翻译风波就此化解。某些好事者和媒体期待的名人口水仗,或者进一步发展下去有如电视连续剧一样的笔墨官司就这样胎死腹中了。
(作者:广东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编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据说美国作家维克多当年为了写 《红都女皇》在中国跟随江青去了许多地方。有一次到陕西的农村体验生活。当地干部安排他们去一农民家坐坐。陕北是出美女的。这家的女主人是当地干部千挑万挑挑中的,自然美貌动人。所以维克多见了忍不住先夸了她的美丽,这也是西方人的习惯。农妇羞不可当,旁边的丈夫在外宾面前表现得很谦虚,回答:“哪里哪里。”这是中国人的习惯。翻译说给维克多听:“where, where?”维克多听了一头雾水,心想,这个男人倒有意思,说他太太漂亮,他还要问哪里漂亮。维克多老老实实回答说:“everywhere, everywhere.”翻译又说给农民夫妇听:“哪里都漂亮。”丈夫听了喜上眉梢,但还要再谦虚几句:“不见得不见得。”翻译这么译给维克多听:“(She)couldn’t be seen! Couldn’t be seen!” 维克多更加摸不着头脑,漂亮太太就在眼前,怎能说看不见呢?或者是中国人的习惯太太漂亮就不给人见了吧。想到这里,维克多以为自己明白了,就说:“I see I see.” 翻译却译成“我看见了我看见了”。
当然,这个段子经不起仔细推敲。但现实生活中的翻译笑话却数不胜数,有时,虽然没有经过翻译,只是因为在电话里隔了距离,大家都熟悉的语言也会闹笑话。请看下面这则短故事(选自小学六年级英语教材)。
One day Mr Knott’s telephone rang. He picked up the phone and said,“Hello, 34216780.Who’s calling, please?”(一天,诺德先生接到一个电话。他拿起话筒:“你好,这里是34216780。请问您是谁?”)
“Watt,”a man answered.(“我是怀特”。注:怀特的英文与“什么”谐音)
“What’s your name,please?”asked Mr Knott.(“请问,您是谁?”诺德先生问)
“Watt is my name,”is the answer.(“我是怀特。”对方回答)
襓es, I asked you that. What誷 your name??Mr Knott said again.(“是啊,我就是问您叫什么名字?”诺德又问了一遍)
“I told you. Watt’s my name,” said the man again. “Are you Jack Brown?”(“我说了,怀特就是我的名字。”对方再答道,“您是布朗先生吗?”)
“No, I’m Knott,” answered Mr Knott.(“不,我是诺德。”注:诺德的英文与“不是”谐音)
“Will you give me your name, please?” said Mr Watt.(“请您告诉我您的名字好吗?”怀特先生问道)
“Will Knott,” answered Mr Knott.(“就是诺德啊。”诺德先生答。)
Both Mr Watt and Mr Knott were angry and put their telephones down. They thought, “That was a stupid man!”(怀特先生和诺德先生都怒气冲冲地撂下话筒。他们都以为:“(对方)真是一个蠢货!)
所以,在翻译问题上,保持平常心,遇事心平气和一些,很是必要。像最近杨绛译的世界名著《唐·吉诃德》被上海某外国文学教授指为错漏百出、误人子弟,以杨绛先生的名望和地位,多少人为她打抱不平,更有一些知名人士因此拍案而起,指责该教授借打名人抬高自己,是批评界的不正之风云云!谁想到处在漩涡中心的杨先生只是淡淡地给上海的《文汇读书周报》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某教授批评我的译作存在错误,批得对,我完全接受!译事艰难,批评家更少,应该提倡批评。然后就具体的译法与某教授做了商榷,并一再声明她并不认为自己的译法很好,只是还没有发现更好的译法,如果对方提出更好的译法,她一定接受指教。
一场即将爆发的翻译风波就此化解。某些好事者和媒体期待的名人口水仗,或者进一步发展下去有如电视连续剧一样的笔墨官司就这样胎死腹中了。
(作者:广东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编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