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诗词占了很大一部分,学习文言诗词重在背诵积累,然而,许多学生畏“背”如虎,怎样才能加强记忆,取得事半功倍的背诵效果呢?我认为背诵文言诗词不等于死读硬背,如果讲求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我通常是按照“读、解、忆、抄、记”五个步骤,逐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去背诵记忆的。
一.读
多读成诵。读是能达到背诵的前提,只有读通、读懂、读顺,才能很快成诵。这里的读是指对文章的初步认知:当拿到一篇文章时,首先是要能读通,扫清其中的文字障碍;其次是初步的感知文章,了解文章的写作对象,把握文章的内容大意;最后是把握句子的长短停顿,语气语调,达到顺读、畅读的目的。当然,可以先默读扫清文字障碍,也可以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达到同样的目的,然后再朗读顺通词句。另外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时间不够,不仅可以把读背的内容分解,也可以把读背的过程分解,这是自由灵活的,不必拘束于成法。
二.解
理解记忆效果好,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加强理解记忆,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先分析,后综合,对文章充分理解了,这样背诵起来速度就快得多了。背诵也要因文而法,如背诵议论文,可以从分析论点、论据、论证入手,例如《六国论》;背诵记叙文,可以从了解和掌握有关事实、记叙顺序入手,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来背诵。文章表面看上去杂乱无章,毫无头绪,其实是有章可循的,我们若是掌握了它的层次,背起来就容易多了。“会背书者背结构”,因而在背书之前,我们先理清结构、层次、句子,然后由句到层,由层到段,逐层逐段地背诵,直至全篇。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分层背诵法,就是先理解背诵部分的总的意思,然后把它分为几个层次,归纳概括出每层的意思,了解层与层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思路理清,将各层的意思连贯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反复诵读几遍,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
三.忆
这里的忆是指在充分阅读理解之后,对内容回顾性记忆,回想在初读中的关键之处,譬如:生僻字的读音、写法,好词、好句,阅读时的语气语调,文章的思路层次,中心主旨,语言特点等。回忆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先忆后查,也可以边忆边看,还可以抓住文章的思想主旨用脑默记,闭目回忆,或者在确实回忆不起来时,就“偷看”一下。忆的关键是抓住文章的紧要之处,使文章在脑海中形成点,连成线,结成面。忆的目的是进一步熟悉文章,更深入地理解文章,达到永久性记忆。通过脑中再现文章的画面背诵。不少文章让人读了之后,总会在脑中出现一幅画面。如杜甫的《兵车行》再现了“哭送图”、“荒村图”、“苦戍图”、“白骨图”几幅形象鲜明的画面。背诵课文时脑中要像放电影一样再现画面内容,这样背的时候词句就会从“画面”上流出来。
四.抄
俗语云:“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抄写记忆是有科学依据的,它充分调动了记忆者的各种感官,全方位立体性地加深了对对象的感知。这是眼、口、手、心综合运用于背诵的方法。眼看文章的字、词、句,口念文章的字、词、句,手写文章的字、词、句,心想文章的字、词、句。抄抄读读,读读抄抄,不要多时,读完一部分,便抄完一部分,也就背完一部分。那么全部读完,也就全部抄完,也就能够全部背诵完。当眼熟、口熟、手熟、心熟了,全文也被熟记而背出。
五.记
记是这五部分的核心,也是背诵的关键。因此在前面四步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诵读记忆是很有必要的。此刻的记忆应该是从头到尾准确流畅的背诵,背诵一两遍到熟烂于心。
但是真正的记忆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还要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地进行回忆性记忆,让这些知识像血液一样地融入到自己的头脑中,才算记忆完成。背会后的复习记忆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最好是当天睡觉前再进行默诵,如果没问题,可以在一周后的小结复习中再检查,在一月或是再稍长些时间的复习中再作一次检查。如果这些检查都没问题,那就很牢固了,真正成了自己的东西也就不会轻易忘记了。
若要使用这种方法记忆,就须对所有记忆的内容作一个计划,静心地按照计划,自觉、勤奋地去做,步步到位,步步落实。
到达罗马的目的只有一个,但到达罗马的方法却有千万种,我们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去寻找最简捷、最有效的那种方法。
贺萍,西北师大教育学院2006级教育硕士,语文教师,现居甘肃高台。
一.读
多读成诵。读是能达到背诵的前提,只有读通、读懂、读顺,才能很快成诵。这里的读是指对文章的初步认知:当拿到一篇文章时,首先是要能读通,扫清其中的文字障碍;其次是初步的感知文章,了解文章的写作对象,把握文章的内容大意;最后是把握句子的长短停顿,语气语调,达到顺读、畅读的目的。当然,可以先默读扫清文字障碍,也可以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达到同样的目的,然后再朗读顺通词句。另外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时间不够,不仅可以把读背的内容分解,也可以把读背的过程分解,这是自由灵活的,不必拘束于成法。
二.解
理解记忆效果好,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加强理解记忆,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先分析,后综合,对文章充分理解了,这样背诵起来速度就快得多了。背诵也要因文而法,如背诵议论文,可以从分析论点、论据、论证入手,例如《六国论》;背诵记叙文,可以从了解和掌握有关事实、记叙顺序入手,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来背诵。文章表面看上去杂乱无章,毫无头绪,其实是有章可循的,我们若是掌握了它的层次,背起来就容易多了。“会背书者背结构”,因而在背书之前,我们先理清结构、层次、句子,然后由句到层,由层到段,逐层逐段地背诵,直至全篇。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分层背诵法,就是先理解背诵部分的总的意思,然后把它分为几个层次,归纳概括出每层的意思,了解层与层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思路理清,将各层的意思连贯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反复诵读几遍,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
三.忆
这里的忆是指在充分阅读理解之后,对内容回顾性记忆,回想在初读中的关键之处,譬如:生僻字的读音、写法,好词、好句,阅读时的语气语调,文章的思路层次,中心主旨,语言特点等。回忆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先忆后查,也可以边忆边看,还可以抓住文章的思想主旨用脑默记,闭目回忆,或者在确实回忆不起来时,就“偷看”一下。忆的关键是抓住文章的紧要之处,使文章在脑海中形成点,连成线,结成面。忆的目的是进一步熟悉文章,更深入地理解文章,达到永久性记忆。通过脑中再现文章的画面背诵。不少文章让人读了之后,总会在脑中出现一幅画面。如杜甫的《兵车行》再现了“哭送图”、“荒村图”、“苦戍图”、“白骨图”几幅形象鲜明的画面。背诵课文时脑中要像放电影一样再现画面内容,这样背的时候词句就会从“画面”上流出来。
四.抄
俗语云:“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抄写记忆是有科学依据的,它充分调动了记忆者的各种感官,全方位立体性地加深了对对象的感知。这是眼、口、手、心综合运用于背诵的方法。眼看文章的字、词、句,口念文章的字、词、句,手写文章的字、词、句,心想文章的字、词、句。抄抄读读,读读抄抄,不要多时,读完一部分,便抄完一部分,也就背完一部分。那么全部读完,也就全部抄完,也就能够全部背诵完。当眼熟、口熟、手熟、心熟了,全文也被熟记而背出。
五.记
记是这五部分的核心,也是背诵的关键。因此在前面四步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诵读记忆是很有必要的。此刻的记忆应该是从头到尾准确流畅的背诵,背诵一两遍到熟烂于心。
但是真正的记忆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还要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地进行回忆性记忆,让这些知识像血液一样地融入到自己的头脑中,才算记忆完成。背会后的复习记忆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最好是当天睡觉前再进行默诵,如果没问题,可以在一周后的小结复习中再检查,在一月或是再稍长些时间的复习中再作一次检查。如果这些检查都没问题,那就很牢固了,真正成了自己的东西也就不会轻易忘记了。
若要使用这种方法记忆,就须对所有记忆的内容作一个计划,静心地按照计划,自觉、勤奋地去做,步步到位,步步落实。
到达罗马的目的只有一个,但到达罗马的方法却有千万种,我们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去寻找最简捷、最有效的那种方法。
贺萍,西北师大教育学院2006级教育硕士,语文教师,现居甘肃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