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业务操作线上化成为趋势
正在兴起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成为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良好路径。
供应链金融在国内兴起迄今已有十年。当下,挑战来自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的阿里信用贷款。阿里信用贷款没有抵押担保、信用捆绑,只有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判断客户资质,正尝试走一条数据加互联网的新型微贷技术创新之路。
然而,银行并非现在才嗅到数据加互联网这一创新带来的危机。重重危机下,作为商业银行战略业务的供应链金融,一直在进行各种创新,以保持贷款、创收的增长。
基于对供应链金融成绩和创新力的调查,《经理人》杂志推出了“2012年度最具创新力供应链金融产品”评选,考察其贸易融资授信余额、不良贷款率、金融技术、操作流程、风险管理、营销模式等。上榜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其最大特点在于拥抱互联技术,革新已有的金融技术,实现用户体验的提升。
技术革新提升用户体验
摆脱过去的纸质票据处理方式,供应链金融近几年进行“线上革命”,操作平台实现了根本性的技术提升。线上供应链金融可以在线嵌入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电子商务平台,在线连接供应链核心企业、经销商、供应商、物流公司和银行,把供应链交易所引发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实时传输与展现在共同的数据平台上并可授权共享,银行在线提供电子银行服务。
国内最早提供供应链金融线上操作的是原深圳发展银行(现已更名为平安银行),其早于2009年初即推出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曾参与供应链金融产品研发与设计的前深发展员工曾光介绍,线上化供应链金融推出后,授信企业、监管方、核心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出账赎货,无需受到时间、地域的限制,业务部门处理各项业务最为明显的感受是,供应链上的现金流、信息流得到了有效提升。对供应链上的企业来说,出账时间由原来的半天,缩短为最快只要15分钟就可完成。
继深圳发展银行之后,各大银行近两年发力线上供应链金融,进一步实现操作平台的线上化、电子化,提高操作效率,提升用户体验。中信银行2012年2月推出“新一代电子供应链金融”;一个月后,民生银行“保理及供应链融资系统”两个产品相继成功上线。
风险管理创新节约成本
上榜银行中,不少供应链金融业务集中在几大产业集群较高的产业,如钢铁、汽车、能源、家电等。虽然这些产业为银行带来可观的收入,但其中的风险管理,也会消耗大量成本。
抑制风险是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自有功能。银行通过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资信捆绑来提供授信,节约因风险不可控带来的成本消耗。即便如此,仍然存在各种未知或已知的风险。以钢铁行业为例,其自身价格规律、钢铁生产流通等环节的业务特征和风险点都是存在波动的,如银行支行的客户经理需要去仓库点货看场,但还不能保证货品损失。类似的风险点银行是无法控制的,只能单纯凭借财务数据进行较为生硬的风险管理,成本消耗增加成为必然。
对钢铁行业的风险管理,物流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控制物流等于控制风险,节约管理成本。中信银行副行长张强认为,银行控制物流是一件耗时费力又难以全面覆盖风险的工作,但是“物流和资金流的无缝对接越来越重要”。
因此,中信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从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入手,与包括中远、中储在内的全国大型物流企业紧密合作,物流公司接受中信银行的委托,对货物进行有效监管,这样银行实现了对存货的转移占有,而货物流通过程中的所有信息,都将呈现在中信银行的电子平台上,每个阶段的物流对应多大的价值也实现实时跟踪,从而达到抑制风险、节约成本消耗的目的。
营销创新催生更大财富
大多数国内银行过去把核心企业当成市场营销的中介,目标客户群是经销商。而随着线上化带来供应链管理的深化,国内供应链业务营销进一步向核心企业转移。伴随着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改革,数据汇集开辟出多样化的营销渠道,如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保险公司,都可以成为攻克核心企业的突破口,实现供应链条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成片开发,为银行带来更大财富。
招商银行近一年发力电子供应链,依托“1+N链式开发”的营销模式,实现对数量众多小企业的批量开发。目前招行电子供应链金融涵盖电子票据、网上信用证、网上保理三项业务,近两年招行在众多供应链企业中,重点推广电子票据业务。
在电子票据业务的营销上,招商银行在产品设计、产品宣传等方面进行市场营销。首先是突出其电子票据的差异化优势,比如系统稳定性、效率性、创新持续性等;然后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与1+N供应链金融服务紧密结合,促进销售,推动电子商业汇票在行业供应链的应用。同时,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渠道,借助主流财经媒体和搜索引擎,进行集中性、爆炸性的宣传。电子票据成为助力供应链金融批量开发中小企业的突破型产品。
正在兴起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成为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良好路径。
供应链金融在国内兴起迄今已有十年。当下,挑战来自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的阿里信用贷款。阿里信用贷款没有抵押担保、信用捆绑,只有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判断客户资质,正尝试走一条数据加互联网的新型微贷技术创新之路。
然而,银行并非现在才嗅到数据加互联网这一创新带来的危机。重重危机下,作为商业银行战略业务的供应链金融,一直在进行各种创新,以保持贷款、创收的增长。
基于对供应链金融成绩和创新力的调查,《经理人》杂志推出了“2012年度最具创新力供应链金融产品”评选,考察其贸易融资授信余额、不良贷款率、金融技术、操作流程、风险管理、营销模式等。上榜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其最大特点在于拥抱互联技术,革新已有的金融技术,实现用户体验的提升。
技术革新提升用户体验
摆脱过去的纸质票据处理方式,供应链金融近几年进行“线上革命”,操作平台实现了根本性的技术提升。线上供应链金融可以在线嵌入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电子商务平台,在线连接供应链核心企业、经销商、供应商、物流公司和银行,把供应链交易所引发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实时传输与展现在共同的数据平台上并可授权共享,银行在线提供电子银行服务。
国内最早提供供应链金融线上操作的是原深圳发展银行(现已更名为平安银行),其早于2009年初即推出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曾参与供应链金融产品研发与设计的前深发展员工曾光介绍,线上化供应链金融推出后,授信企业、监管方、核心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出账赎货,无需受到时间、地域的限制,业务部门处理各项业务最为明显的感受是,供应链上的现金流、信息流得到了有效提升。对供应链上的企业来说,出账时间由原来的半天,缩短为最快只要15分钟就可完成。
继深圳发展银行之后,各大银行近两年发力线上供应链金融,进一步实现操作平台的线上化、电子化,提高操作效率,提升用户体验。中信银行2012年2月推出“新一代电子供应链金融”;一个月后,民生银行“保理及供应链融资系统”两个产品相继成功上线。
风险管理创新节约成本
上榜银行中,不少供应链金融业务集中在几大产业集群较高的产业,如钢铁、汽车、能源、家电等。虽然这些产业为银行带来可观的收入,但其中的风险管理,也会消耗大量成本。
抑制风险是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自有功能。银行通过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资信捆绑来提供授信,节约因风险不可控带来的成本消耗。即便如此,仍然存在各种未知或已知的风险。以钢铁行业为例,其自身价格规律、钢铁生产流通等环节的业务特征和风险点都是存在波动的,如银行支行的客户经理需要去仓库点货看场,但还不能保证货品损失。类似的风险点银行是无法控制的,只能单纯凭借财务数据进行较为生硬的风险管理,成本消耗增加成为必然。
对钢铁行业的风险管理,物流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控制物流等于控制风险,节约管理成本。中信银行副行长张强认为,银行控制物流是一件耗时费力又难以全面覆盖风险的工作,但是“物流和资金流的无缝对接越来越重要”。
因此,中信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从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入手,与包括中远、中储在内的全国大型物流企业紧密合作,物流公司接受中信银行的委托,对货物进行有效监管,这样银行实现了对存货的转移占有,而货物流通过程中的所有信息,都将呈现在中信银行的电子平台上,每个阶段的物流对应多大的价值也实现实时跟踪,从而达到抑制风险、节约成本消耗的目的。
营销创新催生更大财富
大多数国内银行过去把核心企业当成市场营销的中介,目标客户群是经销商。而随着线上化带来供应链管理的深化,国内供应链业务营销进一步向核心企业转移。伴随着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改革,数据汇集开辟出多样化的营销渠道,如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保险公司,都可以成为攻克核心企业的突破口,实现供应链条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成片开发,为银行带来更大财富。
招商银行近一年发力电子供应链,依托“1+N链式开发”的营销模式,实现对数量众多小企业的批量开发。目前招行电子供应链金融涵盖电子票据、网上信用证、网上保理三项业务,近两年招行在众多供应链企业中,重点推广电子票据业务。
在电子票据业务的营销上,招商银行在产品设计、产品宣传等方面进行市场营销。首先是突出其电子票据的差异化优势,比如系统稳定性、效率性、创新持续性等;然后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与1+N供应链金融服务紧密结合,促进销售,推动电子商业汇票在行业供应链的应用。同时,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渠道,借助主流财经媒体和搜索引擎,进行集中性、爆炸性的宣传。电子票据成为助力供应链金融批量开发中小企业的突破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