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看呀,小仓鼠窝里有黑黑的小点点。”小睿的尖叫声将正在区角活动的孩子们都吸引了。
“呀!真的耶。”子墨犹豫地、小声地说:“这是……是……小仓鼠的大便吗?”“大便”两字几乎小得听不见,说完用手捂着嘴,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
“是,肯定是,是小仓鼠的大便。”弘弘大声宣布自己的想法:“仓鼠喜欢和大便睡觉。”
“哈哈……大便……大便……”几个男孩互相嬉笑起哄,嘴里不断重复着这两字,一脸坏笑。几个女孩则围着仓鼠在一旁窃窃私语,满脸嫌弃。
调皮的小浩指着弘弘说:“弘弘喜欢和大便睡觉。”
“你才喜欢和大便睡觉。”两个小男生争吵起来……
我湊近问:“你们在吵什么呀?”
“小仓鼠窝里都是大便。”弘弘和小浩停止了争吵。
果然,笼子里随处可见一粒一粒,黑黑的东西。是大便吗?我一时无法确定,决定和孩子们一起解开谜题。
解谜辨“便”
我们打开笼子,呵!里面的东西可真多,有燕麦、玉米片、饭粒,还有小仓鼠的大便。难怪我们老觉得小仓鼠很能吃,食物一放下去就没了。原来小仓鼠把食物都藏这里了。
“看,这些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黑黑的小点,全是小仓鼠的大便吗?”面对一群刚才还很理直气壮地说是小仓鼠的大便的孩子们,我请他们认真看一看。
“不全是大便,还有很多食物。”孩子们有些不好意思。
“要找到正确的答案不能仅凭猜测,一定要认真去探究、去验证。”我顺势引导幼儿。
“老师,小仓鼠为什么把食物放到睡窝里?还把大便也拉在睡窝里?这样多不卫生呀。它会把大便当食物吃了吗?”一涵的问题引起了所有小朋友的兴趣,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我。
“老师也不知道,这样吧,你们可以上网查查,也可以问问宠物店老板或哥哥姐姐,还可以从书上找答案。”我鼓励他们自己寻找答案。
第二天,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找到的答案:“仓鼠胆子小,会先把食物藏在嘴巴旁边,然后躲在安全的地方慢慢吃。”“仓鼠怕湿,不会在睡窝里拉小便,会在窝里拉大便。”“小仓鼠的大便是黑黑的,它跟燕麦、玉米片、饭粒的颜色不一样,小仓鼠不会把大便当食物吃。”……孩子们那惊讶、羡慕、兴奋、自豪的样子全写在脸上。忽然易阳冒出一句:“我吃了红色的火龙果,拉出红色的大便,是不是小仓鼠吃了火龙果也拉红色大便,它会把大便当火龙果吃了吗?”他这一说,孩子们话匣子又打开了。
“是呀,我有一次吃了很多猕猴桃,拉出了绿色的大便。”一涵兴奋地说。
见孩子们把关注点放在“大便的颜色”上,我也抛出一个问题。“是不是吃什么颜色的食物就会拉出什么颜色的大便?”
“不是,我吃了白米饭拉出来的大便不是白色。”仁杰立刻回应。
“我们拉的大便有时是绿色,有时是黄色,有时是褐色。”小睿皱着眉头,表示很困惑。
“是呀,其实‘大便’是消化系统的‘警报器’,不同的颜色、形状都表示你们身体状况的不同。你们回去后,再去了解‘不同的颜色、形状的大便,反映什么样的身体状况’,然后一起分享好吗?”
识“便”研“便”
接下来几天,他们陆续带来了答案。
“正常的大便是黄褐色的。”“大便的颜色和食物有关系,但也可能和身体健康状况有关系。”“拉一粒一粒的大便是身体缺水了,要多喝水。”“拉黑色的大便要看医生,有可能是身体里有器官流血了。”子恒说。
……
这么多关于大便的信息,每一条都让孩子们脸上呈现出凝重、认真的表情。他们很惊讶,原来脏脏臭臭的大便有这么多秘密,和我们的身体健康有这么重要的关系。不知从什么开始,说起大便,他们不再是一副嘻嘻哈哈、嫌弃、笑闹的表情,而换成了认真、严肃、重视的态度。
“仓鼠便便”的话题引发了孩子们对自身便便持续的研究,他们会时常关注自己大便的颜色和形状,若是大便硬了,他们就会提醒自己要多喝水;要是拉肚子了,就会告诉自己下次不再吃生冷的食物,他们将大便的颜色、形状与自身健康建立了联系,关注自身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反思与成长
“大便”的脏、臭让人们谈及它时羞于启齿,甚至会谈“便”色变。以往若是看到孩子拿“大便”问题开玩笑,教师一定会立刻制止。但这次,从倾听孩子“便便”问题的讨论到与孩子共同研究便便和自身健康的关系的种种做法中,使孩子们能关注周围生活、关注自身健康问题,学会分享、学会探究学习,实现了幼儿园教育回归幼儿生活。同时,我感悟到:教师应善于捕捉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成为教育契机,教育课程就在某一个瞬间,每一次倾听中,每一回与孩子们的互动中,这就是教师的教育智慧。
“呀!真的耶。”子墨犹豫地、小声地说:“这是……是……小仓鼠的大便吗?”“大便”两字几乎小得听不见,说完用手捂着嘴,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
“是,肯定是,是小仓鼠的大便。”弘弘大声宣布自己的想法:“仓鼠喜欢和大便睡觉。”
“哈哈……大便……大便……”几个男孩互相嬉笑起哄,嘴里不断重复着这两字,一脸坏笑。几个女孩则围着仓鼠在一旁窃窃私语,满脸嫌弃。
调皮的小浩指着弘弘说:“弘弘喜欢和大便睡觉。”
“你才喜欢和大便睡觉。”两个小男生争吵起来……
我湊近问:“你们在吵什么呀?”
“小仓鼠窝里都是大便。”弘弘和小浩停止了争吵。
果然,笼子里随处可见一粒一粒,黑黑的东西。是大便吗?我一时无法确定,决定和孩子们一起解开谜题。
解谜辨“便”
我们打开笼子,呵!里面的东西可真多,有燕麦、玉米片、饭粒,还有小仓鼠的大便。难怪我们老觉得小仓鼠很能吃,食物一放下去就没了。原来小仓鼠把食物都藏这里了。
“看,这些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黑黑的小点,全是小仓鼠的大便吗?”面对一群刚才还很理直气壮地说是小仓鼠的大便的孩子们,我请他们认真看一看。
“不全是大便,还有很多食物。”孩子们有些不好意思。
“要找到正确的答案不能仅凭猜测,一定要认真去探究、去验证。”我顺势引导幼儿。
“老师,小仓鼠为什么把食物放到睡窝里?还把大便也拉在睡窝里?这样多不卫生呀。它会把大便当食物吃了吗?”一涵的问题引起了所有小朋友的兴趣,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我。
“老师也不知道,这样吧,你们可以上网查查,也可以问问宠物店老板或哥哥姐姐,还可以从书上找答案。”我鼓励他们自己寻找答案。
第二天,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找到的答案:“仓鼠胆子小,会先把食物藏在嘴巴旁边,然后躲在安全的地方慢慢吃。”“仓鼠怕湿,不会在睡窝里拉小便,会在窝里拉大便。”“小仓鼠的大便是黑黑的,它跟燕麦、玉米片、饭粒的颜色不一样,小仓鼠不会把大便当食物吃。”……孩子们那惊讶、羡慕、兴奋、自豪的样子全写在脸上。忽然易阳冒出一句:“我吃了红色的火龙果,拉出红色的大便,是不是小仓鼠吃了火龙果也拉红色大便,它会把大便当火龙果吃了吗?”他这一说,孩子们话匣子又打开了。
“是呀,我有一次吃了很多猕猴桃,拉出了绿色的大便。”一涵兴奋地说。
见孩子们把关注点放在“大便的颜色”上,我也抛出一个问题。“是不是吃什么颜色的食物就会拉出什么颜色的大便?”
“不是,我吃了白米饭拉出来的大便不是白色。”仁杰立刻回应。
“我们拉的大便有时是绿色,有时是黄色,有时是褐色。”小睿皱着眉头,表示很困惑。
“是呀,其实‘大便’是消化系统的‘警报器’,不同的颜色、形状都表示你们身体状况的不同。你们回去后,再去了解‘不同的颜色、形状的大便,反映什么样的身体状况’,然后一起分享好吗?”
识“便”研“便”
接下来几天,他们陆续带来了答案。
“正常的大便是黄褐色的。”“大便的颜色和食物有关系,但也可能和身体健康状况有关系。”“拉一粒一粒的大便是身体缺水了,要多喝水。”“拉黑色的大便要看医生,有可能是身体里有器官流血了。”子恒说。
……
这么多关于大便的信息,每一条都让孩子们脸上呈现出凝重、认真的表情。他们很惊讶,原来脏脏臭臭的大便有这么多秘密,和我们的身体健康有这么重要的关系。不知从什么开始,说起大便,他们不再是一副嘻嘻哈哈、嫌弃、笑闹的表情,而换成了认真、严肃、重视的态度。
“仓鼠便便”的话题引发了孩子们对自身便便持续的研究,他们会时常关注自己大便的颜色和形状,若是大便硬了,他们就会提醒自己要多喝水;要是拉肚子了,就会告诉自己下次不再吃生冷的食物,他们将大便的颜色、形状与自身健康建立了联系,关注自身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反思与成长
“大便”的脏、臭让人们谈及它时羞于启齿,甚至会谈“便”色变。以往若是看到孩子拿“大便”问题开玩笑,教师一定会立刻制止。但这次,从倾听孩子“便便”问题的讨论到与孩子共同研究便便和自身健康的关系的种种做法中,使孩子们能关注周围生活、关注自身健康问题,学会分享、学会探究学习,实现了幼儿园教育回归幼儿生活。同时,我感悟到:教师应善于捕捉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成为教育契机,教育课程就在某一个瞬间,每一次倾听中,每一回与孩子们的互动中,这就是教师的教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