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运用多种策略提升提问的有效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据调查统计,农村小学生多半为留守儿童。在以往传统的应试教育下,农村小学多以“灌输式”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常常忽略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由于没有兴趣学习,对教师讲授的知识无法真正理解与内化,进而抵触课堂讨论环节,即使教师设计了众多的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等活动,但学生的探究、学习还是不够活跃,甚至个别边缘学生整节课都沉默不语,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对学生也缺乏基本的了解,如不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力水平等,更不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
2.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
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旨在使学生能运用学会的公式、定律、性质等解答各种习题,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的数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且“题海战术”也是当前数学教学存在的现状和问题。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大多采取习题演练等方式,这样在课堂上就会无视其他内容的教学,导致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了学习的质量。
1.基于学生认知设置提问
在数学课堂中,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首先要确保问题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趣味性。同时,教师要注意提问的难易程度,如提出的问题太难,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若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则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精心备课,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在问题的设置上,更要考虑全面。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同桌学生拿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进行观察,猜一猜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否相等,然后带着猜想的结果进行探究。通过剪、拼等操作,学生将长方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最后探究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个环节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构建新知,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增强提问的趣味性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抽象性、顺序性、逻辑性、实践性,因此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提高问题的趣味性,或设置一些趣味性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所学的新知识,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时,教师设置以下活动: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玻璃杯里倒满水,然后取一块石子放入另外一个空的玻璃杯里,再把第一个玻璃杯里的水倒入第二个装有石子的玻璃杯,会出现什么情况?生答:“第一个玻璃杯里会剩下一些水,倒不完。”“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这种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设置情境式提问
小学生年龄小,思维以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相对较弱,故而觉得数学抽象难懂,认为数学学习枯燥乏味。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实现提升提问有效性的目的。例如,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教师先用多个正方体教具摆好一个简单的组合图形,让一名学生上台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进行观察,然后问学生:“在不同的方位,你看到多少个面?你能在黑板上用方格画出这些面吗?”在学生回答以后,教师予以总结:“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燕子,飞到物体的正面、上面、左面去观察,然后把看到的面用方格画出来。”……这样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易于理解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但是,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不断实践、探究,积累经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运用多种策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责編 杜 华)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
一、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据调查统计,农村小学生多半为留守儿童。在以往传统的应试教育下,农村小学多以“灌输式”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常常忽略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由于没有兴趣学习,对教师讲授的知识无法真正理解与内化,进而抵触课堂讨论环节,即使教师设计了众多的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等活动,但学生的探究、学习还是不够活跃,甚至个别边缘学生整节课都沉默不语,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对学生也缺乏基本的了解,如不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力水平等,更不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
2.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
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旨在使学生能运用学会的公式、定律、性质等解答各种习题,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的数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且“题海战术”也是当前数学教学存在的现状和问题。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大多采取习题演练等方式,这样在课堂上就会无视其他内容的教学,导致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了学习的质量。
二、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基于学生认知设置提问
在数学课堂中,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首先要确保问题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趣味性。同时,教师要注意提问的难易程度,如提出的问题太难,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若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则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精心备课,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在问题的设置上,更要考虑全面。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同桌学生拿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进行观察,猜一猜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否相等,然后带着猜想的结果进行探究。通过剪、拼等操作,学生将长方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最后探究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个环节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构建新知,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增强提问的趣味性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抽象性、顺序性、逻辑性、实践性,因此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提高问题的趣味性,或设置一些趣味性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所学的新知识,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时,教师设置以下活动: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玻璃杯里倒满水,然后取一块石子放入另外一个空的玻璃杯里,再把第一个玻璃杯里的水倒入第二个装有石子的玻璃杯,会出现什么情况?生答:“第一个玻璃杯里会剩下一些水,倒不完。”“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这种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设置情境式提问
小学生年龄小,思维以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相对较弱,故而觉得数学抽象难懂,认为数学学习枯燥乏味。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实现提升提问有效性的目的。例如,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教师先用多个正方体教具摆好一个简单的组合图形,让一名学生上台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进行观察,然后问学生:“在不同的方位,你看到多少个面?你能在黑板上用方格画出这些面吗?”在学生回答以后,教师予以总结:“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燕子,飞到物体的正面、上面、左面去观察,然后把看到的面用方格画出来。”……这样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易于理解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但是,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不断实践、探究,积累经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运用多种策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责編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