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问题;资源;自主
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3—0080—0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方法,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用心观察便可发现,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是师生剧本化的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那么,教师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呢?
一、树立服务意识,创设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
1.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思考与探索问题中得到发展。比如,利用课件再现课文中的真实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2.充分挖掘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热情。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特别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同时,切不可喧宾夺主,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即如何把问题用课件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学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学的主导性手段。
3.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此过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与同学合作、与老师交流,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逐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合作学习。目前最佳的课堂教学合作模式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应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安排好合作学习的组长,合作学习的时间,设计好合作学习的问题。
2.创建学生提问的课堂。学生提问改变了问题的呈现方式,也就改变了课堂的结构形式。学生的提问使学生从被动走向自主,使课堂的对白变成对话。
3.实践感悟——活动性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活动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
4.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大力倡导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5.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指望教师的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这样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编辑:马德佳
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3—0080—0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方法,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用心观察便可发现,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是师生剧本化的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那么,教师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呢?
一、树立服务意识,创设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
1.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思考与探索问题中得到发展。比如,利用课件再现课文中的真实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2.充分挖掘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热情。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特别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同时,切不可喧宾夺主,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即如何把问题用课件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学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学的主导性手段。
3.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此过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与同学合作、与老师交流,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逐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合作学习。目前最佳的课堂教学合作模式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应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安排好合作学习的组长,合作学习的时间,设计好合作学习的问题。
2.创建学生提问的课堂。学生提问改变了问题的呈现方式,也就改变了课堂的结构形式。学生的提问使学生从被动走向自主,使课堂的对白变成对话。
3.实践感悟——活动性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活动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
4.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大力倡导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5.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指望教师的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这样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编辑:马德佳