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作品欣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美术知识、审美能力都非常有限,要上好美术欣赏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准确把握美术作品的美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对于要欣赏的美术作品一定要把握好作品的美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所侧重的美点各不相同。有的作品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等等。老师可以对教材作品灵活处理:哪些做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让学生课后自查资料欣赏。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找出每件作品所有美点,而且能准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切忌千篇一律。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那么欣赏课还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教师而言,只有用心去体验作品的内涵,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最独特、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渐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 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提高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1. 合理引导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学生是凭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的,学生的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所以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根据这些,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2. 赏绘结合
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可适当让学生临摹作品,这样就打破了欣賞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学生有了绘画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艺术作品。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了作品中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真正从中获得美的体验。例如:在教学工艺品欣赏课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很想动手做一做,这时不妨让学生临摹一下,最后对自己的作品和图上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缺点,还能诱发学生继续探求美的愿望。
3. 创设情景
优秀的艺术作品都蕴涵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当学生接触了作品后,教师应及时调动学生的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我们都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把音乐和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容,让学生再仔细观察纤夫们不同的表情、姿态,放上一曲《黄河号子》,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进入某种情景,展开想象,调动相关的各种感觉,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从而获得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和随之而来的审美愉悦、审美想象。“转轴拨弦两三声,末成曲调先有情”,情景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很快地排除外界、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审美境界。
对于教师而言,应不断提高自身美术素养,以适应学生的审美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深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一、 准确把握美术作品的美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对于要欣赏的美术作品一定要把握好作品的美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所侧重的美点各不相同。有的作品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等等。老师可以对教材作品灵活处理:哪些做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让学生课后自查资料欣赏。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找出每件作品所有美点,而且能准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切忌千篇一律。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那么欣赏课还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教师而言,只有用心去体验作品的内涵,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最独特、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渐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 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提高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1. 合理引导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学生是凭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的,学生的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所以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根据这些,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2. 赏绘结合
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可适当让学生临摹作品,这样就打破了欣賞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学生有了绘画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艺术作品。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了作品中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真正从中获得美的体验。例如:在教学工艺品欣赏课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很想动手做一做,这时不妨让学生临摹一下,最后对自己的作品和图上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缺点,还能诱发学生继续探求美的愿望。
3. 创设情景
优秀的艺术作品都蕴涵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当学生接触了作品后,教师应及时调动学生的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我们都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把音乐和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容,让学生再仔细观察纤夫们不同的表情、姿态,放上一曲《黄河号子》,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进入某种情景,展开想象,调动相关的各种感觉,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从而获得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和随之而来的审美愉悦、审美想象。“转轴拨弦两三声,末成曲调先有情”,情景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很快地排除外界、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审美境界。
对于教师而言,应不断提高自身美术素养,以适应学生的审美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深州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