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ng2009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导致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 多元智能理论
  笔者在执教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有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经过仔细探讨和分析,笔者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
  一、有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没有内在动力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他的数学在小学一直不怎么好,成绩挣扎在及格的边缘。他的父亲鼓励他努力学习数学,该学生回答说“考差了怎么样?考好了又怎么样?”他的父亲又问他考这么低的分数会不会觉得很丢人,他回答说没有什么。该生的父亲由于长期在外地,一年也不能在家里待上几天,所以也就没有采取其他手段。他母亲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她提到自己工作比较忙,也没有办法自己帮儿子辅导,在家儿子对她的话语也不是很在意。简单地说,该学生学习不为取悦父母而读书,也不为得到教师的赏识而努力,也不觉得成绩较别人差些而觉得低人一等。
  二、学生学习风格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认知风格有多种:场独立性和场依赖性,听觉型、视觉型、动觉型和触觉型,冲动型和沉思型等认知风格(见孙广治,2004)。对于数学学习,本人在执教初中数学的生涯中发现,场独立性、听觉型和视觉型以及沉思型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成绩较好。听觉型与视觉型的学生学习比较好,这与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由老师借助PPT的帮助进行讲解。场独立性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根据各种条件进行分析和总结,他们喜欢自己进行独立的思考,这更有助于他们认知的发展和知识的获取。同样地,沉思型的学生会对学习材料进行反复思考之后再得出结论,这显然是学习的一种非常好的品质。
  三、家庭环境
  众所周知,人都是有惰性的。在没有人的监督下,每个人都会松懈。初中生也不例外,他们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注意力容易分散。很多学生父母因为工作比较繁重,不能及时和子女沟通,也不能很好的配合学校。目前,我国的家庭现状是:要么父亲不能经常在家,要么母亲不能经常在家,要么父母都不能经常在家,小孩由爷爷奶奶等照顾。还有些家庭的情况是父母离异,学生缺少父爱或母爱。更有甚者,虽然父母都在小孩身边,但是他们对小孩的学习之关注分数,不关注过程,忽略小孩的心理感受,学生非常抵触。
  四、现在的教学模式和班级规模
  现在很多学校依然采取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主讲,学生主听;依然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无法体会到成功带来的乐趣。因为他们是被动的学习,根据现在流行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是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显然,这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效率比较低下,学生容易产生学习问题。再者,现在的教学班级人数基数比较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自然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排学生,他们坐的离黑板比较远,听课效果相对来说要差些,受教师的关注程度要低些。
  五、个别学生自身数学学习能力相对弱些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类的智能是由多个智能组成的,包括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见钟志贤,2004)。每个人的天赋都会有所不同,有些人语言表达能力强些,有些人数理逻辑能力强些,还有些人音乐能力比较强。在这么多学生中,个别学生数理逻辑能力稍微比别的学生差些也是在所难免的。这主要表现在这类学生即使是简单的套公式都要讲解很久他们才会使用;还有就是对数字不敏感,他们进入到初中阶段,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都非常容易出错。
  总的说来,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很多,我们不能单纯的责怪学生,也不能归咎于家长,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教学实践中,本人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针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布置有差别的学习任务
  前面提到,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都有所差别,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尽量做到差异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在课堂提问时,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他们回答不同的问题,让他们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其次,我们在布置课堂、课外作业时,要让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成绩好的学生可以不做简单任务,成绩差些的学生可以不完成难度比较大的问题。
  2.采取个性化课堂评价方式以及评语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像福尔摩斯一样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变化和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在关注每一个学生。再者,教师及时的评价有助于学生的进步,教师的激励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个性化评语让学生感觉到了老师的爱,而爱最能改变一个人。
  3.家校共同管理
  教师要及时的和家长沟通,让学生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进展和具体情况,让家长在家里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参与到孩子的管理中来。甚至要随时对家长进行教育,让他们意识到他们的关怀对自己子女的成长至关重要,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容易变成问题孩子。
  【参考文献】
  [1] 孙广治. 认知风格的差异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95-97.
  [2] 钟志贤. 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技术[J]. 电话教育研究,2004(3):7-11.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教师热情表扬了学生的刻苦学习行为,但该学生却从此再也不愿意主动学习了;为鼓励学生多做好事,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做的各种好人好事都记录下来,不想学生却再也不愿做好事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我们先来看下面这个故事。  一位老人的住所附近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这些孩子天天追逐打闹,吵得老人无法好好休息。老人多次劝说都没有效果,于是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
例1 女,60岁,因突发不能讲话、右侧肢体不能活动、尿失禁1 d入院.既往冠心病病史5年,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查体:神志清楚,情感淡漠,感觉性失语,不能按医生指令完成动作,如伸舌、系扣等,但自发能完成上述动作,右上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Ⅰ级,右下肢精细、复杂及深感觉障碍明显,右下肢病理反射(+).头部核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左尾状核头、胼胝体嘴、膝部、体部大片状等T1WI长T2WI信号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