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际交往障碍是指在交往中阻碍交往的顺利进行,成为困扰学习、生活的因素,导致适应不良的心理问题。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赞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的适应。本文旨在对职业院校学生中发生的几个人际交往障碍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思考,从中找到有效的改善办法,从而有助于学生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一 职业院校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典型案例
案例一:某大一学生,与父母很少沟通,没有朋友。在自己信箱里发出了“曾经的失落无人得知,现在的无奈更是无人诉说。所有的一切也只能自己承担”的感叹!
案例二:某大一男生,自述其父母经常争吵,家里常受到邻居的欺负,姐姐也常受姐夫的欺负,上中学时又受到老师不公正的待遇,这些经历导致他对人际关系的种种偏见。
案例三:某大一女生,父母离异,与母亲生活。母亲因为婚姻失败,常以她的父亲为例,说世上的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要对男人有防范意识等等。导致进入大学后该女生无法和异性正常交往。
案例四:某大一女生,班上的团支书,与其他干部和同学总是处不好关系。觉得自己能干,为班上做了不少事情,应该得到肯定,恰恰相反,同学们并不信任她,她也感受到了同学的疏远。
案例五:某大一女生,自述越来越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但越来越害怕与身边的同学交往,自己也发现不对,但又不知问题在哪里。
案例六:某大一男生,室友热情好客,每天寝室人来人往,开始时大家相处甚好。久而久之,他发现自己没有一个私密和安静的空间,于是想跟室友提出来,可又觉得不好开口,担心得罪了室友,顾虑重重,不能释怀。
案例七:某大一女生,进校后一直与与室友同进同出,上课、吃饭、活动都在一起,做事不考虑,跟着同学做就是了,后发现自己的能力却在退化。
二 职业院校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原因分析
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识往往带有浓厚的情绪倾向,因此,人际关系中的认知、情感决定着交往行为,交往障碍也由此产生。
1 认知偏差。现实生活中人的认知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由于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的影响,部分学生不能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或因一点不好就全盘否定,以偏概全,以点代面;或对他人抱有成见,影响了对交往对象的正确判断,导致交往障碍。如案例二、三。
2 情绪不良。情绪在人际交往中拥有广泛的社会功能,自卑和自负是大学生交往障碍中最为常见的情绪因素,是两种极端的表现形态。大学生中的自负多缘于片面的自我认识、生活经历的一帆风顺及过分娇宠的家庭教育。在交往中,往往喜好出头露面,自我欣赏,自以为是,不太顾及他人感受,因而也就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如案例四;而职业院校内有自卑感的学生较为普遍,他们因为贫困、学业与就业压力、成长中的挫败经历等原因,往往会低估自己的能力,缺乏交往的主动性,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
3 性格缺陷。性格因素对人际关系同样具有重要影响。由性格导致的交往障碍是一种由交往双方的个性倾向(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和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的差异而引起的障碍。由于人的个性比较稳固,且具有习惯化的特点,因此由个性心理特征引起的障碍较之其他障碍更难消除。如案例一、七。
三 职业院校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调适
1 学会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人际交往能否顺利,与交往者的态度、行为直接相关。而人的态度和行为是具有选择性的,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必定是建立在对自己、对交往对象及交往情景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了解片面,甚至完全误解,其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的选择就很难正确。
一方面,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是在社会情境中不断比较而完善起来的。在交往中既要看到自身的价值,又能看到不足,从而建立起客观的自我评价;同时他人的评价也是自我认知的一面镜子,通过他人评价不断修正认知上的偏差,力争达到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统一。另一方面,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他人形成一定的看法,做出评估,对他人的认知客观与否,决定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否正确得体。总之,在人际交往中,只有对自己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同时又具有对他人的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够在人际反应中比较正确而恰当地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从而与他人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2 掌握谈话与倾听的艺术是交往成功的重要因素
(1)交谈是人际交往中最主要的沟通方式。交谈能否顺利不仅取决于交谈的内容、方式、方法,也直接影响着交往的效果。大学生在交谈中应做到:
①说话得体,恰如其分。做到有礼有节,让对方先讲;不要谈论对方的隐私或忌讳的话题;人多时,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要注意平衡。②态度真诚。真诚是友好交往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③应避免的交谈方式:常打断对方的谈话或抢接对方的话头;滔滔不绝,目中无人,忽视对方的反应;注意力不集中,目光不专注;目光长时间盯着对方看,或审视对方,让对方不自在,感觉不舒服;不考虑交谈的对象,用词不当,使人听不明白或感到不高兴;不考虑交谈的时间、主题、氛围和效果,而短话长说或长话短说;交谈中,单方面突然结束谈话,或强行把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
(2)善于倾听的人,人际关系一定是融洽的。倾听本身就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我倾听讲话的人,表现出对他的尊重,这样会提高对方的自尊心,加深彼此的感情。一个善于倾听的交谈者是最受人欢迎和信赖的。倾听对方谈话时应做到:注意力集中,表情专注;用适当的形体语言如微笑、点头、感叹等表示自己的情感体验;听比说更重要,多听能够帮助自己理解别人,也有利于让别人更快地接纳自己;尊重对方,平等交流,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体会对方的情感心理感受。
3 学会把握交往中的几种关系
(1)学会建立亲密关系。人际关系从建立到发展,交往由浅入深的过程,首先是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和初步沟通,判断交往是否可以继续;其次是随着交往双方对共同特征的发现,沟通日益广泛,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逐渐增加,大多的人际关系都是在这一层面;最后是双方信任感、安全感的确立,亲密关系的形成。大学生害怕建立或没有亲密关系,如案例五,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亲密关系是所有人际关系中最没有距离感的,它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关系,给人以归属感和满足感,是情感正常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必要前提,能够享受亲密关系的人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压力,因此,学会建立亲密关系有助于保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2)学会独处,走出孤独。“独处”与孤独是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孤独是指内心渴望交往而无法满足时产生的不愉快情绪体验,而独处是指个体独自一人的客观状态,独处在人际交往的积极性、稳定性和满意度上都高于孤独;独处是成长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在外界关系中所获得的知识及经验,必须在独处时经过思考后才能汲取和沉淀,从而进一步认识自我,从容面对。现时许多大学生没有看到独处的需要,或者害怕面对独处,一味从众,或感觉到独处需要,但害怕被别人理解为怪异,不知如何处理,如案例七。其实独处需要不仅是我们自己内在的一个需要,同时我们能以此需要来更好理解他人,为他人在适时创造独处的环境。假如你能自在地独处,你也会有很好的机会和别人相处。
(3)学会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与合作在人际关系中比较难以把握,难就难在合作意味着取长补短,不能以个人为中心,要以集体为重,而竞争更是要学会适量适度,这其实是对自我的一个深层次认知。提倡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意义在于:竞争对人提出了挑战,使人有动力积极向上,不断发掘自己内在潜能,才能在与外界社会的碰撞摩擦中完善自己;而合作使人清楚认识到自己和对方的优缺点,从他人身上学习,同时学会团队合作,学会如何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理解他人的想法,在完成共同目标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
想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能够和谐相处,职业院校学生就需要把握好交往的基本原则:真诚、尊重、平等、包容、互惠互利。同时还需要学习人际交往的艺术,学会自我调适,避免发生交往障碍,努力维持并深化良好的交往关系,不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积极、从容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参 考 文 献
[1]张厚粲.大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易锦海,李晓玲.交际心理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
版社,2004.
[3]姜宪明.大学生心理自我保健[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3.
[4]周家华,王金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
大学出版社,2004.
[5]陈桃林,王晓刚.孤独与独处的语义分析[J].中国临床
康复,2006.
[6]汪海燕,马奇柯.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一 职业院校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典型案例
案例一:某大一学生,与父母很少沟通,没有朋友。在自己信箱里发出了“曾经的失落无人得知,现在的无奈更是无人诉说。所有的一切也只能自己承担”的感叹!
案例二:某大一男生,自述其父母经常争吵,家里常受到邻居的欺负,姐姐也常受姐夫的欺负,上中学时又受到老师不公正的待遇,这些经历导致他对人际关系的种种偏见。
案例三:某大一女生,父母离异,与母亲生活。母亲因为婚姻失败,常以她的父亲为例,说世上的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要对男人有防范意识等等。导致进入大学后该女生无法和异性正常交往。
案例四:某大一女生,班上的团支书,与其他干部和同学总是处不好关系。觉得自己能干,为班上做了不少事情,应该得到肯定,恰恰相反,同学们并不信任她,她也感受到了同学的疏远。
案例五:某大一女生,自述越来越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但越来越害怕与身边的同学交往,自己也发现不对,但又不知问题在哪里。
案例六:某大一男生,室友热情好客,每天寝室人来人往,开始时大家相处甚好。久而久之,他发现自己没有一个私密和安静的空间,于是想跟室友提出来,可又觉得不好开口,担心得罪了室友,顾虑重重,不能释怀。
案例七:某大一女生,进校后一直与与室友同进同出,上课、吃饭、活动都在一起,做事不考虑,跟着同学做就是了,后发现自己的能力却在退化。
二 职业院校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原因分析
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识往往带有浓厚的情绪倾向,因此,人际关系中的认知、情感决定着交往行为,交往障碍也由此产生。
1 认知偏差。现实生活中人的认知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由于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的影响,部分学生不能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或因一点不好就全盘否定,以偏概全,以点代面;或对他人抱有成见,影响了对交往对象的正确判断,导致交往障碍。如案例二、三。
2 情绪不良。情绪在人际交往中拥有广泛的社会功能,自卑和自负是大学生交往障碍中最为常见的情绪因素,是两种极端的表现形态。大学生中的自负多缘于片面的自我认识、生活经历的一帆风顺及过分娇宠的家庭教育。在交往中,往往喜好出头露面,自我欣赏,自以为是,不太顾及他人感受,因而也就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如案例四;而职业院校内有自卑感的学生较为普遍,他们因为贫困、学业与就业压力、成长中的挫败经历等原因,往往会低估自己的能力,缺乏交往的主动性,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
3 性格缺陷。性格因素对人际关系同样具有重要影响。由性格导致的交往障碍是一种由交往双方的个性倾向(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和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的差异而引起的障碍。由于人的个性比较稳固,且具有习惯化的特点,因此由个性心理特征引起的障碍较之其他障碍更难消除。如案例一、七。
三 职业院校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调适
1 学会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人际交往能否顺利,与交往者的态度、行为直接相关。而人的态度和行为是具有选择性的,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必定是建立在对自己、对交往对象及交往情景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了解片面,甚至完全误解,其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的选择就很难正确。
一方面,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是在社会情境中不断比较而完善起来的。在交往中既要看到自身的价值,又能看到不足,从而建立起客观的自我评价;同时他人的评价也是自我认知的一面镜子,通过他人评价不断修正认知上的偏差,力争达到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统一。另一方面,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他人形成一定的看法,做出评估,对他人的认知客观与否,决定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否正确得体。总之,在人际交往中,只有对自己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同时又具有对他人的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够在人际反应中比较正确而恰当地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从而与他人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2 掌握谈话与倾听的艺术是交往成功的重要因素
(1)交谈是人际交往中最主要的沟通方式。交谈能否顺利不仅取决于交谈的内容、方式、方法,也直接影响着交往的效果。大学生在交谈中应做到:
①说话得体,恰如其分。做到有礼有节,让对方先讲;不要谈论对方的隐私或忌讳的话题;人多时,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要注意平衡。②态度真诚。真诚是友好交往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③应避免的交谈方式:常打断对方的谈话或抢接对方的话头;滔滔不绝,目中无人,忽视对方的反应;注意力不集中,目光不专注;目光长时间盯着对方看,或审视对方,让对方不自在,感觉不舒服;不考虑交谈的对象,用词不当,使人听不明白或感到不高兴;不考虑交谈的时间、主题、氛围和效果,而短话长说或长话短说;交谈中,单方面突然结束谈话,或强行把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
(2)善于倾听的人,人际关系一定是融洽的。倾听本身就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我倾听讲话的人,表现出对他的尊重,这样会提高对方的自尊心,加深彼此的感情。一个善于倾听的交谈者是最受人欢迎和信赖的。倾听对方谈话时应做到:注意力集中,表情专注;用适当的形体语言如微笑、点头、感叹等表示自己的情感体验;听比说更重要,多听能够帮助自己理解别人,也有利于让别人更快地接纳自己;尊重对方,平等交流,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体会对方的情感心理感受。
3 学会把握交往中的几种关系
(1)学会建立亲密关系。人际关系从建立到发展,交往由浅入深的过程,首先是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和初步沟通,判断交往是否可以继续;其次是随着交往双方对共同特征的发现,沟通日益广泛,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逐渐增加,大多的人际关系都是在这一层面;最后是双方信任感、安全感的确立,亲密关系的形成。大学生害怕建立或没有亲密关系,如案例五,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亲密关系是所有人际关系中最没有距离感的,它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关系,给人以归属感和满足感,是情感正常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必要前提,能够享受亲密关系的人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压力,因此,学会建立亲密关系有助于保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2)学会独处,走出孤独。“独处”与孤独是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孤独是指内心渴望交往而无法满足时产生的不愉快情绪体验,而独处是指个体独自一人的客观状态,独处在人际交往的积极性、稳定性和满意度上都高于孤独;独处是成长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在外界关系中所获得的知识及经验,必须在独处时经过思考后才能汲取和沉淀,从而进一步认识自我,从容面对。现时许多大学生没有看到独处的需要,或者害怕面对独处,一味从众,或感觉到独处需要,但害怕被别人理解为怪异,不知如何处理,如案例七。其实独处需要不仅是我们自己内在的一个需要,同时我们能以此需要来更好理解他人,为他人在适时创造独处的环境。假如你能自在地独处,你也会有很好的机会和别人相处。
(3)学会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与合作在人际关系中比较难以把握,难就难在合作意味着取长补短,不能以个人为中心,要以集体为重,而竞争更是要学会适量适度,这其实是对自我的一个深层次认知。提倡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意义在于:竞争对人提出了挑战,使人有动力积极向上,不断发掘自己内在潜能,才能在与外界社会的碰撞摩擦中完善自己;而合作使人清楚认识到自己和对方的优缺点,从他人身上学习,同时学会团队合作,学会如何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理解他人的想法,在完成共同目标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
想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能够和谐相处,职业院校学生就需要把握好交往的基本原则:真诚、尊重、平等、包容、互惠互利。同时还需要学习人际交往的艺术,学会自我调适,避免发生交往障碍,努力维持并深化良好的交往关系,不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积极、从容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参 考 文 献
[1]张厚粲.大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易锦海,李晓玲.交际心理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
版社,2004.
[3]姜宪明.大学生心理自我保健[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3.
[4]周家华,王金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
大学出版社,2004.
[5]陈桃林,王晓刚.孤独与独处的语义分析[J].中国临床
康复,2006.
[6]汪海燕,马奇柯.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